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1934年12月4日,中央领导机关所在的军委第一纵队从塘坊边出发,下午开始翻越老山界。这里靠近主峰猫儿山,山路险陡,悬崖峭壁,长满青苔。其中,老山界的百步陡是最为陡峭的山路,是在70多度的陡壁上凿石为阶。由于它有108级,所以又名“一百零八步”。石阶的另一边是高达上百米的悬崖,地势十分险恶,还有雷公岩等险地需要越过。面对如此险境,红军以惊人的勇气和毅力,彻夜行军,终于成功翻越了老山界。
今年是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第90年,为开拓学生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培养他们的勇气和毅力,学校将于三月中旬开展以“重走长征路·传承民族魂”的研学旅行活动。
翻越老山界
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一份恰当的研学攻略。
老 山 界
第二单元
目
录
一
定行走路线
二
记翻山过程
三
写研学收获
知识链接
了解背景
长征
时代背景
参加人员
目的
社会黑暗、危机四伏
日寇侵略
国民党反动派
围剿革命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和红军
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
的危急关头
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
战略转移、北上抗日、摆脱敌军“围剿”
纵横14省
长驱二万五千里
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
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
经过14个省
跨过24条大河
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
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
老山界——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高山
在地图上名为越城岭,在广西兴安华江瑶族乡,又称瑶山,是五岭之一,越城岭的中段分支,呈西南—东北走向,长21公里,宽6公里,方圆126平方公里。其主峰猫儿山,海拔2141.5米,是越城岭的最高峰,也是五岭的最高峰。向上看,耸立于云端之中;向下望,简直是绝壁悬崖。
突破四道封锁线
血战湘江
八万余人锐减至三万余人
放弃原定计划
改向贵州前进
任务一
定行走路线
请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描绘出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行军路线图。
下午
傍晚
天黑
半夜
黎明
次日下午两点
时间
地点
山沟
山脚
山路
雷公岩
山顶
宿营地
下午
傍晚
天黑
半夜
黎明
次日下午两点多
沿着山沟
向上走
在瑶民家攀谈
“之”字路攀爬
山脚
登山
吃饭、登山
到达
山顶
一气儿跑下山
宿营地
山腰露宿
任务二
记翻山过程
在翻越老山界的途中,请用文字或者图片或者视频等记录你的所至所见所感。
1.这是一座怎样的山?
路途遥远
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
知道还差得远,还有二十多里很陡的山。
山峰高耸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我们顶着天啦!”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山路陡峭
·地势渐渐陡起来/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
·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雷公岩的,果然陡极了,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
·很小心地过了这个石梯。上面的路虽然还是陡……
·下山十五里,也是很倾斜的。
山路狭窄
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
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
山路险峻
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
气候恶劣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
2.当年红军翻越老山界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行路难
要翻越的老山界,又高、又陡、又窄、又险、气候还很恶劣。
生活难
红军战士多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粥吃,缺乏粮食,吃不饱饭,而且只能在山路上睡觉,晚上寒气逼人,却只有一条毯子可以避寒。
行动难
红军战士不是轻装行军,而是有伤员、病员以及马匹等随行辎重。
处境难
红军战士翻越老山界的境况危急;地上有敌人的追兵,天上有敌人的飞机,他们需要一边狙击敌人,一边急行军。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火光与星光相接,以许多“之”字形从山脚一直连到山上,景象壮观、浪漫,这也准确形象地写出了山路的陡峭,反映出红军丝毫没有被这样的艰险吓到,蕴含着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对红军的赞叹之情。
3.这是怎样的一群人?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运用了连续比喻和排比,把各种不可捉摸、难以言状的声响写得活灵活现,从不同角度写出了声音的变化。以上这些句子短小而整齐,形象丰富而生动,表现了红军战士坚强的意志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调动了多种感官进行描写。这一自然段先写的是视觉感受,后写的是听觉感受。写视觉感受时,是按照“看”的自然顺序来写的,即先写醒来时首先看到的星空,再写四周的山峰,最后写山路上的篝火,由此自然过渡到听觉。作者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来写听觉感受,突出了山的寂静,还能引发读者的种种联想和想象。
多角度运用对比手法。有寂静与声响的对比,远与近的对比,还有大与小的对比。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对比,突出了山的寂静。
“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有着必胜的信念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表明翻越老山界的红军部队不是轻装行军,队伍里有伤员、病员以及马匹、装备等,由此突出红军的坚强意志和英勇精神。
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嘲讽国民党反动派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不去抗日,却来对付红军,面临着凶恶残暴的追兵阻敌,更展示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坚持顽强的革命精神。
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一路上,看见以前送上去的标语用完了,就一路写着标语贴。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
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坚强的意志和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
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忙了一会,再向前进。
医务人员真是辛苦,因为山陡,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搀扶着。医务人员中的女同志们英勇得很,她们还是处处在慰问和帮助伤员病员,一点也不知道疲倦。
高度的纪律性、自觉性和团结互助精神。
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说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
长期遭受广西军阀欺侮的瑶民,看到部队就担心人丁被抓,财物被抢,所以男人就“照着习惯”“躲起来”。
部队今天非夜里行军不可,她的房子和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
“生怕”是“很怕”的意思,表达了红军深切爱护群众利益的心情。“显眼”是“突出,醒目”的意思,说明红军考虑得周到,也体现了红军对群众的关心。
我们就跟瑶民攀谈起来。照我们一路上的经验,不论是谁,不论他们开始怎样怕我们,只要我们对他们说清楚了红军是什么,没有不变忧为喜……
努力争取民众支持,依靠人民群众战胜困难。
任务三
写研学收获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六盘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六盘山是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前的最后一座高山。
长征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节选自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你感受到了怎样的长征精神?
这种精神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传承长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