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第一轮 考点梳理
第一轮
第八单元
第八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考情分析
01
KAO QING FEN XI
02
SHI KONG XIAN SUO
时空线索
课标过关
03
KE BIAO GUO GUAN
04
ZHI SHI WANG LUO
知识网络
回眸中考
05
HUI MOU ZHONG KAO
06
DAN YUAN GUO GUAN
单元过关
CONTENTS
目录
考情分析
KAO QING FEN XI
PART ONE
01
中考解读 解读中考
时空线索
2025
考情分析
课标过关
知识网络
回眸中考
单元过关
2022年版课标要求 近四年广东省中考考查情况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通过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
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等两
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主要史
事,以及《南京条约》等不
平等条约的签订,初步认识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
影响 — T10·上
海的贸易地位 T10·鸦
片战争对经济的影响 T10·广
州民众的反侵略意识
2022年版课标要求 近四年广东省中考考查情况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了解太平天国 运动的兴衰 T11·太平天 国运动与汉族官僚地位的提升 — — —
SHI KONG XIAN SUO
PART TWO
02
中考解读 解读中考
2025
时空线索
时空线索
考情分析
课标过关
知识网络
回眸中考
单元过关
KE BIAO GUO GUAN
PART THREE
03
中考解读 解读中考
2025
课标过关
时空线索
考情分析
课标过关
知识网络
回眸中考
单元过关
知识点一 通过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
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等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主要史事,以及《南京条
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初步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 虎门销烟
(1)背景。
中国 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仍然停留在封建社会,君主专制
统治空前强化;仍处于自然经济状态;仍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世界 西方进入① 资本主义 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
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殖民地
中英 贸易 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贸易顺差)地位。英国为
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向中国走私鸦片
资本主义
(2)原因: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② 白银 大量外流直
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严重摧残了吸食者的体质;导致政治腐败和
军队战斗力削弱。
(3)概况:1839年6月3日至25日,③在 林则徐 的主持下,将收缴的
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4)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
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白银
林则徐
2. 鸦片战争
原因 根本原因:英国工业革命后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
资料
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经过 1840—1842年,关天培、陈化成等壮烈牺牲
结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内容 割地:割④ 香港岛 给英国
赔款:赔款2 100万银元
五口通商:开放⑤ 广州 、福州、厦门、宁
波、上海通商
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地位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影响 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香港岛
广州
3. 第二次鸦片战争
背景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时间 1856—1860年
侵略者 英法联军
结果 《天津 条约》 时间 1858年
签约国 清政府与俄、美、英、法
内容 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
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
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后续 在《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清政府被迫
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结果 《北京 条约》 背景 1860年,英法联军再次出兵,进逼北京;
10月,火烧⑥ 圆明园
内容 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
天津为商埠,割⑦ 九龙司 地方一区给
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俄国共割占中
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其中
《瑷珲条约》割占中国领土面积最大
圆明园
九龙司
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
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俄国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
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概念解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在政
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受到殖民者的控制和奴役。“半封建”是指形式
上仍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
济、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
知识点二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太平天国运动
(1)原因: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加深,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2)起止时间:1851—1864年。
(3)主要领导人:① 洪秀全 。
(4)过程。
洪秀全
(5)颁布文献。
①前期:《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
烈愿望。
②后期:《资政新篇》,② 洪仁玕 著,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
政等一系列主张,受当时历史条件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洪仁玕
(6)地位: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7)影响: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
史上壮烈的一章。
(8)失败原因: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
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
的团结。
【特别提示】太平天国运动的斗争矛头首指清政府,其次是外国侵略
者,所以它的性质是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ZHI SHI WANG LUO
PART FOUR
04
中考解读 解读中考
2025
知识网络
时空线索
考情分析
课标过关
知识网络
回眸中考
单元过关
HUI MOU ZHONG KAO
PART FIVE
05
中考解读 解读中考
2025
回眸中考
时空线索
考情分析
课标过关
知识网络
回眸中考
单元过关
1. (2024·广东)1856年英军炮轰广州城,广州民众自发组织起来把上岸
的侵略者赶跑。1858年广州牛栏冈一带民众协力迫使英法联军狼狈逃
回城里。据此可知,当时( A )
A. 民众有反侵略的意识 B. 义和团运动开始兴起
C. 清政府坚决抵抗英军 D. 广州城尚未开埠通商
A
2. (2023·广东)根据嘉定县相关记载,鸦片战争前的五口之家“日织一
匹,赢钱百文”;鸦片战争后“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
得往日之半”。这一变化反映了当地( A )
A. 传统纺织业受到冲击 B. 自强求富初显成效
C. 民众的生活得到改善 D.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A
3. (2022·广东)上海开埠后不久,原来为广州贸易服务的商人、买办、
船民、运输工人大量转向上海,利用乡土关系来上海谋求职业的游民
也不断增加。这反映出当时上海( A )
A. 贸易地位快速提升 B. 自然经济彻底破坏
C. 实践《资政新篇》 D. 成为民主革命中心
A
4. (2021·广东)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清政府发现八旗军缺乏战斗
力,真正能够对抗太平军的唯有湘军、淮军等汉族地主武装。这个趋
势到洋务运动时期更加明显。由此可知( A )
A. 汉族官僚集团地位逐渐上升
B. 八旗军被地主武装取代
C. 太平天国运动改变阶级结构
D. 洋务运动带来国富兵强
A
DAN YUAN GUO GUAN
PART SIX
06
中考解读 解读中考
2025
单元过关
时空线索
考情分析
课标过关
知识网络
回眸中考
单元过关
基础训练
1. 2023年6月26日是第36个国际禁毒日,主题是“健康人生,绿色无
毒”。国际禁毒日源于中国历史上的( A )
A. 虎门销烟 B. 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A
2. (2024·云南)这场战争后,中国国门洞开,领土开始被割裂,独立主
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社会性质和发
展方向开始改变。“这场战争”指的是( A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A
3. (2024·湖南)19世纪40年代,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严重破坏,中国
海关失去了保护本国工、农、商业生产的作用。出现这一后果是因为
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A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4. (2024·吉林长春)使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
地区的战争是( B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A
B
5.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当清朝的主要力量正在应付来自东南海疆
的英法联军时,北方的俄国却趁火打劫,攫取的利益更是超过英法。
俄国“攫取的利益”主要是( A )
A. 侵占大片领土 B. 索要巨额赔款
C. 增开通商口岸 D. 获得领事裁判权
A
6. 某条约规定:“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
沾,用昭平允。”这就是说,英国可以享有今后清政府与其他国家签
订的不平等条约中的一切权利。根据这项规定,英国获得了( B )
A. 协议关税权 B. 片面最惠国待遇
C. 领事裁判权 D. 租地建房的权利
B
7. (2024·四川南充)右下图为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的
金田起义浮雕。这是为了纪念( C )
A. 三元里人民抗英
B. 义和团运动
C. 太平天国运动
D. 黄花岗起义
C
8. (2024·河南)太平天国严禁鸦片贸易,不承认西方列强强加于中国的
不平等条约,多次拒绝外国提出的侵略要求。太平天国这样做( A )
A. 维护了国家权益 B. 创新了斗争方式
C. 动摇了清朝统治 D. 打击了帝国主义
9.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讲到学习西方时呼吁“扩充其制,精巧其
技,因时制宜,度势行法”,倡言“乘此有为之日,奋为中地
倡”“与番人并雄”。这一主张( A )
A. 反映出民族忧患意识 B. 体现农民政权性质
C. 推进中国近代化进程 D. 顺应中体西用潮流
A
A
10. (2024·吉林长春)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是( C )
A. 大泽乡起义 B. 李自成起义
C. 太平天国起义 D. 义和团运动
C
能力提升
11. (2024·山东滨州)道光十一年(1831年)白银外流量为684万银元,到
道光十八年(1838年)激增到1 388万银元,道光十九年(1839年)又锐减
到219万银元。导致白银外流量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B )
A. 闭关锁国和政治腐败
B. 鸦片走私和林则徐禁烟
C. 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
D. 《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
B
12. (2024·广东佛山南海一模)《南京条约》规定,清政府在制定新的
关税则例时应“秉公议定”,即中国变更税例,须与英国商定。此即
中国近代史上“协定关税”之由来。据此可知,协定关税使中国
( D )
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领土完整遭到了破坏
C. 民主共和思潮兴起 D. 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D
13. (2024·广东汕头潮阳模拟)汕头开埠后,从1860年6月开始到1902年
8月止,先后有英、法、美、荷、德等13国相继在汕头设立领事机构。
这源于( B )
A. 鸦片战争签订的《南京条约》
B. 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天津条约》
C. 甲午中日战争签订的《马关条约》
D. 八国联军侵华签订的《辛丑条约》
B
14. 有学者认为,洪秀全率太平军与腐败的清政府相抗之时,曾号召
广大民众参与斗争,这表现出某种历史的进步性。这里的“进步性”
主要指太平天国运动( A )
A.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B. 转战大半个中国
C. 是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 D. 坚持斗争十四年
A
15. 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按人口和年龄平
均分配土地;1859年洪仁玕写成的《资政新篇》却主张学习西方,发
展资本主义。这一变化( D )
A. 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B. 挽救了太平天国危机
C. 适应了农民阶级需要 D. 体现了时代发展潮流
D
16. 某历史社团成员对文物回归祖国问题进行分组探究。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民族之殇】第一小组:收集流失海外的文物的图片,制作“流失文
物”图片展板。
材料一
乾隆粉彩六方套瓶,原藏于
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侵
略中国,火烧圆明园,这件
陶瓷瓶被英国洛克爵士掠得
这座清代鎏金佛塔,制作精美,历时
200多年依然金光闪闪,充分显示出清
代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艺,1860年被劫掠
到法国,现在是法国枫丹白露宫的镇馆
之宝
【回归之路】第二小组:讲述部分流失海外的文物的回归情况。
材料二
①2000年4月,中国保利集团于拍卖行拍下圆明园猴首和牛首。5
月,于拍卖行将虎首拍下。
②2003年,爱国企业家捐赠用600万购得的圆明园猪首,又斥资6
910万港币,使马首最终回归祖国怀抱。
③2009年,圆明园鼠首和兔首铜像被法国企业购买后归还中国。
④2018年4月,圆明园虎鎣即将在英国拍卖,国家文物局在第一时
间开展信息收集、协商谈判、协调联动、宣传引导等多方面工作,综
合运用外交、商业、舆论等多种途径,积极推动青铜虎鎣返还。12
月,青铜虎鎣正式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盛世重光】所有成员:围绕“流失文物的回归”这一主题展开
讨论。
材料三
天龙山石窟佛首回归,引起部分网友的讨论
网友1:以吾辈少年意气,助祖国万里恒昌。
网友2:小时候去天龙山石窟玩,就知道了佛首
的故事,今天终于看到佛首的回归。爱我中华!
网友3:作为一个文博专业的大学生,最开心的
就是看到流失多年的国宝回家、文物的修护完成
以及再也没有墓葬被毁被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我国文物流失海外的主要原因。
(2分)
近代以来,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导致我国文物大量流失。(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流失文物的回归途径。(6分)
①国际友人购买捐赠。②爱国企业家捐赠。③政府积极努力促回归。
(6分)
(3)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观点并展开论述。(8
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示例】观点:文物回归的背后是国家的日益强大。(1分)
论述:19世纪中后期,随着晚清政府统治的日益衰落,西方列强加快
侵略中国的步伐。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将举世
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放火烧毁,园中收藏的不计其数的艺术珍
品和图书文物被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大量文物从此流失海外。进入21
世纪,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从政府到民间纷纷为文物回归祖国
作出贡献,特别是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的部分回归见证了中国国
家实力的提升,同时也提醒着国人牢记中国近代的屈辱岁月。(6分)
结论:文物承载着国运,牵连着民心。文物的流失到回归,体现的是
我国的综合国力由弱变强。(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