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专题四第二三课: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一)交通工具的更新1、了解其发展更新过程帆船、马车、轿子水:陆空:轮船(1865年)人力车(1870s)、自行(1868)火车(铁路1881)公共汽车(1924)汽车(1901)、电车(1906)飞机(民航20世纪20年代)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古代交通工具-----落后图说历史人力车、自行车图说历史近现代交通工具---进步图说历史电车(1906年,天津)公共汽车
(1924年上海) 1902年3月,上海人议论最多的是一种能够在街上自动行驶的四轮怪物。这就是汽车。 必修二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图说历史近代交通工具冯如轮船1865火车和铁路,1881年飞机,20世纪20年代冯如殉社会者则甚易,殉工艺者则尤难,一霎坠飞机,青冢那堪埋伟士;
论事之成固可嘉,论事之败亦可喜,千秋留实学,黄花又见泣秋风。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正处于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之下,一名中共地下党员不慎暴露了身份。为了躲避国民党特务的追捕,他在上海市区与特务展开了周旋。在这过程中,他可以运用哪些交通工具?后来他决定转移到南京,又可以运用哪些交通工具呢?说出你的依据。知识运用近代交通工具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校本第65页第6题,第67页第6题
1、20世纪初中国皇帝不能做到的是( )
A 骑自行车 B 乘有轨电车
C 坐火车旅游 D 给美国总统发无线电报
2、电车与公共汽车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运输工具是在 ( )
A 民国成立后 B 20世纪30年代
C 20世纪20年代 D 1949年以后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后,不仅因为中外往来日多,风气日开,更多官员亲自见识了火车铁路,而且当时西方传入中国的相关知识也更为确切、真实。当时不少著名的刊物如《万国公报》等频频出现介绍铁路的文字。如此,铁路已为更多的国人所了解,并且认识亦深化。
——朱浒 《甲午战争以前清政府的铁路政策 》 1874年冬,李鸿章“曾谒晤恭邸(见奕訢),极陈铁路利益”
……奕訢“意以为然”。 ——《李文忠公全书》 思想观念转变1867年,李鸿章认为铁路、电报“有大利于彼(洋人),有大害于我”。
——《筹办夷务始末》李鸿章奏章(四川成都,相同条件下)苦力(人力)把一吨货物运送750英里,要花费106.25元;铁路只要15元,是苦力的1/7。用苦力运棉花,路上50天,铁路只要2天,从而节省48天的利息,并在更好的条件下运棉花。
——《中国,一次经济调查1923年》美国银行分会哈尔滨原为松花江右岸的渔村,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后因沙俄开筑铁路一跃而起,发展成为东北地区的一个中心城市。青岛昔日也是胶州湾东岸的一个荒僻渔村,1904年胶济铁路的修筑直接缔造了它的繁荣,至1910年,青岛人口已达16.5万人,进出口贸易激增,成为华北地区第二港。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商贸流通,近代城市兴起。实战演练古代通讯
(二)通信工具的进步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宫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民信局:是由私人经营寄递信件、物品、经办汇兑等业务的赢利机构。明代永乐年间由宁波帮商人首创。1、电信事业的发展(1)电报的发展1877年1906年1932年(2)电话的发展 1882年民国成立后
能力训练1、下列通信方式在我国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a邮政 b无线电报 c有线电报 d电话
A abcd B acdb
C adbc D adcbB第65页第7题,67页第5题必修二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五四运动期间,身居北京的张某有紧急情况需告知在上海的一位亲戚,他可以选择哪些通讯方式?最佳方式可能是什么呢?【情境创设】(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报刊
电影
电视一、报刊业走向繁荣戊戌变法时期:近代办报出现高潮,《中外纪闻》、《时务报》、《强学报》
辛亥革命时期: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1、形成2、发展一、发展历程
《民报》《新青年》1872年:《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 大的报纸
1873年:《昭文新报》(艾小梅;国人自办最早) 清末戊戌变法时期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机关报。1896年8月9日创刊于上海,梁启超任总主笔。 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创刊于东京。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章太炎 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创刊于上海,陈独秀主编。第二年改名《新青年》。《新青年》以传播民主与科学为己任,大力宣传新思想,提倡新道德,猛烈批判封建文化思想和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引导青年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新青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影响最大的刊物。 1919年《京报》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做了专门报道,这一报道最能体现出报纸具有的功能是
A.图文并茂、声像俱备地传播重大事件
B.传播时事新闻,以助人们快捷了解重大事件
C.舆论监督,以助人们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
D.通达民情,以助人们更便利地上书言政B报纸所具备的功能有 ①报道新闻 ②传播知识 ③通达民情 ④舆论监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19世纪末:传入中国1、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无声到有声,黑白到彩色,进口到国产1905年《定军山》: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1931年《歌女红牡丹》: 第一部有声电影1934年《渔光曲》:第一部获国际大奖的影片 1935年《风云儿女》插曲《义勇军进行曲》:成为国歌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是1948年拍摄于上海的戏曲片《生死恨》 广播影视的普及——电影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电影:京剧《定军山》,演员为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鑫培。《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有声电影广播影视的普及——电影 1934年,公映时创下连映84天的记录。
1935年,《渔光曲》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电影)。义勇军进行曲聂耳作词田汉作曲3、电视事业
北京电视台(1978年北京电视台正式改为中央电视台)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 于1958年5月1日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随后上海、哈尔滨等地也建成了地方性电视台,但全国也只不过十几家。
由于各方面的因素中国的电视事业发展缓慢,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使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出现了停滞。(1)发展:
1.标志着中国无声电影历史结束的是
A《渔光曲》 B《定军山》
C《风云儿女》 D《歌女红牡丹》
2.“米米奇妙屋”、“快乐男声”等电视节目分别受到儿童和青少年电视观众的欢迎,这主要说明了电视具有
A.艺术鉴赏性 B.传播信息作用
C.娱乐功能 D.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作用
DC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正面影响:
1方便人们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新闻、知识并开启民智
2方便人们通过传媒对政府行政进行舆论监督
3方便政府了解民情(通达民情)
4方便人们通过多种途径受教育(电视教学、网络教育)
负面影响
1不良分子会利用多种传媒腐蚀人们的思想
2沉迷电视网络会破坏人际关系
3沉迷电视网络会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大众传媒的发展服 饰交通工具社会习俗通信工具报纸影视单元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