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5】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20单元 古代亚非和欧洲文明、封建时代的欧洲和亚洲国家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5】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20单元 古代亚非和欧洲文明、封建时代的欧洲和亚洲国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2-10 20:18: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1张PPT)
第一轮 考点梳理
第一轮
第二十单元
第二十单元 古代亚非和欧洲文明、封建时代的欧洲和亚洲国家
考情分析
01
KAO QING FEN XI
02
SHI KONG XIAN SUO
时空线索
课标过关
03
KE BIAO GUO GUAN
04
ZHI SHI WANG LUO
知识网络
回眸中考
05
HUI MOU ZHONG KAO
06
DAN YUAN GUO GUAN
单元过关
CONTENTS
目录
考情分析
KAO QING FEN XI
PART ONE
01
中考解读 解读中考
时空线索
2025
考情分析
课标过关
知识网络
回眸中考
单元过关
2022年版课标要求 近四年广东省中考考查情况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初步了解原始社会时期的人
类活动;通过金字塔、《汉
谟拉比法典》,以及种姓制
度和佛教的创立,了解亚非
古代文明及其传播 — — T21·古
代早期国家的统治特点 —
2022年版课标要求 近四年广东省中考考查情况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知道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
希腊城邦和罗马共和国,了
解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成
就,以及亚历山大帝国、罗
马帝国对文化传播和交流的
作用 T21·亚
历山大的统治 T22·希
腊的殖民活动 T21·罗
马皇帝的权威 —
2022年版课标要求 近四年广东省中考考查情况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通过封君封臣制、庄园生
活、基督教的传播,以及欧
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了解
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
变化 — — T22·庄 园法庭 T22·西
欧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2022年版课标要求 近四年广东省中考考查情况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知道《查士丁尼法典》,初
步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
位;通过伊斯兰教的创立、
阿拉伯帝国的崛起、日本大
化改新,以及非洲、美洲的
社会发展概况,初步了解中
古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 T23·拜
占庭帝国奴隶的处境 — —
SHI KONG XIAN SUO
PART TWO
02
中考解读 解读中考
2025
时空线索
时空线索
考情分析
课标过关
知识网络
回眸中考
单元过关
KE BIAO GUO GUAN
PART THREE
03
中考解读 解读中考
2025
课标过关
时空线索
考情分析
课标过关
知识网络
回眸中考
单元过关
知识点一 初步了解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通过金字塔、
《汉谟拉比法典》,以及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了解亚非古代
文明及其传播
1. 古埃及文明
(1)发源地: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2)发展历程。
(3)文明成就:太阳历;象形文字(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①   金字
与狮身人面像;木乃伊制作中发展起来的解剖医学;测量河流水位和
建筑等计算过程中发展了数学;预测尼罗河泛滥的日期过程中展开天
文学研究。
金字塔
2. 古巴比伦文明
(1)位置:西亚的两河流域(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又称“美索
不达米亚”。
(2)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完成
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实行②  君主专制 制度。
(3)文明成就:《汉谟拉比法典》。
①地位: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③  成文法典 。
②实质:属于维护奴隶主利益的法典。
君主专制 
成文法典 
3. 古印度文明
(1)位置:亚洲南部印度河流域。
(2)统一时间:孔雀王朝统治时期,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3)种姓制度。
①内容:古印度将社会分为婆罗门(掌管祭祀)、④  刹帝利 (掌管军
事和行政权力)、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首陀罗(主要由被征
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此外,还有最卑
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
②特点:各等级世代相袭,贵贱分明。
③实质: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刹帝利 
(4)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
“释迦牟尼”;早期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特权,提出“⑤  众生平 ”,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众生平等
【特别提示】掌管国家最高政权和军权的国王在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中
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而不是第一等级婆罗门。
知识点二 知道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希腊城邦和罗马共和国,了解
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成就,以及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对文化传
播和交流的作用
1. 希腊城邦和雅典民主政治
(1)希腊城邦。
地理环境 呈现环海、多山、多岛屿的特点,不便于各地区间的联
系,影响了希腊的统一;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岛屿密布,适宜航海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兴起 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城邦
突出特点 “①  小国寡民 ”
地位 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也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小国寡民 
(2)雅典民主政治。
高峰 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内容 扩大了公民的权利,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
生,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②  公民大会 是最高
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为了保证贫穷公民
参政议政,建立了津贴制度
局限性 享有民主权利的人只限于雅典成年男性,占人口绝大多数的
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公民大会 
5. 亚历山大帝国
(1)发展概况。
①征服希腊城邦: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成为军事强国。
②亚历山大东征:公元前334年起,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先后征服
波斯、埃及,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
(2)版图范围: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
跨欧、亚、非三洲。
(3)亚历山大东征及帝国建立的影响。
积极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
贸易往来;亚历山大在帝国境内所建造的城市后来成为新的经
济文化中心
消极 亚历山大东征具有③  侵略 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
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
侵略 
6. 罗马城邦和罗马共和国
罗马城邦 公元前1000年左右,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 罗马 共和国 兴衰 历程 建立: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扩张: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征服意大利半岛→公元前264—前146年,经过三次“④  布匿战争 ”,灭掉迦太基→公元前2世纪,征服东地中海地区,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
衰落: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发动奴隶起义,沉重打
击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布匿战争 
罗马 共和国 政治 机构 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⑤  元老院 手里,两个权
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
最高权力机关;设立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
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
元老院 
罗马 共和国 法制建设: 《十二铜 表法》 制定 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⑥   成
——《十二铜表法》
意义 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成文法
7. 罗马帝国
建立 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
帝国
发展 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
分裂 375年,日耳曼人大举侵入罗马帝国;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
为东西两个帝国;⑦  476 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476 
8. 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成就
文学 希腊神话的特点是“神人同形同性”,《⑧  荷马史诗 》是
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
雕塑 代表作有奥林匹亚神庙中的宙斯像、《掷铁饼者》
体育 奥林匹克运动会(奥运会)起源于古希腊,运动会期间,各城邦
之间所有敌对活动一律停止
荷马史诗 
建筑 艺术 希腊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雅典帕特农神庙是典型代表
罗马建筑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并有所创新,典型代表是罗
马大竞技场、引水道工程、凯旋门和万神庙
哲学 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
“原子”组成的
苏格拉底:主张人应该“⑨  认识你自己 ”
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对许多学科都有贡献,创立
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
认识你自己 
法学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
至欧洲法学的渊源,其与万民法、经济法以及众多法律概念共
同构成了完整的罗马法学系统
历法 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⑩  儒略 ”。4世纪,罗马皇帝以此作为基督教历法,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
儒略历
知识点三 通过封君封臣制、庄园生活、基督教的传播,以及欧洲城
市和大学的兴起,了解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变化
1. 基督教的传播
诞生 ①  1 世纪,诞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
传播 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
传播
1 
发展 法兰克王国国王克洛维皈依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
要地位,推动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了基督教;查理曼帝国国
王查理继续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
区,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1/10贡献给教会,称为
“②  什一税 ”。教会因此变得富有起来,势力也越来越大
什一税 
2. 封君封臣制
(1)从法兰克王国到查理曼帝国:①481年,克洛维建立法兰克王国。
②800年,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
帝”,查理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 ,史称“查理曼帝国”。③843
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
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
(2)封君封臣制。
起源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权利与义务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内容 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要无偿地为③   封
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
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
扩展 11世纪,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
遍存在
封君
【特别提示】西周的分封制主要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周天子是全国最
高统治者;西欧封建制度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封臣只对自己的封君
效忠,不对自己封君的封君效忠(即“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
庸”)。
3. 西欧庄园
(1)概况。
兴起 庄园经济于9世纪开始流行,普及于约11世纪 性质 在领主统治下,独立的④  自给自足 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居民 构成 领主 拥有和管辖庄园,拥有自营地 佃户 自由 农民 拥有工具和财产,有份地保有权
农奴 人身属于主人,世代相承,可随土地出售
自给自足 
(2)庄园法庭。
概况 庄园具有司法权,设有⑤  庄园法庭 ,主持法庭的是领主
或他的管家。庄园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每隔一段时
间为解决一批问题而开庭一次,地点不固定;惩罚各种违法
行为的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罚金全部归领主所有
作用 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庄园法庭 
4. 欧洲城市的兴起
(1)兴起:10世纪起,西欧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
易发展,人口增长。意大利、法兰西、英格兰、德意志等,都出现了
许多著名的城市。
(2)城市居民:①手工工匠和⑥  商人 是城市的基本居民。手工业者
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②农奴在城市住满一年
零一天,就获得市民的身份并享有自由,领主无权强迫他们重新变成
农奴。
商人 
(3)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
原因 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领主对城市居民任意征
税,要求居民像佃户一样履行义务
自由 和自 治的 表现 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
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部分城市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
员,设立城市法庭,成为自治城市
形式 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⑦  特许状 ”,常用的手段包括
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典型代表:法兰西的琅城)
结果 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
城市
影响 国王给在封建主领地上的城市颁发特许状,既削弱了割据势
力,又获得了城市的拥护
局限性 自治城市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特许状 
(4)地位:城市既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也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5)影响:促使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分化出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
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5. 欧洲大学的兴起
背景 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
始在西欧传播
发展 12世纪,巴黎出现了许多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⑧  学 ;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
自治权利得到保证
代表 博洛尼亚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等
自治 地位 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教育自主权、司法特权
学校
课程 设置 内容 基础课程: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
专业课程:法学、医学和神学
特点 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
社会发展的要求
影响 西欧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⑨  最美 好的 ”,为欧洲教育和学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最美好的花朵
 
知识点四 知道《查士丁尼法典》,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
位;通过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帝国的崛起、日本大化改新,以及
非洲、美洲的社会发展概况,初步了解中古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1. 《查士丁尼法典》
背景 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拜占庭帝国即东罗
马帝国;东罗马帝国的版图涵盖了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
部地区,经济比较活跃,社会比较稳定
目的 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东罗马帝国
皇帝查士丁尼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
法律 529年,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
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①  查 士丁尼 》;《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影响 仍然承认②  奴隶制 ,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
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
民法的基础
查士丁尼法典
奴隶制 
【图解历史】罗马国家与罗马法的发展过程
2. 拜占庭帝国(395—1453年)
发展 历程 建立: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东罗马帝国
因都城君士坦丁堡旧称拜占庭,又被称为“拜占庭帝国”
鼎盛:查士丁尼统治时期,版图涵盖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
北部地区,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衰落:在外部军事势力进攻、内部财政枯竭等因素的影响下,
国势日渐衰弱
灭亡: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③  君士坦丁堡 ,拜占庭帝
国最终灭亡
君士坦丁堡 
历史 影响 对人类文明: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
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
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对欧洲:保存了大量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
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3. 古代日本
(1)大化改新。
背景 国内 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国际 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
时间 从646年开始 主要 内容 政治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
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经济 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
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
买卖;统一赋税
意义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幕府统治: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
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日本由此进入了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
期,幕府将军实际上把持着国家大权。
4. 阿拉伯帝国
(1)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创立 时间 7世纪初
发展 622年,迁居④  麦地那 ,建立穆斯林公社;630年,占领
麦加
影响 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麦地那 
(2)阿拉伯帝国。
概况 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
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影响 伴随着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

(3)阿拉伯文化。
概况 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
的阿拉伯文化
成就 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
用的“⑤  阿拉伯数字 ”,并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阿拉伯
人所著的《医学集成》和《医典》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
典;《⑥  天方夜谭 》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影响 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
出了卓越贡献(文化交流的桥梁)
阿拉伯数字 
天方夜谭 
5. 非洲、美洲的社会发展
(1)非洲:①东北非因与古代埃及文明和古代西亚文明保持着较为密切
的交流,较早地形成了比较发达的古代文明。②东非对外贸易兴盛。
③西非盛产黄金,马里和桑海一度强大。④南非产生了独具特色的大
津巴布韦文化。
(2)美洲:①玛雅文明位于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农业以种植玉米为
主,城市建筑精美,有历法纪年。②14世纪,阿兹特克文明兴起于今
墨西哥地区,农业发达,发明了浮动园地。③13世纪,印加文明崛起
于南美洲,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有马丘比丘城遗址。
ZHI SHI WANG LUO
PART FOUR
04
中考解读 解读中考
2025
知识网络
时空线索
考情分析
课标过关
知识网络
回眸中考
单元过关
HUI MOU ZHONG KAO
PART FIVE
05
中考解读 解读中考
2025
回眸中考
时空线索
考情分析
课标过关
知识网络
回眸中考
单元过关
1. (2024·广东)下表为世界古代史上两个早期国家的统治手段简况。据
此可知,二者的共性是( C )
早期国家 统治手段
古埃及 法老的命令在政治上发挥法律作用,被认为是神意
美索不达米
亚城邦 制定法典;根据神谕举行仪式以帮助统治者决策
A. 城邦体制成熟 B. 实行民主政治
C. 神权色彩浓厚 D. 采用奴隶制度
C
2. (2024·广东)12—14世纪,西欧许多城市在城堡外增加了新市场,之
后逐渐拆除旧城墙,建造新城墙,把郊区变为城区。这反映出当时西
欧( B )
A. 近代科技兴起 B. 城市工商业发展
C. 庄园经济繁荣 D. 生产效率的提高
B
3. (2023·广东)在古罗马的建筑和其他艺术中,皇帝经常被刻画成武
士、和平缔造人、主持宗教献祭的神职人员、仁慈的统治者。这种艺
术行为旨在( A )
A. 塑造罗马皇帝权威 B. 倡导民主与平等
C. 表现神人同形同性 D. 推动罗马法普及
A
4. (2023·广东)1287年,西欧某庄园的庄头将一名农奴带到庄园法庭,
指控他装病拒服劳役,但农奴不承认。法庭调查后证实,庄头出于宿
怨伪造了事实,故以诬告罪对其处以罚款。据此可知,庄园法庭
( D )
A. 危及了领主人身安全 B. 扩大了城市的自主权
C. 加速了市民阶层形成 D. 有利于维护庄园秩序
D
5. (2022·广东)《罗马民法大全》中规定“释放奴隶也列入列国通
法”“被释放,便是从管辖下得到释放”。这些记载说明拜占庭帝国
( B )
A. 专制统治日益巩固 B. 奴隶处境有所改善
C. 法制时代全面开启 D. 废除封建领主特权
B
6. (2021·广东)亚历山大攻下埃及后,接受“埃及的法老”“阿蒙神之
子”等称号;征服波斯后,则以波斯帝国的继承者自居。亚历山大旨
在( B )
A. 推行“神人同形同性”的理念
B. 获得更为广泛的统治基础
C. 提升马其顿军队的战斗力
D. 挑起被征服地区内部矛盾
B
DAN YUAN GUO GUAN
PART SIX
06
中考解读 解读中考
2025
单元过关
时空线索
考情分析
课标过关
知识网络
回眸中考
单元过关
基础训练
1. (2024·福建)在数千年的时间里,为建造数量众多、工程浩大的金字
塔,法老对劳动力、财政和建筑技术的控制达到令人惊讶的地步。这
反映了古埃及( A )
A. 国王权力至上 B. 法律体系完备
C. 军事实力强大 D. 医学成就辉煌
A
2. (2024·广东广州)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正文共有282条法
规,内容包括“私有财产”“商务”“亲属”“劳动”等方面。有学
者认为该法典即使与现代欧洲某些国家的法规相比,也并不逊色。这
表明( A )
A. 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B. 古巴比伦的社会矛盾得到解决
D. 尼罗河流域是人类文明发祥地
D. 两河流域出现了世界最早文字
A
3. (2024·广西)据不完全统计,古希腊的城邦总数达到300多个。这些
城邦都是土地和人口十分有限的弹丸小国。这反映古希腊城邦的突出
特点是( D )
A. 种姓制度森严 B. 法律完备
C. 庄园经济发达 D. 小国寡民
D
4. (2024·福建)亚历山大及其继承者在东方的土地上建立了众多的城
市,“东西方在这一时期频繁互动和深度融合”。能为此提供直接证
据的是( A )
A. 刻有希腊式长袍的印度佛像
B. 位于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
C. 应用于航海的指南针
D. 传入中国的马铃薯
A
5. (2024·安徽)中世纪西欧庄园中有擅长各种工作的人,如木匠、铁
匠、金银匠、鞋匠、渔民等,庄园里所需要的绝大多数生产工具和日
常用具都是由庄园里的居民生产制造的。这反映出当时的西欧庄园( A )
A. 自给自足特征明显 B. 农奴生活质量较高
C. 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D. 奢靡浪费之风盛行
A
6. (2024·山东菏泽)10世纪起,西欧许多城市通过和平协议或者暴力反
抗的方式,推动城市制度变革,建立了政府并设立执政官作为城市的
行政长官。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D )
A. 大学的兴起 B. 封建庄园的解体
C. 基督教会的支持 D.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7. 中世纪欧洲大学可以主办学术讲座,控制人员编制,有权审查并发
放各种证书和学位,甚至享有赋税、司法等方面的特权。这说明中世
纪欧洲大学( D )
A. 具备政府管理职能 B. 享有充分言论自由
C. 受到世俗权力支配 D. 拥有较大的自治权
D
8. (2024·辽宁)这个帝国的重要性绝非仅体现在它的“武功”,更体现
在“文治”成就,如深刻影响了后来欧洲各国法律发展的《查士丁尼
法典》。材料中的“帝国”指( C )
A. 波斯帝国 B. 亚历山大帝国
C. 拜占庭帝国 D. 阿拉伯帝国
9. (2024·江西)今天日本的邮政地址,还是沿袭唐制,以町、番、目为
单位。这从侧面反映了唐朝( D )
A. 严格的坊市界限 B. 丰富的都市生活
C. 开放的社会风气 D. 先进的典章制度
C
D
10. (2024·广西)阿拉伯帝国时期出现了“百年翻译运动”,学者翻译
了大量的古印度、波斯和古希腊的医学、天文学、数学典籍。这有助
于阿拉伯帝国( A )
A. 科技的发展 B. 文学的兴盛
C. 社会的转型 D. 制度的革新
A
能力提升
11. 大约从公元前4000年起,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古埃及的太阳
历和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的《汉谟拉比法典》、古希腊的城邦国
家,迥然相异,对照鲜明。由此可见( A )
A. 古代人类文明呈现多元发展格局
B. 罗马法制建设奠定欧洲法学渊源
C. 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东西文化交汇
D. 欧亚非美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
A
12. (2024·山东临沂)2022年中国意大利文化和旅游年期间,中国举办
了多场意大利古代文化展览,为中国民众近距离接触古罗马文明提供
了很好的机会。该文明( D )
A. 在法制上的成就是《汉谟拉比法典》
B. 在鼎盛时期建立了森严的种姓制度
C. 在雕塑艺术中的杰作有《掷铁饼者》
D. 经历了从共和国到帝国的发展变化
D
13. (2024·广东中山二模)中世纪晚期,庄园领主因自营地出租导致对
仆人的需求减少,而农民家庭使用仆人和雇工的数量却呈上升趋势。
这一现象说明该时期西欧( B )
A. 自由自治的城市兴起 B. 庄园经营方式变革
C. 庄园佃户均获得自由 D. 领主经济彻底瓦解
B
14. (2024·湖南)9世纪起,法兰克王国盛行庄园制。农奴须自带工具无
偿耕种领主自营地,一般每周3天,农忙时增加,农奴还得向领主献纳
贡物和缴纳捐税。这反映了法兰克王国的庄园( B )
A. 采用罗马奴隶制进行生产 B. 存在领主对农奴的剥削
C. 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中心 D. 通过劳动惩罚违法行为
B
15. (2024·湖北武汉)某班开展历史主题辩论会,正方辩手准备了下列
论据材料。由此判断,他们陈述的观点是阿拉伯帝国( D )
数学:将印度人创造的计数法改造成“阿拉伯数字”,并传入欧洲
文学:《天方夜谭》生动反映了帝国境内各族人民以及印度、中国
等东方各国人民的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
医学:《医学集成》总结了希腊、波斯和印度的医学知识,长期被
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
D
A. 注重法治建设 B. 垄断亚非欧贸易
C. 建立国际秩序 D. 沟通东西方文化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根据人类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矛盾的运动
规律和趋势,把人类社会发展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注:社会主义社会是共
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
——摘编自《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材料二世界史大事年表(部分)
序号 时间 事件
① 距今约3万年 山顶洞人
② 距今约6000年 半坡遗址
③ 约公元前1750年 《汉谟拉比法典》
④ 公元前450年左右 《十二铜表法》
⑤ 11世纪 封君封臣制在西欧已经普遍
材料二世界史大事年表(部分)
序号 时间 事件
⑥ 11世纪以后 西欧庄园制在欧洲成为主导形式
⑦ 17—18世纪 启蒙运动
⑧ 1789年 法国大革命爆发
⑨ 1917年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⑩ 1956年 中国三大改造完成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仿照示例,对其他8个历史事件按社
会形态标准划分时段,并选择其中两个时段说明划分的理由。(10分。
要求:时段划分准确,理由充分)
【示例】
封建社会:⑤⑥。
理由:封君封臣制是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维护西欧封建领主利益。
庄园经济是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基础。
①②属于原始社会;③④属于奴隶社会;⑦⑧属于资本主义社会;⑨
⑩属于社会主义社会。(4分)
选择③④、⑨⑩:《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的文明成果,《十二
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的文明成果,都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俄国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
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
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社会。(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