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素养达标教学设计
6.3 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P60.例3.
教材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竖式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的第3课时。本节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借助操作,通过与横式的对比,了解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写法,知道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更重要的是对照操作过程,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核心素养 建立动作表征与语义、符合两种表征之间的联系。
学习目标 1.掌握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知道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名称,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2.结合具体操作,理解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体会除法横式和竖式之间的关系,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3.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与人合作,并能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感受数学的严谨性。
教学重点 除数竖式的书写方法以及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除法竖式中每一部分的含义以及除法竖式的写法与众不同的道理。
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引导发现、迁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及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激趣导入 前测达标 1.口算卡片。 35÷5 = 7÷2 = 27÷8 = 20÷5 = 18÷5 = 34÷9 = 65÷7 = 56÷7 = 2.16个小朋友,每3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剩几人? 3.引入新课。 1.学生独自解决。 2.集体汇报交流。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通过对除法计算以及有余数的除法相关知识的回顾,为新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 探究新知 导学达标 学习例3. 1.教学有余数除法竖式的写法。 (1)出示课件,整体感知除法竖式。 (2)引导学生认识竖式中每个数的名称。 (3)指导学生书写竖式,理解竖式的含义。 ①表示什么?表示什么?(教师边板书边说) ②通过重摆小棒启发学生思考:可以分成3组,这个商“3”写在哪里? ③引导学生思考:竖式中12表示什么?写在哪里?12下面的横线表示什么? ④还剩下多少根小棒?你是怎么知道的? ⑤引导学生思考:1写在哪里? (4)总结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步骤。 (5)引导学生迁移学习表内除法竖式。 讨论:如果我们有 6根小棒,每4根一组,结果会怎么样呢? 1.学习有余数除法竖式的写法。 (1)观察除法竖式,初步感知竖式的写法与横式的区别。 (2)思考后汇报:3叫商,4叫除数,13叫被除数,1叫余数。 (3)学习书写竖式,理解竖式的含义。 ① 表示除号, 表示:13根小棒,每4根一组。 ②把商3写在除号上面,与被除数的个位对齐,即 。 ③12表示已经分掉了12根小棒,即3和4的积,应该写在被除数13的下面。横线表示按要求分了一次。 ④学生交流,明确余数“1”的产生。 ⑤余数1写在写在横线下面,写时要跟被除数的个位对齐。 (4)归纳总结:一商、二乘、三减。 (5)小组合作交流,明确:16根小棒全部分完,没有剩余。 通过对比,使学生体会到竖式的优越性,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思维的连贯性很重要,能把自己的思路完整表达就能尽量避免出错的情况。
三、 课堂巩固 训练达标 基础演练: 1.完成教材第62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材第64页练习十四第3题。 拓展延伸: 完成教材中部分习题和课外拓展延伸习题 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拓展练习有一定难度,训练达标。
四、 归纳总结 素养达标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在除法竖式的计算时要先观察除数,除数是几就用几的乘法口诀来试商。 交流汇报。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 2.预习下一节内容。
课后反思 这节课依然是通过摆小棒呈现有余数的除法,提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可以写成竖式,引导学生明白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根据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写出相应的竖式。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这些都是学生已有的旧知识。而这节课,不仅仅研究除法竖式的意义,还将竖式与横式进行对比,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竖式相比横式的优越性,便于后期学生在合适的实际情境中应用竖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