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黄河颂》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黄河颂》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0 17:19:00

文档简介

(共67张PPT)
语文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 黄河颂
光未然
新课导入
黄河被誉为“母亲河”。她滋润了一片黄颜色的肥沃土地,哺育了一个黄皮肤的伟大民族。
狼烟四起,抗战爆发之时,诗人向着黄河母亲,唱出豪迈的颂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河颂》,读一读,品一品,感受黄河的无穷魅力和不朽精神。
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感受诗中的黄河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细读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了解直接抒情的方式,欣赏诗歌之美。
3、赓续黄河精神,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01
第一课时
作者简介
光未然(1913—2002),诗人、文学评论家。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原名张光年。他作的歌词《五月的鲜花》,广为传唱。其组诗《黄河大合唱》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任务一:梳音晓义·牢记字词常识
人物介绍
冼星海
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
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救国军歌》《游击军歌》《茫茫的西伯利亚》《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由于他对我国革命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任务一:梳音晓义·牢记字词常识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中华大地,全国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1938年,光未然(张光年)在前往延安的途中,经过黄河,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这些激发了诗人为黄河高歌的诗情,写出了长诗《黄河吟》。
后经冼星海谱曲,这部极具民族精神的音乐巨作《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成功首演。从此,《黄河大合唱》激荡的歌声传遍了全国,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
写作背景
任务一:梳音晓义·牢记字词常识
作品简介
《黄河大合唱》是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的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
构成:包括《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八个乐章。
特点:诗中将雄奇的想象与现实的图景结合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幅壮阔的历史画卷。
01
黄河船夫曲
02
黄 河 颂
03
黄河之水天上来
04
黄 水 谣
05
河边对口曲
06
黄 河 怨
07
保 卫 黄 河
08
怒吼吧,黄河
任务一:梳音晓义·牢记字词常识
预习检查
山巅( ) 劈成( ) 气魄( )
狂澜( ) 浊流( ) 宛转( )
屏障( ) 哺育( ) 澎湃( )
九曲连环( ) 一泻万丈( )
diān


lán
zhuó
wǎn
píng

péng pài
xiè

请给下列标红字注音,然后大声朗读,积累这些字词。
任务一:梳音晓义·牢记字词常识
预习检查
任务一:梳音晓义·牢记字词常识
多音字
( )屏障
( )屏息凝神

( )强大
( )勉强
( )倔强

píng
bǐng
qiáng
qiǎng
jiàng


( )劈山
( )劈叉


( )弯曲
( )歌曲


预习检查
任务一:梳音晓义·牢记字词常识
形近字


哺育


捕捉

xiè
水泄不通

xiè
一泻万丈
【气魄】
【澎湃】
【狂澜】
【屏障】
【哺育】
【九曲连环】
【浩浩荡荡】
【摇篮】
预习检查
任务一:梳音晓义·牢记字词常识
请解释下列课文中出现的词语。
形容波浪互相撞击;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安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喂养,比喻培养。
指黄河的地理、自然特征(黄河有九个重大的弯)。
形容水势广阔浩大,也形容气势雄伟,规模宏大。
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的发源地。
气势;魄力,形容气势雄伟盛大。
整体感知
任务二:颂歌初读·感悟诗情之美
聆听《黄河颂》名家朗诵,说说自己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
感受到了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感受到了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感受到了黄河的雄浑豪迈。
感受到了……
整体感知
任务二:颂歌初读·感悟诗情之美
设计重音、停连。自由朗读,读出对黄河的热爱、赞颂之情。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 ·
· ·
读出自豪
· · · · ·
· · · · ·
语速稍快,展现黄河的磅礴
逐渐高昂
全诗要读出“赞”“颂”的语气,感情要深沉、悲壮。歌词与朗颂词之间要有较长的停顿。
整体感知
任务二:颂歌初读·感悟诗情之美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总领下文,停顿要长
·
· ·
·
·
越读越激越,语调激昂,表现出黄河一往无前的、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
· ·
整体感知
任务二:颂歌初读·感悟诗情之美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 · ·
读出民族自豪感
· ·
· ·
· · · ·
读出黄河的伟大坚强
“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延长
“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歌颂之意
押“ɑn”韵
··
整体感知
任务二:颂歌初读·感悟诗情之美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 · · ·
· · · ·
读出黄河的巨大力量
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读得铿锵有力
· · · ·
· · · ·
押“ɑnɡ”韵
整体感知
任务二:颂歌初读·感悟诗情之美
齐声朗诵诗歌,找出韵尾,重读韵字,感受韵律美。
(朗诵词)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押“ɑn”
“ɑnɡ”韵
整体感知
任务二:颂歌初读·感悟诗情之美
在诗歌标题《黄河颂》中,哪个词语最能体现诗歌的核心?
“颂”这个词是关键。它表明了这首诗歌的体裁是一首颂歌,即通过诗歌的形式来赞颂和歌颂黄河的伟大。
通过“颂”字,我们可以了解到这首诗的主旨是对黄河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颂扬。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颂”字则强调了这种赞美和敬仰的情感。
合作探究
任务三:研读批注·探究结构之美
本单元导读说,本单元要学习做批注,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那么请同学们阅读下面“批注知识资料卡”,认识一下批注。
批注知识资料卡
◎批注,就是阅读时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语言和相应的符号批注在文章的空白处。
◎批注的对象:可以是词、句,也可以是段、篇,还可以从语言特点、表达效果、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层次结构、艺术手法等多个角度进行鉴赏评价或质疑问难。
◎批注的类型:分析式批注、概括式批注、鉴赏式批注、感想式批注、质疑式批注、联想式批注、评价式批注、补充式批注等。
合作探究
任务三:研读批注·探究结构之美
这篇课文,编者很用心地给我们做了批注。请同学们研读课文的五处批注,看看它们是从哪些角度进行批注的 分别属于那种批注类型?
批注 批注角度 批注类型 情感表达
批注1:点出黄河是中华名族精神的象征。
批注2:“望”引出对黄河形象的描写,有画面感。
批注3:转入“颂”。直抒胸臆。
批注4:“啊!黄河!”反复出现,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批注5:结尾铿锵有力,庄严豪迈!
从点明主题做批注
从词语角度做批注
从抒情方式做批注
从表达技巧做批注
从结尾效果做批注
分析式批注
分析式批注
分析式批注
鉴赏式批注
评价式批注
渲染情感
借景抒情
直接抒情
推进情感
升华情感
合作探究
任务三:研读批注·探究结构之美
你能结合课文批注二和批注三,并通过抓关键词语,为诗歌理清层次,并概括内容吗?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
望黄河
//
颂黄河
//
学黄河
批注二:“望”引出对黄河形象的描写,有画面感。
批注三:转入“颂”。直抒胸臆。
合作探究
任务三:研读批注·探究结构之美
结构层次
望黄河
颂黄河
学黄河
赞颂黄河奔腾澎湃、不可阻挡的气势。
赞颂黄河哺育中华民族、保卫中华民族、激励中华民族。
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
02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
任务四:细读涵咏·批注诗意之美
课文第一处批注“点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对段落作用的分析式批注。从全诗来看,你认为朗诵词部分还起了什么作用?把自己的批注写在书上。
(朗诵词)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点出黄河精神:伟大坚强。

为全诗奠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

引出下文的颂歌。

概括了黄河的精神,也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开宗明义地说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表明了写作目的,引出下文的颂歌。
合作探究
任务四:细读涵咏·批注诗意之美
朗诵词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
呼告
(朗诵词)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小贴士
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手法,也就是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说话。运用呼告可以抒发强烈的感情共鸣。
合作探究
任务四:细读涵咏·批注诗意之美
课文批注2:“‘望’引出对黄河形象的描写”,细读“望”字领起的诗句,在“批注2”后补写批注: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黄河形象的 黄河是一种怎样的形象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批注:近镜头特写,运用夸张手法,表现黄河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
批注:总领下文
合作探究
任务四:细读涵咏·批注诗意之美
课文批注2:“‘望’引出对黄河形象的描写”,细读“望”字领起的诗句,在“批注2”后补写批注: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黄河形象的 黄河是一种怎样的形象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批注:俯瞰全景式的总写,点出黄河蜿蜒曲折的特点。
批注:纵向描绘黄河的流向。“奔”字突出了黄河汹涌的气势。
批注: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劈”字渲染出黄河贯穿中原大地的气势。
批注:该小节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奔腾不息、无坚不摧的特点。
合作探究
任务四:细读涵咏·批注诗意之美
课文批注3:“转入‘颂’。直抒胸臆。”,在“批注3”后补写批注:诗歌是从哪些方面来“颂”黄河的 并试对关键词作批注。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摇篮”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指出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黄河哺育了中华儿女,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传承,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发源”表明中华文化是从黄河产生、发展、壮大起来的。
历史贡献·哺育
合作探究
任务四:细读涵咏·批注诗意之美
课文批注3:“转入‘颂’。直抒胸臆。”,在“批注3”后补写批注:诗歌是从哪些方面来“颂”黄河的 并试对关键词作批注。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将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和呵护,突出了黄河的地理优势及作用。
黄河像城防一样保卫着中华民族,尤其是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城防,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地理特征·保卫
合作探究
任务四:细读涵咏·批注诗意之美
课文批注3:“转入‘颂’。直抒胸臆。”,在“批注3”后补写批注:诗歌是从哪些方面来“颂”黄河的 并试对关键词作批注。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作者把黄河当作一个巨人,黄河的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的千万条“臂膀”此外,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不可阻挡的力量,足以激发民族的抗争精神和自信心。
自然特点·激励
合作探究
任务四:细读涵咏·批注诗意之美
课文批注4:“‘啊!黄河!’反复出现,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在“批注4”后补写批注:“啊!黄河!”反复出现的意义和作用?
哺育
保卫
激励
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
中华民族
运用反复、直抒胸臆的手法,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并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合作探究
任务四:细读涵咏·批注诗意之美
课文批注5:结尾铿锵有力,庄严豪迈。
从诗歌的语气和情感角度进行的,它评价了诗歌结尾部分的表达效果,强调其铿锵有力、庄严豪迈的语调和情感,体现了诗歌所传达的坚定和激昂的情感。
合作探究
任务四:细读涵咏·批注诗意之美
诗歌最后为什么要提出向黄河学习?联系下列助读资料,把你的理解批注在课文最后。
助读资料:1938年,抗战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的作家、艺术家开始通过自己的创作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诗人随军行进至黄河岸边,面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战的战士,他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坚强不屈的意志。于是,次年春天,诗人到延安后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毛泽东同志等观看了《黄河大合唱》演出后,大喊三声“好!好!好!”周恩来同志看过演出后,欣然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
诗人歌颂黄河,其实是在歌颂中华民族,是在激励中华儿女要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华。
合作探究
任务四:细读涵咏·批注诗意之美
“颂黄河”之后,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想想看,这一尾声起什么作用?诗歌最后两句采用什么修辞方法,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合作探究
任务四:细读涵咏·批注诗意之美
诗歌既可以直接抒情,也可以间接抒情。你认为这首诗主要采取的是哪种抒情方式?
主要采取的是直接抒情。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
合作探究
任务四:细读涵咏·批注诗意之美
在这首诗中,诗人为什么用第二人称“你”称呼黄河,而不是直接称“黄河”或第三人称“她”?
用第二人称拉近了作者与黄河的距离,让人感觉诗人是直接与黄河对话,这样感情抒发得更为直接、真切、浓烈,更能表达对黄河的赞颂。而用“她”或“黄河”都无此作用。
合作探究
任务四:细读涵咏·批注诗意之美
《黄河颂》蕴含的精神激励了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黄河颂》独特的诗美至今仍震撼人心。《黄河颂》美在何处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你是伟大坚强”
运用呼告直接抒情
运用感叹直接抒情
运用感情强烈的词语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的情感美
合作探究
任务四:细读涵咏·批注诗意之美
《黄河颂》蕴含的精神激励了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黄河颂》独特的诗美至今仍震撼人心。《黄河颂》美在何处呢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像一幅幅特写镜头,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画面感强烈。
镜头式的画面美
合作探究
任务四:细读涵咏·批注诗意之美
《黄河颂》蕴含的精神激励了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黄河颂》独特的诗美至今仍震撼人心。《黄河颂》美在何处呢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连续隔句押韵,体现出自然和谐的音韵美。
这些诗句长短相间,变化参差,既有对称整齐之美,又有自由奔放之美。
句式节奏的和谐美
合作探究
任务四:细读涵咏·批注诗意之美
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
合作探究
任务五:诵读浸泡·激发家国情怀
一部黄河颂,半部中国史。古老的黄河流过尧舜,淌过夏商,浸润汉唐,一直在华夏儿女的心中吟唱,伟大坚强的黄河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华儿女勇往直前。习总书记说:“实现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就让我们再次向黄河母亲唱出心中的颂歌,赓续黄河精神,尽情抒发家国情怀吧!
合作探究
任务五:诵读浸泡·激发家国情怀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男领)
(男女合领)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师领)
(生合)
(女领)
合作探究
任务五:诵读浸泡·激发家国情怀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男合)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女合)
(男领)
(众合)
(众合)
(师与领合)
(男合)
(女合)
(众合)
合作探究
任务五:诵读浸泡·激发家国情怀
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她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璀璨的华夏文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奔腾不息;她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他们勇毅坚强,自强不息。让我们和着时代的伟大旋律,颂出对黄河母亲的赞歌!
拓展延伸
面对祖国大好河山,历代文人写过不少关于黄河的诗句,你知道哪些?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文章主旨
《黄河颂》这首诗通过赞美源远流长、胸襟博大、气势磅礴的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英勇不屈、伟大而坚强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团结抗战的坚定决心与一往无前的勇气。诗人借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激励中华儿女,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坚强”。
课堂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哺育( Pǔ) 澎湃( pài ) 气魄(Pò)
B.山巅( diān) 狂澜(lán) 屏障(píng)
C.浩荡(shāng) 浊流(zhuó) 滋长(zì)
D. 赞歌(zàn) 发源 (yuán) 宛转 (wán)
B
课堂检测
2.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气势)
B.掀起万丈狂澜(巨大的波浪)
C.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幔帐)
D.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比喻文化的发源地)
解析: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C
课堂检测
3.“啊!黄河!”这句在诗中反复出现,对其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反复出现是为了对所歌颂的对象加以强调。
B.这是诗人在“望”黄河的基础上,情不自禁地歌颂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C.反复出现,从不同角度赞颂黄河,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D.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解析:A.反复是强调作者的感情,而不是强调对象。B、C、D正确。故选A。
A
课堂检测
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B.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C.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D.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解析:A.运用了呼告、拟人的修辞手法。B.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C.运用了呼告、比喻的修辞手法。
D
课堂检测
5.对诗歌《黄河颂》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诗中“望黄河”部分,一个“望”字统领下文,“望”的内容虚实结合,章法谨严。
B.诗中“啊!黄河!”反复出现,起到了分层的作用。
C.全诗都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黄河,使感情抒发得更为直接、真切、浓烈。
D.诗歌写作风格明快雄健,以长句为主,长短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有致。
解析:应为“以短句为主,兼有长句,长短结合”。
D
课堂检测
5.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
B.《黄河大合唱》由八个乐章组成,每乐章前由朗诵做先导,以黄河为背景,由七种不同演唱方式的歌曲构成。
C.《黄河颂》创作于解放战争时期,唱出了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D.光未然,本名张光年,诗人、文学评论家。代表作品有诗集《光未然诗存》,论文集《风雨文谈)等。
解析:C.《黄河颂》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故选C。
C
板书设计
黄河颂
朗诵词——赞黄河伟大坚强
尾声——学习黄河精神
坚强不屈 奋斗不止

望(绘)
近望——气势汹涌
文化摇篮——哺育中华
民族屏障——保卫中华
千万条铁臂膀——激励中华
歌词(主体)
(引子)
(抒壮志)
俯瞰——九曲连环
纵望—— 奔向黄海
横望——辟成南北
民族魂
课后思考·探究·积累
一、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静下心来想想,体会一下中国人民在抗战时期生发出来的磅礴的爱国激情。
从黄河的自然特点(气势磅礴、惊涛澎湃、九曲连环、绵延万里)、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中华民族的摇篮、民族的屏障、激励着中华儿女)等方面赞美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英雄气魄。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定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课后思考·探究·积累
二、诗歌既可以直接抒情,也可以间接抒情。你认为这首诗主要采取的是哪种抒情方式?你还能从自己读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主要采取的是直接抒情。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
直接抒情:陆游的《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
间接抒情:曹操的《观沧海》、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等。
课后思考·探究·积累
三、举办诗歌朗诵会。可以采用合唱式朗诵的形式,设计好领诵、男女生分声部朗诵合诵等,以小组为单位认真练习,在班里展示朗诵时,要读出节奏感和韵律感,感受诗歌回环往复的音乐美。
设计意图:此题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独立进行,也可穿插在本课学习过程中进行。
提示:同学们应积极参与,在加深对文本理解的同时,培养自己的语文能力与合作精神.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男领)
(男女合领)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师领)
(生合)
(女领)
课后思考·探究·积累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男合)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女合)
(男领)
(众合)
(众合)
(师与领合)
(男合)
(女合)
(众合)
课后思考·探究·积累
课后思考·探究·积累
四、课外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之水天上来》,主要内容是痛诉民族的灾难,歌颂时代的英雄。
黄河之水天上来
(朗诵词)
黄河!
我们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这里,
我们在你面前,
献上一首诗,
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
(歌词)
黄河之水天上来,
排山倒海,
汹涌澎湃,
奔腾叫啸,
使人肝胆破裂!
这是中国的大动脉,
在它的周身,
奔流着民族的热血。
红日高照,
水上金光迸裂。
月出东山,
河面银光似雪。
它震动着,
跳跃着,
像一条飞龙,
日行万里,
注入浩浩的东海。
课后思考·探究·积累
虎口──龙门,
摆成天上的奇阵;
人,
不敢在它的身边挨近;
就是毒龙
也不敢在水底存身。
从十里路外,
仰望着它的浓烟上升,
像烧着漫天大火,
使你热血沸腾;
其实──
凉气逼来,
你会周身感到寒冷。
它呻吟着,
震荡着,
发出十万万匹马力,
摇动了地壳,
冲散了天上的乌云。
啊,黄河!
河中之王!
它是一匹疯狂的野兽啊,
发起怒来,
赛过千万条毒蟒,
它要作浪兴波,
冲破人间的堤防;
于是黄河两岸,
遭到可怕的灾殃:
它吞食了两岸的人民,
削平了数百里外的村庄,
使千百万同胞
扶老携幼,
流亡他乡,
挣扎在饥饿线上,
课后思考·探究·积累
死亡线上!
如今
两岸的人民,
又受到空前的灾难:
东方的海盗,
在亚洲原野,
放出杀人的毒焰;
饥饿和死亡,
像黑热病一样
在黄河的两岸传染!
啊,黄河!
你抚育着我们民族的成长;
你亲眼看见,
这五千年的古国
遭受过多少灾难!
自古以来,
在黄河边上
展开了无数血战,
让垒垒白骨
堆满你的河身,
殷殷鲜血
染红你的河面!
但你从没有看见
敌人的残暴
如同今天这般;
也从没有看见
黄帝的子孙
像今天这样
开始了全国动员;
在黄河两岸,
游击兵团,
野战兵团,
星罗棋布,
课后思考·探究·积累
穿插在敌人后面;
在万山丛中,
在青纱帐里,
展开了英勇的血战!
啊,黄河!
你记载着我们民族的年代。
古往今来,
在你的身边
兴起了多少英雄豪杰!
但是,
你从不曾看见
四万同胞
像今天这样
团结得如钢似铁;
千百万民族英雄,
为了保卫祖国
洒尽他们的热血;
英勇的故事,
像黄河怒涛,
山岳一般地壮烈!
啊,黄河!
你可曾听见
在你的身旁
响彻了胜利的凯歌?
你可曾看见
祖国的铁军
在敌人后方
布成了地网天罗?
他们把守着黄河两岸,
不让敌人渡过!
他们要把疯狂的敌人
埋葬在滚滚的黄河!
课后思考·探究·积累
啊,黄河!
你奔流着,
怒吼着,
替法西斯的恶魔
唱出灭亡的葬歌!
你怒吼着,叫啸着,向着祖国的原野,
响应我们伟大民族的
胜利的凯歌!
03
黄河之水天上来
谢谢聆听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