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素养达标教学设计
7.9 用估算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P94.例13.
教材分析 本节课借助生活中的素材,将估算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已经学过了近似数,有了进行估算的知识基础,教学时重在让学生理解应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核心素养 培养数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学习目标 1.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学会用加、减法估算的策略解决问题。 2.经历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估算方式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培养推理与判断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初步感受估算的价值。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用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估算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体验估算的多样化,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独立思考、引导发现、合作交流及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激趣导入 前测达标 1.填一填。 (1)妈妈买了一台电脑花了4995元,约是( )元。 (2)欣欣小学有608人,约是( )人。 (3)果园里有1298棵果树,约是( )棵。 (4)31+52≈80 42-29≈10 (5)583接近(600),2197接近(2000) 2.引入新课。 1.(1)两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2)复习求近似数的方法。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回顾求近似数的方法,巩固整千、整百数的加减法的口算,为学习估算作准备。
二、 探究新知 导学达标 1.课件出示教材P94例13情境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内交流后汇报。 3.指导学生优化算法。 4.组织学生讨论估算的方法。 5.引导学生思考:358的近似数为什么要估成300,而不是400? 6.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7.指导学生验证结果。只要想法合理,都应及时给予肯定。 8.引导学生总结估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估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1.学生观察情境图,交流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3.小组讨论得出:估算更适合本题。 4.小组内讨论、交流,汇报:先找到近似数,再进行估算。 5.小组内讨论后交流:这道题中把358估成300更容易解决问题。 6.讨论后总结:解决问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选取近似数的。 7.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验证结果,全班集体交流验证想法。 8.(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忆解决问题的过程,归纳方法:先找到合适的近似数,再用近似数口算,最后判断能否解决问题。 (2)讨论、交流估算时应注意的问题:估算时,近似数的取值可大可小,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在交流讨论中,明确估算方法的选择要结合具体的情境和数据特点,以能解决问题为目的,培养学生根据需要灵活进行估算的意识和能力。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受估算方法的多样性,会结合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三、 课堂巩固 训练达标 基础演练: 1.完成教材第96页练习十九第5题。 2.完成教材第96页练习十九第6题。 拓展延伸: 完成教材中部分习题和课外拓展延伸习题 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拓展练习有一定难度,训练达标。
四、 归纳总结 素养达标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解决 “够不够”的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用不同的估算策略,一定要明确需要多估一些,还是少估一些。 交流汇报
板书设计 用估算解决问题 358≈300 218≈200 300+200=500
课后作业 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 2.预习下一节内容。
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的意图是学生没有学过三位数加三位数的加法,通过制造矛盾,引入估算解决问题。但在教学中,大部分学生会精确计算,而且学生会按照以往解决问题的习惯,去求出一共花的钱数再比较大小,把精力放在了如何计算上,估算的意识还不够,所以给用估算解决问题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特别是该怎么估,到底估大还是估小,学生很难把握,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另外,本节课中,学生还没有学“≈”,也没有学不等式,所以在呈现解答过程时,只用语言表述,给解决问题带来了一定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