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羿射九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羿射九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1 07:54: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 羿射九日(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羿射九日》的故事情节,认识古代神话的特点。会认射、值、熔等13个字,会写觉、类、弓、炎等8个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了解课文内容: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和讨论,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包括起因、经过和结果。
2. 讲述羿射九日的故事:学生应该能够根据表格(课后练习第二题)提示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
1. 复述羿射九日的故事:学生需要能够不指读,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 体会上古时代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学生需要通过故事理解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征服自然的愿望。
3. 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学生需要认识到神话故事通常包含超自然的元素和象征意义,这需要教师提供额外的背景知识和指导。
【教学课时 】
二课时,本教学设计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资源准备】
1. 《羿射九日》的故事文本或相关视频资料。
2. 相关的图片、动画或PPT等辅助教学材料。
3. 角色扮演所需的道具(如弓箭模型、太阳帽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提问引入:向学生提出问题。
你们知道古代有哪些著名的英雄吗?
(预设:孙悟空,岳飞,关羽,文天祥,羿,神农等。)
如果世界上有十个太阳会怎样?
(每天都很热;植物都被烤焦了;动物需要喝很多水,可是水都被晒干了;人也没有水喝。)
(3)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神话的特点和《羿射九日》的背景。
中国古代神话的特点:中国古代神话具有高度的象征性、抽象性,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表现形式。这些特点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理解与思考。中国古代神话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神、仙、鬼、怪、龙、凤、狐等各种神秘的生物和非人类的存在。这些神明在神话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形象和功能,有些是自然界的神灵,如太阳、月亮、星辰、风雨雷电等;有些是历史人物或神话人物,如黄帝、尧舜、禹、嫦娥、羿、蟠桃园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羿的故事。
羿射九日的背景:这个神话故事,发生在尧帝时期。当时,天空中出现了十个太阳,导致大地干旱、庄稼枯萎、水源枯竭,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拯救苍生,天帝命令神射手羿带着他的妻子嫦娥下凡,用弓箭射下多余的九个太阳。
2. 故事讲述
教师讲述:教师生动地讲述《羿射九日》的故事,可以使用PPT或动画辅助讲述。
学生阅读:分发故事文本,让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述进行阅读。
分析课文,感悟理解。
抽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学生说一说,从这一自然段,你了解了什么?
生:本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师:能具体的说一说吗?
生:时间是“很久很久以前”,地点是“在世界最东边的海上”,背景是“扶桑树上的十个太阳轮流值日,给大地万物带来了光明和温暖。”
扶桑:神话传说中的树名,是太阳居住的地方。
师:十个太阳轮流值日,这样的世界好不好啊?
生:好。因为给大地万物带来了光明和温暖。
师:可是,意外发生了。请大家来看发生了什么意外的事情?
很自然地过渡到第二、第三自然段。
抽二名学生轮读,一名学生读第二自然的,另一名学生接着读第三自然的。
大家思考:发生了什么意外的事情?
有一天,这十个太阳觉得轮流值日太没意思啦,于是,他们一齐跑了出来,出现在天空中。
十个太阳都出来,好不好啊?
生:不好。
重点句:“十个太阳像十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
(这一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十个太阳比作十个大火球,突出了十个太阳同时出来的炎热。)
这么炎热的天气,对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
请同学们在第三自然段圈出重点词,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十个太阳同时出来,对人类的影响可太大了。体会人类的日子非常“艰难”。
(圈出“晒枯”、“烤焦”、“蒸干”、“熔化”。这几个词语直接写出了天空出现十个太阳带来的严重后果。所以人类的日子非常“艰难”。)
过渡:在这大地万物处于危急关头的时候,一位英雄出现了,他是谁呢?对,他就是神箭手羿。
抽一名学生朗读第四自然的。学生同时思考:羿怎么做的?他经历了哪些困难?成功没有?
(神箭手羿决心帮助人们脱离苦海,他要去把这些太阳射下来。)
重点句:他翻过九十九座高山,跨过九十九条大河,来到东海边。他登上一座大山,搭上神箭,拉开神弓,对准天上的一个太阳,嗖的就是一箭。
(这写出了羿经历的困难。他来到东海边,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
(九十九座,九十九条,在这里不是准确的数字,而是指很多,数不清的意思。)
(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羿来到东海边的艰难,也看出羿的神勇。)
重点句:那个太阳一下子爆裂开,一团团火球到处乱窜,接着,噗噗的掉在地上。
(他成功地射下了太阳,体现了羿的箭法是多么的精准啊!)
学生默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1:羿用他高超的箭法,射下了九个太阳。
生2:最后一个太阳害怕极了,躲进了大海里。
生3:羿射下九个太阳后,人类的日子好一些了,因为“炎热渐渐退去”。
过渡:天上一共有十个太阳,英雄羿用神箭射掉了九个,剩下的那一个太阳害怕极了,躲进了大海里。这时候,世界是什么样子呢?
生:整个世界一片黑暗,什么都看不见。
师:羿也想到了这个问题,他是怎么做的呢?
抽一名学生读第六自然段。(大家看看羿是怎么做的。)
重点句:羿想,没有了太阳,就没有了光明和温暖,庄稼不能生长,人类和动物也没法活下去。于是,羿留下了最后一个太阳。
(羿决定留下一个太阳,让他造福人类。)
(从这两句中可以看出羿处处为大地万物着想,为人类着想,是一位有责任感,英勇无畏的大英雄。)
过渡:现在,天上只剩下一个太阳,并且,这个太阳每天有规律地东升西落,大地会怎样呢?
全班齐读第七自然段。
从此,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土地渐渐滋润起来,花草树木渐渐繁茂起来,江河奔腾欢唱,大地上重新现出了勃勃生机。
(最后这一写出了太阳、土地、花草树木、江河、大地的变化。)
(写羿射下九个太阳后,大地上重新现出了勃勃生机。)
4. 角色扮演
分配角色:让学生扮演后羿、太阳、旁观者(扶桑树、禾苗、江河、大地、大海)等角色。
表演活动:学生根据故事情节进行角色扮演,可以加入自己的创意。(表演过程中由一位朗读能力,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根据课后第二题的表格,复述故事内容,担任旁白。)
5. 创意绘画
绘画任务:让学生绘制自己心中的《羿射九日》场景或创作一个新的神话故事。(课堂上可以简略作画,课后再加以细节描绘。)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单介绍创作思路。
6. 总结反馈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羿射九日》的主要内容和教学活动的亮点,并口头表扬积极发言,表现优秀的同学。
学生反馈:鼓励学生分享学习体会和感受。
7、作业布置:
(1)写作练习:写一篇关于《羿射九日》的读后感或者创作一个以古代神话为背景的短故事。
(2)家庭作业:调查其他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并与家人(或同伴)分享。
附:板书设计
羿射九日
故事起因 十个太阳炙烤着大地,人类的日子很艰难。
故事经过 大英雄羿射下九个太阳,留下了一个太阳。
故事结果 大地上重新现出了勃勃生机。
羿:英勇无畏,聪明勇敢,大公无私,为他人着想
【教学反思】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了解《羿射九日》这一古代神话故事,还能够在多种活动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在课后,教师应该反思本次教学活动的效果,考虑学生的参与度、兴趣激发以及知识掌握情况,以便对未来的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