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模板训练
12 分析环境描写作用
【答题思路与模板】
一、常见考题题干。
1.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在小说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文章最后一段是描写环境的语句,请简述此处环境描写的作用。
二、答题思路梳理。
1.阅读句子,了解句子内容(概括景物特点);
2.联系上下文,结合关键语句把握景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情感);
3.分别从内容和结构上组织语言概括景物描写的作用。
三、答题模板参考。
1.答题公式:景物描写及其作用=自然环境特点十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情感)+作用
2.【答题模板】文中具体描写了……景色,交代了时间、背景,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心情),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故事的发展做铺垫。
【针对训练与检测】
一、针对训练。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5分)
凤兮凰兮
陈毓
①刘平安惊呆了。他没料到40年前-不,掰着指头算,是41年前-看到的画面能重现眼前。
②41年前的一个早上,他因为早读迟到,担心老师责罚,索性不去学校。他走向学校后面的树林,一路思索旷课的理由。
③他在树林中坐下,腾挪身体,确保不被槐树刺扎到。他听见林中扑扑有声,抬头,就见一只鸟携着一团光辉飞过眼前,落在不远的小空地上。紧接着,另一只鸟携带又一团光辉飞了过去。两只鸟,两只他从未见过的、那么好看的鸟啊!刘平安想惊呼,却像被人卡了脖子,他瞪大眼睛,屏住呼吸,担心呼出的气被鸟闻到。他在地上半蹲半跪,眼睛大睁,嘴巴半张,欢喜不像欢喜,倒像是恐惧。两只鸟儿翩翩起舞,在那小小的空间里盘旋低回。鸟儿前后相随,一只鸟翅膀上带起的风托起另一鸟的翅膀,仿佛是诚意给刘
平安展示它们的美与好,又压根没打算和他交朋友。于是,鸟双双飞出那片矮树林,携带两团光,一刹那就飞没了踪影。
④飞跑回教室,他急切地把喜悦和大家分享,他讲得上气不接下气,因此显得格外啰唆。他得到全班同学的嘲笑:“做梦呢!肯定早上被美梦拖住了才迟到的。”
⑤让刘平安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惦念了41年的鸟又被自己撞见了。
⑥这天一早,他正在坡地除草,向那边眺望,他看见黄河在远处弯成一道大水湾,朝阳照得河水光明,河滩幽暗。幽暗处,站着十六棵有着巨大树洞的老柳树。他熟悉那些柳树,就是不走近,那些树洞也如在眼前。
⑦正看着,眼前飞过一道彩虹,接着又一道彩虹。天啊!可不正是自己41年来无限怀想又欲说还休的鸟!41年的回想,那鸟的形象早已超越第一天所见,甚至比第一天所见还要清晰。而且,他早在心里给那两只鸟起了名字:凤凰。
⑧刘平安这一次悄悄的。他其实也不知把发现的甜蜜分享给谁,孩子们离家去城里生活了,老了的窑院现在只住着他这个将老的人。好在还能自食其力。他种地,地长庄稼,粮食养活他。
⑨现在,凤凰来了,这是啥兆头啊!他欢喜,也有点儿蒙。他抬头看黄河,黄河如他几十年看见的那样。尽管世上日新月异,黄河的水还在那里流淌。他也还在地里种了收,收了再种。这让他心安。鸟是有翅膀的,他没有办法不让鸟走。他也不在乎拿自己看见的和谁证明什么了,鸟要飞走就飞走吧。“欢迎你们再来。”他朝着鸟消失的地方喊一声,自己都笑了。
⑩而让他大为惊叹的是第二天他又看到了那些鸟,这次是五只。不久后的一天,他又数了一遍,有八只鸟。“哎呀,”刘平安在心里喊,“这可了不得了!”刘平安想,他得招待这些稀客,地里的庄稼离成熟还早得很,他得给鸟弄些吃的。他想,乌都是爱吃谷子麦子的吧。他有的是谷子麦子。
一大早去地里,刘平安给布袋里装了一碗金黄的小米。他把小米分五个地点撒在昨天看鸟的地方。之后他静下心来,像往常那样照管他的地,不多走一步路,不探看一次。这一天,他没等来鸟,一只也没来。但下一个早上,他发现他撒下的小米一粒不剩。是不是那些鸟吃了?他有点儿拿不准,正在发愣,一道彩虹忽然降落到他的眼前。
“哎呀!”刘平安按住了惊呼,却坐在了地上,乌离他太近了,近到他可以看清鸟的眼神-安静,明亮。鸟静静地和他对视一眼,不慌不忙地飞走了。
刘平安大受鼓舞,他照旧用他的小米招待那些鸟儿。这天,他亲眼看见一只鸟(他相信这是一只雄鸟)打头儿飞来,吃他撒下的小米。后来又飞来三只,它们吃了一阵,确定安全,其余的鸟才都过来,一边啄食,一边不时地张望。这一次是十只。最多的一次,有十二只。
这都是两年前的事情了。现在刘平安已经是柳林湾鸟类保护站的管护员,唯一的管护员。每天早晚他要定时投食两次,他看护的鸟群已经发展为三十只了。保护站还得到了政府补贴,刘平安也不担心自家的粮食不够养活自己和鸟了。
他现在也知道,被他喊作凤凰的鸟,是红腹锦鸡。
美好的事情招引人。现在,每年都有摄影爱好者来保护站拍鸟,他可不能让他们乱走动。到了鸟的地盘,鸟就是主角,他让摄影的人躲进他搭建的摄影棚,刘平安就在五十米开外的地方投食。
只见他在大树根和石头上撒玉米、小米、小麦,一边投食,一边张望,像是说:“来吧,安心吃,都是给你们的。”
(选自《百花园》2021年第6期,有删改)
★1.第⑥段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在小说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分)
【解题思路】第一步,阅读句子,了解句子内容;第二步,联系上下文,结合关键语句分析作答。细读画线句可知,该句描绘了黄河坡地开阔、古老而富有生机的景象,其中“大水湾”给读者提供了人鸟相遇、相守的大背景。联系下文,由第⑦段中的“正看着,眼前飞过一道彩虹,接着又一道彩虹。天啊!可不正是自己41年来无限怀想又欲说还休的鸟!”可知,河滩的幽暗衬托了“凤凰”彩虹般的美,这样写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河水光明,河滩幽暗”“十六棵有着巨大树洞的老柳树”则蕴含着黄河生态环境良好、人鸟和谐相处的美好状态。
【参考答案】画线句描绘了黄河坡地开阔、古老而富有生机的景象,提供了人鸟相遇、相守的大背景(1分);河滩的幽暗衬托了“凤凰”彩虹般的美,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2分);蕴含着黄河生态环境良好、人鸟和谐相处的美好主题(1分)。
【答题模板】文中具体描写了……景色,交代了时间、背景,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心情),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故事的发展做铺垫。
2.“印象中国·黄河文化”栏目组来到“柳林湾鸟类保护站”,寻找“黄河守护人”。请根据小说内容,提炼二则关于刘平安的素材,供摄制组采访使用。(4分)
【解题思路】第一步,通读全文,找出与刘平安相关的事件;第二步,围绕“黄河守护人”提炼二则素材,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通读全文可知,第②~④段写刘平安小时上学路上初次撞见“凤凰”;第⑨段写刘平安与黄河相伴,几十年如一日;第⑩~ 段写刘平安两年前再次撞见“凤凰”,并开始尝试喂养、保护它们;第14~ 5段写现在,刘平安成为柳林湾鸟类保护站唯一的管护员。据此分析概括作答。
【参考答案】示例:(1)刘平安小时候上学路上初次撞见“凤凰”;(2)刘平安与黄河相伴,几十年一直住在窑院,自食其力;(3)刘平安两年前再次撞见“凤凰”,开始喂养、保护它们;(4)现在,刘平安成为柳林湾鸟类保护站唯一的管护员。(每条2分,答出两条即可)
3.对小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凤凰”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吉祥、太平、再生等内涵,小说以《凤兮凰兮》为标题,暗含了黄河人鸟和谐、生机盎然的美好主题。
B. 第 段“鸟静静地和他对视一眼,不慌不忙地飞走了”一句中,“对视”这一细节传神之至,营造了人与鸟默契相通、心有灵犀的美好境界。
C.文章从两年前第二次遇见“凤凰”写起,再以回忆的方式叙写41年前第一次撞见“凤凰”,叙述方式单一,削弱了跌宕起伏的情节效果。
D. 小说以刘平安与“凤凰”几次相遇为叙述明线,以生态环境的变迁与改善为叙述暗线,这样,双线并行,故事生动,主题含蓄。
【解题思路】第一步,阅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容;第二步,仔细审读各选项内容,将其与文章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分析,选出答案。C. 结合文本内容可知,这篇小说从两年前第二次遇见“凤凰”写起,再以回忆的方式叙写41年前第一次撞见“凤凰”,运用了插叙的记叙顺序,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参考答案】C
4.简析小说结尾的妙处。(4分)
【解题思路】第一步,仔细阅读结尾段的内容;第二步,结合其中的关键语句和文章主旨分析作答。由“他在大树根和石头上撒玉米、小米、小麦,一边投食,一边张望”可知,这一句是一个特写镜头,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来吧,安心吃,都是给你们的”突出了刘平安爱鸟、护鸟的鲜明形象,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人与鸟的和谐共处,凸显了柳林湾生态良好、人鸟和谐、未来美好的主题。
【参考答案】以特写镜头定格画面结尾,意蕴丰富,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1分);展现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场景(1分);突出了刘平安爱鸟、护鸟的鲜明形象(1分);凸显了柳林湾生态良好、人鸟和谐、未来美好的主题(1分)。
【答题模板】在内容上,结尾段写了……,点明了……(中心),升华了主题;在结构上,结尾段总结全文,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二、自我检测。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16分)
父亲的光
周进平
①那应该是一个很特别的冬天,父亲突然回来了,并且天天都在家里,与我们一起吃饭,一起说话。
②但是这种情况的变化并没有像我预想的那样为家里带来欢喜,相反家里总是笼罩在不可言说的压抑气氛里。那个时候,乡镇企业大批倒闭,父亲所在的石灰厂也垮了,没了工作的父亲,成了一名普通的农民,心情郁闷到了极点。恰好那个时候,奶奶从梯子上摔了下来,摔得很重,经抢救才保住了性命。还有弟弟在一棵树上玩耍时,伤到了眼睛,在省城大医院里动了手术,差点儿失明。
③这突如其来的一系列打击,特别是经济上的打击,让整个家庭笼罩在巨大的阴影当中,这种变故让我们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④直到有一天下午,我放学回家,还没有进家门,就听到父母那熟悉的谈笑声,小孩子最容易感受到周边喜悦的气氛,一下子心里就感到很振奋了。我一进门,父亲就拉我过去,他指着地上一堆莲藕给我看,那些莲藕还没有洗净,被黑色的淤泥包裹着。这天,父亲去挖湖藕了。家乡有许多湖泊,野藕遍地是,但是相对好挖的地方已经被人承包了起来,只有那些湖泥很深,相对贫瘠的地方可以任意挖。但要挖起来也是相当费力,得掀开一大片湖泥,在一米多深的地方,才能够挖到一些野生的莲藕。
⑤于是,父亲开始早出晚归,等母亲的饭做好了,天色渐渐暗下来的时候,父亲就挑着一担藕回来了。在清点藕的斤两的时候,父亲即使再累,也会凑到秤杆边,看清了斤两,再用粉笔头在墙上写下数字。
⑥许久,我们都不知道父亲挖藕的地方,更不知道他是先将冰块儿敲碎,弄干湖里的水,再用工具一点一点地掀铲淤泥,越挖越深,掀到上面的泥越堆越高,不一会儿就看不到人影了。没过几天,父亲就直不起腰来了,后来就开始贴膏药,后背贴满了,再后来就吃止痛药。
⑦给父亲送饭菜的任务落到了我的头上。第一次给他送饭的时候,我差点儿哭了。一大片的泥泞地里,到处是翻开的淤泥,遍布大大小小的坑洼。寒风刺骨,天空阴沉,湖里全是黑泥,很难发现父亲的身影。我跑到湖堤的高处,大声地喊“爸爸”,一遍一遍,声嘶力竭,声音一下子就消失在宽阔的湖面,没有一丝回响。我沿着湖堤边跑边喊,风呼呼地叫,把我的呼喊都吹向了身后。我心里万分焦急,怕在严寒的冬天里会有可怕的事情发生,我不敢想下去,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冲进了湖里的淤泥里。
⑧我突然看见在几百米外的地方有一丝微弱的亮光从某一个泥坑里发出来,内心一下子振奋起来,快步地朝那个方向跑去,一双鞋都深陷到淤泥里,差一点儿滚进了挖藕挖的深坑里。
⑨当我的呼喊声已经足够传到那个泥坑的时候,从里面钻出来一个人影,是父亲!是他!他正在张望。刚刚止住的眼泪一下子汹涌地淌了下来,我突然感觉到自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难受极了,我蹲了下来,
抹干了眼泪。父亲一边打开饭盒,一边要我坐下,问:“你是怎么找到我的?”我没有跟他说我是如何慌张,如何艰难地找到他,只是说:“这边有一丝亮光。”父亲挖得太深,四周的泥堆得太高,看不见里面,他开着一个矿灯。
⑩那年冬天,父亲挖了65天藕,一天都没有间断过,挖到了过年的费用,挖到了开学的学费,同时,也戏剧性地戒掉了几十年的烟瘾。
这么多年,我一直不敢忘却那盏灯的亮光。父亲年轻时从村干部到厂里的中层领导,应该说还是比较顺利的,中年却遭遇到了许多不幸。那段最困难的年月,应该是父亲人生中最为灰暗的日子,但作为家中的顶梁柱,父亲挺了过来,他像一盏灯一样,在我们最惶恐、最无助、最没有方向的时候,教会我们怎么去做。
(有删改)
★5.结合上下文,按照提示,品析文中画线语句。(5分)
(1)在清点藕的斤两的时候,父亲即使再累,也会凑到秤杆边,看清了斤两,再用粉笔头在墙上写下数字。(从动作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2分)
(2)一大片的泥泞地里,到处是翻开的淤泥,遍布大大小小的坑洼。寒风刺骨,天空阴沉,湖里全是黑泥。(从景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3分)
【解题思路】第一步,阅读题干,明确题干要求;第二步,抓住句子中的关键内容,联系上下文,按照提示分析表达效果。(1)句中的“凑”为动词,是“接近”的意思,生动形象地描写出父亲靠近秤杆看斤两数时的动作。根据句中的“看清了斤两,再用粉笔头在墙上写下数字”可知,父亲对自己所挖的藕的重量十分关心,因为这关系到家里的收入,这表现了父亲对家庭高度的责任感和对家人浓浓的爱。(2)根据句中的“一大片的泥泞地里”“到处是翻开的淤泥”“大大小小的坑洼”“寒风刺骨,天空阴沉”可知,当时天阴风寒、坑洼密布、黑泥弥漫,渲染出紧张、悲凉的气氛;同时写出父亲挖藕时环境的恶劣,烘托出父亲挖藕的艰辛和不易。结合下文中的“我跑到湖堤的高处,大声地喊‘爸爸’……我心里万分焦急,怕在严寒的冬天里会有可怕的事情发生,我不敢想下去,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冲进了湖里的淤泥里”可知,这里的环境描写也为下文写“我”找不到父亲而焦急地哭泣做了铺垫。
【参考答案】(1)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十分关心自己所挖的藕的重量(1分),表现出父亲
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家人浓浓的爱(1分)。
(2)运用景物描写,写出当时天阴风寒、坑洼密布、黑泥弥漫的环境特点,渲染出紧张、悲凉的气氛(1分),烘托出父亲挖藕的艰辛(1分);同时也为下文写“我”因找不到父亲而哭泣做铺垫(1分)。
【答题模板】(1)这句话运用了XX的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的情景,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表现了人物……的性格。
(2)文中具体描写了……景色,交代了时间、背景,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心情),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故事的发展做铺垫。
6.选出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3分)( )
A. 选文多处写到“我”的感受,用“我”的感受更好地衬托了父亲的形象。
B. 选文第②段交代“我”的家庭遭遇的一系列变故,为下文写“我”的茫然失措做了必要铺垫。
C. 选文第⑩段交代父亲挖藕的时间与收获,突出了父亲的坚韧和强烈的责任感。
D. 选文中的父亲面对家庭困境的做法带给孩子们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解题思路】第一步,阅读文章,梳理文章内容;第二步,将选项表述与文章相关内容进行比对,判断正误。B. “为下文写‘我'的茫然失措做了必要铺垫”表述有误。联系第④~⑩段的内容可知,第②段交代“我”家庭遭遇的一系列变故是为下文写父亲挖藕维持生计做铺垫,说明了父亲去挖藕的原因。
【参考答案】B
7.选文第⑦段和第⑨段都写到“我”流泪,试分析两次流泪的原因有什么不同。(4分)
【解题思路】第一步,根据题干信息,确定答题区间;第二步,结合具体内容,分别从内容、情感上分析两次流泪的原因。根据题干信息,可定位至第⑦段和第⑨段。文章第⑦段描写“我”流泪的句子是“我心里万分焦急……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冲进了湖里的淤泥里”,结合上文中的“寒风刺骨,天空阴沉……大声地喊‘爸爸’,一遍一遍,声嘶力竭,声音一下子就消失在宽阔的湖面,没有一丝回响”可知,这里的“流泪”是因为“我”找不到父亲,同时担心挖藕环境恶劣,怕父亲出事而感到恐慌、无助。文章第⑨段描写“我”流泪的句子是“刚刚止住的眼泪一下子汹涌地淌了下来,我突然感觉到自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难受极了,我蹲了下来,抹干了眼泪”,结合上文中的“当我的呼喊声已经足够传到那个泥坑的时候,从里面钻出来一个人影,是父亲!是他!他正在张望”可知,这里的“流泪”是因为“我”看见父亲平安时的激动,也是因为看到父亲从泥坑里钻出来时的心疼。
【参考答案】第⑦段中“我”流泪是因为“我”找不到父亲,怕父亲出事而感到害怕、无助(2分);第⑨
段中“我”流泪是因为“我”看见父亲平安很激动,还有看到父亲在这样的环境中挖藕而感到心疼(2分)。
8.标题《父亲的光》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4分)
【解题思路】第一步,理解标题的表层含义;第二步,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深层含义。标题一般与文章的内容或主旨有联系,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情感进行分析。根据第⑨段中的“我没有跟他说我是如何慌张,如何艰难地找到他,只是说:“这边有一丝亮光。”父亲挖得太深,四周的泥堆得太高,看不见里面,他开着一个矿灯”可知,标题的表层含义指父亲挖藕时用于照明的矿灯发出的光;根据第1段中的“作为家中的顶梁柱,父亲挺了过来,他像一盏灯一样,在我们最惶恐、最无助、最没有方向的时候,教会我们怎么去做”可知,标题的深层含义指父亲在人生的困境中用坚韧顽强的精神给“我们”以鼓舞,像灯一样为“我们”指引方向。标题中将父亲比喻成人生路上的明灯,表达了作者对困境中坚韧顽强的父亲的感激、敬佩和赞美之情。
【参考答案】标题的表层含义指父亲挖藕时开着的矿灯发出的光(1分);深层含义指父亲在人生的困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给一家人以鼓舞,为家人带来生活的希望(1分)。标题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敬佩和赞美之情(2分)。
【答题模板】从字面上看,这个标题写的是……(表层含义)。深入来看,这个标题实际上表现了……(深层含义),表达了……(情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模板训练
12 分析环境描写作用
【答题思路与模板】
一、常见考题题干。
1.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在小说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文章最后一段是描写环境的语句,请简述此处环境描写的作用。
二、答题思路梳理。
1.阅读句子,了解句子内容(概括景物特点);
2.联系上下文,结合关键语句把握景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情感);
3.分别从内容和结构上组织语言概括景物描写的作用。
三、答题模板参考。
1.答题公式:景物描写及其作用=自然环境特点十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情感)+作用
2.【答题模板】文中具体描写了……景色,交代了时间、背景,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心情),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故事的发展做铺垫。
【针对训练与检测】
一、针对训练。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5分)
凤兮凰兮
陈毓
①刘平安惊呆了。他没料到40年前-不,掰着指头算,是41年前-看到的画面能重现眼前。
②41年前的一个早上,他因为早读迟到,担心老师责罚,索性不去学校。他走向学校后面的树林,一路思索旷课的理由。
③他在树林中坐下,腾挪身体,确保不被槐树刺扎到。他听见林中扑扑有声,抬头,就见一只鸟携着一团光辉飞过眼前,落在不远的小空地上。紧接着,另一只鸟携带又一团光辉飞了过去。两只鸟,两只他从未见过的、那么好看的鸟啊!刘平安想惊呼,却像被人卡了脖子,他瞪大眼睛,屏住呼吸,担心呼出的气被鸟闻到。他在地上半蹲半跪,眼睛大睁,嘴巴半张,欢喜不像欢喜,倒像是恐惧。两只鸟儿翩翩起舞,在那小小的空间里盘旋低回。鸟儿前后相随,一只鸟翅膀上带起的风托起另一鸟的翅膀,仿佛是诚意给刘
平安展示它们的美与好,又压根没打算和他交朋友。于是,鸟双双飞出那片矮树林,携带两团光,一刹那就飞没了踪影。
④飞跑回教室,他急切地把喜悦和大家分享,他讲得上气不接下气,因此显得格外啰唆。他得到全班同学的嘲笑:“做梦呢!肯定早上被美梦拖住了才迟到的。”
⑤让刘平安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惦念了41年的鸟又被自己撞见了。
⑥这天一早,他正在坡地除草,向那边眺望,他看见黄河在远处弯成一道大水湾,朝阳照得河水光明,河滩幽暗。幽暗处,站着十六棵有着巨大树洞的老柳树。他熟悉那些柳树,就是不走近,那些树洞也如在眼前。
⑦正看着,眼前飞过一道彩虹,接着又一道彩虹。天啊!可不正是自己41年来无限怀想又欲说还休的鸟!41年的回想,那鸟的形象早已超越第一天所见,甚至比第一天所见还要清晰。而且,他早在心里给那两只鸟起了名字:凤凰。
⑧刘平安这一次悄悄的。他其实也不知把发现的甜蜜分享给谁,孩子们离家去城里生活了,老了的窑院现在只住着他这个将老的人。好在还能自食其力。他种地,地长庄稼,粮食养活他。
⑨现在,凤凰来了,这是啥兆头啊!他欢喜,也有点儿蒙。他抬头看黄河,黄河如他几十年看见的那样。尽管世上日新月异,黄河的水还在那里流淌。他也还在地里种了收,收了再种。这让他心安。鸟是有翅膀的,他没有办法不让鸟走。他也不在乎拿自己看见的和谁证明什么了,鸟要飞走就飞走吧。“欢迎你们再来。”他朝着鸟消失的地方喊一声,自己都笑了。
⑩而让他大为惊叹的是第二天他又看到了那些鸟,这次是五只。不久后的一天,他又数了一遍,有八只鸟。“哎呀,”刘平安在心里喊,“这可了不得了!”刘平安想,他得招待这些稀客,地里的庄稼离成熟还早得很,他得给鸟弄些吃的。他想,乌都是爱吃谷子麦子的吧。他有的是谷子麦子。
一大早去地里,刘平安给布袋里装了一碗金黄的小米。他把小米分五个地点撒在昨天看鸟的地方。之后他静下心来,像往常那样照管他的地,不多走一步路,不探看一次。这一天,他没等来鸟,一只也没来。但下一个早上,他发现他撒下的小米一粒不剩。是不是那些鸟吃了?他有点儿拿不准,正在发愣,一道彩虹忽然降落到他的眼前。
“哎呀!”刘平安按住了惊呼,却坐在了地上,乌离他太近了,近到他可以看清鸟的眼神-安静,明亮。鸟静静地和他对视一眼,不慌不忙地飞走了。
刘平安大受鼓舞,他照旧用他的小米招待那些鸟儿。这天,他亲眼看见一只鸟(他相信这是一只雄鸟)打头儿飞来,吃他撒下的小米。后来又飞来三只,它们吃了一阵,确定安全,其余的鸟才都过来,一边啄食,一边不时地张望。这一次是十只。最多的一次,有十二只。
这都是两年前的事情了。现在刘平安已经是柳林湾鸟类保护站的管护员,唯一的管护员。每天早晚他要定时投食两次,他看护的鸟群已经发展为三十只了。保护站还得到了政府补贴,刘平安也不担心自家的粮食不够养活自己和鸟了。
他现在也知道,被他喊作凤凰的鸟,是红腹锦鸡。
美好的事情招引人。现在,每年都有摄影爱好者来保护站拍鸟,他可不能让他们乱走动。到了鸟的地盘,鸟就是主角,他让摄影的人躲进他搭建的摄影棚,刘平安就在五十米开外的地方投食。
只见他在大树根和石头上撒玉米、小米、小麦,一边投食,一边张望,像是说:“来吧,安心吃,都是给你们的。”
(选自《百花园》2021年第6期,有删改)
★1.第⑥段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在小说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分)
2.“印象中国·黄河文化”栏目组来到“柳林湾鸟类保护站”,寻找“黄河守护人”。请根据小说内容,提炼二则关于刘平安的素材,供摄制组采访使用。(4分)
3.对小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凤凰”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吉祥、太平、再生等内涵,小说以《凤兮凰兮》为标题,暗含了黄河人鸟和谐、生机盎然的美好主题。
B. 第 段“鸟静静地和他对视一眼,不慌不忙地飞走了”一句中,“对视”这一细节传神之至,营造了人与鸟默契相通、心有灵犀的美好境界。
C.文章从两年前第二次遇见“凤凰”写起,再以回忆的方式叙写41年前第一次撞见“凤凰”,叙述方式单一,削弱了跌宕起伏的情节效果。
D. 小说以刘平安与“凤凰”几次相遇为叙述明线,以生态环境的变迁与改善为叙述暗线,这样,双线并行,故事生动,主题含蓄。
4.简析小说结尾的妙处。(4分)
二、自我检测。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16分)
父亲的光
周进平
①那应该是一个很特别的冬天,父亲突然回来了,并且天天都在家里,与我们一起吃饭,一起说话。
②但是这种情况的变化并没有像我预想的那样为家里带来欢喜,相反家里总是笼罩在不可言说的压抑气氛里。那个时候,乡镇企业大批倒闭,父亲所在的石灰厂也垮了,没了工作的父亲,成了一名普通的农民,心情郁闷到了极点。恰好那个时候,奶奶从梯子上摔了下来,摔得很重,经抢救才保住了性命。还有弟弟在一棵树上玩耍时,伤到了眼睛,在省城大医院里动了手术,差点儿失明。
③这突如其来的一系列打击,特别是经济上的打击,让整个家庭笼罩在巨大的阴影当中,这种变故让我们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④直到有一天下午,我放学回家,还没有进家门,就听到父母那熟悉的谈笑声,小孩子最容易感受到周边喜悦的气氛,一下子心里就感到很振奋了。我一进门,父亲就拉我过去,他指着地上一堆莲藕给我看,那些莲藕还没有洗净,被黑色的淤泥包裹着。这天,父亲去挖湖藕了。家乡有许多湖泊,野藕遍地是,但是相对好挖的地方已经被人承包了起来,只有那些湖泥很深,相对贫瘠的地方可以任意挖。但要挖起来也是相当费力,得掀开一大片湖泥,在一米多深的地方,才能够挖到一些野生的莲藕。
⑤于是,父亲开始早出晚归,等母亲的饭做好了,天色渐渐暗下来的时候,父亲就挑着一担藕回来了。在清点藕的斤两的时候,父亲即使再累,也会凑到秤杆边,看清了斤两,再用粉笔头在墙上写下数字。
⑥许久,我们都不知道父亲挖藕的地方,更不知道他是先将冰块儿敲碎,弄干湖里的水,再用工具一点一点地掀铲淤泥,越挖越深,掀到上面的泥越堆越高,不一会儿就看不到人影了。没过几天,父亲就直不起腰来了,后来就开始贴膏药,后背贴满了,再后来就吃止痛药。
⑦给父亲送饭菜的任务落到了我的头上。第一次给他送饭的时候,我差点儿哭了。一大片的泥泞地里,到处是翻开的淤泥,遍布大大小小的坑洼。寒风刺骨,天空阴沉,湖里全是黑泥,很难发现父亲的身影。我跑到湖堤的高处,大声地喊“爸爸”,一遍一遍,声嘶力竭,声音一下子就消失在宽阔的湖面,没有一丝回响。我沿着湖堤边跑边喊,风呼呼地叫,把我的呼喊都吹向了身后。我心里万分焦急,怕在严寒的冬天里会有可怕的事情发生,我不敢想下去,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冲进了湖里的淤泥里。
⑧我突然看见在几百米外的地方有一丝微弱的亮光从某一个泥坑里发出来,内心一下子振奋起来,快步地朝那个方向跑去,一双鞋都深陷到淤泥里,差一点儿滚进了挖藕挖的深坑里。
⑨当我的呼喊声已经足够传到那个泥坑的时候,从里面钻出来一个人影,是父亲!是他!他正在张望。刚刚止住的眼泪一下子汹涌地淌了下来,我突然感觉到自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难受极了,我蹲了下来,抹干了眼泪。父亲一边打开饭盒,一边要我坐下,问:“你是怎么找到我的?”我没有跟他说我是如何慌张,如何艰难地找到他,只是说:“这边有一丝亮光。”父亲挖得太深,四周的泥堆得太高,看不见里面,他开着一个矿灯。
⑩那年冬天,父亲挖了65天藕,一天都没有间断过,挖到了过年的费用,挖到了开学的学费,同时,也戏剧性地戒掉了几十年的烟瘾。
这么多年,我一直不敢忘却那盏灯的亮光。父亲年轻时从村干部到厂里的中层领导,应该说还是比较顺利的,中年却遭遇到了许多不幸。那段最困难的年月,应该是父亲人生中最为灰暗的日子,但作为家中的顶梁柱,父亲挺了过来,他像一盏灯一样,在我们最惶恐、最无助、最没有方向的时候,教会我们怎么去做。
(有删改)
★5.结合上下文,按照提示,品析文中画线语句。(5分)
(1)在清点藕的斤两的时候,父亲即使再累,也会凑到秤杆边,看清了斤两,再用粉笔头在墙上写下数字。(从动作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2分)
(2)一大片的泥泞地里,到处是翻开的淤泥,遍布大大小小的坑洼。寒风刺骨,天空阴沉,湖里全是黑泥。(从景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3分)
6.选出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3分)( )
A. 选文多处写到“我”的感受,用“我”的感受更好地衬托了父亲的形象。
B. 选文第②段交代“我”的家庭遭遇的一系列变故,为下文写“我”的茫然失措做了必要铺垫。
C. 选文第⑩段交代父亲挖藕的时间与收获,突出了父亲的坚韧和强烈的责任感。
D. 选文中的父亲面对家庭困境的做法带给孩子们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7.选文第⑦段和第⑨段都写到“我”流泪,试分析两次流泪的原因有什么不同。(4分)
8.标题《父亲的光》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4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