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素养达标教学设计
2.2 包含分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P10.例3.
教材分析 学生对于除法含义的认识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上节课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平均分”,并且认识了平均分中的一种方法——等分。这节课学均分的另一种方法——包含。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动手实践、语言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体验。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经历把一些物体按几个一份分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包含分的含义。 2.借助直观模型体会“几份”的含义,用语言描述平均分的方法和结果。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感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 掌握把一些物体按几个一份包含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平均分和包含分两种情况的不同之处。
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观察比较及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激趣导入 前测达标 1.哪些方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2.把8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哪种分法对?在括号里画“√”。 3.引导学生回顾平均分的方法,引出这节课继续学习平均分。 1.组内交流,通过比较得出结论 2.回顾平均分的含义: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对旧知识的回顾,唤醒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探究新知做好准备。
二、 探究新知 导学达标 学习例3 1.课件出示教材P10例3。引导学生观察图意,说一说“每2袋一份”是什么意思? 2.引导学生动手分一分,边分边说2个一份。 3.明确“包含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平均分和包含分的异同。 4.师生共同总结包含分 1.学生组内交流想法,理解题意。 2.以小组为单位,用学具动手分一分,反复强调“每2袋一份”。然后汇报结果:8袋饼干,每2个一份,能分成4份。 3.观察、比较和交流平均分和包含分的异同。 4.再次明确包含分 通过放手让学生选择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不局限学生的思维,由学生已有的经验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由动作表征到图像表征,逐步提升到思维层面,为后面用乘法口诀求商奠定基础。
三、 课堂巩固 训练达标 基础演练: 1.完成教材P10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材P10页做一做第2题。 拓展延伸: 完成教材中部分习题和课外拓展延伸习题 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拓展练习有一定难度,训练达标。
四、 归纳总结 素养达标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总数不变,每份数不同,所分的份数也不同。 回顾总结。 回顾总结,素养达标
板书设计 包含分 8袋饼干,每2袋一份,能分成(4)份。
课后作业 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 2.预习下一节内容。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整个活动主要在于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另外一种形式——包含分(连续减去)。了解其形式,建立起相关的概念,并能准确地把它与等分区分开来。找到它们的共同点——最终结果都要满足每份分得同样多。找到不同,已知信息不同,所以处理方法上也有所不同。从实物快速进展成图形,然后到语言,通过几级表征的逐渐切换,使学生能快速地突破难点,掌握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