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现象 专项练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备考

文档属性

名称 光现象 专项练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备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2-10 13:4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光现象 专项练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备考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为日落的咸阳湖,晚霞弥漫整个天空,绚丽多彩,美不胜收。用手机拍照美景时,手机上的彩色画面是由三种色光混合而成,这三种色光是(  )
A.红、黄、蓝 B.红、绿、紫 C.红、黄、绿 D.红、绿、蓝
2.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音调”
B.“真金不怕火炼”——金的熔点高于一般炉火火焰温度
C.“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折射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D.“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
3.如图,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照了一张照片,扫描后可登录网址、查看物品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二维码是光源
B.二维码发生了漫反射
C.摄像头相当于近视眼镜的镜片
D.扫描时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内
4.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凿壁偷光 B.小孔成像
C.雨后彩虹 D.杯弓蛇影
5.唐诗《山亭夏日》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其内容为:“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诗句中描述的情境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绿树阴浓夏日长 B.楼台倒影入池塘
C.水晶帘动微风起 D.满架蔷薇一院香
6.根据下图中所示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判断虚线框内的透镜类型应为图中的( )
A. B. C. D.
7.一束单色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情境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O是入射光,OB是反射光
B.是入射角,是折射角
C.光若沿CO入射,将沿OA和OB射出
D.逐渐增大AO与水面间的夹角,折射角也会增大
8.在地球上观看日出时能看到地平线以下的太阳。下列现象与此原理相同的是(  )
A.日食、月食 B.汽车后视镜中的像
C.海市蜃楼 D.用潜望镜看到海面上的物体
9.现在很多家庭都用了投影电视机,如图所示,投影电视机可以将电视机传输过来的图像通过投影仪的镜头成像;屏幕画面的大小可以通过投影仪的前后移动来调节,关于投影电视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面镜
B.使用时,屏幕离投影仪的距离应小于二倍镜头焦距
C.图像经过投影仪的镜头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D.要想使屏幕画面更大一些,可以将投影仪向远离屏幕的方向移动
10.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①日晷上针的影子 ②水中的倒影
③汽车后视镜中的像 ④激光束引导掘进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铅笔被“折断” B.被挡的“太阳”
C.水中的“古塔” D.美丽的彩虹
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时,光屏上出现了一个最小的亮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根据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
B.在图乙的基础上,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远离凸透镜一段距离,为了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可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块远视眼镜
C.图乙中烛焰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D.根据图乙中成像特点可以制成投影仪
二、填空题
13.为帮助司机扩大观察车后方视野,汽车后视镜应设计一块 (选填“平面镜”“凸面镜”或“凹面镜”)镜;“天眼”是在我国贵州省建成的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远镜(如图所示),它的反射面属于 (选填“平面镜”“凸面镜”或“凹面镜”)。
14.光在传播过程中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介质;投影屏幕使用粗糙的白布做成,这是利用光在白布上发生 (选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可以使教室电各个座位上的同学都能看到画面;天气晴好时树荫下会出现圆形光斑,是由于光 产生的。
15.在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诗中所说的月亮和渔火中, 是光源,诗人根据 辨别乌啼和钟声。
16.“洞察号”登陆器(如图),于北京时间11月27日凌晨3时54分登陆火星。
(1)“洞察号”着陆时,利用向下喷出气流而使登陆器的速度减小,这是运用了力的作用是 的这一知识;
(2)“洞察号”着陆之后传回的第一张照片使用的是CCD相机。传感器上成清晰的像时,传感器与镜头的距离应该在 范围内(选填“大于两倍焦距”、“大于一倍小于两倍焦距”或“小于一倍焦距”);
(3)雷达系统将准确锁定降落点,向“洞察号”的机载计算机反馈高度等信息,由机载计算机运算并指导其登陆过程。下列生物的生存技能中与雷达的原理相似的是;
A.壁虎利用脚掌上的吸盘攀爬
B.蝙蝠用回声定位的方式捕食
C.南美河流中的电鳗用电击的方式捕猎
(4)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火星上的g值约为3.7牛/千克,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是:在火星上 。
17.智能手机大多都具有拍照、摄像功能,其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能成 、 的实像。通过自拍杆可以调节物距,从而改变取景范围及像的大小,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如图所示,为使人在手机上所成的像更大一些,应当使手机离人更 (选填“近”或“远”)。
三、作图题
18.作出反射光线OB的入射光射AO。
19.在岸上的人会发现站在泳池里人的腿变短了,如图甲是在水中站立时的情景,图乙中A点代表观察者的眼睛,B点代表小女孩的脚的像,请在图乙中画出观察者看到的小女孩的“脚”的光路图,并确定小女孩脚的大致位置(用C表示)。
四、实验题
20.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为了测量该凸透镜的焦距,实验前先用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形成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将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处,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图乙所示位置得到了蜡烛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 的实像;
(3)在图乙中,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若向左移动凸透镜至 cm刻度线处,光屏上也能得到蜡烛清晰的像;
(4)在图乙中,若将凸透镜的下半部分用一块不透明的纸挡住,光屏上 (选填“仍能”或“不能”)成完整的像。
五、综合题
21.显微镜是主要由物镜和目镜两组透镜组成,被观察的细微物体先在物镜中成一个像,这个像就相当于目镜中的物体,然后它在目镜中再次成像。如图,F1为物镜的焦点,F2为目镜的焦点,图中已给出细小物体AB在物镜中所成像A′B′的光路图,以及A′B′射向目镜的两条光线。
请思考:
(1)该显微镜的物镜是 (凸/凹)透镜;
(2)请你画出光线a、b经目镜L2折射后的光线 ;
(3)与A′B′对比,目镜L2所成的像是一个 、 的虚像。
(4)请在理解显微镜光路图的基础上,思考并画出:物体AB在由本题中相同的两个透镜构成的望远镜里的成像光路图 。
六、计算题
22.“天宫”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后,运行在距地表约400km的圆形轨道上,每90min绕地球一圈。
(1)空间站与地球之间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电磁波速度与光速相同。如果空间站与北京相距510km,空间站将信息传给北京需要多少时间?
(2)地球的直径约为12700km,空间站运行轨道周长约多长?(取π=3)
(3)核心舱的正常飞行时,速度大约是多少km/s?
参考答案
1.D
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可以混合成其他各种色光,而这三种色光不可以由其他色光混合而成,称为色光的三原色。手机上的彩色画面是由红、绿、蓝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B
A.不敢高声语是指不敢大声的说话,指的是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
B.金的熔点高于一般炉火火焰温度,所以才会“真金不怕火炼”,故B正确;
C.桃花红的原因是反射了红光,它本身并不发光,故C错误;
D.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3.B
A.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我们能够看见二维码是光的反射现象,故A错误;
B.我们可以从各个方向看见二维码,是因为光在二维码表面发生了漫反射,故B正确;
C.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工作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近视镜的镜片是凹透镜,故C错误;
D.摄像头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规律制成的,因此,扫二维码时镜头到二维码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故D错误。
故选B。
4.D
A.凿壁偷光,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不是光的反射,故A不符合题意;
B.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是光的反射,故B不符合题意;
C.雨后彩虹是由于太阳光照在空气中的小水珠上形成的光带,是色散现象,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杯弓蛇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D
A.绿树阴浓夏日长,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到绿树阻挡后,在其后面形成阴凉,故A不符合题意;
B.楼台倒影入池塘,是平面镜成像,属光的反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水晶帘动微风起,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
D.满架蔷薇一院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B
由图得,该透镜具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
ACD.透镜的中间厚,两边薄,是凸透镜,故ACD不符合题意;
B.透镜的中间薄,两边厚,是凹透镜,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7.A
AB.由图示,据光的反射及折射特点知,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法线两侧,则AO为入射光线,OB和OC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则∠AOM是入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不是入射角,∠CON为折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不是折射角,故A正确,B错误;
C.若光沿CO入射,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折射光线沿OA射出,反射光线在水面以下,故C错误;
D.逐渐增大AO与水面间的夹角,则入射角减小,折射角也减小。故D错误。
故选A。
8.C
在地球上观看日出时能看到地平线以下的太阳,是因为太阳光在不均匀的大气层中传播时发生了折射而导致的。
A.日食、月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汽车后视镜是凸面镜,镜中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而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用潜望镜看到海面上的物体,潜望镜是由两块平面镜组成的,所以利用的是光的反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D
ABC.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在f~2f之间,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即屏幕离投影仪的距离应大于二倍镜头焦距,故ABC错误;
D.要想使屏幕画面更大一些,即使墙上的像(实像)变大,则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因此可以将投影仪向远离屏幕的方向移动,故D正确。
故选D。
10.C
①日晷上针的影子,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当光源发出的光射在不透明的物体上时,会在其背后形成影子。故①符合题意;
②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汽车后视镜中的像是凸面镜反射所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工程师们常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这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故④符合题意。
故选C。
11.C
A.铅笔“折断”,水中铅笔上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着射向空气中,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看时,看到的是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铅笔的虚像,比铅笔的实际位置较水面要浅些,所以感觉水中的铅笔向上折断了,故A不符合题意;
B.被挡的“太阳”,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美丽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B
A.由图甲知,平行于主光轴入射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在光屏上会聚成最小的亮点时,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为焦距,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图乙中,物距为15.0cm,小于二倍焦距而大于一倍焦距,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即物距不变,光屏远离凸透镜,即像距变大,为了让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让蜡烛发出的光先发散,再经凸透镜会聚,像距会变远,所以应在蜡烛和凸透镜间放一凹透镜,即近视眼镜,故B错误,符合题意;
CD.图乙中,物距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是根据这一成像特点工作的,故C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 凸面 凹面镜
[1]汽车两侧的后视镜用的是凸面镜,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扩大视野。
[2]由图可知,它的反射面是凹面镜,凹面镜属于球面镜的一种,是采用球的内表面做反射面的,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14. 不需要 漫反射 沿直线传播
[1]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2]投影屏幕使用粗糙的白布做成,当白布表面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
[3]天气晴好时树荫下会出现圆形光斑,这是太阳经树叶间的小孔成的实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15. 渔火 音色
[1]渔火本身能够发光,是光源;月亮本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
[2]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通常利用音色来区分发声体,因此诗人根据音色辨别乌啼和钟声。
16.(1)相互
(2)大于一倍小于两倍焦距
(3)B
(4)质量是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3.7N
(1)“洞察号”着陆时,向下喷出气流,同时受到地面的反作用力,这是运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识。
(2)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其工作原理是: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传感器与镜头的距离应该在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范围内。
(3)A.壁虎利用脚掌上的吸盘攀爬,是利用大气压原理;这与雷达工作原理没有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
B.蝙蝠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的方式捕食,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来发现目标的,即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二者原理相似;故B符合题意;
C.南美河流中的电鳗用电击的方式捕猎,属于放电现象,这与雷达工作原理没有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根据重力的意义可知,g=3.7牛/千克表示的物理意义是:质量是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3.7N。
17. 倒立 缩小 近
[1][2]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拍照时,物体通过镜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因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所以为使人所成的像更大一些,应当使手机离人更近一些。
18.
过O点画出法线,根据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在法线左侧画出入射光线,使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如下图所示
19.
由光的折射可知,人眼和像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AB,此时与水面有一个交点,该点为光的入射点,因为入射点以下水下的线用虚线,入射点到人眼用实线,光的折射现象中,光在水中传播速度慢,在水中的角小,即入射角小,作图如下:
20.(1)10.0
(2)缩小
(3)35.0
(4)仍能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
f=30.0cm-20.0cm=10.0cm
(2)将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处,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图乙所示位置得到了蜡烛清晰的像,此时物距
u=50.0cm-20.0cm=30.0cm>2f
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3)在图乙中,像距为
v=65.0cm-50.0cm=15.0cm
根据光路可逆性原理可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若向左移动凸透镜至
20.0cm+15.0cm=35.0cm
刻度线处,使物距变为原来的像距,像距变为原来的物距,光屏上也能得到蜡烛清晰的像。
(4)若用不透明纸挡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上半部分仍能折射光线成像,所以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完整的,只是会聚光线比原来变少,像变暗了。
21. 凸 见解析 正立 放大 见解析
(1)[1]显微镜的物镜是一个凸透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2]a光线过光心不改变传播方向,b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如图所示:
(3)[3][4][A′B′在目镜的焦点以内,目镜L2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4)[5] 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它与照相机镜头的成像原理相同,这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焦距内的位置,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F1为物镜焦点,F2为目镜的焦点,用该望远镜观测物体AB时,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物体经过物镜成像A′B′,此时A′B′在焦点以内,a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b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画出两条折射光线,两条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的像是放大的虚像,如图所示:
22.(1)1.7×10-3s;(2)40500km;(3)7.5km/s
解:(1)光的传播速度v=3×105km/s,由可知,信息以光速从空间站传回北京需要的时间
(2)空间站运行的圆形轨道直径为
d=12700km+400km×2=13500km
空间站运行的圆形轨道周长为
L=πd=3×13500km=40500km
(3)核心舱正常飞行时的速度
答:(1)信息以光速从空间站传回北京需要的时间为1.7×10-3s;
(2)地球的直径约为12700km,空间站运行轨道周长约40500km;
(3)核心舱正常飞行时,速度大约是7.5km/s。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