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3张PPT)
第一轮 考点梳理
第一轮
第二十一单元
第二十一单元 走向近代
考情分析
01
KAO QING FEN XI
02
SHI KONG XIAN SUO
时空线索
课标过关
03
KE BIAO GUO GUAN
04
ZHI SHI WANG LUO
知识网络
回眸中考
05
HUI MOU ZHONG KAO
06
DAN YUAN GUO GUAN
单元过关
CONTENTS
目录
考情分析
KAO QING FEN XI
PART ONE
01
中考解读 解读中考
时空线索
2025
考情分析
课标过关
知识网络
回眸中考
单元过关
2022年版课标要求 近四年广东省中考考查情况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通过了解资本主义性质的手
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
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
经济的重要变化 — — — —
2022年版课标要求 近四年广东省中考考查情况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通过了解欧洲兴起的文艺复
兴运动及其代表人物和作
品,如《神曲》、莎士比亚
的戏剧,初步理解“人文主
义”的发展及其对人的思想
解放的意义 T22·拉
斐尔的绘画 — T23·人
文主义 T24·文
艺复兴的影响
2022年版课标要求 近四年广东省中考考查情况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通过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的探险活动,以及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物种交换和全球贸易,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认识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理解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 T23·新
航路的 开辟 — — T23·新
航路开辟的影响
SHI KONG XIAN SUO
PART TWO
02
中考解读 解读中考
2025
时空线索
时空线索
考情分析
课标过关
知识网络
回眸中考
单元过关
KE BIAO GUO GUAN
PART THREE
03
中考解读 解读中考
2025
课标过关
时空线索
考情分析
课标过关
知识网络
回眸中考
单元过关
知识点一 通过了解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初
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1. 西欧社会经济的变化
(1)租地农场。
背
景 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垦殖运动兴起,垦殖者新开发的地区成
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庄园制度下的小块土
地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土地集中成为趋势
概
况 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 自营地 ,不再参与
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采
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
产品推向市场
特
点 土地逐渐集中;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农副产品推向
市场
自营地
(2)手工工场。
概
况 分散的手工工场出现: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生产,更多地为
市场而生产;13世纪,随着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
展。农民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从事手工生产。集中的手工工场形
成:生产工具统一配备;工人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工
人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
生产率
特
点 由分散走向集中;生产组织形式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
征;分工细化;生产效率高;资本与劳动分离
2. 西欧社会结构的变化
(1)富裕市民:13、14世纪,富裕农民、骑士等不断集中土地,以新的
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
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2)市民阶层:①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市民阶层),享有新的
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②富商巨贾的政治权利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
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知识点二 通过了解欧洲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及其代表人物和作品,
如《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初步理解“人文主义”的发展及其对
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
文艺复兴运动
背景 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
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
时间 14—17世纪
地点 文艺复兴运动首先从① 意大利开始,后扩展到西欧其他国家
意大利
核心 思想 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提倡发扬
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实质 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
化运动
代表人 物及 作品 但丁:意大利人,文艺复兴的先驱,代表作《② 神曲 》
达·芬奇:意大利人,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代表作《蒙娜
丽莎》《最后的晚餐》
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的文学家,代表作
《③ 哈姆雷特 》《罗密欧与朱丽叶》
意义 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
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
化基础
神曲
哈姆雷特
【特别提示】文艺复兴不是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简单“复兴”,而
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的兴起,对古希腊罗马文化有继承,更有
创新。
知识点三 通过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的探险活动,以及新航路开
辟后的殖民扩张、物种交换和全球贸易,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
和残酷性,认识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理解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
1. 新航路的开辟
原
因 根本原因 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社会原因 ① 马可·波罗 描绘的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激起
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向往
直接原因 传统商路受阻,15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
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
马可·波罗
条
件 地圆学 说流行 随着欧洲地理学的发展,人们逐渐相信地球是圆的,
认为从欧洲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
技术 进步 欧洲水手掌握了罗盘技术,造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概
况 迪亚士到
达非洲 1487—1488年,迪亚士带领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南
下,到达非洲的好望角
哥伦布
“发现”
美洲 1492年8月,意大利航海家② 哥伦布 受西班牙王
室资助,率领由87名船员和3艘船组成的船队横渡大
西洋,到达今天美洲的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
岛以及古巴、海地等地,他把当地人称为“印第安
人”,即印度人
哥伦布
概
况 达·伽马到
达印度 1497—1498年,③ 达·伽马 从葡萄牙出发,绕过
好望角,横渡印度洋,到达印度西海岸
麦哲伦环
球航行 1519—1522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经过3年
的航行,其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于
1522年返回欧洲。这次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
创举,第一次完成了④ 环球航行 ,证明了地圆
说的正确
达·伽马
环球航行
影
响 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
展;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
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2. 早期殖民扩张
背景 中世纪晚期,西欧商品经济空前繁荣,需要拓展市场,推销
产品,寻找原料;美洲大陆的“发现”和环球航行的成功开
阔了欧洲人的眼界
表现 葡萄牙与西班牙最早进行殖民掠夺:葡萄牙人在亚非拉地区
建立殖民据点与商站,进行劫掠式的贸易;16世纪,西班牙
凭借“⑤ 无敌舰队 ”在美洲建立起殖民大帝国,并强迫
印第安人无偿开采金银矿,还在当地开发种植园
英国的殖民扩张: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逐渐成为海上霸主,开始在海外扩张殖民地;17世纪,英国
在北美建立殖民地,建立大种植园,掠夺原材料,贩卖
⑥ 非洲黑奴 ,获取巨额利润
无敌舰队
非洲黑奴
表现 荷、法、英殖民争霸:17世纪,荷兰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
地,曾强占中国的台湾;17世纪下半叶起,英国与荷兰、法
国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市场发生了一系列战争。最终英国获
胜,夺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诩为“⑦ 日不落帝国 ”
日不落帝国
“三角 贸易” 时间 16世纪开始
目的 获取更大利润;补充和增加美洲殖民地的劳动力
由来 该贸易主要在欧洲、非洲、美洲之间进行,航线
呈三角形,故这个以贩卖黑奴为中心的贸易被称
为“⑧ 三角贸易 ”
主要 国家 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获利最大)
三角贸易
“三角 贸易” 英国在
大 西洋进
行 “三角 贸易” 的路线 (1)出程(欧洲→非洲):英国商船从英国各地的港
口出发,将火器、机械制品和酒等物品运往非洲
倾销
(2)中程(非洲→美洲):将在非洲掳获的黑奴运往
西印度群岛和美洲殖民地,卖给当地的种植园主
(3)归程(美洲→欧洲):购进殖民地盛产的蔗糖、
烟草等产品返回英国
影响 对欧洲: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殖民地: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殖民者将欧洲文化传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世界:促进了洲际物种、文化交流;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知识拓展】资本原始积累
资本原始积累是指通过暴力使货币财富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
的历史过程。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和起点,如对农民土地的
剥夺(英国的“圈地运动”),开展殖民掠夺(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殖民掠
夺、英国的“三角贸易”)等。
ZHI SHI WANG LUO
PART FOUR
04
中考解读 解读中考
2025
知识网络
时空线索
考情分析
课标过关
知识网络
回眸中考
单元过关
HUI MOU ZHONG KAO
PART FIVE
05
中考解读 解读中考
2025
回眸中考
时空线索
考情分析
课标过关
知识网络
回眸中考
单元过关
1. (2024·广东)欧洲的海图绘制机构早期集中在地中海沿岸的威尼斯等
地,15世纪末逐渐向新兴的大西洋沿岸国家及其殖民地转移。促成这
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
A. 新航路的开辟 B. 丝绸之路开通
C. “三角贸易”形成 D. 欧洲大学兴起
A
2. (2024·广东)在16世纪的意大利,以第一人称书写的日记或日志逐渐
增多。这些日记或日志主要记载家庭和个人情况,唤醒了民众的自我
意识。这种现象的出现( B )
A. 推动了启蒙运动高涨 B. 受到了文艺复兴影响
C. 瓦解了封君封臣制度 D. 保障了平民政治地位
B
3. (2023·广东)文学家彼特拉克感叹“山之高兮,巍巍乎雄立宇内
兮”,但他仍认为高山同人类“深不可测的深沉思索”相比也“可怜
之至”。该言论体现了( A )
A. 人文主义 B. 神权至上
C. 科学精神 D. 君权神授
A
4. (2021·广东)有学者认为,美洲人的生活原本以人与自然的互动为特
点,而欧洲人的到来却生硬地切断了这种互动,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前
所未有的。这一变化始于( A )
A. 新航路的开辟 B. 列强殖民扩张
C. 宗教改革运动 D. 世界市场形成
A
5. (2021·广东)下图是拉斐尔创作的圣母像,画家不再呈现圣母头上的
光环,却赋予她纯朴善良、和蔼可亲的形象,充满了人间的爱。该作
品表现了( D )
A. 圣母的神圣威严
B. 中世纪艺术风格
C. 人们的物质追求
D. 世俗的人性光辉
D
DAN YUAN GUO GUAN
PART SIX
06
中考解读 解读中考
2025
单元过关
时空线索
考情分析
课标过关
知识网络
回眸中考
单元过关
基础训练
1. (2024·广东佛山顺德二模)据历史学家托尼统计,16世纪英格兰的67
个租地农场中,有37个面积超过了200英亩,而当时一个农户耕种超过
30英亩的农场必须使用雇佣劳动力。据此可知,当时英格兰( D )
A. 庄园经济盛行 B. 生产效率仍然十分低下
C. 农民权利扩大 D.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
D
2. (2023·四川达州)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在地中海沿
岸的某些意大利城市,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西欧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本质特征是( A )
A. 雇佣关系的形成 B. 社会分工的扩大
C. 社会经济的发展 D.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3. (2024·黑龙江绥化)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文学艺术家。他
的代表作是( B )
A. 《神曲》 B. 《哈姆雷特》
C. 《最后的晚餐》 D. 《蒙娜丽莎》
A
B
4. (2024·河北)从但丁到莎士比亚,欧洲涌现出一批新的思想者,他们
勇敢地“从内心世界感受自身”“探索自己的灵魂”,他们创作的文
艺作品“客观地呈现主观感受”,“我”“我们”出现的频次明显增
加。这一现象表明欧洲出现了( A )
A. 人文主义思潮 B. “君权神授”理论
C. 三权分立学说 D. 进化论的观点
A
5. (2024·云南)米开朗琪罗的大理石雕像《大卫》,塑造了一个舒展自
如、昂然挺立、肌肉健实、巨人般的青年形象。他的画作《创世纪》
共塑造了300多个英雄式的人物,其中有的表现了人的力量和善良。这
些作品可用于研究( D )
A. 法兰克王国的建立 B. 西欧庄园的出现
C. 欧洲大学的兴起 D. 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
D
6. [2024·重庆(A卷)]文艺复兴期间,工匠不再受到鄙视,人们重视纺
织、制陶、制玻璃以及冶金方面的实用技术。这一现象( B )
A. 改变了农村的土地关系 B. 体现对人的价值的尊重
C. 导致了欧洲城市的衰落 D. 推动了西欧大学的兴起
7.15世纪,向西航行寻找到达亚洲航线的梦想激励着欧洲人向大洋深
处探险。支持他们向西航行到达东方这一信念的重要因素是( C )
A. 西班牙王室大力支持 B. 郑和远航是向西航行
C. 地圆学说的流行 D. 船队已经掌握罗盘技术
B
C
8. (2024·天津)证实地圆说,实现环球航行的是( D )
A. 哥伦布船队 B. 迪亚士船队
C. 达·伽马船队 D. 麦哲伦船队
9. (2024·湖北武汉)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人来到亚洲,一方面让东南
亚的香料有了更多的销路,另一方面让欧洲人的餐桌上增加了调味
品。美洲大陆的“发现”,让美洲的玉米和甘薯经过漫长的传播道
路,跨越半个地球来到了中国。这反映出新航路开辟( A )
A. 密切了世界联系 B. 发展了近代自然科学
C. 推动了教育普及 D. 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D
A
10. (2024·福建)非洲东部毛里求斯岛上的渡渡鸟十分温驯且肥硕,欧
洲人的出现,给岛上带来了猪和老鼠,使得渡渡鸟在地面的巢中下的
蛋不断遭到毁坏,人们普遍认为渡渡鸟于1681年灭绝。该现象源于
( D )
A. 租地农场出现 B. 市民阶层兴起
C. 文艺复兴 D. 新航路开辟
D
能力提升
11. (2024·山东临沂)根据表中的文字和所学知识,可以明确( A )
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
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
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马克思
A
A. 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方式
B. 土地所有者是农业工人的实际剥削者
C. 租地农场主出现于马克思生活的时代
D. 土地所有者主要由富裕农民转化而来
12. (2024·河南)威尼斯人在1300年左右发明了凸面玻璃镜。一个世纪
之后,镜子迅速传遍整个欧洲,人们通过镜子能够看清自己,认识到
自己的独特性。这一现象折射出当时( C )
A. 古典文化复兴 B. 自由城市出现
C. 人文主义流行 D. 市民阶层壮大
C
13. (2024·广东汕头澄海模拟)15世纪的欧洲开始了大航海时代,“在
这一过程中,欧洲人使各大陆相互间发生了直接交往,从而在世界历
史上结束了欧亚大陆阶段,开始了其全球性的阶段”。这表明“大航
海时代”( C )
A. 人们逐渐相信地圆学说
B. 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商道
C. 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D. 欧洲大西洋沿岸成为经济中心
C
14. (2024·山东滨州)“几千年来,东、西半球与大洋洲的物种都是独
立地沿着各自的轨迹进化的。欧洲的航海探险在这些生物地域之间建
立了联系,引发了新一轮的物种交流,永久性地改变了世界人口分布
和自然环境。”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后( D )
A. 地圆学说得到普遍认可 B. 破坏了各地区生存环境
C. 欧洲成为国际贸易中心 D. 出现了全球性物种交换
D
15. (2024·广东佛山南海三模)16世纪早期,欧洲人较普遍地描述美洲
的怪异之事,如图湖人吃树根、蛇和蜘蛛的饮食习惯,因纽特人的食
人风俗和印第安人的活人祭祀。这种做法( B )
A. 再现了美洲人的生活习俗
B. 为殖民侵略活动提供辩护
C. 缺乏科学的认知思维方式
D. 缘于对美洲了解不够深入
B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鸡等家畜家禽,小
麦、燕麦等农作物,橄榄和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这种交流也以相反
的方向进行:美洲向欧亚大陆输出本地农作物,如玉米、马铃薯等。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马被引入美洲后,犁耕开始取代过去的锄耕;原产于非洲东
北部的咖啡成为北美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并很快传播开来;玉米进
入亚洲,推动了对边远地区的拓荒;美洲的作物比较容易生长,在一
定程度上克服了欧、亚、非的农业歉收问题,使很多地区的人口得到
快速增长。
——摘编自[美]帕特里克·曼宁《世界历史上的移民》
(1)请绘制示意图,呈现材料一中的“交流”。(2分)
欧亚大陆 美洲
(2分,示意图需呈现物种交流的区域、方向、内容等)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说明“交流”带来的影响。(6分)
①洲际物种交流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②丰富了人们的饮食。③推动
了边远地区的开发。④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⑤促进了人口增长。(6
分,任答3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