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六章 力与机械
第2节 弹力 力的测量和表示
2025
春季新教材版
八年级下册沪粤版
教学
目标
新课
导入
课堂小结
弹力
课堂
练习
测量力的大小
目录
弹力理解:明确弹力定义,认识形变恢复产生的力。
力的测量:掌握弹簧测力计等工具,量化认识力。
力图表示:学会用箭头线段表示力,方向、长度代表方向和大小。
逻辑推理:分析弹力条件与影响因素,培养逻辑与因果分析能力。
抽象概括:从现象抽象普遍规律,如胡克定律,提高抽象思维。
模型构建:构建弹力物理模型,增强模型构建与应用能力。
实验设计:设计实验探究弹力与形变关系,培养设计与操作能力。
数据分析:记录并分析数据,运用图表、公式,提升数据处理能力。
问题解决:应对误差与异常,思考解决方案,培养批判性思维。
严谨求实:尊重实验数据真实性,培养严谨态度。
团队合作:促进分工合作,鼓励沟通,培养团队精神。
持续学习:激发好奇心,鼓励课后探索,培养终身学习习惯。
物理观念
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
科学态度与责任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生活再体验
如图所示,蹦极运动、撑竿跳运动、跳水运动都是我们喜欢看的体育运动,在这些运动中蹦极用的绳子、撑竿跳用的竿、跳水用的踏板所用的材料都具有什么特性?
弹力
观察与思考
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1)形状的改变:指受力物体的外形发生变化,如物体发生伸长、缩短、弯曲等变化。
(2)体积的改变:指受力物体的体积发生变化,如用力压气球,气球体积变小(体积的改变一般包括形状的改变)。
弹力
跳板、弹簧、钢锯条、竹竿等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形变,撤去外力时,又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有些物体,如橡皮泥等发生形变后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生活 现象
现象 分析 形变的跳板要恢复原状对人施加一个向上的弹力 形变的蹦床要恢复原状对人施加一个向上的弹力 形变的撑竿要恢复原状对人施加一个向上的弹力 形变的弓弦要恢复原状对箭施加一个向前的弹力
弹力 (1)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能产生弹力 (2)弹力方向与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 弹力
总结归纳:
(1)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来的形状而产生的力。
(2)弹力产生的条件:
①两个物体要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
(3)弹力方向:始终与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并且总是与接触面垂直。
二者缺一不可
指向恢复原状的方向
常见弹力:支持力、压力、拉力
测量力的大小
情景思考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施加的力越大,拉力器拉得越开,弹簧伸长得越长。
测量力的大小
观察与思考
人们常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实验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就被拉得越长,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制成的。
自主阅读教材P9的文字和插图,完成问题。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什么?
测量力的大小
弹簧测力计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
弹簧、挂钩、拉环、刻度板、指针、外壳。
如右图所示,这个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测量范围)是0~5N,分度值是0.1N。
测量力的大小
测力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 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
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垂直。
力的示意图
观察思考
观察教材P10图6-2-5,思考:图中是如何将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
①箭头标明了受力的方向;
②线段表示了力的大小;
③黑点表示了力的作用点。
力的示意图
力的示意图画法和意义
茶杯对桌面的压力示意图 (1)力的三要素
力的作用点:线段的起点
力的大小:线段的长短
力的方向:箭头表示的方向
(2)画法
①找到作用点
②沿力的方向画一段带箭头的线段
③标上力的符号或大小
力的示意图的具体画法:
①在受力物体上画出力的作用点;
②确定力的方向,然后以力的作用点为起点或终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
③在线段的末端标上箭头,并在箭头旁标出所画力的符号;
④在同一个图上画几个力的示意图时,力越大线段应越长,大小相同的力线段长度应相等。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考点一:弹力 弹簧测力计
【典型例题1】
【答案】C
关于弹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只有弹簧、橡皮筋等这类物体才可能产生弹力
B.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会产生弹力
C.任何物体的弹性都有一定的限度,因而弹力不可能无限大
D.弹力的大小只与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
课堂练习
【迁移训练1】
下列关于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茶杯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B.两个物体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时才会产生弹力
C.弹簧测力计在测量时,可以竖直拉,也可以倾斜着拉
D.弹簧的长度越长,产生的拉力越大
【答案】D
课堂练习
考点二:力的示意图
【典型例题2】
【答案】
请在图中画出压缩的弹簧对拇指弹力的示意图。
课堂练习
【迁移训练2】
【答案】
如图甲所示,小红用20N的力沿与水平面成30°角的方向拉行李箱行走。请在图乙中画出行李箱所受拉力的示意图。
ENDING!
2024
Thank you for watching!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