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素养达标教学设计
7.7 近似数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P89.例10.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中的一部分,主要学数的概念和方法。教材通过一些实例和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近似数的规律和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整数、小数的概念和简单的四则运算,对于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决。但是,学生对于近似数的概念和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核心素养 交流讨论,分析推理,形成推理意识,培养数感。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2.借助数轴感受近似数与准确数的关系,掌握寻找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准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动手操作、迁移类推、合作交流及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激趣导入 前测达标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记忆大比拼”。在20秒钟时间内,比一比,下面两组数,哪一组更容易记住。 2.下面的数据,哪些是近似数,哪些是精确数? 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岛屿7600多个,省级行政区划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3.引入新课。 1.游戏。 2.辨析近似数和精确度。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通过游戏导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探究新知 导学达标 1.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出示教材第91页例10中的情境图: (1)从图中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质疑讨论:(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 ①这两人关于运动员人数的说法有什么不同? 师:在生活中,有时候不需要用准确数,用近似数就可以了。你能举出一个例子吗? (3)学生汇报,明确意义。 ①借助数线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求近似数的方法,出示数轴图: ②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近似数比较接近准确数) (4)下面哪些是近似数?哪些是准确数? 三年级有417人,共有597台电脑,大约1000盆花。 学校有综合类图书2912本,学生大约1600人。 近似数:1000、1600; 准确数:417、597、2912。 2.体验近似数的特点。 出示:某小学三年级学生大约是260人,4月份大约用水500吨,4月份用电约2000千瓦时。 (1)观察思考:上面的近似数有什么特点?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2)归纳总结:近似数一般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3.体会近似数的优点。 (1)比较:上面的近似数和准确数,哪一个更容易记住? (2)小结:由于近似数一般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它比较好记,所以近似数在生活中运用广泛,有时不需要用准确数,我们只需要用近似数就可以了。 交流讨论 完成任务 讨论 通过观察、讨论、汇报等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求近似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估算能力。同时通过追问和拓展题的设计,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近似数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三、 课堂巩固 训练达标 基础演练: 1.教材P89 做一做。 2.教材P91 练习十八 第5题。 拓展延伸: 完成教材中部分习题和课外拓展延伸习题 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拓展练习有一定难度,训练达标。
四、 归纳总结 素养达标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交流汇报
板书设计 近似数
课后作业 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 2.预习下一节内容。
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了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知道在一般情况下,选择用整十、整百、整千、整万来近似的表示具体的数更加方便,但是二年级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境来使用近似数,仍有些困难,还需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近似数的认识和取舍原则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