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 是劳动人民创作出来的,口头流传的故事。它具有丰富想象色彩,表达了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它们或者机智幽默,或者歌颂善良美好,或者感人至深……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个具有神话色彩的动人的民间故事《猎人海力布》。
9.猎人海力布
甘珠尔扎布(1903年7月17日—1970年)
别名韩绍约、川岛隆良,蒙古族, 辽宁彰武人。《猎人海力布》是甘珠尔扎布整理的。
民间故事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1.时代久远,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而经久不衰;
2.口头传播,民间故事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从这两个特点,我们就可以发现:民间故事往往因为时代久远、又是口头传播,所以很难找到一个确切的作者。
走近作者
学习生字
酬谢
报酬
酬劳
壮志未酬
珍宝
珍惜
珍爱
奇珍异宝
叮嘱
千叮万嘱
叮咚
叮咛
焦急
烧焦
焦渴
焦头烂额
叮嘱
嘱托
崩塌
塌方
死心塌地
塌陷
学习生字
发誓
誓言
誓词
山盟海誓
说谎
谎报
谎话
谎话连篇
后悔
悔恨
悔改
追悔莫及
拖延
延误
延年益寿
扶贫
帮扶
救死扶伤
搀扶
灾难
天灾
猎物 酬谢 珍宝 感激 叮嘱
复活 议论 崩塌 搬家 焦急
发誓 千真万确 谎话 迟延 镇定
后悔 悲痛 震天动地 扶持 飞禽走兽
谎
huǎng
巧记:荒地发言。
不要多写“点”
易写错
嘱
zhǔ
“竖”与“提”不要连笔。
叮嘱
叮咛,再三嘱咐。
同学们边朗读课文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2.这篇文章总共分成了几部分
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理清脉络
1.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
经过(7-8):
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分别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出来。
起因(1-6):
结果(9-11):
海力布救龙女得宝石。
海力布救乡亲变石头。
乡亲得救,人们纪念海力布。
救白蛇
得宝石
救乡亲
变石头
(4)海力布为救乡亲们牺牲了自己,变成一块石头。
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四件事:
(1)海力布平时热心助人。
(2)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小白蛇。
(3)海力布从龙王那里得到了能听懂动物话的宝石。
故事发生的地点
故事的性质
在我国的一些地区,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
海力布是一个热心助人的人。“总是”“每次”说明他的热心不是一朝一夕的,正因为如此,大家才敬爱他。
主人公
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他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大家都非常敬重他。
海力布救小白蛇
见义勇为的海力布
他抬头一看, 一只老鹰抓着一只小白蛇正从他头上方飞过。他急忙搭箭开弓,对准老鹰射去。
动作描写
见义勇为,富有爱心
小白蛇说:“敬爱的猎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报答您。我是龙王的女儿,您跟我回去,我爸爸一定会好好酬谢您。我爸爸的宝库里有许多珍宝,您要什么都可以。如果您都不喜欢,可以要我爸爸含在嘴里的那颗宝石。”
海力布
小白蛇
救
感激
如果您都不喜欢,可以要我爸爸含在嘴里的那颗宝石。谁嘴里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
民间传说中的事物有着神奇的力量
~~~~
~~~~~~~~~~~~~~~~~~~~
朗读指导
要读出宝石的神奇。
肯将贵重的宝石送人,说明了小白蛇对海力布的感激
知恩图报。
海力布想,珍宝我倒不在乎,能听懂动物说的话,对一个猎人来说,实在是太好了。
海力布得到宝石,可以打到更多的猎物,可以分乡亲们更多的食物。
海力布为什么只要宝石而不要其他的珍宝?
心理描写
海力布的心里只有乡亲们
1.海力布是怎样得到宝石的
2.小白蛇几次叮嘱海力布 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朗读第5、6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老龙王把他领进宝库,让他自己挑选珍宝,爱什么就拿什么。海力布什么珍宝也不要,他对龙王说:“如果您真想给我一点儿东西作纪念,请把您含着的那颗宝石给我吧。”龙王低头想了一会儿,就把嘴里含的宝石吐出来,送给了海力布。
~~~~
~~~~~~~~~~~~~~~~~~~~~~~~~~~
~~~~~~~~~~
老龙王这么大方,为什么在给宝石的时候会“低头想了一会儿”呢?
~~~~
这颗宝石是有危险的
小白蛇说:“ 真的。但是动
物说什么话,您只能自己知道。
如果对别人说了,您就会变成一
块石头。
小白蛇几次叮嘱海力布 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第一次
第一次叮嘱中,小白蛇告诉了海力布说出动物的话的严重后果。
伏笔
~~~~~~~~~~~~~~~
~~~~~~~~~~~~~~~~~~~~~~~~~~~~~~~~~
~~~~~~~~~~~~~~~~~~~~~~~~~~~~~~~~~~
一次又一次
说明十分重要
第二次叮嘱海力布
~~~~~~~~~~~~~~~~~
再次强调
海力布临走的时候,小白蛇跟了出来,再三叮嘱他说:“敬爱的猎人,您要记住,动物说的什么话,千万不要对别人说。如果说了,就会马上变成石头,永远不能复活了!”
小白蛇第二次叮嘱,而且第二次又加之以“马上”和“永远”的警告,其目的是强调说出动物的话的严重后果,也为后文海力布的不惜牺牲的高尚品格埋下伏笔。
敬爱的猎人,您要记住,动物说的什么话,千万不要对别人说。如果说了,您就会马上变成石头,永远不能复活了!
什么是“伏笔”?
“伏笔”是文学创作中叙事的一种手法,就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者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做的某种提示或暗示,或者说是前文为后文情节埋伏的线索。
认识伏笔
◆“伏笔”的作用?
好处是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让读者看到下文时,不至于产生突兀、疑惑之感;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答题模式:
这段话写了……,为下文写……埋下伏笔。
认识伏笔
有一天,他正在深山里打猎,忽然听见一群鸟在议论着什么。仔细一听,那只带头的鸟说:“咱们赶快飞到别处去吧!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没,不知道要淹死多少人呢!”
舍己救人的海力布
读第7自然段,思考:海力布从一群鸟那里听到了什么消息 他会如何去做呢
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吃一惊。他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
读第8、9自然段,找出描写海力布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句子,体会海力布的人物形象。
语言描写
海力布急得掉下了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不及了!
神态与语言描写,体现了海力布的心中装着乡亲们,对乡亲们的安危一分担心。
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
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家呢
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不及了!
着急
焦急
不解
朗读指导
在急得掉下了眼泪、发誓、恳求”中感受他 “焦急”的心情。
海力布,你是我们的好邻居,我们知道你从来不说谎话。可是今天你让我们搬家,你总得说清楚哇。咱们在这山下住了好几代啦,老老小小这么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
怎么样乡亲们才相信呢?
疑问
乡亲们都不相信海力布,但海力布却想要拯救乡亲们的生命。海力布是怎样想怎样做的?
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
不说出实情乡亲们不会搬家,说出实情自己将变成石头。
心理描写
海力布面临着什么抉择?
为救乡亲,海力布将生死置之度外,表现了海力布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海力布做出了什么选择?你感受到什么?
~~~~~~~~~~~~~~~
未听告诫变成石头
做好了思想准备
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商量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海力布刚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僵硬的石头。
你能替海力布说说这个过程吗
~~~~~~~~~~~~~~~~~~~~~~~~~~~~~~~~~
~~~~~~~~~~~~~~~~~~~~~~~~~~~~~~~~~~~~~~~
~~~~
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商量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
今天晚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是说出宝石的来历
二是说出宝石的作用和使用条件
三是说出搬走的原因
提示
海力布告诉乡亲们实情之后,结果如何
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海力布真的变成了石头,乡亲们因为海力布的提醒得救了。面对此情此景,乡亲们会说些什么呢?
老人:海力布,我真是老糊涂了,明知道你是一个诚实、一心为我们着想的好孩子,我当时为什么要逼你说出原因哪,我好后悔呀!
示例
小孩:海力布经常给我猎物,他不该死。
海力布的朋友:海力布经常帮助我,我失去了一个好朋友。
大家看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都非常后悔,非常悲痛。它们含着眼泪,念着海力布的名字,扶着老人,领着孩子,赶着牛羊,往很远的地方走去。
变成石头后的海力布
乡亲们的表现从侧面突出了海力布的牺牲之大及海力布牺牲的价值,进一步表现出海力布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
他们走在路上,忽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号,接着就是倾盆大雨。半夜里,只听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大山崩塌了,洪水涌了出来,把他们住的村子淹没了。
1.照应前文鸟儿议论的事情。
2.凸显海力布自我牺牲的高尚品质。
灾难之大
“世世代代”表现人们对海力布的怀念、尊敬、爱戴,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深化了课文的主旨。“据说”用词准确,因为本故事是一个传说,所以用“据说”,以显示出本文的严谨。
好几辈子
根据传说
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叫作“海力布”的石头呢。
读第11段,说说人们对海力布怀有怎样的情感。
学完了本文,你觉得海力布拥有怎样的高尚品质?
热心助人
舍己为人
甘于牺牲
写一段深情的话,赞美海力布。
海力布,你是我们的骄傲,你为了大家的安全牺牲了自己,您是伟大的。
小练笔
本文讲述了猎人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一块宝石,因此能听懂动物的话,而他把听到的可怕消息告诉了乡亲们,乡亲们得救了,他自己却变成了石头的故事,赞美了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
课文主题
思维导图
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呢。
“海力布”的石头是怎么来的呢?简要地说一说?
方法指导:
(1)把文中的“海力布”和指代海力布的“他”都换成“我”。
(2)根据课文内容适当加入想象,使故事更加生动、详细。
用第一人称复述这个故事
示例:面对乡亲们,我左右为难:说清楚吧,自己就会永远变成石头;不说清楚吧,乡亲们是不会相信的。可是,时间紧急,如果再不走,灾难就会夺去乡亲们的生命……想到这里,我毅然决定牺牲自己,告诉乡亲们真相。
方法总结
创造性复述——换一种人称来讲
创造性复述要求我们,要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充实内容。怎样进行创造性复述呢 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看就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人看来也会有不同的意义。换一种人称来讲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猎人海力布》是一个非常生动的蒙古族民间故事,而且具有神话色彩。描写了热心助人的海力布为了救乡亲们,不惜变成一块石头,人们世世代代纪念他。这则故事虽然篇幅较长,但语言通俗易懂,围绕海力布“舍己救乡亲“的中心事件,层层铺垫,寓理寓情于故事中,给人强烈的感染和教育。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