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第一轮 考点梳理
第一轮
第十单元
第十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考情分析
01
KAO QING FEN XI
02
SHI KONG XIAN SUO
时空线索
课标过关
03
KE BIAO GUO GUAN
04
ZHI SHI WANG LUO
知识网络
回眸中考
05
HUI MOU ZHONG KAO
06
DAN YUAN GUO GUAN
单元过关
CONTENTS
目录
考情分析
KAO QING FEN XI
PART ONE
01
中考解读 解读中考
时空线索
2025
考情分析
课标过关
知识网络
回眸中考
单元过关
2022年版课标要求 近四年广东省中考考查情况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通过了解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行者早年的革命活动、武昌起义及中华民国成立的史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 T12· 辛亥革
命的意义 T13· 武昌 起义 T14·
辛亥
革命
知道民国初期北洋军阀的统治 — — — —
SHI KONG XIAN SUO
PART TWO
02
中考解读 解读中考
2025
时空线索
时空线索
考情分析
课标过关
知识网络
回眸中考
单元过关
KE BIAO GUO GUAN
PART THREE
03
中考解读 解读中考
2025
课标过关
时空线索
考情分析
课标过关
知识网络
回眸中考
单元过关
知识点一 通过了解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行者早年的革命活动、武昌
起义及中华民国成立的史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1.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1)创建革命组织:①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②1905
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
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其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
民国,平均地权”(“三民主义”),机关刊物是《民报》。
(2)形成革命思想:①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
钟》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②孙中山在《① 民报 》发刊词中
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即“② 三
民主义 ”。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3)开展武装斗争: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绍兴起义、广西起义、黄
花岗起义。
民报
三
民主义
2. 辛亥革命
(1)时间:1911年(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
命”)。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人物:孙中山、黄兴等)。
(3)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4)目的: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5)高潮:①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②10月
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
(6)重要成果:①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②1912年2
月,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统治结束。③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
(7)历史意义。
政治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③ 君
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
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经济 有利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思想 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
的闸门
社会生活 促进了中国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君主
专制
(8)局限性:①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9)教训: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资产阶级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等。
【特别提示】辛亥革命结束的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而不
是封建制度。
知识点二 知道民国初期北洋军阀的统治
1. 二次革命
(1)导火线:宋教仁遇刺身亡——“宋案”(宋教仁于1912年组建国民
党)。
(2)时间:1913年孙中山和黄兴等发动二次革命。
(3)结果:被袁世凯镇压,孙中山和黄兴被迫流亡日本。
2. 袁世凯复辟帝制
对内政策 解散国民党、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对外政策 为实现皇帝梦,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 二十一 ”的大部分内容
护国战争 1915年,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维护共和制度;
1915年底,蔡锷等人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
袁,护国战争爆发;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
月在绝望中死去
二十一条
3. 军阀割据
背景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
概况 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盘踞东北;以唐继尧为首的滇系军阀
占据云南、贵州;以陆荣廷为首的桂系军阀占据广东、广西;
以冯国璋、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控制着江苏、江西、湖北等
省;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掌握着北京政府,并控制着安
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
影响 这些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
帝国主义;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
乱之中
【概念解读】北洋军阀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北洋军阀是民国时期军阀势力之一,是由袁世凯死后掌权的北洋
新军主要将领,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的军事政治集团。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主要包括袁世凯统治时期
(1912—1916年)和军阀割据时期(1916—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
政府被称为北洋政府。
ZHI SHI WANG LUO
PART FOUR
04
中考解读 解读中考
2025
知识网络
时空线索
考情分析
课标过关
知识网络
回眸中考
单元过关
HUI MOU ZHONG KAO
PART FIVE
05
中考解读 解读中考
2025
回眸中考
时空线索
考情分析
课标过关
知识网络
回眸中考
单元过关
1. (2024·广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之初,入同盟会者激增,“一日
附者率数千”,趋炎附势之徒也竞相加入,借以获得进身之阶。这反
映了( B )
A. 民主革命任务完成 B. 辛亥革命潜藏危机
C. 民生主义初步实现 D. 军阀割据局面形成
B
2. (2023·广东)与下面“命令”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
命令
…………
(三)工程八营,以占领楚望台军械库为目的。
…………
(五)四十二标一营左队进攻汉阳城……
(六)四十二标二营占领汉口大智门、硚口一带。
…………
总司令 蒋翊武
A
A. 武昌起义 B. 黄花岗起义
C. 护国战争 D. 中华民国成立
3. (2022·广东)有学者说:“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一桩扣人心弦的事
件。在当时世界上还到处是皇帝、沙皇、苏丹和国王的时候,古老的
中国在短短几周之内成为欧亚大陆上继法国之后的第二个共和国。”
该学者重点强调( D )
A. 欧亚大陆的联系 B. 封建帝制的危害
C. 法国大革命影响 D. 辛亥革命的意义
D
DAN YUAN GUO GUAN
PART SIX
06
中考解读 解读中考
2025
单元过关
时空线索
考情分析
课标过关
知识网络
回眸中考
单元过关
基础训练
1. (2024·山东烟台)维恩图是一种关系型图表,可以很好地用其比较历
史事件。下图所示的重叠部分是两个历史事件的共同点,此处应填写
( A )
A. 救亡图存
B. 自强求富
C. “扶清灭洋”
D. 三民主义
A
2. 有位武昌居民回忆,辛亥革命前夕,他的住所附近经常有军人出
入,他以为这些人只是普通聚会,可是每人出来都夹着一本精装书
册,后来才知道是《民报》。这体现了( C )
A. 民国政府的建立 B. 民众文化的提升
C. 革命思想的传播 D. 封建帝制的结束
C
3. (2024·河北)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
领,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要求民族独立、政治民主和发展资本主义的
愿望,它使革命派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成为民主革
命的鲜明旗帜。“它”指的是( C )
A. 《天朝田亩制度》 B. “扶清灭洋”
C. 三民主义 D. 民主与科学
C
4. (2023·辽宁营口)从1911年10月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湖北、湖南、
广西、四川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这是响应( C )
A. 黄花岗起义的爆发 B. 北伐战争的进行
C. 武昌起义的胜利 D. 护国战争的发动
5. (2024·广西)有学者评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事件时认为:“推翻君主
专制制度,建立共和政体,它的意义不只是政治制度上的一大进步,
而且牵动着整个社会以至思想文化等方面。”该事件是( B )
A. 废除科举 B. 辛亥革命
C. 五四运动 D. 北伐战争
C
B
6. (2024·湖北武汉)右下图是1912年四川军政府铸造的银币。银币背面上
方铸有“中华民国元年”字样,中间铸刻的是篆书“汉”字,取代了惯
例使用的代表封建皇权的蟠龙图案。这一变化可以佐证辛亥革命( A )
A. 追求民主共和
B. 掀起“实业救国”热潮
C. 废除科举制度
D.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A
7. (2024·四川眉山)清末,梁启超首先提出“中华民族”这一概念;到
民国初年,各种以“中华”命名的组织和机构蓬勃兴起,如“中华革
命党”“中华银行”等。这一现象( C )
A. 否定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B. 有利于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C. 体现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
D. 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C
8. 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地作
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下列各项属于研究辛亥革命第一手史料的是( B )
A. 油画《武昌起义》
B. 国家博物馆馆藏《清帝退位诏书》
C. 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
D. 茅家琦等人所著《孙中山评传》
B
9. (2024·广东汕头潮阳模拟)1912年秋,钱病鹤在上海《民权画报》发
表了漫画《中央梦》(如图)。由该漫画可知,作者( D )
A. 极力维护封建君主专制
B. 号召国人参加护国运动
C. 反对北洋军阀专制统治
D. 表达对帝制复辟的担忧
D
10. (2023·湖南怀化)在探索资产阶级革命道路中,湖南涌现出大批仁
人志士,其中被誉为“再造民国第一人”的是( D )
A. 陈天华 B. 黄兴 C. 宋教仁 D. 蔡锷
D
能力提升
11. (2024·广东韶关模拟)下图所示为孙中山先生的早期革命经历。由
此可知,孙中山( D )
A. 从拥护清廷到反对清廷 B. 从依靠军阀到反对军阀
C. 从依赖外国到反对外国 D. 从改良救国到革命救国
D
12. (2024·江苏常州)少年时代的瞿秋白在常州府中学堂念书。有一天
传来一则消息,他十分高兴,立即拿起剪刀剪下辫子,兴奋地对母亲
说:“皇帝倒了,辫子剪了!”据此推测,这则消息是( B )
A. 维新变法开始 B. 辛亥革命爆发
C. 新文化运动兴起 D. 中共一大召开
B
13. (2024·广东江门新会模拟)粤剧是广东及广西粤方言区最大的剧
种。辛亥革命前后十年间,在港、澳、广州等地就曾出现了30多个
“志士班”,致力于宣传革命思想,对粤剧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对此
理解正确的是( C )
A. 粤剧受到外来文化的深刻影响
B. 广东人广泛使用粤剧中的话语
C. 政治运动促进了文化领域变化、
D. 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
14. 老舍《茶馆》中的人物李三有一句台词说道:“皇上没啦,总算
大改良了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了,天
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我还留着小辫儿,万一哪
天把皇上改回来呢!”这反映了( B )
A. 大众对于改良持消极态度
B. 民主发展的道路曲折坎坷
C. 改良推动社会习俗近代化
D. 帝制废除后天下战乱不休
B
15. (2024·江苏盐城)以下漫画《二五与一十之比较》刊登在1920年8月
6日发行的《新闻报》上。该漫画反映了( D )
A. 辛亥革命成果丧尽
B. 护国战争北上讨袁
C. 五四运动呼之欲出
D. 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D
16. 多角度研究辛亥革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它在中国历史上的
地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角度一 史料研习
材料一 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
新闻仅有3则:《乱首被获》(4月28日)、《拿获华兴会匪要电》、
《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1912年元旦的《申报》在显著位置刊登庆
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国万岁。”……在《共和
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
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据宋军《申报的兴衰》和徐载平等编《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申报》对辛亥革命态度的变化
及原因。(4分)
态度的变化:从漠视、非议到认同、赞赏。(2分)原因:①辛亥革命传
播了民主共和理念。②中华民国建立。(2分)
角度二 理论研究
材料二 近代化(现代化)以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
主线,包括政治上的法治化、民主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
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经济上的工业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
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或合理化)、大
众化(或世俗化)进程;社会生活和风俗的演进,即城市化。
(2)从近代化的研究角度,结合史实对辛亥革命进行评价。(4分)
①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
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
主革命的序幕。②经济上,辛亥革命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民族资
本主义发展的措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思想上,辛
亥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
闸门。(4分,任答2点即可)
角度三 问题探讨
材料三
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了一本
书,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
他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
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
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为《共和杂
志》后,重新变得抢手。 ——摘编自[清]徐兆玮《棣秋馆戊
戌日记》 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
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守兵当
值的,到时照常上衙门听候差
遣。兵马仍照旧把马养在家中。
衙门前钟鼓楼每到晚上仍有三五
个吹鼓手奏乐……
——摘编自沈从文《辛亥革命的
一课》
(3)归纳上述两段材料关于辛亥革命影响的不同看法,并谈谈你的理
解。(6分)
不同看法:①第一段材料反映出民国初期民主共和观念广泛传播。
②第二段材料反映出辛亥革命并未带来太大的变化。(4分)
理解:辛亥革命具有不彻底性,其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的影响是不
一样的,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