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1张PPT)
第一轮 考点梳理
第一轮
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考情分析
01
KAO QING FEN XI
02
SHI KONG XIAN SUO
时空线索
课标过关
03
KE BIAO GUO GUAN
04
ZHI SHI WANG LUO
知识网络
回眸中考
05
HUI MOU ZHONG KAO
06
DAN YUAN GUO GUAN
单元过关
CONTENTS
目录
考情分析
KAO QING FEN XI
PART ONE
01
中考解读 解读中考
时空线索
2025
考情分析
课标过关
知识网络
回眸中考
单元过关
2022年版课标要求 近四年广东省中考考查情况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通过了解隋朝的兴亡、“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知道隋朝速亡和唐朝兴盛的原因 T4·隋朝的地方制度;T5·唐初的等级观念 — — T6·唐初
的统治
2022年版课标要求 近四年广东省中考考查情况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了解科举制度创建、大运河
开通、文成公主入藏、鉴真
东渡、玄奘西行等史事,从
制度、经济、文学艺术、民
族交往、中外文化交流等方
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
上的重要地位 — T6·唐代 的诗歌 T6·唐代 的商业 —
2022年版课标要求 近四年广东省中考考查情况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通过了解“安史之乱”后藩
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局面,
认识唐末五代的社会危机 — — — —
SHI KONG XIAN SUO
PART TWO
02
中考解读 解读中考
2025
时空线索
时空线索
考情分析
课标过关
知识网络
回眸中考
单元过关
KE BIAO GUO GUAN
PART THREE
03
中考解读 解读中考
2025
课标过关
时空线索
考情分析
课标过关
知识网络
回眸中考
单元过关
知识点一 通过了解隋朝的兴亡、“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知
道隋朝速亡和唐朝兴盛的原因
1. 隋朝的兴亡:581年,外戚① 杨坚 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定都大兴;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618年,隋炀帝在江
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2. 唐朝建立:618年,② 李渊 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今陕西
西安),随后平定全国。
杨坚
李渊
3. 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简
介 626年,李世民即位,627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唐太
宗。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③ 贞观之治 ”
贞观之治
措
施 用人及纳谏: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房玄龄、杜如晦)
政治上:进一步完善④ 三省六部制 ;制定法律,减省刑
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
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民族关系上: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实行
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尊奉为“⑤ 天可汗 ”;文成公主入
藏,唐蕃和亲
对外关系上: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三省六部制
天可汗
4. 武则天: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这为
“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5. 唐玄宗和“开元盛世”
概况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
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
元盛世”
措施 用人上:重用贤能(如姚崇和宋璟)
政治上: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经济上: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上: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6. 唐朝兴盛的原因
(1)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社会安定。
(2)统治者励精图治,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3)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广纳贤才。
(4)对外交流频繁,民族关系融洽。
【概念解读】三省六部制
唐朝在隋朝的基础上,在中央设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核
诏令)和尚书省(执行诏令),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在门下省设政
事堂,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相权一分为三,各部
门分工、合作,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同时三省相互监督、牵制,有
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
知识点二 了解科举制度创建、大运河开通、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
渡、玄奘西行等史事,从制度、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中外文
化交流等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1. 科举取士制度
(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层权贵垄断官员选拔权,选官看重门第
而非才能。
(2)特点: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通过考试择优录取。
(3)概况。
①初步建立:隋文帝即位后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②正式确立:① 隋炀帝 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
隋炀帝
(4)影响。
①对政治: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
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员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②对教育文化: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③对后世:成为历朝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 300年。
2. 大运河的开通
时间 从605年起陆续开凿(隋炀帝统治时期)
目的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概况 航线:大运河以② 洛阳 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河段: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
连接五大水系: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
水系,全长2 700多千米
洛阳
时间 从605年起陆续开凿(隋炀帝统治时期)
地位 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意义 积极: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消极:大运河的开凿,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激化了社会矛
盾,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3. 经济繁荣
农业 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
③ 曲辕犁 和筒车
手工业 纺织业:尤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其中④ 蜀锦 冠于全国
陶瓷业: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闻名中外的⑤ 唐三彩 ,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商业 都城长安规模宏伟,商业繁荣,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曲辕犁
蜀锦
唐三彩
4. 文学艺术繁荣
(1)诗歌:①“诗仙”⑥ 李白 的诗歌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②“诗
圣”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⑦ 诗史 ”之称。③
白居易的诗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深受大众欢迎。
(2)书法:最著名的书法家是⑧ 颜真卿 、柳公权和欧阳询等。
(3)绘画:著名的画家有阎立本、吴道子等。
(4)音乐、舞蹈:吸收周边民族的艺术精华,涌现出一批技艺超群的舞
蹈家、歌唱家和乐器演奏家。
李白
诗史
颜真卿
(5)敦煌莫高窟。
①概况:塑造了大量造型精美的佛像,绘制了色彩绚丽的壁画,洞窟
内保存了大量佛经、文书,从各个方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宗教
信仰、社会生活、商贸往来、民族交往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②地位:敦煌莫高窟与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
我国的三大石窟,是闻名中外的艺术宝库。
5. 民族交往
民族政策 唐太宗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唐与吐蕃 文成
公主入藏 概况:唐太宗时,吐蕃赞普⑨ 松赞干布 统一
青藏高原的各部落。他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
者到唐朝求婚。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蔬
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及佛经、医药、历
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
影响: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松赞干布
民族政策 唐太宗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唐与吐蕃 汉藏
关系发展 唐中宗时期(710年):金城公主入藏。吐蕃赞普赤
德祖赞(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唐朝和吐蕃
“和同为一家”
唐穆宗时期: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⑩ 唐蕃
会盟碑 ”
唐蕃
会盟碑
民族政策 唐太宗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唐与突厥 贞观年间,唐太宗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
统治
唐与其 他民族 唐太宗得到周边各族拥戴,被尊奉为“ 天可汗 ”
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
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天可汗
民族政策 唐太宗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民族交融 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朝廷中的很多重要
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
管辖西域 唐朝先后设置 安西都护府 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
的天山南北地区
安西都护府
6. 中外文化交流
(1)遣唐使:日本派遣使节来华学习,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
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遣唐使回国后领导了
大化改新。
(2)鉴真东渡:鉴真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
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3)玄奘西行:玄奘前往天竺取经,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回
国后由弟子记录成书的《 大唐西域记 》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
贵文献。
大唐西域记
【知识拓展】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
济、文化繁荣;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海陆交通发达等。
知识点三 通过了解“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局面,认
识唐末五代的社会危机。
1. 安史之乱
原因 开元末年以后,朝政日趋腐败,① 节度使 势力膨胀,形成
外重内轻的局面
概况 755年,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② 安 史 ”。763年,叛乱被平定
影响 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
矛盾越来越尖锐;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节度使
安史之乱
2. 唐朝灭亡
原因 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
严重;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概况 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3. 五代十国
概况 唐朝灭亡后,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
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的北汉,史
称“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实质 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历史 趋势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
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
趋势
【特别提示】五代都是在北方黄河流域;十国并不都是在南方,还包
括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
ZHI SHI WANG LUO
PART FOUR
04
中考解读 解读中考
2025
知识网络
时空线索
考情分析
课标过关
知识网络
回眸中考
单元过关
HUI MOU ZHONG KAO
PART FIVE
05
中考解读 解读中考
2025
回眸中考
时空线索
考情分析
课标过关
知识网络
回眸中考
单元过关
1. (2024·广东)唐朝在建立后,“增损隋律”,制定唐律,尽削前朝
“烦峻之法”,“用法务在宽简”。这反映了唐朝( B )
A. 加强吏治整顿 B. 吸取隋亡的教训
C. 注重经济发展 D. 开创三省六部制
B
2. (2023·广东)唐朝的洛阳设有南市、北市和西市,尤以南市最盛,
“其内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四壁有四百余店,货贿山积”。这说
明,当时洛阳( A )
A. 商业贸易繁荣 B. 城市布局对称
C. 市民文化兴盛 D. 政治制度完备
A
3. (2022·广东)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其
中,符合“盛唐浪漫精神的深化”“天与俱高的艺术境界”“天真狂
放的艺术个性”三个特征的唐代诗人是( D )
A. 骆宾王 B. 杜甫 C. 白居易 D. 李白
D
4. (2021·广东)隋初有官员进表称:“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
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这说明当时( D )
A. 分封制度盛行 B. 全国户口众多
C. 土地兼并严重 D. 郡县数量过多
D
5. (2021·广东)高士廉等奉命编写《氏族志》时,以山东崔氏为第一
等。唐太宗看后极为不满,要求按当朝官爵重新编定,遂以皇族为第
一等,将山东崔氏降为第三等。这反映唐初( A )
A. 贵族等第观念犹存 B. 君主权威面临挑战
C. 区域经济发展不均 D. 科举制度初见成效
A
DAN YUAN GUO GUAN
PART SIX
06
中考解读 解读中考
2025
单元过关
时空线索
考情分析
课标过关
知识网络
回眸中考
单元过关
基础训练
1. (2024·山西)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
掘(如下图),该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这种规模宏
大的仓窖,不仅数量多,而且库藏巨大,在大运河沿线地区普遍建
立。这些仓窖遗址可用于研究隋朝( D )
A. 国家统一的条件 B. 政治制度的创新
C. 商业发展的水平 D. 财政经济的状况
D
2. (2024·湖北)在隋朝的废墟上,强大的唐朝建立起来了,唐朝的统治
者继承和发展了隋朝在制度方面的诸多成就。下列选项可以佐证这一
结论的是( C )
A. 确立分封制 B. 开创中央集权制度
C. 完善科举制 D. 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C
3. (2024·四川成都)唐代地理书《元和郡县图志》曾描述某水利工程,
“公家运漕,私行商旅……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该工
程的修建有利于( D )
A. 珠江水患的治理 B. 巴蜀地区的开发
C. 郡县制度的推广 D. 巩固国家的统一
D
4. (2024·安徽)贞观年间,唐太宗曾对大臣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
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唐太宗这段话可
用以研究( B )
A. 科举取士制度 B. 三省六部制度
C. 藩镇割据现象 D. 重文轻武政策
B
5. (2024·黑龙江龙东)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
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B )
A. 隋炀帝创立了进士科 B. 科举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C. 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 D. 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B
6. (2024·广东江门新会模拟)“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
舟,亦能覆舟。”此话被该皇帝常用来告诫众人。材料中所提及的皇
帝在位期间出现了( C )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C
7. 唐初,法律规定工商业者只需交纳按资产规定的户税,同时严禁官
员兼职经营商业;唐高祖诏令“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这些
措施( D )
A. 遏制了官员贪腐行为 B. 摒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 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D. 有利于唐朝商业发展
D
8. (2024·江苏扬州)《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认为各民族没有什么不
同,“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为此,他( D )
A.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 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C.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D. 实行开明民族政策
D
9. (2024·江西)今天日本的邮政地址还是沿袭唐制,以町、番、目为单
位。这从侧面反映了唐朝( D )
A. 严格的坊市界限 B. 丰富的都市生活
C. 开放的社会风气 D. 先进的典章制度
10. (2024·四川眉山)学习历史离不开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事实判断
只解决“真伪”问题,而价值判断是对事物的美丑、善恶、好坏、进
步或落后等进行评价。下列属于价值判断的是( D )
A. 长平之战 B. 楚汉之争
C. 赤壁之战 D. 安史之乱
D
D
能力提升
11. (2024·广东佛山南海二模)秦汉以来,地方机构里面的属员都是由
地方官自己委任,称作“辟举”。隋文帝废除了这一做法,所有地方
政府机构里面的官吏,一概由中央委任。隋文帝此举旨在( D )
A. 提升官员素质 B. 创立科举制度
C. 减轻人民负担 D. 加强中央集权
D
12. (2024·广东珠海斗门模拟)有学者把唐代藩镇划分为河朔割据型、
中原防遏型、边疆御边型、东南财源型。当时的48个藩镇中,北方的
河朔割据型有7个,为朝廷提供财源的东南财源型有9个。唐代藩镇的
这种分类说明( B )
A. 中央集权有所强化 B. 北方局势更为动荡
C. 民众生活环境恶化 D. 唐朝统治基本瓦解
B
13. (2024·广东中山二模)下表中是不同史籍关于唐朝的相关记载,其
中可以相互印证的信息是唐朝时期( A )
史籍中关于唐朝的相关记载 出处
广州地际南海,每岁有昆仑(东南亚原住
民)乘舶以珍物与中国交市 [后晋]刘昫等《旧唐书》
卷八九《王方庆传》
(广州)江中有婆罗门(印度)、波斯(伊朗)、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 [日]真人元开等《唐大和
上东征传》
A
A. 广州海外贸易繁荣 B. 唐蕃交往日益频繁
C. 东南亚为唯一客源 D. 贸易范围远达东非
14. (2024·山西)绘画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直观表现。赏析下面两幅绘
画作品,从中可以得出二者在技艺上( B )
作者:[东晋]顾恺之作品风格:线条优美活泼,注重人物神态的刻画,以形写神,用笔细劲连绵,富有个性
作者:[唐]吴道子
作品风格:吸收顾恺之
的画风,注重线条,笔
法简练;又改革传统线
描法,融入晕染法的立
体效果,颇有动感
A. 生动描绘了宫廷女官的生活
B. 表现出继承基础上的创新
C. 细腻表现了开放的社会风气
D. 借鉴西方绘画的创作手法
答案:B
15. (2024·江苏苏州)五代十国时期军阀混战,后梁军队三次掘开黄河
堤防拒敌,造成连年水灾,人民流离死亡。农民被迫反抗,要求消灭
割据,建立统一国家。可见( B )
A. 分封同姓酿成八王之乱 B. 社会危机下人民渴望统一
C. 政权频繁更迭民不聊生 D. 安史之乱造成了巨大破坏
B
16. 历史文献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是对历史现象的文字记录,包
含史书、历史档案、文学作品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我国的历史文献数量繁多,其中《史记》与《资治通鉴》记
载的历史时段长,内容丰富,均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两部史书大
致情况如下:
序号 史书 记载时段 作者
A 《史记》 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 [西汉]司马迁
B 《资治通鉴》 从战国到五代 [北宋]司马光
材料二
内容
登观音台望城
[唐]白居易
百千家似围棋局,
十二街如种菜畦。
遥认微微入朝火,
一条星宿五门西。
注释:
①菜畦:菜田中划分的方形小块。②一条
星宿:百官早朝时所执灯火,宛如天空一
道星宿。
备注 学者复原的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登观音台望城》被诸多学者用以研究唐朝
长安城
(1)如果你要查找关于唐朝长安城的史料,请从材料一中选择一部史书
(只需写出英文字母序号),并说明选择这部史书的理由。(2分)
史书:B。(1分)
理由:《资治通鉴》记载的历史时段涵盖了唐朝,故可作为研究唐朝
长安城的史料。(1分)
(2)观察材料二中的唐朝长安城平面图,概括古诗《登观音台望城》所
反映的唐朝长安城的特点。(6分)
①布局严整对称。②纵横交错。③街道宽敞整齐。④市坊分开。(6分,任答3点即可)
(3)请你列举除查阅文献外其他可以获得关于唐朝长安城知识的方法。
(2分)
①考察遗址遗迹。②参观博物馆。③观看历史纪录片;等等。(2分,
任答2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