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刘禹锡《陋室铭》2、作者及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诗人,哲学家。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陋室铭》题解题解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自学指导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借助课下注释,正确翻译课文。
3、背诵课文。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H:zmj-8062-14034.rar朗读课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动词,在于。
名:这里用为动词,出名。
灵:灵验,神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这;
惟:只;
馨:香气,古代常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
这是简陋的房屋,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动词,上这里是长到.蔓到的意思.
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鸿儒:知识渊博的大学者.
白丁:原指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弹奏;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用泥金(一种用金属粉末制成的颜料)书写的佛经。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丝竹:奏乐的声音;
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劳累,形容词用作使动词.使…劳累;形,身体。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它们虽然都很简陋,但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孔子云:“何陋之有?”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孔子想搬到九夷去住。有人说:“那地方非常简陋,怎么好住?”孔子道:“有君子去住,就不简
陋了”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当堂训练解释句中的红体字
1、有仙则名 2、有龙则灵
3、惟吾德馨 4、往来无白丁
5、无丝竹自乱耳
6、无案牍之劳形 四、填空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 。
3、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 。
, 。
4、表明了主人不热衷于名利的句子是:
, 。
5、文末提到三位古人,起什么作用?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引古人自况,陪衬比喻。再读课文,找出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从山水写起,以山水作比引出陋室。“不高、不深”喻“陋”,以“仙”、龙”喻“德”,以“名”、“灵”喻“馨”,从而巧妙地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种写法叫比兴。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开始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其目的是什么?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只劳形。
写陋室幽雅环境。作者身居陋室安然自
若,不觉荒凉寂寞的心境足见其“德馨”。 写陋室主人的交往。交往的人都是博学
的人,可知室中主人也一样德才兼备。写陋室主人的情趣。弹琴、阅读佛
经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这正
是“德馨”的体现。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陋室,
如何体现“德馨”?作者为什么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与诸葛亮、杨子云一样,身居陋室而品德高尚。进一步 深化主题。文章最后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惟吾德馨”相呼应,更有力地证明只要主人“德馨”,陋室就不显其陋的道理。“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环境幽雅
交往文雅
情趣高雅
处处紧扣
“惟吾德馨”表达室主人
高洁傲岸的节操、
安贫乐道的情趣。作者借此来表达他怎样的情操和志趣?分析本文写法。托物:
言志:—— 陋室(对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进行描写。)——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文章主题)仿写作品 教室铭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惟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围棋,寻思看电影。可以写情书,阅金庸。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跳舞场,堪比游乐厅。心里云:混张文凭。 材料是针对学生中的哪些现象而言,
与刘禹锡对照,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
的学习?讽刺无心向学,没理想、没志气,不要前途,只顾玩乐,来学校混日子的一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