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无忧】人教版二下-6.1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含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课无忧】人教版二下-6.1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含反思)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2-10 15:2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素养达标教学设计
6.1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P58.例1.
教材分析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内容,《认识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教学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除法试商的基础。本节课内容的编排,首先通过主题图让学生摆三角形,在此基础上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本节课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探究的乐趣。
核心素养 在活动中逐步从直观图形模型最终走向建构抽象符号模型,即有余数的除法模型。
学习目标 1.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2.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引导发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及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激趣导入 前测达标 1.口算。 25÷5= 16÷4= 27÷9= 32÷8= 48÷6= 36÷6= 18÷3= 21÷7= 35÷5= 2.猫捉老鼠游戏。(连一连) 3.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喜欢吃哪些水果?老师这里有一些草莓,要请同学们帮忙分一分。 1.完成口算练习,看谁算的快。 2.完成连线题。 3.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言。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对旧知识的回顾,唤醒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探究新知做好准备。
二、 探究新知 导学达标 学习例1. 1.复习除法的含义。 (1)课件出示例1左图(9根小棒),把这些小棒,摆三角形,摆一摆。 (2)请同学们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并说一说算式的含义。 2.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课件出示例1右图(10根小棒),现在每3个摆一个三角形,要求学生动手摆一摆。 (2)引导学生说一说在摆学具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3)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这种有剩余的平均分的过程吗? (4)根据巡察情况,选出典型案例展示,全班交流。 (5)教师说明:省略号表示剩余,1是剩下的草莓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 (6)引导学生比较例1两个算式的异同。 1.复习除法的含义。 (1)学生交流题意,边摆小棒边说:9根小棒,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可以摆3个。 (2)学生列式汇报交流。 6÷2=3(个)。学生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2.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学生小组合作,用小棒动手摆一摆。 (2)3个3个地分,一共摆成3个,最后还剩下1根。 (3)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写算式。(教师巡查,了解学生的思路、方法) (4)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展示的算式分别进行评价,最后总结为: 10÷3=3(个)…1(根) (5)学生交流、理解余数的意义,并说一说算式中7、2、3、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6)观察比较,组内讨论,集体交流。 在摆小棒的过程中,使学生发现平均分时分不完的情况,产生迫切的求知欲。 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加深了学生对余数含义的理解。
三、 课堂巩固 训练达标 基础演练: 1.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2题。 拓展延伸: 完成教材中部分习题和课外拓展延伸习题 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拓展练习有一定难度,训练达标。
四、 归纳总结 素养达标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是不够分而剩下的,如果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说明还可以再分,那就不是余数了。所以余数一定不除数小。 交流汇报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9÷3=3(个) 8÷4=2(个) 10÷3=3(个)……1(根) 9÷4=2(个)……1(根) 余数 10÷4=2(个)……2(根) 读作:读作:7除以3等于2余1 11÷4=2(个)……3(根) 12÷4=3(个) 余数<除数
课后作业 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 2.预习下一节内容。
课后反思 1.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动手摆,并且在分东西的活动中,形成对余数的认知,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2.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很多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使学生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剩下的就是余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