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
出卷人:纪玲 审卷人:丁雪卿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①shū忽( ) ②脑suǐ( ) ③天qiàn( ) ④上溯( )
2、 课内古诗文默写。(6分)
①戎马关山北,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_,但余钟磬音。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
④每归私第,_____________________,读之竟日。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及其日中如探汤。
⑥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普少习吏事:___________ ②孰为汝多知乎: ___________
③富人于五所园也: ___________ ④四闼霞敞:___________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周老师一心为学生着想,常常饿着肚子辅导学生,她的丰功伟绩得到了学生家长的赞扬。。
B.电影《无极》剧组在云南香格里拉毁坏生态环境的消息传出,立即引起人声鼎沸。
C.神舟发射基地的广大官兵,个个身怀绝技 ,却因工作的机密而鲜为人知。
D.小王总是心直口快,可是他的牢骚却让我们内心顿生异曲同工之感。
5、下列句子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2分)
A. 有学者认为,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将国学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了解传统文化。
B. 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C. 在知识的海洋中,使我们感到自己的深深不足。
D. “五月的鲜花”作为“五四”青年节的品牌节目,经过这几年的精心打造,已经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
6、下面的句子可以组成一个语段,句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孩童时期就是一个人开发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
②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就在于此。
③钱基博先生读书之勤奋,就与其童年之时所受的传统读书教育有直接关系。
④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书情趣的培养。
⑤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先生,一生“暇则读书,虽寝食不辍,怠以枕,餐以饴”。
⑥若能在这一年龄阶段培养出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嗜好,锻炼出一定的读书技能,这将会影响其终生。
A.④⑤③⑥①② B.④①⑥②⑤③ C.①②③⑥⑤④ D.①⑥②③④⑤
7、名著阅读。(4分)
唐僧去西天取得真经,少不了徒弟和白龙马的帮忙。他在 收了孙悟空,在 收了猪八戒,在 收了沙和尚,在 收了白龙马。
二、阅读与赏析(共33分)
(一)(4分)
钟山[注]即事(4分)
宋·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注]钟山,南京的紫金山。王安石弃官后居住在这里。
8、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①古典诗词讲究炼字,诗句中 “弄”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2分)
②末尾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2分)
(二)(10分)?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①,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曰:“善。 ”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莫之服。
【注释】①内:内宫。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国人尽服之( ) ②裂其衣( )
③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 ) ④不逾月而国莫之服( )
10、下列各句中与“国人尽服之”中的“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故时有物外之趣 B.主人处处款之
C.是吾剑之所从坠 D.久之,目似瞑
11、翻译下列句子。(2分)
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这则故事中,晏子借牛头马肉的比方告诉灵公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三)(4分)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3、这段文字中画线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4、文中对拔何首乌根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试从“我”的心理和百草园对“我”的影响两方面加以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四)(15分)
母亲的心
⑴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⑵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⑶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⑷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⑸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⑹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⑺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⑻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⑼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⑽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⑾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⑿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 (选文略有改动)
15、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依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全⑴~⑼段的主要情节。(3分)
“我”想吃螃蟹—— (1) —— (2) ——母亲捞起螃蟹—— (3)
16、阅读文章⑴~⑷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⑻段画线句子中一系列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第⑼段,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4分)
(1)“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母亲为什么“咬咬牙”?又为什么“闭起双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母亲为什么“再一次跑回到溪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表达与交流(共43分)
20、小华的家长反对他阅读文学名著,理由是“那都是闲书,没什么用”。小华请你帮他说服家长。把你要说的话写在下面。(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40分)
运动员站在领奖台上,听着国歌响起,看着国旗冉冉升起时,心中充满了幸福;老师收到来自远方学生的祝福时,心中充满了幸福。有人以挣钱为幸福;有人以读书为幸福;有人以享受天伦之乐为幸福;有人以别人的幸福为幸福;有人却以别人的痛苦为幸福……
请以“幸福”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⑴内容紧扣主题。
⑵不少于600字。。
⑶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班级名、人名。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 答卷纸
积累与运用(共24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4分)
①shū忽( ) ②脑suǐ( )
③天qiàn( ) ④上溯( )
2、课内古诗文默写。(6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3、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 ②
③ ④
4、(2分)( ) 5、(2分)( ) 6、(2分)( )
7、(4分)_____________ 收了孙悟空,_____________收了猪八戒,
_____________收了沙和尚,_____________收了白龙马。
二、阅读与赏析(33分)
8、①(2分)
②(2分)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 ②
③ ④
10、(2分)( )
11、(2分)
12、(2分)
13、(2分)
14、(2分)
15、(3分)⑴ ⑵ ⑶
16、(3分)
17、(3分)
18、⑴(2分)
⑵(2分)
19、(2分)
三、 表达与交流(共43分)
20、( 3分)
21、写作(40分)
题目: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答案
1、(4分)略;2、(6分)略;3、(4分)略;4、(2分)C;5、(2分)D; 6、(2分)B
7、(4分)五行山 高老庄 流沙河 鹰愁涧
8、 ①(2分)“弄”用拟人手法(1分),使涧水和花草显得有灵性,充满生机与活力,更添对春天的喜爱之情。(1分)
②(2分)表达了作者弃官退居故乡后闲适恬淡的心情。(要联系注解回答)
9、 (4分)穿;撕毁;像,好像;超过
10、(2分)B
11、(2分)您为什么不使宫内不这样穿戴,那么宫外就没有谁再敢这样穿了。
12、(2分)以身作则,才能取信于人
13、(2分)结构上:景物描写由整体到局部的过渡(过渡或承上启下作用也可)
内容上:突出百草园的趣味无穷。(结构、内容各 l 分,意对即可。 2 分)
14、(2分)表现出“我”好奇的心理,又表现出百草园既富有神秘感又富有吸引力。(一方面一分,意对即可。 2 分)
15、(3分)(1)母亲翻找螃蟹 (2)母亲发现螃蟹 (3)母亲放下螃蟹
16、(3分)久病初愈的“我”想吃螃蟹;物质条件很差又偏远的山村买不到螃蟹;母亲爱子心切。
17、(3分)表现了母亲既想满足孩子吃螃蟹的愿望,又不忍心捉走母蟹的矛盾心理;为后文母亲放了母蟹作铺垫;表现了母亲的善良。
18、(4分)(1)“咬牙”是因为母亲做出带走螃蟹的决定非常艰难;“闭眼”是因为母亲不忍看自己亲手将母蟹捉走的情景。
(2)母蟹挣扎的“沙沙沙”的声音,加重了母亲心中的负罪感,使她后悔带走了母蟹,于是急于送回。
19、(2分)一是母亲的爱子之心;二是母亲对天下所有母亲爱子情怀的理解、体谅之心。
20、(3分)言之有理即可。
21、(40分)切入分31分。(没有题目扣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