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模板训练
09 分析记叙顺序作用
【答题思路与模板】
一、常见考题题干。
1.本文第X段(XX段)采用的记叙顺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本文第X段与第X段可以调换顺序吗?为什么?
3.文章第X段插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二、答题思路梳理。
1.通读文章,把握文章结构;
2.结合各种记叙顺序的特点,分析文章运用的记叙顺序及其作用。
三、答题模板参考。
1.答题公式:分析记叙顺序作用=具体顺序+作用(内容+结构)
2.【答题模板】文章运用了顺叙/倒叙/插叙/补叙,交代了……内容,叙事完整,条理清晰/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丰富文章内容,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出下文的叙述。
【针对训练与检测】
一、针对训练。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救火战士
明前茶
①第三趟从缙云山火场上下来,小腿靠踝骨的地方,已经被摩托车灼热的排气管燎掉了汗毛,火辣辣的疼,回到物资补给站,小张顾不上洗脸,立刻就问补给站的阿姨有没有烫伤药。阿姨迅速蹲下,看了看小张小腿上的伤情,动作娴熟地拿冰块儿,冷敷,用碘伏消毒……
②正好,阿姨的老公开来了自家的挖掘机,在火场上开隔离带。阿姨打量小张的个头与自家老公差不多,立刻拿出老公的一条迷彩长裤,让小张换上。补给站的阿姨就像这些小伙儿的亲妈一样,盯着每一个下山的摩托车骑士,敦促他们喝生理盐水,服用藿香正气丸,或者喝败火凉茶。
③歇了不到5分钟,凉飕飕的碘伏涂上小腿,小张便赶紧背上背篓,背篓里放上一桶20千克的柴油,后座上再紧绑上一个装盒饭的泡沫箱,他又要上山了。山上的灭火器械正“嗷嗷待哺”,而疲累的消防战士也该吃晚饭了。
④小张速上越野摩托后,经常深夜与同龄伙伴去人迹罕至的山路上飙车。重庆山高坡陡,越野摩托的轮子特别宽,马力特别大,能爬坡上坎,飙出速度。通常,小张飙完车回家已经凌晨两三点钟了,他蹑手蹑脚地想潜回卧室,但每次都不能得逞,客厅里的电灯忽然亮起,父亲黑着一张脸,爆出炸雷般的一声吼:“你还知道回来啊!你晓得不,崽儿出去飙车,我跟你娘的心就被绳子拴着,在沸水里烫了一回又一回。”小张不耐烦地辩解:“人还能没个爱好?我爱飙车,就像你爱钓鱼一样,违反了哪条法律?”父亲气得直吼:“飙车危险还是钓鱼危险?下次我再悬着心等你回家,老汉我把姓倒过来写。”
⑤这次上山救火,小张提前跟父亲电话报备,原以为父亲会阻止他,谁晓得父亲立刻爽快地推了他一把:“你快去嘛!每个崽儿心头都有一个英雄梦,养车千日用车一时,你此时不去,还等何时?”
⑥此时火势更紧了,远远望去,山头上,两条蜿蜒的火龙头尾几乎咬合,空气中充满焦烟味,小张在半山腰的缓坡上停住,旁边一冲而上的摩托骑士冲他大喊:“上坡后车头向右,整个人向右把控住,别摔了!”骑士喉咙嘶哑,整个背像蓄势待发的豹子一样拱起。稍微定了定神,小张也轰响油门,朝那快60度的高坡疾驶而去。
⑦到了救火前线,卸下柴油和盒饭,小张领受了新任务;将一名消防战士驮下山去轮休,那名战士已经与大火鏖战了十多个小时,两眼充血,满脸乌黑,只有牙是白的,一坐上摩托车后座,头往小张的肩头一靠,就要睡去。小张忙拍他的肩膀:“兄弟,咱到山下再睡,好不好?下山都有五六十度的陡坡,摔了的人不计其数,要是你睡着了,万一摔下来可就危险了。”
⑧好不容易将战士平安驮回补给站,一放松下来,小张才发现战士稚气未脱,看上去不过20岁。站上的阿姨、大嫂们,赶紧跑过来,替瞌睡的战士洗脸洗手,发觉他两手都有灼伤的痕迹,又忙着给他涂上药膏。
⑨小张又上山了,第五趟,他送了消防水带上山,山上水源不够,火势太猛,消防员临时在离火场不远处挖了水池,要把水引过去,需要很多卷沉重的消防水带;第六趟,小张运送了三大箱矿泉水,背包里还装着藿香正气丸……送到第十二趟回山下吃饭补水时,小张发现自己的右手拇指会不受控制地发抖,这是他长达数小时在陡峭的山路上用大拇指按压刹车留下的肌肉记忆。他正用另一只手使劲儿按摩着右手大拇指,忽地听背后传来熟悉的一声吼:“可算找到我家崽儿了,都找好几个钟头了。你怎么换了一副模样?走时并没有穿迷彩裤啊。”
⑩蓦然回头,竟是父亲,他正拿着一罐烧伤敷料,给山上下来的人处理伤口,见小张取下头盔,一声惊呼。小张这才知道,他走得匆忙,没有通报家人他到底在哪个物资补给站当志愿者。父母时刻关注着火场新闻,越看越不放心。父亲便骑上电动车,挨个去附近的补给站帮忙,顺便寻找儿子。
这会儿,父亲将手中的东西“咣”地一放,激动地抹起了眼泪。
小张也被震动了,在他的记忆中,父亲从来没有在儿子面前流露过儿女情长,他总是像一座铁塔或者一座缄默的山一样,开口便是风雨雷电,对小张从来都是有点儿看不惯的。小张赶紧岔开话头对父亲说:“你跟我娘偷着商议,说要找个厉害点儿的媳妇来管住我,当我不知道哩。今日一看,我不用媳妇管了吧。”父亲抹去眼泪,笑着在他肩头捶打了一拳:“你妈叫我拿来两个大西瓜,快吃两片败下火。等大火灭了,爹请你喝庆功酒。”
小张也来不及说话,他只是再次背上背包,抽紧了后座上拴牢物资的绳索。 4当他又一次轰响油门,冲出去十几米时,他从后视镜里看到父亲缓缓地朝他离开的方向敬了一个礼,小张心头一热,这是父亲退伍以来少有的标准式敬礼,这是他24年来,第一次受到父亲这么直截了当的肯定,父亲把他当战友、当大人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儿子,一个普通的救火骑士,就这样成了父亲的骄傲。
(选自《北京青年报》2022年8月31日,有删改)
★1.文章第④段运用了怎样的记叙顺序?从全文来看,有何作用?(5分)
【解题思路】第一步,阅读第④段的内容,联系文章整体内容,确定记叙顺序;第二步,联系具体情节分析其作用。由文章第①-③段的内容可知,第⑥段与①②③三段的内容衔接紧密;而由第④段的内容可知,第④段属于插叙,补充交代了小张在成为救火骑士之前,与同伴深夜飙车、回家后受到父亲训斥、与父亲辩解的场景,既突出了小张在参与缙云山火场救火之前的叛逆、爱玩的形象特点,与他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勇敢无畏的精神形成对比,也与下文父亲同意小张骑摩托车参与救火却又不放心而前去看小张的情节相呼应;而且第④段补充记叙了小张作为一名普通青年的一面,丰富了文章内容,使小张这一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从而突出了文章主题。
【参考答案】插叙(1分)。作用:①交代了小张在成为救火骑士之前,与同伴深夜飙车、回家后受到父亲训斥、与父亲辩解的场景,与下文父亲赶往火场补给站看儿子等情节形成呼应;②突出小张在参与缙云山火场救火之前叛逆、顽劣的形象特点,与下文小张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勇敢无畏的精神形成对比;③补充记叙了小张作为一名普通青年的一面,使小张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丰富文章内容的同时突出了文章主题;④使文章内容富有变化,避免平铺直叙。(每条2分,答出两条即可)
【答题模板】文章运用了顺叙/倒叙/插叙/补叙,交代了……内容,叙事完整,条理清晰/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丰富文章内容,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出下文的叙述。(视分值确定答题要点)
2.通读全文,按照文章中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给下列选项排序,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1)小张的小腿被摩托车排气管燎掉了汗毛,火辣辣的疼。
(2)补给站的阿姨、大嫂们,替瞌睡的战士洗脸洗手,给灼伤的地方涂上药膏。
(3)小张与同龄伙伴深夜去人迹罕至的山路上飙车,回家后受到父亲的训斥。
(4)小张将一名与大火鏖战了十多个小时的消防战士驮下山去轮休。
【解题思路】第一步,阅读题干信息,找到与之对应的段落;第二步,根据段落内容,分析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得出答案。阅读题干和文章可知,(1)对应第①段的内容,(2)对应第⑧段的内容,(3)对应第④段的内容,(4)对应第⑦段的内容。阅读文章第④段的内容可知,第④段属于插叙,补充交代了小张迷恋越野摩托,正是如此,小张才有机会参与救火,所以(3)应该排在最前面。阅读文章可知,小张前去援助消防员救火,期间小腿被摩托车排气管燎掉了汗毛,火辣辣的疼,随后小张将一名与大火鏖战了十多个小时的消防战士驮下山去轮休,将战士平安驮回补给站后,站上的阿姨、大嫂们,赶紧跑过来,替瞌睡的战士洗脸洗手,涂上药膏。据此可知排序。
【参考答案】(3)(1)(4)(2)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作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文章以重庆缙云山山火为背景,从众多参与救援的人物当中选取了摩托骑士这一典型形象作为代表来展开创作。
B. 文章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外貌描写等描写方法,刻画了摩托骑士小张、补给站阿姨、消防战士等志愿者形象。
C.文章在叙事艺术上注意了详略处理,例如,小张第六趟上山时运送饮用水和药品属于详写,将一名消防战士驮下山属于略写。
D.文章最后一段写了作为一名退伍军人的父亲向儿子敬礼,这当中饱含着认可、欣慰与赞赏的思想感情。
【解题思路】第一步,阅读选项,在文章中找到与之对应的内容;第二步,将两者进行比对,得出答案。C. 阅读文章可知,“小张第六趟上山时运送饮用水和药品”在第⑨段,该段描写了小张第五趟、第六趟送物资的情节,一句话带过,属于略写。“将一名消防战士驮下山”在第⑦段,该段运用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详细描写了小张救助消防战士的过程,这是详写。故本项表述错误。
【参考答案】C
4.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谈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4分)
【解题思路】第一步,阅读文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第二步,根据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文章可知,文章主要讲述了志愿者小张奋不顾身参与到救火行列,用摩托车运送救援物资、消防人员的英勇事迹。其中消防战士、阿姨、大嫂们和小张父亲等众多志愿者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共同参与救火,由此可以看出人民在灾难面前团结一致、奋勇向前的无畏精神和奉献精神。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普通人民群众大爱无私的赞美之情。
【参考答案】本文通过记叙重庆缙云山山火扑救中,年轻的志愿者小张奋不顾身参与到救火行列,用摩托车运送救援物资、人员,以及其他志愿者、消防战士等辛勤付出的英勇事迹(2分),表现了人民在灾难面前团结一致、奋勇向前的英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普通人民群众的赞美之情(2分)。
二、自我检测。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16分)
母亲的谎言
闫明君
①“手术很成功,都是良性的!”随着电话里父亲声音的落下,这些日子以来我一直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了下来。两个月前,母亲所在的单位组织员工体检。母亲被查出甲状腺和乳腺两处都有结块,然而她并没有打算告诉我。
②她是位满分的母亲,而我是个不及格的女儿。从小,她便将一切都为我打理好,衣食住行事无巨细。记忆中的她似乎永远都是忙碌的,忙着上班,忙着为我做饭,忙着给我洗衣服,就连休息时也是忙着学几样新菜式给我改善口味。
③“你什么都不要管,好好学习就行了!”这是我成年前母亲说得最多的话。在她的教导下,我顺顺利利地考上了不错的大学。“要洗衣服就从最下面的架子里拿洗衣液,洗袜子用洗衣皂,洗外套用洗衣粉,刷鞋子可以用洗衣膏……”大一那年,她把这些分门别类地放在了我的架子上。大四那年,我毕业离校收拾时才发现有些东西我还没有用完。
④我是在省内上的大学,从学校坐高铁回家只需要半个小时。四年来,只要是超过两天的假期,我都会拉着行李箱回去。回校时,箱子里面是母亲准备的吃食。四年的时间转瞬即逝,毕业那年,我考上了省外一所高校的研究生。母亲既开心又担心,她有些迟疑:“这回可是真的要你一个人了,你可要好好照顾自己。”
⑤上课,写论文;查资料,写论文……我的生活被无数的论文填满。记得刚考上硕士时,我壮志满怀、颇为得意地表示将来想去读博,可现在,现实扑灭了我的热情,打破了我的幻想,而这一切是母亲不知道的,她还在兴冲冲地告诉我,她会供我读博,只要我愿意。
⑥“烦死了,我现在都快累死了!我才不要往上读了!”我满满的烦躁和怒火,浇灭了电话那端母亲的兴奋。
⑦“妈妈,我五一假期回去。”我不愿为之前的话低头,可又抵不过内心的愧疚,便出此下策,想着弥补一二。
⑧“好,回头把车票信息发过来,我和你爸去接你!”手机的那边很嘈杂,母亲似乎是边走边说。“你在哪儿?”我随口一问,却让那边沉默了一瞬。“……没事,在街上呢。”母亲的口吻有些慌张,“有点忙,晚上再打给你吧。”这是母亲第一次主动挂断我的电话。
⑨有些莫名的不安涌上心头,可随即又释然了。“没事,反正马上就放假回去了……”而在千里之外,坐在诊室里的母亲和父亲正在和医生商量着推迟手术的相关事项……
⑩一切都在悄无声息地进行着,直到我回到家后的第三天,一张报告单戳破了母亲高明的谎言。熟悉的CT图纸,熟悉的形状,这样的报告我一年前曾在表舅妈那里见过,而后表舅妈被确诊为乳腺癌。顾不得细想,我拿着报告打通了正在上班的父亲的电话。
“你妈妈本来上周该动手术的,但是怕让你过不好节,就推迟了。”父亲沉默了片刻,说出了全部。我一直都知道自己任性,可我却还是仗着母亲的包容而肆意妄为,这是第一次感觉到被后悔淹没的痛苦。
还好手术很成功,还好命运是垂怜我的,它没有夺走母亲的健康。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世间种种悲剧中最为痛苦的一种。我不愿也不敢去品尝一分一毫,感谢所有的所有,甚至感谢那一块血肉模糊的肉块,感谢它没有生长得太快,让医生可以把它切除,也把无尽的痛苦从我的体内切除。
我怀着满心的温暖继续温习之前的功课,这一次,我不再烦闷,不再抱怨。因为,纵使前路漫漫,可只要身边人安好,我也不会孤单。
(有删改)
★5.本文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4分)
【解题思路】第一步,根据文章的时间和事件之间的关系,判断记叙的顺序;第二步,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通读全文,根据第①段“‘手术很成功,都是良性的!'随着电话里父亲声音的落下……两个月前,母亲……然而她并没有打算告诉我”可知,文章开篇首先写母亲手术成功的消息,把这一结果放在开头,下文写母亲手术前的事情,是倒叙的记叙顺序。采用倒叙的记叙顺序,能够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好奇心:为什么母亲会做手术?为什么她没打算告诉“我”?进而引出下文关于母亲的故事。
【参考答案】倒叙(1分)。设置悬念,增强文章的生动性(1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1分);引出下文中关于母亲的故事的叙述(1分)。
【答题模板】文章运用了顺叙/倒叙/插叙/补叙,交代了……内容,叙事完整,条理清晰/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丰富文章内容,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出下文的叙述。(视分值确定答题要点)
6.阅读文章,想一想以《母亲的谎言》为标题有什么妙处。(4分)
【解题思路】第一步,了解标题的一般作用,如: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作为文章线索,贯串全文;充当作者情感的触发点,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具有象征意义;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等等。第二步,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多角度分析。通读全文,根据第①段中的“母亲被查出甲状腺和乳腺两处都有结块,然而她并没有打算告诉我”,第⑨段中的“而在千里之外,坐在诊室里的母亲和父亲正在和医生商量着推迟手术的相关事项”和第⑩段中的“一切都在悄无声息地进行着,直到我回到家后的第三天,一张报告单戳破了母亲高明的谎言”可知,文章主要写了母亲为了不让“我”担心而隐瞒自己病情的事情,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标题中的“母亲”揭示了本文的写作对象。“母亲的谎言”中,重点在母亲,文章写母亲为“我”操劳一生,处处为“我”着想,就连病情都隐瞒,不让“我”知道,体现了母亲对“我”无私而伟大的爱,表现了“我”对母亲的赞美与感激之情,标题也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同时,标题《母亲的谎言》新颖独特,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与好奇心。
【参考答案】从全文来看,标题《母亲的谎言》有以下作用:①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1分);②交代了写作对象——母亲(1分);③揭示了文章的主旨(1分);④新颖独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7.从全文看,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4分)
【解题思路】第一步,从文章中筛选出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第二步,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通读全文,根据第②段中的“从小,她便将一切都为我打理好,衣食住行事无巨细。记忆中的她似乎永远都是忙碌的,忙着上班,忙着为我做饭,忙着给我洗衣服,就连休息时也是忙着学几样新菜式给我改善口味”可知,“我”记忆中的母亲似乎永远都在忙碌,她十分勤劳。根据第③段中的“在她的教导下,我顺顺利利地考上了不错的大学”可知,母亲善于教导孩子。根据第③段中的“‘要洗衣服就从最下面的架子里拿洗衣液,洗袜子用洗衣皂,洗外套用洗衣粉,刷鞋子可以用洗衣膏……'大一那年,她把这些分门别类地放在了我的架子上”可知,母亲善于规划,善于分类生活用品,热爱生活。联系全文可知,母亲为了不让“我”担心,用谎言隐瞒病情,又因为担心“我”过不好节,故意推迟手术。这一切都表明母亲对“我”无私的爱。
【参考答案】①勤劳:母亲似乎永远都是忙碌的,为“我”打理一切(1分);②善于教导孩子:在她的教导下,“我”顺利地考上了不错的大学(1分);③热爱生活,善于规划:把“我”的生活用品分门别类地放好(1分);④疼爱孩子:怕“我”担心,她用谎言隐瞒自己的病情,怕“我”过不好节而推迟手术等(1分)。
8.读完文章,你一定很感动,想一想本文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解题思路】第一步,根据文章的内容,梳理人物的情感线索;第二步,分析作者的情感。通读全文可知,本文主要记叙了母亲对“我”从小到大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爱,特别是母亲患病要做手术,为了让“我”能过好节,故意隐瞒病情并推迟手术时间,这些都表现了母亲对“我”无私而伟大的母爱。根据第①段中的“这是第一次感觉到被后悔淹没的痛苦”,第 段中的“感谢所有的所有,甚至感谢那一块血肉模糊的肉块,感谢它没有生长得太快”和第 段中的“这一次,我不再烦闷,不再抱怨。因为,纵使前路漫漫,可只要身边人安好,我也不会孤单”可知,本文还表达了“我”的自责与内疚,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
【参考答案】本文主要记叙了母亲对“我”从小到大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爱,特别是母亲患病要做手术,为了让“我”能过好节,故意隐瞒病情并推迟手术时间(2分),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我”对母亲的愧疚及感激(2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模板训练
09 分析记叙顺序作用
【答题思路与模板】
一、常见考题题干。
1.本文第X段(XX段)采用的记叙顺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本文第X段与第X段可以调换顺序吗?为什么?
3.文章第X段插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二、答题思路梳理。
1.通读文章,把握文章结构;
2.结合各种记叙顺序的特点,分析文章运用的记叙顺序及其作用。
三、答题模板参考。
1.答题公式:分析记叙顺序作用=具体顺序+作用(内容+结构)
2.【答题模板】文章运用了顺叙/倒叙/插叙/补叙,交代了……内容,叙事完整,条理清晰/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丰富文章内容,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出下文的叙述。
【针对训练与检测】
一、针对训练。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救火战士
明前茶
①第三趟从缙云山火场上下来,小腿靠踝骨的地方,已经被摩托车灼热的排气管燎掉了汗毛,火辣辣的疼,回到物资补给站,小张顾不上洗脸,立刻就问补给站的阿姨有没有烫伤药。阿姨迅速蹲下,看了看小张小腿上的伤情,动作娴熟地拿冰块儿,冷敷,用碘伏消毒……
②正好,阿姨的老公开来了自家的挖掘机,在火场上开隔离带。阿姨打量小张的个头与自家老公差不多,立刻拿出老公的一条迷彩长裤,让小张换上。补给站的阿姨就像这些小伙儿的亲妈一样,盯着每一个下山的摩托车骑士,敦促他们喝生理盐水,服用藿香正气丸,或者喝败火凉茶。
③歇了不到5分钟,凉飕飕的碘伏涂上小腿,小张便赶紧背上背篓,背篓里放上一桶20千克的柴油,后座上再紧绑上一个装盒饭的泡沫箱,他又要上山了。山上的灭火器械正“嗷嗷待哺”,而疲累的消防战士也该吃晚饭了。
④小张速上越野摩托后,经常深夜与同龄伙伴去人迹罕至的山路上飙车。重庆山高坡陡,越野摩托的轮子特别宽,马力特别大,能爬坡上坎,飙出速度。通常,小张飙完车回家已经凌晨两三点钟了,他蹑手蹑脚地想潜回卧室,但每次都不能得逞,客厅里的电灯忽然亮起,父亲黑着一张脸,爆出炸雷般的一声吼:“你还知道回来啊!你晓得不,崽儿出去飙车,我跟你娘的心就被绳子拴着,在沸水里烫了一回又一回。”小张不耐烦地辩解:“人还能没个爱好?我爱飙车,就像你爱钓鱼一样,违反了哪条法律?”父亲气得直吼:“飙车危险还是钓鱼危险?下次我再悬着心等你回家,老汉我把姓倒过来写。”
⑤这次上山救火,小张提前跟父亲电话报备,原以为父亲会阻止他,谁晓得父亲立刻爽快地推了他一把:“你快去嘛!每个崽儿心头都有一个英雄梦,养车千日用车一时,你此时不去,还等何时?”
⑥此时火势更紧了,远远望去,山头上,两条蜿蜒的火龙头尾几乎咬合,空气中充满焦烟味,小张在半山腰的缓坡上停住,旁边一冲而上的摩托骑士冲他大喊:“上坡后车头向右,整个人向右把控住,别摔了!”骑士喉咙嘶哑,整个背像蓄势待发的豹子一样拱起。稍微定了定神,小张也轰响油门,朝那快60度的高坡疾驶而去。
⑦到了救火前线,卸下柴油和盒饭,小张领受了新任务;将一名消防战士驮下山去轮休,那名战士已经与大火鏖战了十多个小时,两眼充血,满脸乌黑,只有牙是白的,一坐上摩托车后座,头往小张的肩头一靠,就要睡去。小张忙拍他的肩膀:“兄弟,咱到山下再睡,好不好?下山都有五六十度的陡坡,摔了的人不计其数,要是你睡着了,万一摔下来可就危险了。”
⑧好不容易将战士平安驮回补给站,一放松下来,小张才发现战士稚气未脱,看上去不过20岁。站上的阿姨、大嫂们,赶紧跑过来,替瞌睡的战士洗脸洗手,发觉他两手都有灼伤的痕迹,又忙着给他涂上药膏。
⑨小张又上山了,第五趟,他送了消防水带上山,山上水源不够,火势太猛,消防员临时在离火场不远处挖了水池,要把水引过去,需要很多卷沉重的消防水带;第六趟,小张运送了三大箱矿泉水,背包里还装着藿香正气丸……送到第十二趟回山下吃饭补水时,小张发现自己的右手拇指会不受控制地发抖,这是他长达数小时在陡峭的山路上用大拇指按压刹车留下的肌肉记忆。他正用另一只手使劲儿按摩着右手大拇指,忽地听背后传来熟悉的一声吼:“可算找到我家崽儿了,都找好几个钟头了。你怎么换了一副模样?走时并没有穿迷彩裤啊。”
⑩蓦然回头,竟是父亲,他正拿着一罐烧伤敷料,给山上下来的人处理伤口,见小张取下头盔,一声惊呼。小张这才知道,他走得匆忙,没有通报家人他到底在哪个物资补给站当志愿者。父母时刻关注着火场新闻,越看越不放心。父亲便骑上电动车,挨个去附近的补给站帮忙,顺便寻找儿子。
这会儿,父亲将手中的东西“咣”地一放,激动地抹起了眼泪。
小张也被震动了,在他的记忆中,父亲从来没有在儿子面前流露过儿女情长,他总是像一座铁塔或者一座缄默的山一样,开口便是风雨雷电,对小张从来都是有点儿看不惯的。小张赶紧岔开话头对父亲说:“你跟我娘偷着商议,说要找个厉害点儿的媳妇来管住我,当我不知道哩。今日一看,我不用媳妇管了吧。”父亲抹去眼泪,笑着在他肩头捶打了一拳:“你妈叫我拿来两个大西瓜,快吃两片败下火。等大火灭了,爹请你喝庆功酒。”
小张也来不及说话,他只是再次背上背包,抽紧了后座上拴牢物资的绳索。 4当他又一次轰响油门,冲出去十几米时,他从后视镜里看到父亲缓缓地朝他离开的方向敬了一个礼,小张心头一热,这是父亲退伍以来少有的标准式敬礼,这是他24年来,第一次受到父亲这么直截了当的肯定,父亲把他当战友、当大人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儿子,一个普通的救火骑士,就这样成了父亲的骄傲。
(选自《北京青年报》2022年8月31日,有删改)
★1.文章第④段运用了怎样的记叙顺序?从全文来看,有何作用?(5分)
2.通读全文,按照文章中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给下列选项排序,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1)小张的小腿被摩托车排气管燎掉了汗毛,火辣辣的疼。
(2)补给站的阿姨、大嫂们,替瞌睡的战士洗脸洗手,给灼伤的地方涂上药膏。
(3)小张与同龄伙伴深夜去人迹罕至的山路上飙车,回家后受到父亲的训斥。
(4)小张将一名与大火鏖战了十多个小时的消防战士驮下山去轮休。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作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文章以重庆缙云山山火为背景,从众多参与救援的人物当中选取了摩托骑士这一典型形象作为代表来展开创作。
B. 文章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外貌描写等描写方法,刻画了摩托骑士小张、补给站阿姨、消防战士等志愿者形象。
C.文章在叙事艺术上注意了详略处理,例如,小张第六趟上山时运送饮用水和药品属于详写,将一名消防战士驮下山属于略写。
D.文章最后一段写了作为一名退伍军人的父亲向儿子敬礼,这当中饱含着认可、欣慰与赞赏的思想感情。
4.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谈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4分)
二、自我检测。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16分)
母亲的谎言
闫明君
①“手术很成功,都是良性的!”随着电话里父亲声音的落下,这些日子以来我一直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了下来。两个月前,母亲所在的单位组织员工体检。母亲被查出甲状腺和乳腺两处都有结块,然而她并没有打算告诉我。
②她是位满分的母亲,而我是个不及格的女儿。从小,她便将一切都为我打理好,衣食住行事无巨细。记忆中的她似乎永远都是忙碌的,忙着上班,忙着为我做饭,忙着给我洗衣服,就连休息时也是忙着学几样新菜式给我改善口味。
③“你什么都不要管,好好学习就行了!”这是我成年前母亲说得最多的话。在她的教导下,我顺顺利利地考上了不错的大学。“要洗衣服就从最下面的架子里拿洗衣液,洗袜子用洗衣皂,洗外套用洗衣粉,刷鞋子可以用洗衣膏……”大一那年,她把这些分门别类地放在了我的架子上。大四那年,我毕业离校收拾时才发现有些东西我还没有用完。
④我是在省内上的大学,从学校坐高铁回家只需要半个小时。四年来,只要是超过两天的假期,我都会拉着行李箱回去。回校时,箱子里面是母亲准备的吃食。四年的时间转瞬即逝,毕业那年,我考上了省外一所高校的研究生。母亲既开心又担心,她有些迟疑:“这回可是真的要你一个人了,你可要好好照顾自己。”
⑤上课,写论文;查资料,写论文……我的生活被无数的论文填满。记得刚考上硕士时,我壮志满怀、颇为得意地表示将来想去读博,可现在,现实扑灭了我的热情,打破了我的幻想,而这一切是母亲不知道的,她还在兴冲冲地告诉我,她会供我读博,只要我愿意。
⑥“烦死了,我现在都快累死了!我才不要往上读了!”我满满的烦躁和怒火,浇灭了电话那端母亲的兴奋。
⑦“妈妈,我五一假期回去。”我不愿为之前的话低头,可又抵不过内心的愧疚,便出此下策,想着弥补一二。
⑧“好,回头把车票信息发过来,我和你爸去接你!”手机的那边很嘈杂,母亲似乎是边走边说。“你在哪儿?”我随口一问,却让那边沉默了一瞬。“……没事,在街上呢。”母亲的口吻有些慌张,“有点忙,晚上再打给你吧。”这是母亲第一次主动挂断我的电话。
⑨有些莫名的不安涌上心头,可随即又释然了。“没事,反正马上就放假回去了……”而在千里之外,坐在诊室里的母亲和父亲正在和医生商量着推迟手术的相关事项……
⑩一切都在悄无声息地进行着,直到我回到家后的第三天,一张报告单戳破了母亲高明的谎言。熟悉的CT图纸,熟悉的形状,这样的报告我一年前曾在表舅妈那里见过,而后表舅妈被确诊为乳腺癌。顾不得细想,我拿着报告打通了正在上班的父亲的电话。
“你妈妈本来上周该动手术的,但是怕让你过不好节,就推迟了。”父亲沉默了片刻,说出了全部。我一直都知道自己任性,可我却还是仗着母亲的包容而肆意妄为,这是第一次感觉到被后悔淹没的痛苦。
还好手术很成功,还好命运是垂怜我的,它没有夺走母亲的健康。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世间种种悲剧中最为痛苦的一种。我不愿也不敢去品尝一分一毫,感谢所有的所有,甚至感谢那一块血肉模糊的肉块,感谢它没有生长得太快,让医生可以把它切除,也把无尽的痛苦从我的体内切除。
我怀着满心的温暖继续温习之前的功课,这一次,我不再烦闷,不再抱怨。因为,纵使前路漫漫,可只要身边人安好,我也不会孤单。
(有删改)
★5.本文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4分)
6.阅读文章,想一想以《母亲的谎言》为标题有什么妙处。(4分)
7.从全文看,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4分)
8.读完文章,你一定很感动,想一想本文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