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二年级语文下册12 寓言二则 课件(共7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 二年级语文下册12 寓言二则 课件(共7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1 07:59: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0张PPT)
南辕北辙
我要到楚国去
您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
我的马很好
你的马虽然很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我的路费很多
你的路费虽然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我的马跑得很快
你的马虽然跑得快,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有正确的方向和目标,行动和方向要一致。
南辕北辙
寓言是一种文学形式,通常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来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小故事里藏着大道理。
12 寓言二则


组词:寓言 寓意
造句:我最喜欢听妈妈讲寓言故事。



组词:守则 规则
造句: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

亡羊补牢
结构:独体字
组词:亡国 亡灵
造句:面对死亡,将士们毫不畏惧。
音序:W 部首:
wáng
牢,饲养牛马的圈槽。
结构:上下结构
组词:牢房 牢记
造句:我们要牢记师长的教导。
音序:L 部首:宀
láo
亡羊补牢
丢失
羊圈
丢失了羊后,再去把羊圈修补好。
再读课题,质疑:养羊人为什么要“补牢”,养羊人怎么“补牢”“补牢”的结果又是怎样?
初读课文
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亡羊补牢 羊圈 钻进去 叼走 街坊 后悔 从此
亡羊补牢 羊圈 钻进去 叼街坊 后悔 从此
wánɡ
láo
juàn
zuān
diāo
fānɡ
huǐ

读一读
你有哪些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羊好好的,怎么会丢了呢?请学生读第一次丢羊的经过,找到原因。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窿

点明丢羊的原因——羊圈破了一个窟窿,狼把羊叼走了
羊圈
猪圈
叼起
叼着
juàn
diāo
卷入口中
识字巧方法
口味很刁钻
识字巧方法








展开合理想象:如果你是街坊,在看到羊圈破了个窟窿之后,会有怎样的反应?
文中的街坊又是怎样劝说的呢?随机出示文中街坊劝说的语句。
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邻居非常着急
结合图片,联系图中街坊的表情、动作,思考街坊还会怎样去劝说养羊人,读好街坊的劝说。

fāng
组词:街坊 坊间
造句:这里街坊四邻的关系都很好。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反问句使语气表达更强烈,表现了养羊人对丢羊这件事的极其无所谓。
比一比,读一读
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反问句
陈述句
结构:上下结构
组词:丢失 丢下
造句:我们应该把垃圾
丢进垃圾桶。
音序:D 部首:
diū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两次丢羊的原因一样,更突出养羊人不听劝告的后果。
经过两次丢羊,养羊人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这时,他又是怎么想的,之后又是怎么去补牢的呢?学生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找出表示他心情的词语,用横线画出他怎么想以及怎么做的句子。
他很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的结结实实的。
心情
修补羊圈
心理描写
他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这两句有什么不同?加了“赶紧”好在哪儿?
第二句用“赶紧”来修饰“堵上那个窟窿”,说明养羊人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立马修补羊圈,更好地刻画出养羊人知错就改,及时止损的形象。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立刻改正错误,收到良好效果
结构:上下结构
组词:告诉 告别
造句:小明告诉我明天开班会。
音序:G 部首:口
gào
后悔
懊悔
从此
此路不通
huǐ

海枯心不变
识字巧方法
有柴无木
上山砍树
识字巧方法












数绵羊
展开合理想象:养羊人在修补羊圈时,街坊刚巧路过,街坊又会怎么说?
理解寓意:虽然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没听劝,但是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就补好了窟窿,还不算晚,这就叫作“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1.小组合作讲故事。将四幅图进行分配,组内成员一人讲一幅,连起来合作说一说这个故事。(小贴士:注意讲出养羊人和街坊的语气,加入表情和动作,会让你讲的故事更加吸引人)
2.小组展示。
结构:左右结构
组词:劝说 规劝
造句:他听从老师的规劝,不
再贪玩,开始努力学习了。
音序:Q 部首:又
quàn
结构:左右结构
组词:钻研 刁钻
造句:他一头钻进实验室做
起了实验。
音序:Z 部首:钅
zuān
亡羊补牢
起因:圈破羊丢
经过
结果:修羊圈,再也没有丢羊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不听劝告
再次丢羊
后悔
揠苗助长
揠:拔
快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直接揭示“揠苗助长”意思的句子。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1)读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揠苗助长的意思。
(2)从“一棵一棵”读懂了什么?
(3)读句思考:他揠苗的原因是什么,他是怎样揠苗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带着问题读课文。
焦急 筋 疲力尽 喘气 一大截
焦急 筋 疲力尽 喘气 一大截
jiāo
jīn pí
jié
chuǎn
读一读
自由读课文,你觉得难读的地方就多读几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结构:上下结构
组词:筋骨 皮筋
造句:我爬到山顶时已经筋疲力尽了。
jīn
音序:J 部首:





拔禾苗
古时候有个人看到禾苗( ),想让禾苗( ),就把禾苗( ),结果禾苗都( )。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自读句子,试着用“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农夫揠苗助长的原因。
因为这个人希望看到禾苗快点儿长高,所以把禾苗一棵棵往高里拔。
当农夫看到禾苗长得那么慢的时候,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圈出表示农夫当时心情的词语。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jiāo
组词:焦急 焦虑
造句:他很焦急,因为时间快到了。

再次默读,出示学习小提示。默读第一自然段,从哪些地方看出农夫很焦急?用横线画出句子,关键的地方可以圈一圈。
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希望、渴望、盼望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表示与事实相反
一天,两天,三天,农夫看到禾苗都没有长高,心里会想些什么?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
禾苗一点儿也没长高。
思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意思一样吗?
理解农夫是因为太焦急了,所以才会觉得禾苗长得慢,感觉不到禾苗在长高。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1)理解自言自语,就是自己对自己说。
学着做一做。
(2)找一找农夫的动作、农夫的表情。
(3)展开想象,加上动作、表情演一演。
第一段一共3句话,每句都是围绕焦急这个词来写的。
齐读第一段,读出农夫那种渴望禾苗快快长高的焦急心情。
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仔细观察农夫的姿势、表情,说说看到了什么。
结构:半包围结构
组词:疲劳 疲倦
造句:她日复一日地劳作着,从来
不知道疲倦。
音序:P 部首:疒

弯着腰,弓着背,一直蹲在田里,腿都麻了,满头大汗,汗流浃背,腰酸背痛。
再读句子,思考:他为什么拔得这么累?
一直:意思是一停都不停。联系课文算一算,他大概拔了几个小时?在这六七个小时,他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齐读这个句子,读出他认真又劳累的样子。
种田人虽然 ,但是却感到 。
很累
很开心
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
喘气
喘息
截断
截开
chuǎn
jié
一口咬掉前端
识字巧方法
土戈包住
识字巧方法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
说说禾苗为什么会枯死?
禾苗都枯死了
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
禾苗有自己的生长规律。禾苗的成长,需要农民伯伯经常给它们锄草、施肥、浇水、除虫。这个种田人太心急了,把禾苗强行拔高会把禾苗的根拔断,禾苗无法靠根吸收营养,最后就枯死了。
《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要急于求成。
揠苗助长
起因
巴望禾苗快长
经过
往高里拔
结果
全枯死了
急于求成
反而坏事
朗读课文。说说“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朗读指导:《亡羊补牢》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要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的心理。《揠苗助长》表现了种田人揠苗前后的心情,要通过朗读表现出这种心情变化。
亡羊补牢——羊丢失后把羊圈修补结实。寓意是犯了错误应及时改正,以减少损失。
揠苗助长——人为地把禾苗拔高,妄想它生长。寓意是做事违反自然规律,必然会适得其反。
读一读,说说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他在田边转来转去。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第一组:第二句用“赶紧”来修饰“堵上那个窟窿”,说明养羊人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立马修补羊圈,更好地刻画出养羊人知错就改,及时止损的形象。
第二组:第二句用“焦急地”来修饰“转来转去”,生动地刻画出了种田人迫切希望禾苗快点长高的心情。
选做:生活中有类似“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的事例吗?和同学交流。
示例:有。比如,我期中考试前贪玩,不好好学习,结果成绩很差。后来我认真学习,好好复习,期末考试得了“双百”,这真是“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啊。
再比如,有的孩子才三四岁父母就为他报游泳班、英语班等各种才艺班、培优班,家长期望孩子能超前学习同年龄段的孩子尚未学习的东西,结果负担过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发育,犹如“揠苗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