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1.6 测试塔台模型 课件(33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1.6 测试塔台模型 课件(33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2-11 08:58:11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1.6 测试塔台模型
第一单元 小小工程师
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测试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是衡量设计是否达到规范要求的重要方法。知道完成一项任务(测试)需要使用特定的工具。
科学思维:能依据标准对塔台模型进行测试并记录。能对测试结果进行反思,能归因问题所在。能将问题进行梳理、归纳。
探究实践:认识到检测工具对测试工作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一项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态度责任:对测试活动充满好奇与热情,认识到测试的重要意义。能基于观察事实做出合理判断。
科学聚焦
01
思考:想要更客观的了解我们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符合要求,仍需要进行什么环节?
测试、检测。
科学聚焦
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
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
制作一个模型(画或写解决方案)
测试这个模型,评估并改进
实施建设
科学聚焦
科学探索
02
思考:我们可以用哪些工具协助不同项目的测量?
用尺子测量高度
用重物测试承重
用电风扇或扇子测试抗风能力
用拍动桌子模型地震测量抗震能力
测试地震我们可以利用地震模拟仪。
测试塔台
科学探索
测试塔台
2.展示与测试:
测试顶端承重
测试高度
科学探索
测试塔台
2.展示与测试:
测试抗风能力
测试抗震能力
科学探索
使用统一的材料成本价目表计算塔台材料成本
材料成本价目表
材料 价格
1根吸管 1角
1卷胶带 5角
1个衔接头 3角
测试塔台
科学探索
看来,我们测试的方法、标准、工具都需要统一,这样才能保证测试公平且方便对比。下面我们就按照这个方法展开测试吧!
提示:
塔高、承重、抗风能力、抗震能力为塔台模型制作的必要条件,都需要符合塔台模型制作标准中的最低标准,如有一个条件不符,则塔台模型不合格。
测试塔台
科学探索
测试塔台
1.明确测试标准:
塔台模型测试记录表 设计图及文字说明 塔高 顶端承重 抗风能力 抗震能力 材料成本统计 分工合作 美观
一组
二组
三组
科学探索
测试塔台
3.自我评估:
各组梳理塔台模型建造中的问题。
问题梳理记录单
小组: 日期:
1.塔台模型高度太高,对于抗风有一定影响。
2.塔台模型承重结构不多,造成承重能力差。
3.制作还不够精细,角度不正对于抗震有影响。
4.吸管用量过多导致成本过高,浪费材料。
5.底端重量较轻,不利于抗震。
6.制作过程中测量有误差,成品有倾斜的问题。
问题梳理记录单
小组: 日期:
1.塔合模型设计抗震能力较差,结构不够稳定。
2.使用吸管数量比其他组多,胶带缠裹太多,成本需要控制。
3.风力3测试中开始摇晃,与其他组相比抗风性差一点。
4.塔合模型制作不细致,外形不够美观,顶端不够精良。
5.角度有些倾斜,需要重新调整。
6.底部重量不够,结构不是很稳圈。
科学探索
总分最高:颁发最优奖
承重能力最强:颁发大力士奖
抗震能力最好:颁发抗震王者奖
美观得分最高:颁发最美造型奖
测试塔台
科学探索
科学研讨
03
研讨一: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表现最佳的是哪些方面?我们是怎么做到的?
(1)塔台模型稳固性好,在建造模型时,制作了很多三角形结构。
(2)塔台模型抗震能力强,在建造模型时,加重、加大了底部。
……
科学探索
研讨二: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所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塔台模型的成本需要控制,模型中有一些不必要的吸管结构并且制作中胶带缠裹太多,导致材料浪费。
(2)塔台模型的抗风能力需要改进,因为模型太高,对于抗风有一定影响。
……
科学探索
研讨三:其他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对我们小组有什么启示?
(1)可以通过加重底部并加大底部面积,来增加稳固性和提高抗风、抗震能力。
(2)模型高度太高对抗风有一定影响,所以不能太高。
(3)虽然多使用三角形结构可以增加模型的稳固性,但同时也会增加成本,所以模型中三角形结构的数量要合理,过多过少都不行。
……
科学探索
科学拓展
04
课后请各小组根据自己组内塔台的测试结果进行反思,并整合不同小组的塔台带来的启示,梳理归纳,为下节课的项目改进做好准备。
科学拓展
课堂总结
05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06
一 填空题
1.  测试  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是衡量设计是否达到规范要求的重要方法。
2.塔台模型高度太高,对于  抗风  能力有一定影响。
3.塔台模型顶端承重能力可以通过放置  相同  (填“相同”或“不同”)重物的数量来进行衡量。
测试
抗风
相同
课堂练习
二 判断题
1.工程检测时,我们可以通过用手推一下塔台的顶部来检测塔台的抗震能力,完全不需要用仪器来测量。 ( × )
2.在测试抗风能力时,各个小组的塔台要放在同一个位置,距离风扇的距离也要一样,这样有利于测试的公平性。 ( √ )
×

3.在测试塔台承重时,可以在塔台顶部放置一块纸板用于盛放重物。 ( √ )

课堂练习
三 选择题
1.在测试我们塔台承重时,如果第16本书放上去后,我们的塔台开始倾斜倒塌,那么这个塔台模型的承重能力我们应该计为( A )本书的重量。
A.15 B.16 C.17
A
点拨:16本书放上去,开始倾斜倒塌,说明建筑物无法承受16本书,15本书时没有倾斜倒塌,说明能承重15本书。
课堂练习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设计图及文字说明也是重要的,是测试的一个重要指标
B.展示和测试只要组内派出一个人就可以了,其他成员只需要看看
C.塔台的安全性是测试的第一要素,非常重要
B
课堂练习
3.实验小组在测试塔台的抗风能力时发现,塔台在3级风的时候开始摇晃。这时候可以( A )。
A.增加塔台底部的重量
B.把风扇摆远一点,让风小一点
C.在塔台后面放上挡板,不让塔台往后倒
A
课堂练习
四 连线题
天天对模型进行了测试,他发现了一些问题,同时他也进行了原因的分析,请你帮助他把问题和原因连接起来。
课堂练习
课堂实验再现
明明对他们组的塔台模型进行测试,请回答下列问题。
课堂练习
1.以下测试方法不正确的是( B )。
A.“顶端承重”可以借助水瓶或书本等重物,选择的重物要一致,方便学生之间比较
B.“塔高”要求达到60厘米,米尺可以满足需要,用眼睛直接看也可以
C.“抗风能力”可以借助电风扇的不同风力等级完成
B
点拨:要用标准的工具进行测量,不能用眼睛进行估测。
课堂练习
2.典典经过测试,得到了下面的这张数据表,请你帮他一起来分析下。
项目 设计图及文字说明 塔高 顶端承重 抗风能力
成绩 3 2 3 3
项目 抗震能力 材料成本统计 分工合作 美观
成绩 3 3 2 2
课堂练习
(1)你觉得他的优点是:
 从表中可以看出,设计图及文字说明、顶端承重、抗风能力、抗震能力、材料成本统计比较好   。
(2)他不足的方面是:
 塔高、分工合作、美观方面不足  

从表中可以看出,设计图及文字说明、顶端承重、抗风能力、抗
震能力、材料成本统计比较好
塔高、分工合作、美观方面不足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