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素养达标教学设计
7.6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P88.例9.
教材分析 10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本节课借助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比较数的大小,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从而引发学生对于数的大小比较的现实需要,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表达概括能力和数感。
学习目标 1.掌握万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能用正确的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在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类比迁移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增强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万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位数相同的两个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激趣导入 前测达标 1.填一填。 (1)4398是( )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位,“4”在( )位上,表示( )个( );“9”在( )位上,表示( )个( )。2.比一比。 100 99 510 965 769 369 496 469 3.引入新课。 1.学生组内交流,集体汇报。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汇报交流。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对旧知识的回顾,唤醒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探究新知做好准备。
二、 探究新知 导学达标 学习例9. 1.课件出示教材P90例9,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并说一说题意。 2.指导学生以组为单位任选两个数进行比较。 3.组织学生交流比较方法,汇报比较结果。(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式子,并标上号) 4.引导学生对比较的式子进行分类。 5.启发学生思考,并讨论:位数相同时,怎样比较数的大小?位数不同时,又怎样比较数的大小? 6.引导学生汇报,并总结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1.学生观察情境图,组内交流,集体汇报,明确题意:任选两种电视,比较它们的价格,其实就是分别比较940与1899,1350与2365,1899与1350……的大小。 2.学生小组内选数,并试着比较大小,组内交流。 3.学生集体交流比较方法,汇报比较结果: 4.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按比较的两个数的位数是否相同,对比较的式子进行分类:第一类①④⑤;第二类②③⑥。 5.学生组内讨论、交流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6.学生汇报,并总结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先比数位,数位多的数大;数位一样,从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的数,以此类推。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主要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掌握位数相同的两个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在学习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 课堂巩固 训练达标 基础演练: 1.完成教材第90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92页练习十八第4题。 拓展延伸: 完成教材中部分习题和课外拓展延伸习题 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拓展练习有一定难度,训练达标。
四、 归纳总结 素养达标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在比较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时,一定要从高位到低位一位一位的比,直到能比出大小为止。
板书设计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①940<1899 ②1350<1899 ③2365>1899 ④940<1350 ⑤940<2365 ⑥2365>1350 第一类①④⑤ 第二类②③⑥
课后作业 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 2.预习下一节内容。
课后反思 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是在学生认识大数、会数、会读、会写、了解数序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把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分成两个层次,一是位数相同,二是位数不同。学生有数的大小比较的基础,相对来说,能较好理解新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对教科书的内容进行了拓展,让学生将例9中的4个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既是对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综合运用,也是对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进一步理解。虽然多个数字的比较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完整比较的方法,学生掌握得也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