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动量和动量定理 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 动量和动量定理 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2-10 16:01: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动量和动量定理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
高一学生思维方式初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学生有根据加速度来分析力和运动的知识储备
学生在碰撞和打击现象比较熟悉,也是容易产生兴趣的现象
(2)欠缺之处
对抽象的思维,不易理解
(3)应对策略
以一些感性认识为依托,应用直观性和形象性,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取新知识。
《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物理学基于观察与试验,建构理想模型,应用数学等工具,通过科学推理和论证,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教材分析
“动量定理”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是第一节“实验:探究碰撞中的守恒量”的继续,同时又为第三节“动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础。所以“动量定理”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动量定理的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分析
(2)教学目标
1.理解动量和冲量的定义及其矢量性,会正确计算一维空间内物体动量的变化。
2.理解动量定理的表达式和各物理量的确切含义。
3.能够初步利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重点:
理解动量定理的表达式和各物理量的确切含义。
教学难点:
动量和冲量方向问题的理解
(3)教学重难点
教材分析
【设计意图】层层推进遵循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有效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对新知的领悟速度,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重点。
  
教法学法
情景教学
问题导学
范例教学
理论推导
观察实验
分析归纳


教法学法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主动参与、善于思考、乐于探究,辅助多媒体教具和实验,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领悟科学思想方法,提高科学素养,达到“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的目的。
实验观察
理论推导
合作探究


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2min)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参与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的理念。通过直观的实验观察,直接就能让学生理解作用效果和物体质量有关和物体的速度有关,从而引出新课——动量
通过学生顶足球,和铅球不敢顶,以及铅球砸手机(模型)实验来引入新课教学——动量
教学设计
初探新知(8min)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以及相互协作的能力,已达到对同学们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老师的点评,精讲,使同学们对动量、动量定理的进一步理解
学生自主看书、讨论,完成相应的动量和动量改变的导学案的相关内容
学生自主探究
对同学们的自主探究的情况进行讲解和补充,同时对重点和难点进行分解,对相应知识进行扩充。
老师讲解
教学设计
范例教学(4min)
一个质量是0.2kg的钢球,以3 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一个坚硬物后被弹回,沿着同一直线以3 m/s的速度水平向左运动(如图),求:
(1)钢球与墙壁碰撞前瞬间钢球的动量?
(2)钢球与墙壁碰撞后瞬间钢球的动量?
(3)钢球与墙壁碰撞过程中钢球的动量变化量
教师示范:例题分析
教学设计
范例教学
解:规定水平向右为正方向,设碰撞前后钢球的动量分别为P、P’ ,则:
【设计意图】例题的示范中对同学们加强对用动量解题的步骤,动量的方向、计算中的符号进一步强调,以及对应用解答的步骤和规范做好示范作用。
理论推导
负号表示 的方向与正方向相反,即碰撞前后钢球动量改变的大小为 ,方向水平向左。
教学设计
理论推导(8min)
【设计意图】老师进行理论推导,同时也让学生明白理论推导的步骤,以及结论处理
理论推导
①设一个物体质量为m ,在水平方向只受恒力F 作用下作匀变速运动,初速度为v ,经过一段时间 ,在经过时间t 后, 物体的速度为v ’,尝试由F=ma和运动学知识推导出力和动量变化的关系?
教学设计
理论推导
【设计意图】学生按照老师的推导,进一步进行理论的推导,从而达到对动量定理的公式各物理量的含义的理解,为后面对动能定理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同学们的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的能力来获取新知识。
理论推导
②设一个物体质量为m ,在水平方向受恒力F 和摩擦力f作用下作匀变速运动,初速度为v ,经过一段时间 ,在经过时间t 后 物体的速度为v ’,尝试由F=ma和运动学知识推导出力和动量变化的关系?
教学设计
归纳小结
【设计意图】得出结果后,从而为达到了解释动量改变的原因
注重强调式中的力为合力
归纳小结
——动量定理
教学设计
自主探究(8min)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以及相互协作的能力,已达到对同学们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老师的点评,精讲,使同学们对动量、动量的改变的进一步理解
学生自主看书、讨论,完成相应的冲量的导学案的相关内容
老师根据学生的导学案的完成情况,进行讲解和相应拓展
教学设计
课堂练习(4min)
在前面推导的这一实例中,假设重量为1Kg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用恒力F=10N拉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右运动5S时间,摩擦力f=5N,(g=10m/S2)求在这段时间
1、重力的冲量? 2、支持力的冲量?3、恒定拉力的冲量?
4、摩擦力的冲量?5、合力的冲量?
课堂练习
【设计意图】例题的示范中对同学们加强对用冲量解题的步骤,冲量的方向、计算中的符号进一步强调,以及对应用解答的步骤和规范做好示范作用。
教学设计
现象解释(3min)
(1)用动量定理分析上课开始的实验,为什么同学能用头顶足球,但不敢顶铅球?(注意:用控制变量法)
(2)用动量定理分析上课开始的实验,为什么铅球较高的时候砸在模型手机上,对模型手机的作用效果大?
(注意:用控制变量法)
【设计意图】以贴近生活的实例,体现物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和“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新课标理念,加深学生对物理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认识。为后续教学做准备。
现象解释
教学设计
课堂小结(2min)
【设计意图】 课堂小结是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课堂知识的回忆巩固。
课堂小结
3、冲量:
2、动量的变化量:
1、动量:
4、动量定理公式: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 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明了、形象直观,便于突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知识重难点。
四、动量定理:
二、动量的变化量
动量和动量定理
三、冲量I=F△t
理论推导:
由牛顿第二定律:a =F/ m
加速度定义有:
联立可得:
变形可得:
一 、动量p=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