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姓氏歌》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姓氏歌》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1 20:45: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姓氏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姓氏歌》是根据中国传统蒙学读物《百家姓》改编的一篇课文。借助韵语识字的方法,将生活中常见的姓氏编成琅琅上口的儿歌,呈现在教材里。虽然内容不多,篇幅不长,但是向学生传递的是中国传统姓氏文化的鲜明特征。
整首儿歌分成两个小节。第一个小节共有六行,介绍的是姓氏中的一些“单姓”。前四行在一问一答中引出姓氏“李”和姓氏“张”。后两行运用三字一句的方式引出姓氏“胡”“吴”“徐”“许”。第二个小节介绍的是《百家姓》中最靠前的八个姓氏和姓氏中的“复姓”。这样的编排是为了告诉我们中国姓氏不仅数量多,样式也非常丰富。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认识“氏、什、李、张、弓、古、胡、吴、言、孙”10个生字和“弓”字旁、“子”字旁2个偏旁。会写“姓、什、么、古、言、国”6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课文的节奏感,能背诵课文。
思维发展:感悟汉字不同的构字特点,能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姓氏,包括该字的书写结构特点。
文化传承:了解一些关于姓氏的故事,在学习中对中国的姓氏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氏、什、李、张、弓、古、胡、吴、言、孙”10个生字和“弓”字旁、“子”字旁2个偏旁。会写“姓、什、么、古、言、国”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课文的节奏感,能背诵课文。
3.感悟汉字不同的构字特点,能学着用不同的方法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姓氏。
教学难点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更多姓氏,学习汉字。
2.了解一些关于姓氏的故事,在学习中对中国的姓氏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激趣导入,初识姓氏
1.同学们,你们看这本书叫什么?这是一本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关于中文姓氏的书。这里面收录了504个姓氏。你们的姓氏就在其中呢!
2.你姓什么?你的姓氏是怎么写的?书写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才能写得更好?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姓氏的儿歌。
出示课题:《姓氏歌》
4.“姓”是一个生字,谁有好方法教大家认识这个字。
简介姓氏的一般知识。姓:姓名姓氏。
【设计意图】通过课外书籍的介绍,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关注文字内容,开展学习活动。介绍姓氏的知识,帮学生了解更多书本上没有的内容,补白的同时了解学习汉字,积累词语。
环节二:朗读课文,随文识字
1.初读课文,认识汉字。
(1)借助拼音,朗读课文。
(2)出示带拼音的汉字并学习:氏、什、李、张、弓、古、胡、吴、言、孙。
(3)这里面有咱班同学谁的姓呀?请这些同学带着大家读一读,写一写,认一认。
(4)请同学介绍自己的姓,学习两个新偏旁,拓展相同偏旁的汉字积累,了解偏旁的意思。不知道同学们注意没有?“子”做偏旁,有时会变形。当子在字的左边做偏旁时,最后一笔的横要变成提,比如“孙”“孩”“孤”等。
(5)转盘游戏,当指针指向哪个汉字,就大声说出汉字的名字。
(6)游戏巩固。转盘游戏,当指针指向哪个汉字,就大声说出汉字的名字。
(7)把汉字放入课文,再次朗读。
2.再读课文,随文识字
(1)出示第一行“你姓什么?我姓李。”
(传统的问答方式是:您贵姓?免贵姓张。)
指名朗读。
认识“什么”,词语补充。
(2)再读这行话,像这样的问答式句子,还有呢,请你读一读。出示句子“你姓什么?我姓李。什么李?木子李。他姓什么?他姓张。什么张?弓长张。”
(3)出示句子“古月胡,口天吴,双人徐,言午许。”复习与巩固。
(4)出示句子“中国姓氏有很多,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诸葛、东方,上官、欧阳……”
(5)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识记汉字“古、言、国”。
(6)生:古代,古诗,古人,远古。
语言,发言,言行,言论。
国家,国宝,中国,王国。
指名朗读。
男女生互读。
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结合班中学生的姓氏认识汉字,既完成教学任务,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拓展课外知识。认识新的部首,通过相同部首汉字的补充,引导学生发现部首表示的意思,了解含义,更好地认识汉字的构成规律。活跃课堂,帮助学生巩固认识的汉字。
鼓励学生借助已会的识字方法记忆积累。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识字方法的灵活多样。不仅调动学生积极识字的兴趣,同时在分组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同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环节三:书写汉字
1.出示书写的汉字。“姓”“什”“么”仔细观察,这三个汉字在构字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姓:女字旁的横变成提。
2.教师范写“姓”。
3.自主观察“什”“么”。两个汉字的书写特点。
学生观察占格位置,先描红,再书写。
及时评价,发现优势和问题。
修改后再写一个汉字。
自主观察占格位置。同桌交流。自主书写。同桌评价。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观察发现笔画变化,便于正确书写,寻找规律。教师的规范书写指导,给学生做出示范,方便学生模仿。伙伴间的交流评价,也是给孩子们提供交流空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环节四:再读课文,质疑提升
1.标出这首儿歌的小节序号。
2.分小节朗读课文。
3.读了课文,你对这首儿歌有什么新的认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学生进行质疑。
生:第二小节中的“诸葛、东方、上官、欧阳”这些怎么是两个字呢?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读书才是有效阅读。引发学生思考,提问,就是为了培养低年级学生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
课下作业
1.巩固识字写字。
2.练习正确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环节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课《姓氏歌》
2.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语句读连贯。
3.上节课,我们还认识了一些姓氏,你们还认识他们吗?
朗读汉字卡片上的姓氏。
【设计意图】借助汉字卡片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汉字,分小节朗读课文了解儿歌结构。
环节二:细读课文,学习介绍方法
1.我们从课文中得到哪些姓氏方面的知识?读课文,把你了解到的知识告诉同学。
用把汉字分解成不同部分的方式介绍的。如,木子李;弓长张。
2.“徐”和“许”,这两个姓氏读起来有些像,这是怎么回事呢?
因为这两个汉字读音相近。(声母韵母相同。读音不同。)
3.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会怎样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姓氏?
借助偏旁帮助介绍的。这里的“双人旁”“言字旁”是汉字的偏旁部首。
4.看来可以通过拆分汉字部件和偏旁来介绍姓氏。请把你的姓氏拆开来练习一遍。
5.除了这两种好方法,课后练习中还有一种方法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
出示课后儿歌:“你姓什么?我姓方。什么方,方向的方。”借鉴这种方法把你的姓氏介绍给大家。
指名请学生到前面来介绍自己的姓氏。
同桌伙伴互相介绍自己的姓氏。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课文、书后练习中的儿歌了解介绍姓氏的不同方式:拆分部件;偏旁介绍;组词语。拓宽学生的思路,增强学习趣味。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介绍自己的姓氏。
游戏让学生得以放松,同时达到交流、表达的目的。教学生学会交往,结交更多朋友。
环节三:再读课文,了解复姓
1.出示第2小节。
2.课文中又介绍了很多姓氏。
3.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些姓氏,有什么发现。
4.上节课,有同学还问到这个问题了。谁来帮助我们?
5.中国姓氏很多样,有一个字的姓,我们叫“单姓”。也有两个以上汉字组成的姓,就叫“复姓”。你还知道哪些复姓?
6. 中国姓氏有很多,儿歌中没有都告诉我们就用了一个标点符号。
【设计意图】比较发现姓氏的多样性。了解不同形式的特点,增强学生对中国姓氏文化的了解。
环节四:指导书写,巩固生字
1.生活中,你还知道谁的姓氏,说一说。
2.这么多姓氏都收录在《百家姓》这本书中。关于姓氏还有很多小故事呢。(姓氏方面的书很多,再提供几本)
学生自由表达。
预设:我妈妈姓“米”,米粒的米。
预设:我们班数学老师姓章,“立早章”。
预设:我有一个好朋友他姓陈,耳东陈。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更多的姓氏,同时认识更多的汉字。
环节五:指导书写
1.出示书写的汉字“古、言、国”。仔细观察,这三个汉字在构字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古”“言”都是独体字,注意正确的书写笔顺。“国”是包围结构的汉字,再书写时要注意先外再内,最后封口。
古:横、竖、竖、横折、横。
言:点、横、横、横、竖、横折、横。
学生观察占格位置,先描红,再书写。
及时评价,发现优势和问题。
修改后再写一个汉字。
2.指导“古”“言”的笔顺。
3.观察汉字占格,指导书写“国”。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观察,便于正确书写。教师的规范书写指导,给学生做出示范,方便学生模仿。伙伴间的交流评价,也是给孩子们提供交流空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环节六:朗读课文,背诵积累
1.让我们拍着小手,再来读一读这首小儿歌吧。
2.愿意试着背一背吗?
3.一起背诵。
拍手朗读儿歌。自由背诵儿歌。一起背诵(不太会的可以看书)。
【设计意图】拍手朗读,帮助学生寻找节奏,更增强朗读趣味。背诵课文为落实书后练习要求。
课下作业
把这首儿歌朗读或背诵给家长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