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无忧】人教版二下-7.1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含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课无忧】人教版二下-7.1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含反思)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2-10 15:2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素养达标教学设计
7.1 10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P73.例1.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对“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的十进制关系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数小立方体的活动,使学生充分体会“十进”思想,感知更大的数的组成。对照小棒图,在结构化的计数器(带数位)上拨珠表示数,再对照计数器上的数位写出和读出数,加深学生的理解。
核心素养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千以内数的意义。
学习目标 1.经历数数的过程,学会数1000以内的数,体会数的含义和作用。 2.借助1000个具体物体的不同模型,感受1000的大小,加强数感。 3.了解生活中的数据信息,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价值。
教学重点 能正确数出1000以内的数,体会计数单位“千”的产生。
教学难点 数“拐弯数”,即接近整百、整千拐弯处的数如何数。
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引导发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及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激趣导入 前测达标 1.口答。 (1)最大的一位数是( ),再加上1是( ),它是( )位数。 (2)99加1是( ),它是个( )位数。 2.数一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90数到99。 (2)五个五个地数,从65数到90。 (3)十个十个地数,从10数到100; 3.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猜一猜大约能坐多少人。 4.引入新课。 1.完成口算。 2.按要求完成数一数 3.学生根据经验自由猜数,激发其认识万以内的数。 4.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对旧知识的回顾,唤醒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探究新知做好准备。
二、 探究新知 导学达标 学习例1. 1.教学教材P75例1,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千”。 (1)一个一个地出示10个小正方体,引导学生数一数。 (2)继续十个十个地出示100个小正方体,引导学生数一数。 (3)教师出示一个大正方体方块,引导学生思考怎么数里面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4)课件一百一百地出示小正方体,引导学生数数。数到最后问:10个一百是多少? (5)介绍:“千”和“个”“十”“百”一样,都是计数单位。 引导学生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2.教学数数。 (1)在三百五十六的后面连续数出5个数。 (2)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从九百六十起,一十一十地数到一千。 1.学习教材P75例1,认识计数单位“千”。 (1)学生数小正方体。明确: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 (2)学生十个十个地数。明确: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 (3)学生组内讨论、交流想法,集体汇报方法。明确:可以一百一百的数。 (4)在教师的引导下一百一百地数,明确:10个一百是一千。 (5)知道计数单位“千”,并交流总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 2.学习数数。 (1)学生组内相互试着数,再通过课件出示小正方体直观地数一数。明确10个一是一个十。 (2)学生组内合作完成,集体汇报交流。 通过引导学生估一估、数一数,不仅激活了已有的学习经验,更重要的是强化了对“一”这个较小的计数单位的应用。 数数过程中强调怎样让人一眼看出结果,问题指向性明确,避免了学生盲目地去选择方法数数,让数数也变得灵活,同时有助于学生理解十进制。
三、 课堂巩固 训练达标 基础演练: 1.完成教材第75页做一做。 拓展延伸: 完成教材中部分习题和课外拓展延伸习题 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拓展练习有一定难度,训练达标。
四、 归纳总结 素养达标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当物体个数不太多时,可以一个一个或十个十个地数;当数更大的数时,可以一百一百地数。
板书设计 1000以内数的认识 10个十是一百 10个一百是一千
课后作业 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 2.预习下一节内容。
课后反思 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是教学活动的最佳切入点。因此,在教学中始终让学生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展开学习。让学生数小棒,从十根、一百根数起,充分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再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一千个小正方体由十到一百再到一千的过程,让学生充分体验和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根据“千”“百”“十”之间的关系,建立“千”的概念。但课堂时间有限,学生数数的经历不够,可以布置一定的课后任务,让学生在课后借助计数器多数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