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七年级语文试卷
题号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总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得分
第 一 部 分(1~6题,24 分)
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8分)
(1)谁家玉笛暗飞声, 。 ,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 , 。
(3)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
, 。
(4)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
,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 根据拼音写出句子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3分)
(1)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rén shēng dǐng fèi( )。
(2)公园里的 huā pǔ( )种满了蒲公英。
(3)女佣略chóu chú( )后,走上前去。
3.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项。(3分) ( )
A.同学们在考场上能否保持—颗平常心,是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B.谁也不会否认提高学习成绩不是勤奋学习的结果。
C.我校开展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
D.有关部门严肃处理了某些加油站擅自哄抬汽油价格。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在全校篮球比赛决赛中,小王锋芒毕露,帮助自己的球队顺利夺得冠军。
B.醉驾者如果在一起车祸面前还无动于衷,无疑会成为极其危险的人。
C.爱出风头的他经常夸夸其谈,在与别人的争执中谦虚恭敬。
D.张璐同学在演讲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全家人简直乐此不疲。
5.下面是一首小诗,依据第二、三、五小节补写出第四节,正确的是:(3分)( )
四季是什么?四季是一首多彩的诗。 春,是翠绿的诗,萌动着活力和生机。
夏,是火红的诗,充满着激情和昂扬。 。
冬,是雪白的诗,袒露着纯洁和无私。
A.秋,是黄色的诗,洋溢着收获和喜悦。B.秋,是黄金的诗,闪耀着财富和辉煌。
C.秋,是金黄的诗,收获和喜悦共存。 D.秋,是金黄的诗,洋溢着收获和喜悦。
6.小军转学了,在新的环境里,他很不适应,与同学也缺乏沟通,他苦闷烦恼极了。于是,他想起了被同学称为“智多星”的昔日好友你,特地打电话来请你给他出三条消除烦恼的“金点子”。 (4分)
你的金点子是:___
_
第 二 部 分(7~22题,46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曲,回答7—9题。(6分)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7. 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
(2分)
8.诗的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2分)
答:
9.本诗作者向我们传达了怎样的心情?(2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0——13题。(13分)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0.《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
(2分)
11.(1)给加点字注音。(2分)
A.朔气传金柝( ) B.著我旧时裳(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3分)
A.旦辞爷娘去(????)B. 愿驰千里足(???? )C.出郭相扶将(???? )
12. 将下边两句话译为现代汉语(2分)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译文:
13. 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2分)
答:
14.木兰替父从军这一故事千百年来在民间广为流传,你认为原因是什么?(2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18题。(10分)
珍珠鸟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儿舒适又温暖的巢。
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大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苗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三个月后,那一团越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
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哟,雏儿!正是这小家伙!
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跳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儿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5.“我”做了哪些事使珍珠鸟与“我”“一点点熟悉了”?(2分)
答:
16.画线句子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17.文中用了一系列动词描写胆子大了的“小家伙”“落在我的书桌上”的动作。请依次写下来(重复的不必写),并说说作者这样写,表现出珍珠鸟怎样的特点?(4分)
动词有:
特点是:
18.从全文看,开头的“真好!”实际上是针对什么说的?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写一句话作答。(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好!
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9——20题。(5分)
我也开始挣钱:我逢星期日,一大早就背着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捡牛骨头、破布、碎纸、钉子。一普特破布和碎纸卖给旧货商可以得二十戈比,烂铁也是这个价钱,一普特骨头得十戈比或八戈比。平时放学以后也干这玩意儿,每星期六卖掉各种旧货,能得三十至五十戈比,运气好的时候,卖得更多。外祖母接过我的钱,急忙塞到裙子口袋里,垂下眼睑,夸奖我:“谢谢你,好孩子!咱们俩养活不了自己吗?咱们俩?有什么了不起的!”有一次我偷偷地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们,默默地哭了,一滴混浊的泪水挂在她那副像海泡石似的大鼻孔的鼻尖上。
19.上面文段选自《 》,作者是 。(2分)
20.你从阿廖沙的成长过程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
答: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21——24题。(12分)
妈妈的额头
①童年的印象里,母亲的额头是最亲切的。那时的我体质弱,常常生病发烧。每次见到我一脸绯红的样子,母亲就觉得不对劲,然后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②母亲的额头,很多时间都被汗水占据着,劳动着的母亲是美丽的。那时候,年轻的母亲,以光洁而温馨的额头为纸,为这个家,书写着人生的喜怒哀乐。跟我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日子,母亲是开心的,幸福的,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当我们遇到挫折和磨难,那额头上则会写满忧虑和郁闷。我一度怀疑,多年以后,母亲额头上那一条条清晰的纹路,该是多年担忧留下的记忆档案。
③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了无数次病痛,而她自己生病的时候,总是悄悄瞒着。好些回,我看见母亲浑身无力地躺在床上,父亲用湿毛巾捂着她的额头,才知道母亲已被病魔折腾多时。每一次,母亲从疲惫中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揉拍前额,好让自己保持一份清醒,第一时间理清生活的繁琐,解开心头的愁结,为家的未来精打细算。韶华流转中,母亲老了,无论记忆力还是动作气力,已经大不如前,唯一不改的,依然是拍额头的习惯性动作,那手掌在额头上发出的声音,于我而言,更多成了一种带着淡淡咏叹的生活乐章。
④母亲是爱美的,也许从她懂事时起,就用那些粉膏,每天在额头上涂抹。然而岁月匆匆,雨霜重重,谁也无法挽留青春离去的脚步。一道道皱纹,在一个个不经意的夜晚,悄悄爬上了母亲的额头。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⑤母亲七十大寿那天,女儿忽然说头晕,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跟她贴在一起。那是怎样的两张额头啊!一张沧桑遍布,饱经风霜;一张青春饱满,一如母亲当年。母亲仔细端详着孙女,不由感慨万千:“奶奶老了,瞧这额头上的皱纹,多深!”我伸过手,轻抚母亲的额头:“妈,谁说您老呀。瞧您的额头,还是当年那样温暖。在我心里,您有一张永远年轻的脸。”
⑥是啊,母亲的额头是不老的,那里面,写满了永恒的母爱。
21.文中写了有关“妈妈的额头”的几个生活片断,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3分)
(1)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病情。(2)
(3)母亲揉拍额头缓解劳累。 (4)
(5)
22.结合文章内容,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答:
2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下面文字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3分)
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答:
24.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活中我们都拥有亲人们的关爱,请你把感受最深的和大家分享一下。(3分)
答:
第 三 部 分(50分)
25.根据要求作文。(50 分)
有一位哲人说过,一个人学会了感谢,他就成熟了。在我们的成长经历中,有很多人,很多事,都给了我们帮助、教育和启迪。
请以“感谢”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
②题目自拟;
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字数不少于600字;
④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20分)
第一部分(1—6题,共24分)
1.(8分,每小题1分,如有错别字,该题不得分)
(1)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2)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3)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4)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2.人声鼎沸 花圃 踌躇3.(3分)C 4.B 5.(3分)D 6.(4分)略
第二部分(7—22题,共46分)
(特别提示:阅读题答案仅供参考,若考生答案与本答案不一致,只要正确,同样得分。)
一、(6分)
7.(2分)怜8.(2分)意象:春潮、 雨、 野渡、舟 9.(2分)悠闲恬淡(意思对即可)
二、(13分)
10.(2分)乐府民歌
11.(5分)shuò zhuó 早上 外城 希望
12.(2分)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13.(2分)不仅写出了伙伴惊讶情态,(1分)还从侧面写出了木兰的英雄气概(1分)
14.(2分)木兰是一个普通的纺织女郎,在国家危难之际,她能冲破种种阻绕,毅然代父从军,这种精神令人敬佩。她既有女性的情怀,又有英雄的气概;既有为国家献身的精神,又有不慕名利的纯洁品格,她的形象光彩照人,这也正是这个故事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原因。
三、(10分)
15.(2分)①用吊兰盖鸟笼 ②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
16.(2分)①描写了珍珠雏鸟体形的可爱。 ②表达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17.(4分)动词有:挨近 蹦 俯下 喝 偏 瞧 跑到 跳动 啄 (2分)特点:娇憨可爱(或;顽皮可爱、淘气可爱)(2分)(意思对即可)
18.( 2分)信赖创造出了美好的境界(或:人与动物间的信赖创造出了和谐)
(围绕“信赖”占1分,填写出的句子与“真好”连贯占1分)
四、(5分)19.(2分)童年 高尔基20.(3分) 即使是在逆境里,也要坚强地面对一切挫折,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要乐观地看待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迎来美好的明天。
五、(12分)21.(3分)(2)答案示例:母亲的额头布满汗水、喜悦、忧伤(1分)
(4)母亲额头的皱纹(1分)(5)母亲用额头为孙女诊断病痛(1分)。
22.(3分)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1分)“贴”字用得生动传神,通过母亲这一个动作表现母亲对儿女的无微不至的关爱。(2分)
23.(3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妈妈额头上的皱纹比作年轮,比作树林,生动形象地写出妈妈的额头记录下了她对子女的疼爱,为家庭生活辛劳的付出,以及“我”对妈妈的爱(或感恩之情)。(2分)
24.(3分)文中的妈妈是一个关爱儿女、勤劳能干、任劳任怨、默默付出的人。(1分)父亲的关爱让我感受最深。父亲是家中的顶梁柱,尤其是他厚实的背给了我安全感和幸福感。小时候,我在父亲的背上尽情欢笑;现在,父亲仍然用他厚实的背为我遮风挡雨。(2分)(能围绕所感受到的亲人们的关爱来答题,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第三部分(25题,共50分)25.参照中考阅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