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邛崃一中2024~2025学年度上期九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
注意事项:
1.全卷分A卷和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均无效。
A卷
第I卷(选择题)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提防(tí) 称职(chèn) 缥碧(piǎo) 振聋发聩(kuì)
B. 氛围(fēn) 憎恶(zēng) 阴翳(yì) 矫揉造作(jiāo)
C. 字帖(tiè) 倔强(jué) 叱咄(duō) 吹毛求疵(cī)
D. 诡谲(jué) 两栖(xī) 绮户(qǐ) 悲天悯人(mǐn)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促狭疏懒顿开矛塞一代天骄如雷贯耳
B. 渺茫鄙溅彬彬有礼思贤如渴不省人事
C. 心窍逞能间不容发矫揉造作金戈铁马
D. 汲取旁骛大发雷霆不由纷说丰功伟绩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漫步在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秀丽的风景、新鲜的空气让我顿时有一种宽宥和放松之感。
B. 课堂讨论有助于大家交流意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但有的同学喜欢言不及义,浪费了宝贵时间。
C. 在海洋深处还有许多尚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它们能量非凡,其巨大的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D.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自主研发水平的不断提升,我们建设“航天强国”的信心与日俱增。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保持卓越品质和创新能力,关系着中国新能源汽车能否在海外市场一路高歌。
B. 柏木溪公园建成后,将满足广大市民观赏、游憩、娱乐、健身、休闲等多种生活。
C. 我们积极推动和一贯倡导两岸青年交流,将一如既往为两岸青年互鉴互学创造良好条件。
D. 近年来,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等政策举措下,泸州长江水域鱼类逐年增多。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乙]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丙]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5.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而或长烟一空 空:消散
B. 野芳发而幽香 发:发散
C. 把酒临风 临:迎着
D. 是日更定矣 是:这
6.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喜洋洋者矣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
B. 野芳发而幽香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 四时之景不同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 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
7. 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A. 这一天晚上八时左右,我撑着一叶扁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
B. 这晚打更结束后,我撑着一叶扁舟,穿着裘皮衣服,提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
C. 这一天初更以后,我乘着一叶扁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
D. 这晚打更结束后,我乘着一叶扁舟,穿着裘皮衣服,提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
8.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B. “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浑然一体,举目皆白的景象。
C. 三段选文都通过人的活动表现景色之美。甲文的渔歌互答,乙文的朝往暮归,丙文的“独往湖心亭看雪”,都侧面写出景色的美好。
D. 三段选文都是写景。甲文描绘生机盎然的湖上春色,乙文描绘山水相映的山间春景,丙文描绘西湖迷人的雪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9. 按要求写出相应诗句。
①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③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无题》
④槲叶落山路,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⑤李白《行路难》通过动作描写,形象揭示了他内心苦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列材料,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纵观历史,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从未停止。近几年的新冠疫情再次让人们意识到人类在传染病大流行面前是多么脆弱。自2009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了6起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除新冠疫情外,还有2009年的甲流、2014年的脊髓灰质炎和埃博拉、2016年的寨卡,以及2019年的另一起埃博拉疫情。
②为何大流行越来越多?“导致大流行发生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变化、全球化等。特别是对于许多新发传染病而言,人类与野生动物之间的接触越来越多,导致病原体从动物传染到人身上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清华大学医学院博士研究生雷雨晴解释道。印尼某生物技术公司研发部负责人蔡金光说,缺乏准备也是疫情发展为大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政府、卫生部门和社区之间如果没有良好的协作,那么疫情很容易演变为大流行。
③疫苗在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雷雨晴表示,目前,科学家们的目标是研发通用疫苗,例如,针对新冠病毒研发泛变种疫苗甚至是泛冠状病毒疫苗,以保护人们免受各种病毒变异株的影响。智利某大学分子遗传学和微生物学教授苏珊·布埃诺也认为,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她强调,加强各国的研究能力,迅速研发出能对抗新病原体的疫苗并提高疫苗生产和临床试验能力非常重要。
④针对中医如何帮助预防传染病大流行,前伊朗国家篮球队特聘随队医生祁营洲表示,过去3年,在全球许多国家暴发新冠疫情之际,中国中医药救援物资为世界各地新冠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很大帮助。在解释中医的治病原理时,他认为中医治疗更注重改善患者身体内部的整体环境,从而增强患者自身抵抗疾病的能力。比如说,当一个房间出现了很多害虫,中医的治疗不是一味去寻找害虫,更多的是要想办法改善房间的整体卫生条件。
⑤如何加强国际合作?蔡金光表示,促进学术、商业、政府之间的伙伴关系对预防传染病也至关重要。通过这一伙伴关系,公共和私营部门可共同努力,促进疫苗的合作研究和开发,改善供应链,以及支持不同国家企业间的技术和知识转让。“新冠大流行表明,无论是在基础科学还是临床研究方面,世界各地科学家之间的合作对识别病毒和研发疫苗都非常关键,而科学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充分分享科研成果和知识。”苏珊说。她还呼吁更多青年人加入科研事业,更好地了解传染病、公共卫生以及疫苗研发等方面的内容,共同为应对全人类面临的挑战作出贡献。雷雨晴也表示,合作对科学研究的进步至关重要。目前中国青年已经有许多机会参与国际研讨会,希望大学、科研机构和政府为青年人提供更多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的机会。
⑥个人怎样做好防护?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有节、起居有常、适量锻炼、心情舒畅,是减少包括传染病在内的各类疾病发病率的关键,祁营洲从中医角度给出了建议。
(摘编自科技日报社对话节目《青年科技π》)
材料二
①《自然》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在持续气候变化情况下,人类健康风险更大。
②人们已了解到,气候变化会影响人类面对诸多疾病的脆弱性。之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特定病原体类群(如细菌或病毒)、对特定灾害的反应(如热浪或洪水增加),或传播类型(如食源或水源),但在气候变化和疾病背景下,人类所面对的全面威胁依然是未知的。
③美国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的研究人员通过系统地筛选文献,发现了3213个实证案例,将286种独有的人类病原体疾病与10种气候灾害(如变暖、洪水或干旱)联系起来。其中,277种被至少一种气候灾害所加剧,仅9种因气候灾害而减弱。
④总体上,在影响人类的传染病可靠记录列表上,有58%已被证明会被气候变化加剧。一些灾害会让人更接近病原,例如风暴或洪水导致的流离失所与拉沙热和军团病相关,而另一些会让病原更接近人,比如变暖使传播疾病的生物活跃区域增加,如莱姆病、登革热和疟疾。研究人员总结说,这些发现揭示了气候灾害导致疾病的独特路径,强调了社会适应的有限能力,也凸显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必要性,这就需要人类在生产生活方面做出更大的改变。
(摘编自《科技日报》)
10. 材料一介绍了预防传染病大流行的举措,请分条简要概括。
11. 材料二中的加点词语可否删掉?请简述理由。
277种被至少一种气候灾害所加剧,仅9种因气候灾害而减弱
12. 材料一提到“导致大流行发生的因素”有“气候变化”,请你从材料二中探究出气候与人类病原体疾病或人类传染病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材料提出两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合理化建议。
五、作文(60分)
1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这一届九年级的同学大多出生于2009年,从2009年到2024年,时光走过了十五年。在这十五年里,你最想回到哪一年?
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以《回到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补全题目,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②横线上所填为2009——2023 所包含的年份数字;③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如涉及真实的县(市、区)名、校名、人名等,请用××代替;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B卷(共50分)
一、诗歌鉴赏(共4分)
14. 古诗词鉴赏
定风波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①且徐行。竹杖芒鞋②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③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④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①吟啸:高声吟咏。②芒鞋:草鞋。③料峭:形容微寒。④萧瑟:指风雨吹打树木的声音。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词的上片中“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所展现的画面。
(2)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谊①论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 ,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②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③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④。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⑤,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萦纡⑥郁闷,趯然⑦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⑧。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节选自苏轼《贾生论》,有删改)
注释:①贾生:即贾谊。②所取者:指功业、抱负。③所就者:也是指功业。④冉有、子夏,孔子弟子。⑤昼:齐地名,在今山东临淄。孟子曾在齐国为卿,后来见齐王不能行王 道,便辞官而去,但是在齐地昼停留了三天,想等齐王改过,重新召他入朝。⑥萦纡:这里比喻心绪不宁。⑦趯然:超然的样子。⑧夭绝:指贾谊早死。
15.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卒不能行其万一 卒:死亡
B. 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 去:离开
C. 夫子何为不豫豫:高兴
D. 王其庶几召我 庶几:大概
16.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
(2)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
17. 刘长卿在《长沙至贾谊宅》中也提及了贾谊,他和苏轼在对待贾谊一生的悲剧的态度上有鲜明的区别,说说两者对于贾谊的遭遇有着怎样不同的评价。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18. 阅读下面诗歌,根据要求填空。
【甲】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爱这土地》)
【乙】
太阳/从远处的高层建筑/——那些水门汀与钢铁所砌成的山/和那成百的烟囱/成千的电线杆子/成万的屋顶/所构成的/密丛的森林里/出来了……//在太平洋/在印度洋/……/我都曾看着美丽的日出/但此刻/在我所呼吸的城市/……/宽阔地/承受黎明的爱抚的城市/我看见日出/比所有的日出更美丽。
(节选自《向太阳》)
《艾青诗选》有着丰富的意象,其中“____________”凝聚着诗人对祖国母亲最深沉的爱;“____________”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
19. 读完《儒林外史》,班上同学展开讨论。甲说:“《儒林外史》是典型的讽刺小说。”乙说:“不尽然,它也在宣扬传统美德,树立了许多正面形象。”你同意谁的观点?请举例说明。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父亲和母亲年纪大了,把责任田包给一个外地人种。
②那是两个中年人,夫妻俩,承包了我们村几十亩地,搭大棚,种西瓜。
③我家与他们的西瓜大棚,就隔着一条路,那夫妻俩干活累了,常常到我家门口来坐坐,歇歇脚。
④我母亲就给他们倒水喝。
⑤有时候,家里有花生瓜子啥零食的,母亲也会抓一把给他们,一起吃。我常常怀疑,我父母听不大懂那夫妻俩的变形普通话,而他们,估计也听不懂我父母的方言。
⑥但他们居然聊得挺顺畅。
⑦西瓜成熟时节,我们只要回老家去,父亲就去瓜棚里买瓜。一开始,那种瓜人坚决不肯收钱,我父亲就把钱往他手里塞,说:“这钱你必须收,种瓜不容易,你不收就是不让我吃瓜,是要赶我走!”
⑧那男人搓搓手,接过钱;但随即又找钱给我父亲,说收个本钱就行,你孩子回来,我请吃个瓜也应该。但我父亲坚决不依,非要按照市场价付钱,不然就不买瓜了。
⑨那男人拗不过,就收了钱,帮父亲捧了瓜,送过来。
⑩我就跟父亲说,你们经常聊天,也算朋友了,他送个瓜你吃吃,不是很正常吗?干么搞得这么生分?
父亲说,论交情,不要说吃他一个瓜,就是吃他十个八个,他也是愿意的——但他不肯收钱,我就总觉得欠了他这个人情——其实一个瓜也不过二十来块钱,这样的人情就不必要欠。
我表扬父亲,夸他做得对。
有一次,我们回老家,正好遇到那种瓜的男人,抱了一个圆滚滚的西瓜,来我家,远远地就说:老徐,这瓜崩了缝,没卖相了,要是不嫌弃,就送你们吃。
父亲二话没说,接过瓜,谢了他,就去拿刀,切瓜。我看那么大一个瓜,只是很小的一条缝,并不会影响销售,况且还可以切一半一半地卖掉啊。这一回,父亲怎么没给瓜钱呢?
我吃着那新鲜甜美的西瓜,问父亲。
父亲说,这一回,瓜钱是不能给的,你硬给他,他会着急生气。那是人家诚心诚意送给我们来吃的,怕我不要,他故意找个由头那么说的。你看人家,识字不多,可为了让我吃他这个瓜心里没负担,居然能想出这么个办法来!这个情,要领;这个人情,要欠。
原来是这样啊!
后来,那夫妻俩转移阵地,到唐洪镇北边去包地种西瓜,距离我老家也有个5里地。今年暑假,西瓜上市,那男人骑个电动小三轮,车里放两个西瓜,圆滚滚,绿油油的,送到我家场边,按按喇叭,也不下车,喊:老徐老徐,我今天去卖瓜,还有俩瓜没人要了,送你尝尝吧。
父亲就毫不客气地搬瓜,然后吩咐母亲,把中午煎的小黄鱼拖面,给装油纸袋,让他拿回去下酒吃。
看他们一手交瓜,一手交鱼,做得那么自然,那么贴切。
我今年五十岁了,想起老父亲给我上的这一节人情世故课,这一节藏在西瓜里的人情世故课,我好像才终于明白,父亲大约是想告诉我:有些人情不必欠,而有些人情必须欠。
(作者徐杰,有删改)
20.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我父亲就把钱往他手里塞,说:“这钱你必须收,种瓜不容易,你不收就是不让我吃瓜,是要赶我走!”
21. 父亲收下崩了缝的西瓜没有给钱,仅仅因为西瓜有缝么?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
22. 文章末尾说这是一节“人情世故课”,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这种人情世故对我们今天有何现实意义。
23. 请结合文章内容,为本文拟个恰当的标题。
四、语言运用(共12分)
24. “自强不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学校将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明确内涵】活动组在宣传手册上印制了下面两句名言,小明不懂其内涵,请你选择一句向他解释一下。
①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②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选择:_________
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剪影】小明担任了校报记者,需要对下面材料中的人物陆启铿进行采访。请帮他围绕“自强不息”的精神,设计两个采访问题。
【链接材料】
陆启铿1927年生于广东省佛山市,幼年患小儿麻痹症,双腿残疾。1938年日军侵占广东,他逃难到澳门,学业由此中断。在澳门,他借堂姐课本,自学了从小学到初中的课程。1946年夏,陆启铿考入中山大学数学天文学系。其间,他拖着病残之躯,每周在佛山和广州之间奔波,当家教,维持生活、补贴家用。由于品学兼优,毕业后他留校当了助教。1958年至1959年间,华罗庚与陆启铿建立起了典型域上的调和函数理论。从此之后,“陆启铿引理”“陆启铿常数”“陆启铿不变量”……在多复变函数论领域,他做出了大量奠基性和开创性的工作,享誉国际数学界。
问题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传承精神】请依据上面一段文字,补写青春座右铭。
青春应立志为国。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两弹元勋”邓稼先年轻时就立志要让国家变强盛,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
青春座右铭: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 。
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第一中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答案及简析
A 卷
第 I 卷(选择题)
1.答案:C
简析:A 选项中 “提防” 的 “提” 应读 “dī”,“tí” 是 “提” 的常见读音,但在 “提防” 中读音特殊;B 选项 “矫揉造作” 的 “矫” 读 “jiǎo”,“jiāo” 为误读;D 选项 “两栖” 的 “栖” 读 “qī” ,“xī” 错误。C 选项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
2.答案:C
简析:A 选项 “顿开矛塞” 错误,应为 “顿开茅塞”,“茅塞” 指被茅草堵塞,比喻思路闭塞,“茅” 不能写成 “矛”;B 选项 “鄙溅” 错误,应是 “鄙贱”,“贱” 表示卑贱、低下;D 选项 “不由纷说” 错误,应为 “不由分说”,“分说” 指辩白、解说 。C 选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
3.答案:A
简析:A 选项 “宽宥” 意思是宽恕、饶恕,通常用于对人的过错等方面,此处形容在美景中的放松感受不恰当;B 选项 “言不及义” 指说话内容无聊或说不到关键,符合有的同学课堂讨论时的表现,使用恰当;C 选项 “不言而喻” 指不必说就能明白,海洋资源潜力巨大很容易理解,使用恰当;D 选项 “与日俱增” 表示随着时间增长,建设 “航天强国” 的信心不断增长,使用恰当。 所以选 A。
4.答案:D
简析:A 选项中 “保持卓越品质和创新能力” 是一面,“能否在海外市场一路高歌” 是两面,两面对一面,可删掉 “能否” 或在 “保持” 前加 “是否”;B 选项 “满足” 缺少宾语,应在句末加 “需要”;C 选项 “积极推动和一贯倡导” 语序不当,应将二者调换位置;D 选项没有语病。
5.答案:B
简析:B 选项 “野芳发而幽香” 中 “发” 是 “开放” 的意思,不是 “发散”。A 选项 “空” 解释为 “消散”,符合语境;C 选项 “临” 解释为 “迎着” 正确;D 选项 “是” 解释为 “这” 正确 。
6.答案:C
简析:A 选项中,“其喜洋洋者矣” 的 “其” 是指示代词,可译为 “那”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 的 “其” 表示推测语气,可译为 “大概”。B 选项中,“野芳发而幽香” 的 “而” 表承接,连接 “野芳发” 和 “幽香” 两个动作;“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的 “而” 表转折,可译为 “却”。C 选项中,“四时之景不同” 和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的 “之” 都是结构助词,可译为 “的”。D 选项中,“而或长烟一空” 的 “或” 是 “有时” 的意思;“或异二者之为” 的 “或” 是 “或许、也许” 的意思。所以选 C。
7.答案:A
简析:“更定” 指晚上八时左右,“拏” 是 “撑(船)” 的意思,“拥” 是 “裹、围” 的意思。B 选项 “这晚打更结束后” 对 “更定” 理解错误;C 选项 “初更以后” 表述不准确;D 选项 “打更结束后” 和 “提着火炉” 错误。A 选项翻译正确。
8.答案:D
简析:D 选项中乙文描绘的是山间朝暮和四季之景,并非仅山间春景。A 选项 “湖中人鸟声俱绝” 从听觉写出西湖冷寂,正确;B 选项 “天与云与山与水” 连用 “与” 字写出天地山水浑然一体的景象,正确;C 选项甲文渔歌互答、乙文朝往暮归、丙文 “独往湖心亭看雪” 都侧面烘托景色美好 ,正确。
第 II 卷(非选择题)
9.答案:①怀旧空吟闻笛赋;②雪拥蓝关马不前;③晓镜但愁云鬓改;④枳花明驿墙;⑤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简析:①“怀旧空吟闻笛赋” 的 “赋” 不要写错;②“雪拥蓝关马不前” 中 “拥” 易错写;③“晓镜但愁云鬓改” 注意 “鬓” 的写法;④“枳花明驿墙” 中 “枳”“驿” 要写对;⑤“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注意 “箸”“拔”“顾” 的书写。
10.答案:研发注射疫苗;改善身体内部的整体环境,增强抵抗力;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分享科研成果和知识;个人要做好防护,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简析:从材料一第③段 “疫苗在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 可得出研发注射疫苗;从第④段中医注重改善患者身体内部整体环境增强抵抗力可概括出相应内容;从第⑤段促进学术等伙伴关系、科学家合作分享科研成果等可概括出加强国际合作相关内容;从第⑥段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是减少疾病发病率关键可得出个人防护方面的内容。
11.答案:不能删掉。“至少” 是最低限度的意思,说明 277 种独有的人类病原体疾病被最少一种气候灾害所加剧,有些会被多种气候所加剧,如果删掉,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严密性。“仅”,是 “只” 的意思,表程度上的限制;说明在 286 种独有的人类病原体疾病中只有 9 种因气候灾害而减弱,强调突出了因气候灾害而减弱的人类病原体疾病的数量如此之少,如果删掉就不能起到强调突出的作用,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严密性。
简析:“至少” 限定了 277 种疾病被气候灾害加剧的数量下限,体现说明文用词准确;“仅” 突出因气候灾害减弱的疾病数量少,若删掉,无法体现这种强调效果,也影响说明文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12.答案:关系:气候灾害与人类病原体疾病间存在大量的交互关系,加剧疾病的传播。建议: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实施清洁生产,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随手关闭各种电器,节约用电,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用品。
简析:从材料二可知,大量人类病原体疾病会因气候灾害加剧传播。建议方面,从生产角度可提出减少化石燃料使用等,从生活角度可提出节约用电、不用一次性用品等,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13.答案:略
简析:例文以回到 2021 年为背景,回忆与祖母的过往,因青春期叛逆未多陪伴祖母,祖母离世后充满自责与思念,符合回到过去弥补遗憾的立意,叙事清晰,情感真挚。
B 卷
14.(1)答案:词人出游遇雨,拄着竹杖,穿着草鞋,似乎也能轻快得胜过骑马,怕什么呢?披着蓑衣,任凭风吹雨打,依然从容、镇定地穿行于烟雨之中,过好人生。
简析:抓住 “竹杖”“芒鞋”“蓑”“烟雨” 等意象,结合诗句含义,描绘出词人在雨中从容前行的画面,体现其乐观豁达。
(2)答案:乐观旷达(或随遇而安,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示例:①“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可以看出词人出游遇雨,却不慌不忙,毫不去留意那穿林打叶的风雨声,把它当作背景音乐的豁达心境;②“竹杖芒鞋轻胜马”:可以读出作者虽然穿着草鞋,拄着竹杖,步伐似乎也轻快胜马的乐观心态;③“一蓑烟雨任平生”:能读出作者听任自然、随遇而安的心境;④“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可以读出词人 “只要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顺境不骄,逆境不惧,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宁静和快乐” 的哲思
简析:从词中各句分析,如 “莫听” 体现豁达,“轻胜马” 体现乐观,“任平生” 体现随遇而安,“回首” 句体现哲思,从而得出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15.答案:A
简析:A 选项 “卒不能行其万一” 中 “卒” 是 “最终” 的意思,不是 “死亡”。B 选项 “去” 解释为 “离开” 正确;C 选项 “豫” 解释为 “高兴” 正确;D 选项 “庶几” 解释为 “大概” 正确。
16.(1)答案:古代的贤能之士,都有建功立业的才能,但有些人最终未能施展其才能的万分之一(或最终能充分施展其才能的人万中无一)。
简析:“皆” 是 “都”,“负” 是 “具有”,“致” 是 “建功立业”,“卒” 是 “最终”,“行” 是 “施展”,准确翻译这些词,使句子通顺。
(2)答案:此后,终因经常感伤哭泣,以至于早死,这也真是个不善于身处逆境的人。
简析:“其后” 是 “此后”,“伤” 是 “感伤”,“夭绝” 是 “早死”,“是” 是 “这”,“处穷” 是 “身处逆境”,按此翻译。
17.答案:《长沙过贾谊宅》,表达了作者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与怜惜,而本文作者认为贾谊的遭遇主要来自三点:一是志向远大气量狭小,才能有余见识却不足;二是自暴自弃,不知道等待时机;三是不善于身处逆境。
简析:《长沙过贾谊宅》通过诗句表达对贾谊的同情。本文从 “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是亦不善处穷者也” 等语句可看出苏轼对贾谊遭遇的评价。
18.答案:①土地;②太阳
简析:在《我爱这土地》中,“土地” 凝聚着诗人对祖国的爱;在《向太阳》中,“太阳” 表现出艾青对黑暗的痛恨和对光明的向往。
19.答案:示例 1:我同意甲的观点。作者以犀利的笔锋,含蓄幽默的言辞,揭露封建知识分子追求功名富贵和封建官吏贪污受贿的卑污灵魂,抨击腐朽的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如对范进、高翰林、汤知县、严氏兄弟一类人物,作者无情地给予讽刺。示例 2:我同意乙的观点。作者以高超的笔法讽刺了范进、汤知县等人,也树立了许多正面形象。如王冕懂事孝顺,勤奋好学,蔑视权贵;杜少卿仗义疏财,为人至孝。他们都是典型的正面人物。
简析:同意甲观点,可从作品对负面人物的讽刺,如范进等,对科举制度等的批判方面阐述;同意乙观点,可从王冕、杜少卿等正面人物的美好品质方面阐述。
20.答案:动作、语言描写;表现父亲直爽、体贴种瓜人、不贪便宜的性格。
简析:“塞” 是动作描写,“这钱你必须收……” 是语言描写,从这些描写可看出父亲的性格特点。
21.答案:父亲收下西瓜没有给钱并不仅仅因为西瓜有缝。父亲明白这西瓜是种瓜人诚心诚意送来的,里面包含种瓜人对自己的善意和感谢,这份人情必须收下。
简析:从文中父亲的话语及做法可知,他理解种瓜人的心意,收下西瓜是接受这份善意,不是因为西瓜有缝。
22.答案:围绕真诚、不占便宜、相互体谅来谈,言之有理即可。
简析:文中父亲与种瓜人的交往体现了真诚、不贪便宜、相互体谅等,可从这些方面结合生活实际谈现实意义。
23.答案:如;藏在西瓜里的人情世故 送瓜
简析:“藏在西瓜里的人情世故” 直接点明文章主题与线索;“送瓜” 简洁概括文章主要事件,都可作为标题。
24.(1)答案:示例①:小明,“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的意思是: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是要靠自己去解决,不到万不得已不去求助于别人。而不具备君子品行的人,遇事总是习惯于求助于别人,而不是靠自己的去解决。示例②:小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的意思是:战胜别人的只能说有力量,自己战胜自己才是真正强大,人最难战胜的敌人是自己。
简析:解释①句,突出君子和小人面对困难时不同的解决方式;解释②句,强调战胜自己才是真正强大。
(2)答案:示例:几十年了,您矢志不渝学习研究,动力是什么呢?示例 1:人们常说寒门难出贵子,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示例 2:是什么支持着您在困境中顽强奋斗的?
简析:根据陆启铿的经历,从他坚持学习研究的动力、对困境的看法等方面设计问题。
(3)答案:示例:让中国变强盛毕生奉献。
简析:仿照前半句,结合邓稼先的事迹,突出让国家变强盛和毕生奉献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