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导学案(教师用)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教师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29 19:51: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教师用)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语,品味积累语言,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学习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多方面地写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3.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重点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特征运用贴切手法描写自然景色的写法。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一年有四季,季季有特色。春天温暖明媚、夏天喧嚣热烈、秋天金色辉煌,而素有“泉城”之称的济南,它的冬天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去领略一下济南冬天的魅力。
检查预习
【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镶嵌xiāng qiàn 水藻zǎo 贮蓄zhù xù 发髻jì 着落zhuò
澄清chéng 毯子tǎn 宽敞 chǎng 真得děi算个宝地
2、填空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 散文 (体裁),作者老舍 ,原名舒庆春 ,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被誉为 “人民艺术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
3、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自己经历感受过的冬天的特点。
提示:如朔风怒号、冰雪覆盖、寒冷、萧杀……
【课内探究】
一、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在文中圈出能体现老舍笔下“济南冬天”特点的词语。
温晴、秀美、暖和、多情 无风、响晴、温暖。
2、浏览课文,回答:文中具体写了哪些景物?用横线在文中划出来。
济南冬天的山、水、城、雪等。
3、朗诵下列句子,揣摩作者情感。
A、 ①济南真得算个宝地。②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③那些小山太秀气。
B、①“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②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③这是张小水墨画。④“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
这些句子抒发了、饱含着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赞美 之情。
A组直接抒发感情B 组创设意境,流露深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 是作者温情的体验有了这种种温情的意象,是作者温情的感受有了这美妙的表达。下面就让我们带着一丝温情走近作者、走进文本。
二、以“温情”识“温晴”
自读第一自然段,回答问题。
第一自然段除了写济南的冬天,还涉及到哪些地方的冬天,有何作用?
本小节运用了 对比 的表现手法。
对比
与北平相比无风声
温晴 与伦敦相比 无重雾 宝地
与热带相比 无毒日
喜爱
三、以“温情”品“温晴”
听朗诵,品课文第三自然段,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请找出相关的标志性词语。
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的写出秀美的山景。
2、按照上述顺序,作者分别用了 顶 、 镶 、 穿 、 露 四个动词,用词凝练,突出薄雪覆盖下的小山 秀美 特点。
3、赏析: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请举例分析其作用。
(1)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后矮松秀美形态,借矮松写出了雪的形态;用“花衣”比喻雪色,把山坡斑驳的色彩,说成是穿上了花衣,显得秀美动人。 (2)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把斜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描绘出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

【课后作业】
1、结合课文2—3节描绘山景的内容,归纳概括。
阳光朗照下的 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 城外的远 山
2、仿照“以温情品温晴”环节赏析第五自然段:济南的水,设计几个(至少两个)问题,并做出答案。
3、思考:本文的标题可以改为“冬天的济南”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