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临化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临化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2-11 21:58: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临化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上)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历史
考试时间:75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书写,区域外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1-24课》
一、单选题(本小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1.汉代画像石(砖)上描绘了大量妇女参与劳动的场景,她们不仅从事农业劳动,还广泛涉足手工业以及其他经济活动,比如蚕桑业、纺织业和酿酒业。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妇女社会地位的提升 B.自然经济主导地位的确立
C.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D.政府对妇女劳动的重视
2.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下面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朝代更迭示意图,从图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①国家分裂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②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
③民族交融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内容④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但北方优势明显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
3.唐朝的对外开放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唐朝“开放”的表现包括()
①鉴真东渡日本②玄奘西游天竺③文成公主入藏④空海来华求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4.“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炀帝此举”是指()
A.建立隋朝 B.广建粮仓 C.开大运河 D.征伐高丽
5.面对国内既有“耕稼而食,城郭以居”的汉族居民,又有“渔猎而食,车马为家”的契丹族人民的社会经济状况,辽代统治者推行的政治制度是()
A.南北面官制B.猛安谋克制 C.四等人制 D.土司制度
6.据《梦梁录》记载:“(南宋)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这一记载反映了()
A.市民生活的富足 B.小农经济走向解体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政府放弃重农抑商
7.元朝创立行省制度,是我国政区管理制度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元朝实行这一制度旨在()
A.实现对地方“因俗而治” B.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融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D.缩小内地与边疆的差距
8.内阁成立后,皇帝把原来宰相拥有的议政权分给内阁,行政权分给六部;地方上设三司,分管司法、军事、行政,直接对六部负责。这反映了明朝()
A.中央直接管理地方事务 B.通过分权举措强化君权
C.宰相制度实际长期存在 D.内阁成为法定决策机构
9.清代从康熙帝开始,官员将奏折密封后,可以直接呈给皇帝,皇帝朱批后发回,这样既快又保密。康熙时只有百余名官员有密折权,雍正帝时扩展到1200余人。雍正帝要求在京大臣,各督抚总兵都要密奏,还特许一些低微官吏的密奏权。这一变化()
A.利于皇帝有效地控制官僚队伍 B.扩大了官员的行政权力
C.参与中央决策的官员数量增加 D.保证了清朝统治的清明
10.1840-1860年,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先进的中国人产生了“师夷长技”的思想,逐渐更多地关注世界。他们最早的做法是()
A.宣传西方政治文明 B.引进西方军事和生产技术
C.创办大量民族工业 D.翻译并撰写著作介绍西方
11.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共创办新式学堂三十余所,主要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和科学技术,并大量翻译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和部分社会科学著作。这些举措()
A.开启了国人学习西方的历程 B.培养了近代化实用技术人才
C.唤醒了民众救亡图存的意识 D.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羁绊
12.中国同盟会成立后,三年内入会且身份可考者379人,其中留学生和国内学生354人,官吏和有功名的知识分子10人,教员、医生8人,资本家、商人6人,贫农1人。由此可看出()
A.同盟会的人员构成具有广泛性 B.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
C.西方政党政治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D.工人阶级是辛亥革命的主力军
13.学者杨天石认为:从民族大义角度看,蒋介石的一生有“持久抗战、宪政”等三大功劳。另一“功劳”最有可能是()
A.创立黄埔军校B.国民革命 C.四一二政变 D.围剿红军
14.“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中共地下党员、清华大学学生蒋南翔发出一声震撼全国的怒吼,随后组织了()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 C.一二·九运动 D.抗美援朝运动
15.下面照片呈现了1949年人民解放军到达朝阳门,从傅作义部队手中接管北平防务的瞬间,该照片可作为史料研究()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6.“金豆豆,银豆豆,豆豆不能随便投;选好人,办好事,投在好人碗里头。”这是20世纪40年代流传于延安地区的民谣,反映陕甘宁边区实行()
A.民主选举 B.土地改革 C.记名投票 D.农业垦荒
二、非选择题(共计52分,第17题20分,第18题20分,第19题1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氏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
--摘编自统编历史教材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民族隔阂不断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摘编自统编历史教材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的主要原因,这一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鲜卑拓跋部建立了什么政权。该政权统治者为了顺应北方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进行了哪些改革?简述其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12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不断扩大,其主要进口品为鸦片和棉纺织品,中国的出口品仍为茶叶等农副产品。我国出口商品主要为农产品、初级矿产品、手工制品,其科技含量很低,生产规模较小,仍处于自然经济的落后态势中。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渐开辟,19世纪70年代以后鸦片贸易的比重就逐渐减少了,而正常的商品交易则越来越大。
-摘编自张易《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荣氏兄弟创办的茂新面粉厂出产的“兵船”牌面粉不仅被上海面粉交易所定为标准粉,而且成了中国出口的标准粉,销往英、法、澳大利亚和东南亚各国。就连一向低调的荣宗敬都曾说过,“当时的中国人,有一半人是穿的荣氏企业的布,吃的荣氏生产的面粉。”
-《无锡荣氏家族曾“承包”半个中国的面粉和布》朱鲸润匡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期间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10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科举制作为历经了1300年悠久历史的一种考试制度,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科举不分门第,不论贵贱,唯才是举,打破了门阀专制。科举考试制度消除了荐举制度选才缺乏客观标准的弊端。随着政权开放,科举考试参加者愈来愈多。科举考试的内容、程序和相关的规定日趋制度化、严密化。
-摘编自康金红《我国古代科举制选拔人才的公正性刍议》
材料二政治的近代化就是政治的民主化、科学化,就是要反对和消除封建主义、专制主义,建立民主政治制度,树立民主社会观和人生观,实行民主政治生活。而科举制早已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因此不可能产生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整个封建统治阶级都非常迷恋这种制度,热衷于维护这种制度。
-摘编自孙学涛《科举制与中国近代化》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科举制的历史贡献”为主题,自拟论题,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12分)
  2024—2025学年度安徽省临泉县临化高级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答案及简析
  1.答案:C
  简析:汉代画像石(砖)描绘妇女参与多种劳动场景,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为妇女参与劳动提供了更多机会和需求,C选项正确。汉代妇女社会地位并未提升,A选项错误;自然经济主导地位确立于战国时期,与材料现象无直接关联,B选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政府对妇女劳动的重视,D选项错误。
  2.答案:D
  简析:从魏晋南北朝时期朝代更迭示意图可看出,这一时期国家分裂时间较长,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①②正确;图示未体现民族交融和江南地区开发与北方优势的对比,③④错误。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
  3.答案:D
  简析: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玄奘西游天竺取经、空海来华求法,都体现了唐朝与外国的文化交流,属于唐朝“开放”的表现,①②④正确;文成公主入藏是唐朝民族关系的体现,不属于对外“开放”,③错误。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
  4.答案:C
  简析:隋炀帝开通大运河,虽然在短期内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加速了隋朝的灭亡,但大运河沟通了南北经济,为后世带来了长远利益,C选项正确。建立隋朝的是隋文帝,A选项错误;广建粮仓和征伐高丽与“为后世开万世之利”不符,B、D选项错误。
  5.答案:A
  简析:辽代统治者针对国内汉族和契丹族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推行南北面官制,“因俗而治”,A选项正确。猛安谋克制是金朝的制度,B选项错误;四等人制是元朝的民族等级制度,C选项错误;土司制度是元明清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的地方政权组织形式和制度,D选项错误。
  6.答案:C
  简析:南宋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早市、夜市繁荣,反映出商品经济的发展,C选项正确。材料仅体现商业活动时间长,不能说明市民生活富足,A选项错误;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B选项错误;封建政府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放弃”说法错误,D选项错误。
  7.答案:C
  简析:元朝疆域辽阔,实行行省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统治,C选项正确。行省制度虽有一定“因俗而治”的特点,但不是主要目的,A选项错误;促进民族交融是行省制度的客观影响,并非主要目的,B选项错误;缩小内地与边疆的差距不是行省制度的主要意图,D选项错误。
  8.答案:B
  简析:明朝在中央将议政权与行政权分离,在地方设三司分权,这些举措都是通过分权来强化君权,B选项正确。中央通过三司间接管理地方事务,A选项错误;宰相制度在明初已被废除,C选项错误;内阁始终不是法定决策机构,D选项错误。
  9.答案:A
  简析:雍正帝扩大密折奏事官员范围,使皇帝能更广泛、直接地获取信息,有效控制官僚队伍,A选项正确。密折制度主要是加强皇权,未扩大官员行政权力,B选项错误;有密折权不代表参与中央决策,C选项错误;密折制度与清朝统治清明无直接关联,D选项错误。
  10.答案:D
  简析:两次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最早通过翻译并撰写著作介绍西方,如林则徐的《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等,D选项正确。宣传西方政治文明是甲午战争后维新派和革命派的主张,A选项错误;引进西方军事和生产技术是洋务运动的举措,B选项错误;创办大量民族工业是在甲午战争后,C选项错误。
  11.答案:B
  简析: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堂,学习西方军事和科学技术,培养了近代化实用技术人才,B选项正确。早在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魏源等人就已开始开眼看世界,A选项错误;洋务运动主要是引进技术,未唤醒民众救亡图存意识,C选项错误;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未突破这一思想羁绊,D选项错误。
  12.答案:A
  简析:中国同盟会人员构成包括留学生、国内学生、官吏、知识分子、教员、医生、资本家、商人、贫农等,体现了人员构成的广泛性,A选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B选项错误;当时西方政党政治观念并未深入人心,C选项错误;工人阶级成为辛亥革命主力军在材料中未体现,且辛亥革命的主力军是新军,D选项错误。
  13.答案:B
  简析:蒋介石参与国民革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这是他在民族大义上的一大功劳,B选项正确。黄埔军校由孙中山创立,A选项错误;四一二政变和围剿红军是蒋介石的过错,C、D选项错误。
  14.答案:C
  简析:1935年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加深,蒋南翔发出怒吼并组织了一二 九运动,C选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抗美援朝运动开始于1950年,A、B、D选项错误。
  15.答案:C
  简析:平津战役中,傅作义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接管北平防务,C选项正确。辽沈战役主要在东北,淮海战役战场以徐州为中心,渡江战役是渡过长江解放南京,A、B、D选项错误。
  16.答案:A
  简析:材料中用豆子投票选举的民谣,反映的是陕甘宁边区的民主选举,A选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土地改革和农业垦荒,B、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无记名投票,C选项错误。
  17.
  (1)原因:北方战乱频繁。
  直接后果:北方民众南迁带来劳动力、生产技术等,促进江南地区开发,推动民族交融。
  (2)政权:北魏。
  改革措施:迁都洛阳,推行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与汉族通婚等汉化政策。
  积极作用:缓解民族矛盾,促进北魏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北方统一南方及隋唐盛世奠定基础。
  18.
  (1)特点: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贸易被动性增强;进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进口以工业品为主,出口以农副产品为主且科技含量低;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2)原因: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推动;政府奖励实业政策促进;产品质量被认可,市场需求量大;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部分障碍。
  19.示例
  论题:科举制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阐述:科举制以学识才能为选官标准,相比世官制和九品中正制更科学;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更公正;选官权集中到中央和皇帝手中,符合中央集权趋势;选官范围扩大到社会中下层。
  结论:科举制公平竞争,具有顽强生命力,被西方国家发展为文官制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