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理解宋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 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1.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名人小时侯的故事,题目是《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课题质疑:“我”指的是谁呢?“失信”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有效沟通情感与认知,创造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出示学习单: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遇到不会读的生字看一看拼音,多读两遍。读完以后想一想,根据课文的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谁)答应(谁做什么),可是也又想去( )。最后她还是坚持( ),做一个( )的人。预设:(宋庆龄)答应(在家里教小珍叠花篮),可是也又想(去伯伯家做客)。最后她还是坚持(留在家里等小珍),做一个(守信用)的人。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概括课文的大意。
结合句子识字:“庆”联系生活组词“国庆、庆祝”,“叠”联系“宜”识记,结合课文插图,理解这里“叠花篮”是折纸手工的一种。
三、品读课文,换位体验,感悟诚信品质
1.再默读课文,想想:如果是你,你可能会在哪个地方失信?边读边画你认为可能会失信的地方,在旁边批注你的想法,一会儿交流。
2.汇报交流,点拨重点语句。
预设:生1:我可能会在故事开始时就会失信,(板书:鸽子诱惑)
(1)关键句1:二女儿宋庆龄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
①从哪些词句能看出宋庆龄非常想去伯伯家?(引导关注“特别”“早就盼着”等词语及对鸽子的描写,两处“!”。)
②指导朗读,注意读好带感叹号句子的语气,引导学生读出庆龄对鸽子的喜爱之情。
过渡:庆龄是多么想去伯伯家呀!她多么想去看那些可爱的鸽子呀!可是,当她想起自己和小珍有约时,她提醒自己——(引读课题)我不能失信!
生2:我可能会在父母劝我时失信?(板书:爸妈劝说)
(2)关键句2:“不行!不行!我走了,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①读一读庆龄的话,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关注“不行!不行!”,体会宋庆龄态度的坚决。)
②“边说边把手抽回来”这个动作说明什么?(说明宋庆龄打算留下来的态度非常坚决。)
③指导朗读,读出此时宋庆龄态度的坚决。
过渡:是啊!答应小珍的事情怎能不去做,怎能让小珍扑空呢?庆龄在心里坚定地说——(引读课题)我不能失信。
四、对比朗读,深悟“守信”
1.学习第一段,体会“想去”。
师:庆龄如此坚定地不去伯伯家,那她想去吗?(想去)读一读。
师:是啊,伯伯家养的鸽子这么可爱,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了。庆龄很想去伯伯家,但是,她去了吗?(师板书:没去)
2学习第十段,感受“没劲”。
师:她在家里干什么呢?
生:她一会儿拿起一本书看,一会儿又坐到琴凳上弹钢琴,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
师:孩子们,读了这个句子,你感受到此刻的宋庆龄过得很(无聊)?除了无聊还可以用文中的哪个词?(没劲)是的,联系上下文我们知道了像宋庆龄这样“一会儿拿起一本书看,一会儿又坐到琴凳上弹钢琴,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 就叫没劲或者无聊。谁能把她的没劲读出来?
师:这样没劲的宋庆龄,此刻她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3.句子练习
她一会儿拿起一本书看,但( ),她可能在想:( )
她一会儿又坐到琴凳上弹钢琴,但( )她可能还在想:( )
师:一个人在家如此没劲,她后悔了吗?为什么不后悔?对了,因为她不能失信,她是一个(守信的人)。
所以,直到全家人吃完午饭回来,小珍都没有来,庆龄却仰起头坚定地说道:我 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总结:孩子们,刚才我们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理解了这句话,让我们深深体会到守信的可贵。
五、讨论理解,明辨是非。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好不好?
(宋庆龄做得非常正确,无论怎样,她都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正确的。)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
(学生明辨是非,对诚信有了更深的理解。)
六、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俗话说“一诺千金”。出示关于诚信的名言。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宋庆龄一样做个诚实守信的人。
【板书设计】
21*我不能失信
宋庆龄
诚实 守信
语言 动作 神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