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小调 课件+教案 (3)

文档属性

名称 沂蒙山小调 课件+教案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04-28 22:18:33

文档简介

沂蒙山小调
1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喜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了解山东民歌的风格和歌曲的背景,知道鱼咬尾的创作方式。
3、能唱出具有山东民歌风味的《沂蒙山小调》。
2重点难点
能用优美明亮的声音的演唱歌曲,准确的表达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理解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和变拍子,学会拖腔的演唱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民歌《最美的名字》2、提问:“这是哪一个地区的民歌,演唱有什么特点?3、谈一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地区的民歌,它们具有什么特点?”
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走进山东、走进沂蒙山看看这一首民歌为你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风景?1、聆听歌曲2、生:“这是藏族地区的歌曲,具有高亢的特点。。。。
3、学生自由回答从熟悉的民歌风格导入新课教学,让学生更有兴趣了解新的民歌风格,激发学习兴趣
7分钟
新课教学
1、欣赏2012年元宵晚会《沂蒙山小调》。介绍歌曲背景展示沂蒙山风光图片2、请同学们看着歌谱听老师演唱,看看这首歌一共几段可以分成几个乐句?介绍歌曲“起承转合”的曲式结构1、感受歌曲、想象画面。回答上一个问题。2、生答:“四个乐句”
通过欣赏和分析了解歌曲的曲式结构,熟悉歌曲。5分钟
学唱歌曲
轻声跟唱歌曲
问题一:“找出哪些字唱出了山东民歌的韵味?”问题二:“哪个字的演唱最具有难度?”2、难点教唱,请学生到黑板上为拖腔画旋律线,练唱时配合手势。3、师生分句互换演唱。师唱1、3句,学生唱2、4句。4、请同学们观察乐句首尾音,揭示鱼咬尾的写作手法、请学生讨论手法的作用。
1、生答:“(那个)(哎)等。好字最难唱
2、通过手势的帮助学习演唱拖腔3、分句学唱4、观察讨论歌曲
通过多种形式的学唱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准确的表达歌曲的情感和唱腔。18分钟
教学拓展
欣赏另一种演唱形式的《沂蒙山小调》、体验不一样的感受。 在老师的伴奏下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结束本课
运用前面学习的内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了解民歌发展的多样性、使学生喜欢民歌热爱家乡。10分钟
教学评价
这节课有效的解决了学生演唱上的难点,增进了学生喜爱山东民歌的情感,并对歌曲结构和创作手法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欣赏民歌与现代音乐的结合的新的演唱形式使学生更能接受从而达到预期目标.
课件9张PPT。《沂蒙山小调》,又名《沂蒙山好风光》,在民间流传了50多年被公认为是典型的山东民歌。全曲为一段体结构,3/4 4/4的变拍子,虽然标为“小调”,但由于其旋律舒展、感情奔放,颇有一点山歌的风格。 起承转合呈述巩固、重复发展结束鱼咬尾鱼咬尾是指前一句旋律的结束音和下一句旋律的第一个音相同的结构,也叫衔尾式、接龙式,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结构形式,也是音乐的一种创作手法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