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素养达标教学设计
2.4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P18.例1.
教材分析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教学内容,学生在体会并理解除法运算含义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本节课内容的编排,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按被除数从小到大的顺序分成被除数不超过12和被除数不超过36两部分。教材中呈现了小猴分桃后的直观图,体现除法与乘法的联系,便于学生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
核心素养 经历借助乘法口诀求商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以及集合对应的数学思想。
学习目标 1.在交流多种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理解求除法算式的商的方法。 2.明白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初步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在求商的过程中,感受乘法和除法的联系,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和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
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观察比较、合作交流及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小圆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激趣导入 前测达标 1.填一填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 )×2=12 4×( )=16 5×( )=15 3×( )=21 ( )×6=18 ( )×5=25 2.有6块西瓜,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人分几块? 2.看来同学们掌握的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除法的知识。 1.复习口诀。 2.按要求完成。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梳理、巩固已有的知识经验,抓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学习新知作好铺垫。
二、 探究新知 导学达标 学习例1. 1.出示课本P18例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并列出算式。 2.探索算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可以用学具,也可以用其他方法得出12÷3的商是多少。 3.交流算法,体现多样化。 你是怎样想的?把你的想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4.优化算法。 同学们可真聪明,想出这么多种求商的方法,你更喜欢哪种?说一说理由。 5.尝试练习。 12÷4= 你想到哪个乘法算式?要想几的乘法口诀。 1.观察主题图,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列出除法算式:12÷3。 2.学生讨论、操作,探究求商的方法。 3.交流算法。(预设)(1)因为3+3+3+3=12,所以12÷3=4。 (2)因为12-3-3-3-3=0,所以12÷3=4。 (3)想3和几相乘得12? 3×(4)=12,口诀:三(四)十二,即12÷3=4。 4.通过比较,学生感觉用乘法口诀求商,即快又方便。 三(四)十二,所以12÷3=4。 5.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性。明确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 通过对几种脱离实物操作直观演示的思维方式的梳理,让学生想到更多的解决12÷3的方法,并逐步建立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 对比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利用直观图分析,建立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最终理解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初步形成算法。
三、 课堂巩固 训练达标 基础演练: 1.完成教材第18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0页练习四第1题。 3.完成教材第20页练习四第2题。 拓展延伸: 完成教材中部分习题和课外拓展延伸习题 巩固新知,建立除法与乘法的联系。在反复尝试后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优越性。
四、 归纳总结 素养达标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计算除法时常用乘法口诀求商,乘法口诀中的各数和除法算式中的各数相对应。 回顾总结
板书设计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 12÷3=4 3×(4)=12 三(四)十二
课后作业 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 2.预习下一节内容。
课后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理解了乘、除法含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除法的计算方法(用乘法口诀求商)。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入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增长能力。然而在教学中,也有不足的地方,根据除法算式想乘法口诀,有些学生能直接想出口诀,有些学生稍显迟缓,还需要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指导他们对乘法口诀的记忆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