(共38张PPT)
赏大潮奇观
赞月下美景
叹星月辉映
观自然风物
汇编“美景采集册”
荐一处佳景
推荐一个好地方
走进钱塘大潮,欣赏天下奇观。感受江山壮美,制作“大潮奇观”篇。
任务一:赏大潮奇观
观 潮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
课型:精读引领课
回顾预学
认一认
盐官镇 薄雾 屹立 人声鼎沸 浩浩荡荡
横贯 昂首 震动 山崩地裂 霎时 余波
挑战一:我会读写生字。
yán bó yì dǐng fèi hào
guàn áng zhèn bēng shà yú
辨一辨
早晨,我推开窗,看到淡淡的薄(bó)雾,妈妈已经做好了美味的薄(báo)饼放在餐桌上。
挑战一:我会读写生字
回顾预学
将下面的汉字认真地抄写在田字格中。
写一写
顿
回顾预学
注意下面汉字的书写。
写一写
回顾预学
上扁下长、上收下放,注意上下部分要写得整齐。
左窄右宽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
人的声音
像锅里煮沸的水一样,吵闹
挑战二:我会积累词语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人声~沸。
大(叠) : ~力 | ~~大名。
正当,正在 : ~盛。
字典释义
鼎
观察图片猜一猜,请用正楷字写出你的答案
回顾预学
文中表示潮水声音大的词有:
闷( )滚( ) 山( )地( ) 风( )浪( )
文中表示潮水气势壮观的词有:
白( )翻( ) 齐( )并( ) 浩浩( )( )
文中表示观潮人多的词有:人( )人( )
挑战二:我会积累语词
雷
动
崩
裂
号
吼
浪
滚
头
进
荡
荡
山
海
回顾预学
镇海古塔
中山亭
观潮台
海宁市盐官镇
挑战三:我会梳理文章脉络
午后
很平静
白浪翻滚
依旧风号浪吼
下午
回顾预学
评一评
你收集了多少颗星星?
带着收获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吧!
◎活动一:观赏大潮诵佳句
◎活动二: 再探大潮叹奇观
◎活动三:探秘大潮究成因
◎活动四:我为家乡做宣传
学习活动
任务一:赏大潮奇观
潮
来
前
潮
来
时
潮
去后
活动一:观赏大潮诵佳句
小摄影师们,让我们一起阅读课文《观潮》,赏大潮奇观,诵古诗佳句,感受江山壮美,并完成卡片。
活动一:观赏大潮诵佳句
方法提示:
找一找:从“声音、样子”等不同角度出发,找出描写大潮的词语和句子,以及每句古诗对应的课文语句;
填一填:把卡片补充完整;
说一说:和同学分享你印象最深刻的画面。
赏大潮之美——潮来前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想象着潮来前的画面,读一读下面的语段,注意语速要缓,读出人们的平静和期待。
赏大潮之美——潮来前
读一读:第2自然段;找一找:描写江面样子、声音的词语并圈画下来;填一填:大潮卡片。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作者还描写了哪些景物?
学习要求:
按照学习“潮来前”的方法,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读一读:读第3—5自然段;
找一找:找一找描写江潮样子、声
音的词语并圈画下来;
填一填:潮来时和潮过后的名片。
活动一:观赏大潮诵佳句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朗读第3自然段,思考:大潮初来时江面的样子、声音是怎样的?完成“潮初来卡片”填写。
赏大潮之美——潮初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赏大潮之美——潮来时
朗读第4自然段,结合课文插图思考:当潮来时,潮水的样子和声音又有哪些变化呢?填写“潮来时”卡片。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高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想一想生活中的墙是怎样的?“两丈”大概是两层楼房那么高。从“水墙”一词中,我想到……
借助课文插图或者下面的图片,从千万匹白色战马,你想象到怎样的画面?
生活中你听到过“山崩地裂”的声音吗?此时你感受到潮水怎样?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高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赏大潮之美——潮来时
想象着潮来时的画面,读一读下面的语段,注意读出由远及近,声音洪大,气势磅礴的感觉。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赏大潮之美——潮过后
朗读第5自然段,结合课文插图思考:当潮去后,潮水的样子和声音又有哪些变化。完成“潮去后”卡片。
赏大潮之美
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响声越来越大。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飞奔而来。
如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过了好久才恢复平静。
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平静
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以及远处若隐若现的小山。
白浪翻滚,形成一堵高高的水墙。
阅读《浪淘沙(其七)》,从课文中找出与此诗内容相对应的句子吧!
活动一:观赏大潮诵佳句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大潮的样子、声音的词句,有助于再现钱塘江大潮壮观的画面哦!
活动一:观赏大潮诵佳句
除了能在盐官镇观看钱塘江大潮之外,八堡也是一个很好的观潮点。叶圣陶先生在去“八堡”观潮之后,写下了《浙江潮》。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感受大潮的奇特壮观,并完成表格吧!
活动二:再探大潮叹奇观
我们从杭州乘汽车出发,行驶一个半钟头,经过海宁城,到了八堡;这段路程共五十四公里。时间正是十二点三十分, 潮还没有来。江岸上看潮的人却已经聚得很多,男女老少都有;各种色彩、各种式样的服装,在晴明的阳光中显得鲜艳悦目。前面是缓缓流动的一江水。
从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朗读《浙江潮》第1自然段,圈画潮来前潮水的样子和声音的词语。
从写观潮人们的多、热闹,凸显了潮来前潮水的平静无声。
感受《浙江潮》之美
十二点四十五分,忽然听得隆隆的声音,好像很远的地方有个工厂正开动着机器。“来了!来了!”塘上的人一齐伸长了脖子向远望。只见水天相接的地方涌起一条白线,江水却还是缓缓地流动。然而 一转眼间,那声音就变得非常强大,轰轰地布满空间,使人屏住呼吸不敢作声。潮头已在前面不远的地方了,仿佛兵士排着队,穿着雪白的服装,滚滚地直向石塘扑来。这是南潮,潮头四五公尺(米)高。 同时东面又突起一个潮头,像一大纵队的兵士急奔直进,和南潮正交,成“丁”字 形。互相冲激的结果,潮头涌起得更高了;声音也更大,好像地球上立刻会有什么大变动到来似的。
默读课文《浙江潮》第4自然段,找出描写潮来时潮水的样子和声音的词语或句子。
感受《浙江潮》之美
如果潮水样子变化的词语太多,可以从每句里选择关键的词语来填写。
南潮先到岸,用巨大的力量横拍石塘;浪花直溅,像积着雪的树,像美丽的小冰山。江面完全皱了,颜色转暗,白泡沫急速地跳荡着。东潮紧跟在南潮的后头,高达七八公尺,忽起忽落,像千万骑兵冲锋奔来,斜掠着塘角。东南两潮 这样地冲撞着,攻击塘岸,共有十多次,才一齐向上游涌去。明明就是这一江水,然而和先前大不相同了,它奔腾,它呼号,气势可以吞没一切,谁还记得它缓缓流动的旧面目!
默读课文《浙江潮》第5自然段,用不同方式圈画潮水样子和声音的词,思考:在描写手法上你有哪些发现?
感受《浙江潮》之美
南潮先到岸,用巨大的力量横拍石塘;浪花直溅,像积着雪的树,像美丽的小冰山。江面完全皱了,颜色转暗,白泡沫急速地跳荡着。东潮紧跟在南潮的后头,高达七八公尺,忽起忽落,像千万骑兵冲锋奔来,斜掠着塘角。东南两潮 这样地冲撞着,攻击塘岸,共有十多次,才一齐向上游涌去。明明就是这一江水,然而和先前大不相同了,它奔腾,它呼号,气势可以吞没一切,谁还记得它缓缓流动的旧面目!
默读课文《浙江潮》第5自然段,用不同方式圈画潮水样子和声音的词,思考:在描写手法上你有哪些发现?
还记得《观潮》中潮来时是怎么朗读的吗?试一试。
我发现作者使用了很多关于潮水变化的动词来描写,让我更加体会到潮来时的壮观。
感受《浙江潮》之美
除了能在盐官镇观看钱塘江大潮之外,八堡也是一个很好的观潮点。叶圣陶先生在去“八堡”观潮之后,写下了《浙江潮》。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感受大潮的奇特壮观,并完成表格吧!
活动二:再探大潮叹奇观
发现 样子 声音
潮来前
潮来时 潮来了
一转眼间
攻击塘岸
江岸上看潮的人却已经聚得很多,男女老少都有;各种色彩、各种式样的服装,在晴明的阳光中显得鲜艳悦目。前面是缓缓流动的一江水。
人声鼎沸,江面很平静
水天相接的地方涌起一条白线,江水却还是缓缓地流动。
潮头已在前面不远的地方了,仿佛兵士排着队,穿着雪白的服装,滚滚地直石塘扑来。
浪花直溅,像积着雪的树,像美丽的小冰山。江面完全皱了,颜色转暗,白泡沫急速地跳荡着。
隆隆的声音,好像很远的地方有个工厂正开动着机器。
那声音就变得非常强大,轰轰地布满空间,使人屏住呼吸不敢作声。
声音也更大,好像地球上立刻会有什么大变动到来似的。
如果潮水样子变化的词语太多,可以从每句里选择关键的词语来填写。
活动二:再探大潮叹奇观
《观潮》和《浙江潮》两篇文章带我们领略了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现在,让我们来寻找这两篇文章在描写钱塘江大潮时的异同,并完成表格。
《观潮》和《浙江潮》两篇文章带我们领略了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现在,让我们来寻找这两篇文章在描写钱塘江大潮时的异同,并完成表格。
活动二:再探大潮叹奇观
都是以水天相接的白线的样貌出现,都会卷起白浪,声音都很大。
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时间顺序描写了一道潮,潮最高两丈多。
以由远及近的视角描写了南潮和东潮,交汇形成“丁”字形,高度可达七八公尺。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东面又突起一个潮头,像一大纵队的兵士急奔直进,和南潮正交,成“丁”字形。
读完课文,我们看到了钱塘江大潮壮观的景象,感受到了大潮的磅礴气势。那么,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是怎样形成的呢?让我们结合课后资料袋的提示,一起去探秘大潮形成的原因吧!
方法提示:
◎读一读:阅读《观潮》课后资料袋;
◎找一找:圈画大潮形成原因的关键
语句;
◎写一写:将大潮的形成原因写下来。
活动三:探秘大潮究成因
活动三:探秘大潮究成因
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原因在于当地特殊地形。杭州湾外宽内窄呈喇叭形,且江底有沙坎自东往西渐高,涨潮时潮水受渐狭江面和沙坎影响,潮位越来越高,形成壮观涌潮。
我们来交流钱塘江潮形成的原因吧!
活动三:探秘大潮究成因
我们美丽的家乡,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自然景观,绚丽多彩的晚霞,壮观迷人的云龙山日出……请你选择一处你熟悉的自然景观,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吧!
活动四:我为家乡做宣传
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更多的山川河流,
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更多的美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