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素养达标教学设计
6.4 有余数的除法试商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P61.例4.
教材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试商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的第4课时。本节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更重要的是对照操作过程,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通过学习教材例4,不再借助具体操作,而是利用除法竖式,直接想乘法口诀寻找商。
核心素养 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学习目标 1.掌握试商的方法,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感悟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 3.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试商的方法,能熟练地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口算和笔算。
教学难点 能熟练地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口算和笔算。
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引导发现、迁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及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激趣导入 前测达标 1.口算。 8×8= 5×7= 56÷8= 37+5= 9×4= 49÷7= 42÷6= 56÷7= 45÷9= 2.( )里最大能填几 2 ×( )< 15 ( )×5 < 49 7 ×( )< 30 9 ×( )< 29 ( )×5 < 41 8×( )< 52 3.23个果冻,每5个装一袋,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1.完成口算,说说思路。 2.按要求完成。 对旧知识的回顾,唤醒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探究新知做好准备。
二、 探究新知 导学达标 学习例4. 1.结合已有经验,探索试商方法。 课件出示教科书P63例4。 (1)出示题目:43÷7=( )。 (2)引导学生组内讨论:算式的商是几 你是怎么想的 (3)汇报交流。 (4)师生小结:在找商的时候,要使这个数和7相乘最接近43,且小于43,最后得到的余数比除数小。 2.深入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1)学生自主列竖式计算43÷7。 (2)交流反馈: ①6与7的积写在哪里 ②余数1是怎么来的 ③如果发现余数大于除数说明什么问题 如果余数等于除数呢 1.探究试商方法 (1)列式 (2)小组讨论 (3)交流汇报 (4)预设一:商是6,六七四十二,42比43小,且很接近43,余数是1。 预设二:如果商是7,七七四十九,49大于43,说明商大了,要减小1,商是6。 预设三:如果商是5,五七三十五,余数还剩下8,大于除数7,说明商小了,要改成6。 2. (1)列式计算 (2)交流汇报 试商的本质是依据除法运算的意义,着眼乘除法的关系进行的一种较为抽象的思考。初步理解并掌握试商的方法,不仅是为了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为今后继续学习除法计算奠定了基础。
三、 课堂巩固 训练达标 基础演练: 1.完成教材第63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材第63页做一做第2题。 拓展延伸: 3.有52个草莓,每8个装一袋,可以装多少袋?还剩几个? 完成教材中部分习题和课外拓展延伸习题 通过试商练习,让学生自己经历试商的过程,同时精神高度集中,判断其他同学的思路是否正确,以达到巩固练习的目的
四、 归纳总结 素养达标 这节课学习了试商的方法,请同学们一起来回顾试商的经验。 交流经验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试商
课后作业 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 2.预习下一节内容。
课后反思 学生有表内除法的基础,能很快想到寻找商时要找与除数有关,但积要接近被除数且不超过被除数的口诀。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还在逐步养成,有些学生无法全面思考问题,总会出现余数大了的情况。在后面的练习中,要提醒学生注意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最后一步比较很重要,这样才能保障计算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