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素养达标教学设计
总复习2.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P103.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总复习课,主要包括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两个内容。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培养数学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时,存在以下问题:对除法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刻,导致在解决问题时出现困难。在计算有余数除法时,容易忘记余数,或者余数不符合实际意义。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 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能解决简单的有关除法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复习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能解决简单的有关除法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实践活动、自主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及启发引导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整体回顾 1.回忆相关知识并全班交流。 2.(1)自由发表见解。 (2)讨论,达成共识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 梳理建构 一、复习表内除法: 通过PPT或实物展示,让学生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和方法,即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引导学生回顾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如乘法口诀和简单的计算器使用。 二、复习有余数的除法: 通过PPT或实物展示,让学生复习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方法,即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部分叫做余数。引导学生回顾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如简单的竖式计算和余数的处理。 1.小组内讨论。 2.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通过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和方法,为后续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三、 课堂训练 1.直接写得数。 2.用竖式计算。 56÷8= 40÷6= 按要求计算 通过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同时让他们学会总结和归纳。
四、 总结评价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课堂评价。 回顾总结。
板书设计 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课后作业 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 2.预习下一节内容。
课后反思 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不要急于给出答案或思路。在评价学生时,要注重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学习方法。在练习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要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