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模板训练
13 分析写作手法
【答题思路与模板】
一、常见考题题干。
1.文章第x段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2.这篇文章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请结合原文,选择其中的一种进行具体赏析。
3.结合本文具体内容,说说这篇小说是如何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出讽刺效果的。
4.请你从文中找出一组伏笔与照应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二、答题思路梳理。
1.仔细阅读文章,梳理相关情节,从具体内容中找到文章运用的写作手法;
2.结合对相关知识的积累,分析该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答题模板参考。
1.答题公式:写作手法作用=写作手法十内容+表达效果
2.【答题模板】文章运用了……的表现手法,通过写……,表现了……的主题/情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针对训练与检测】
一、针对训练。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7分)
应聘
李桂芳
①母亲陪着儿子来人才市场应聘。看那儿人山人海的,母亲就充满焦虑。无论如何她得帮儿子找到工作。
②儿子大学毕业后,已经在家待了半年。他的同学陆陆续续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可儿子老是不慌不忙的,说工作迟早会有的。为这,母亲真有些生气了,所以今天非得亲自陪着儿子来应聘不可。
③终于看中了一份待遇不错的推销工作,儿子的条件也挺适合的。母亲便努力地挤进密密匝匝的人群里去,好不容易帮儿子要到了一张应聘报名表。儿子接过表格,三两下就填完了。母亲接过一看,字迹很是潦草,就生气地说:“你怎么这样,不能把字写好点儿吗?”儿子不耐烦地说:“我就那水平。”
④母亲无奈地再次挤到了前台,又要了一张表格。看看拥挤的人流,她害怕自己挤出去难以再挤进来交表,便靠着工作台,拿笔填起来。母亲的字写得很漂亮,她的书法作品曾在中学时得过奖。一位工作人员见她正专心地填表,凑过来看了看说:“不是你应聘吧?”母亲被身后的人流推得歪来倒去的,好不容易站稳了,连忙说:“不是的,我是给我儿子填的。”工作人员说:“你儿子本人呢?”母亲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他力气小,挤不进来。”工作人员看了母亲写的字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嘛。”母亲赶紧说:“我儿子写得还要好呢。”
⑤因为表格交在前面,不多时工作人员就叫到了儿子的名字。母亲就赶紧大着嗓门儿朝后面叫儿子的名字。儿子好半天才挤到前面,边挤边抱怨说:“让你别忙,你忙什么呀?”母亲朝他使使眼色,把他拉到工作人员面前。
⑥儿子被叫到另外一间小屋进行面试,母亲赶忙跟了进去。工作人员问儿子:“你为什么要来应聘这份工作?”【甲】刚才还和母亲顶嘴的儿子,此时突然紧张起来,好半天才挤出一句话:“我需要找份工作。”母亲赶忙帮他圆场说:“我儿子从小就伶牙俐齿的,这会儿是紧张了点儿。他适合做这个推销工作的。你别看这孩子长得瘦,很能吃苦的。小时候吧,家里的一切家务活儿他都承包了,街坊四邻一个劲儿夸他能干呢。”
⑦工作人员又问了一个问题:“你觉得做推销工作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乙】儿子想了半天,大冷的天,额上冷汗直冒,半天才张嘴挤出一句话:“我觉得只要能吃苦就行。”母亲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说:“这孩子,刚才在路上还给我说得头头是道呢,这会儿就忘了?”于是,母亲赶紧对工作人员说:“搞推销,一直是我儿子的梦想,所以,一直以来他都有意识地在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他平时就跟我说,推销人员应该有以下素质:一是有一副好口才,能为产品做详细生动的口头广告;二是有吃苦精神,能走街串巷,不怕麻烦地上门服务;三是有良好的交际能力,能和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广泛地推销产品……”母亲一口气说了十点,毫不停歇,好多竟是工作人员从没听过的有价值的新观点。
⑧听完母亲的介绍,在场的人都面露微笑。母亲一看他们的微笑,心里就跟喝了蜜似的甜。她知道儿子的工作终于有希望了,于是欢天喜地地领着儿子回家等候通知。
⑨三天后,母亲终于等来了那家公司的电话,她非常高兴,儿子也十分兴奋。然而,听过电话,母亲却呆了……
(选自《中国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1.这是一篇讽刺小说。结合本文具体内容,说说这篇小说是如何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出讽刺效果的。(4分)
2.阅读全文,梳理小说的情节,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4分)
→ → →
↓
← ← ←
3.从【甲】【乙】两句中任选一句,结合上下文,从内容、情感或写法角度谈谈对句子的理解。(4分)
4.小说结尾写:“听过电话,母亲却呆了……”请结合文章内容推测应聘结果,并描写母亲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不少于50字)(5分)
二、自我检测。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13分)
松林之夜
罗伯特·史蒂文森
①如果待在屋里,那么夜是死寂的。但若是在户外,夜晚过去得那样轻快,伴随着星辰、露珠和自然的芬芳,每时每刻都能看见自然的变化。睡在墙壁和窗帘之间就仿佛暂时死亡了一般,而睡在野外则是一次轻松而生动的睡眠经历。身处户外而难以入眠的时刻是一个多么令人振奋的时刻啊,这对那些睡在屋里的人来说是难以理解的。牛群在草原上醒来,羊群在布满露水的山坡上吃它们的早餐,在蕨类植物中找到了新的羊圈。那些无家可归而与鸟儿为伍的人们,睁开惺忪的双眼,便看见了黑夜的美。
②是因为无声的召唤,是因为大自然轻柔的触碰,那些睡着的人才在同一时刻醒来吗?是不是星辰从高空发力,抑或是我们分享着休憩的身体下那大地之母的震颤?即使那些对这神秘现象极为熟稔的牧羊人和上了年纪的乡民,也猜测不出夜的这种苏醒方式的奥秘所在。大约凌晨两点,他们宣布时机已到,却对旁的再无所知,也不加追究了。我们仅仅是被打断了睡眠,像蒙田所说的:我们能更好地、更敏锐地体味它。我们拥有了观星的时刻。同时,我们也分享了这片区域中所有户外生物的脉动,对于有些人来说是莫大的快乐。
③当那个时刻来到,我在松林中醒来,口渴极了。我的水罐就在我的身边,还有一半水,我一口气便
喝光了。由于体内的一阵激灵,我毫无睡意了。星星是明亮的、富有色彩的,如同宝石一般,却又不清冷。一团淡淡的银色水雾代替了银河。四周只见一个个枞树纹丝不动的笔直尖顶。借助鞍子的反光,我能看见穆得斯汀①在她被绑住的范围之内兜着圈子。我能听见她嚼动草皮的声音,但除了那溪水流过石缝之间的难以名状的低语声,便没有什么声响了。我慵懒地躺着,研究天色,就是我们所说的虚无缥缈的苍穹。研究它到底是从松林后方的何处,投射过来一抹灰中带红的色彩,又将一缕光润的蓝黑色投在群星间。
④一阵微风,与其说是气流,倒不如说是流动的凉意更为确切,不时地拂过林间空地。因此整晚我那宽敞无比的寝室内空气都在不断更新着。想到夏塞拉德的旅店和成堆的睡帽,想到闷热的剧院和万能钥匙以及紧闭的房间,我就阵阵反感。像这样独自享受被宁静占据的感觉,并且远离那些物质上的维系,在我并不是常有的事情。那令我们退回自己房间的户外世界,如今看来是温和而适宜居住的场所。在野外之室中,我们的睡床夜夜都在原野中等待着我们的莅临。至少,我发现了属于我的新的乐趣。但在我因独处而欢欣之余,我又有了一种奇妙的失落感。我希望有个伴侣能够与我一同躺在星光下,静静的,一动不动,但又可以触及。因为有一个伙伴比一个人独处更能让人心灵平和,若能正确理解,便能使得独处更加完美了。
⑤当我这样既满足又带着些许渴望地躺着的时候,一阵微弱的声响透过松林向我潜来。起初我以为是禽鸟走动的声音,或是远处农庄中传来的狗吠。但渐渐地,它在我耳畔越来越清晰,我意识到那是一个路人正走过山谷中的小路,他边走边大声唱着歌谣。他那歌声中美好的意愿比他的歌唱技巧要好,他用充沛的肺活量快乐地唱着,整个山腰都回荡着他的声音,茂密的峡谷中的空气也被这歌声震动了。我听过一些在沉睡的城镇中走夜路的人歌唱,记得有个人还吹着洪亮的风笛。我听过手推车或马车的嘎吱声,蓦地碾碎了数个小时的寂静,躺在床上的我能听到它们经过那几分钟的声响。所有那些夤夜②出行的人都有一些浪漫情怀吧,我们也怀着某种激动的心情去猜测他们的营生。不过此时此地,这浪漫便有双重意味了:首先,这快乐的路人心中被烈酒点燃,他的歌声响彻了这个夜晚;同时,就我而言,我躺进睡袋中,在松林间与群星遥遥相对。
(有删改)
【注释】①穆得斯汀:作者骑的毛驴。②夤(yín)夜:深夜。
★5.文章多处运用联想,有什么表达效果?试举一例,加以分析。(3分)
6.阅读游记,将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4分)
这篇游记主要写“我”凌晨两点醒来时的“所见”“所听”“所感”:在黑夜中看到宝石般的星星、
、 ,聆听寂夜中 、 ,感受林风拂过的凉意与遐想。
7.品味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3分)
在野外之室中,我们的睡床夜夜都在原野中等待着我们的莅临。(这里使用“莅临”一词有什么用意?)
8.作者笔下的松林之夜充满着浪漫意味。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文中“浪漫”一词的理解。(3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模板训练
13 分析写作手法
【答题思路与模板】
一、常见考题题干。
1.文章第x段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2.这篇文章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请结合原文,选择其中的一种进行具体赏析。
3.结合本文具体内容,说说这篇小说是如何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出讽刺效果的。
4.请你从文中找出一组伏笔与照应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二、答题思路梳理。
1.仔细阅读文章,梳理相关情节,从具体内容中找到文章运用的写作手法;
2.结合对相关知识的积累,分析该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答题模板参考。
1.答题公式:写作手法作用=写作手法十内容+表达效果
2.【答题模板】文章运用了……的表现手法,通过写……,表现了……的主题/情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针对训练与检测】
一、针对训练。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7分)
应聘
李桂芳
①母亲陪着儿子来人才市场应聘。看那儿人山人海的,母亲就充满焦虑。无论如何她得帮儿子找到工作。
②儿子大学毕业后,已经在家待了半年。他的同学陆陆续续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可儿子老是不慌不忙的,说工作迟早会有的。为这,母亲真有些生气了,所以今天非得亲自陪着儿子来应聘不可。
③终于看中了一份待遇不错的推销工作,儿子的条件也挺适合的。母亲便努力地挤进密密匝匝的人群里去,好不容易帮儿子要到了一张应聘报名表。儿子接过表格,三两下就填完了。母亲接过一看,字迹很是潦草,就生气地说:“你怎么这样,不能把字写好点儿吗?”儿子不耐烦地说:“我就那水平。”
④母亲无奈地再次挤到了前台,又要了一张表格。看看拥挤的人流,她害怕自己挤出去难以再挤进来交表,便靠着工作台,拿笔填起来。母亲的字写得很漂亮,她的书法作品曾在中学时得过奖。一位工作人员见她正专心地填表,凑过来看了看说:“不是你应聘吧?”母亲被身后的人流推得歪来倒去的,好不容易站稳了,连忙说:“不是的,我是给我儿子填的。”工作人员说:“你儿子本人呢?”母亲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他力气小,挤不进来。”工作人员看了母亲写的字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嘛。”母亲赶紧说:“我儿子写得还要好呢。”
⑤因为表格交在前面,不多时工作人员就叫到了儿子的名字。母亲就赶紧大着嗓门儿朝后面叫儿子的名字。儿子好半天才挤到前面,边挤边抱怨说:“让你别忙,你忙什么呀?”母亲朝他使使眼色,把他拉到工作人员面前。
⑥儿子被叫到另外一间小屋进行面试,母亲赶忙跟了进去。工作人员问儿子:“你为什么要来应聘这份工作?”【甲】刚才还和母亲顶嘴的儿子,此时突然紧张起来,好半天才挤出一句话:“我需要找份工作。”母亲赶忙帮他圆场说:“我儿子从小就伶牙俐齿的,这会儿是紧张了点儿。他适合做这个推销工作的。你别看这孩子长得瘦,很能吃苦的。小时候吧,家里的一切家务活儿他都承包了,街坊四邻一个劲儿夸他能干呢。”
⑦工作人员又问了一个问题:“你觉得做推销工作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乙】儿子想了半天,大冷的天,额上冷汗直冒,半天才张嘴挤出一句话:“我觉得只要能吃苦就行。”母亲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说:“这孩子,刚才在路上还给我说得头头是道呢,这会儿就忘了?”于是,母亲赶紧对工作人员说:“搞推销,一直是我儿子的梦想,所以,一直以来他都有意识地在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他平时就跟我说,推销人员应该有以下素质:一是有一副好口才,能为产品做详细生动的口头广告;二是有吃苦精神,能走街串巷,不怕麻烦地上门服务;三是有良好的交际能力,能和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广泛地推销产品……”母亲一口气说了十点,毫不停歇,好多竟是工作人员从没听过的有价值的新观点。
⑧听完母亲的介绍,在场的人都面露微笑。母亲一看他们的微笑,心里就跟喝了蜜似的甜。她知道儿子的工作终于有希望了,于是欢天喜地地领着儿子回家等候通知。
⑨三天后,母亲终于等来了那家公司的电话,她非常高兴,儿子也十分兴奋。然而,听过电话,母亲却呆了……
(选自《中国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1.这是一篇讽刺小说。结合本文具体内容,说说这篇小说是如何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出讽刺效果的。(4分)
【解题思路】第一步,阅读文章,找出文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内容;第二步,结合具体内容,从人物刻画和表现主题等方面分析对比的作用。通读文章,根据第③段中的“儿子接过表格,三两下就填完了。母亲接过一看,字迹很是潦草”和第④段中的“母亲无奈地再次挤到了前台,又要了一张表格”“母亲的字写得很漂亮,她的书法作品曾在中学时得过奖。一位工作人员见她正专心地填表”可知,将儿子的字迹潦草与母亲的字迹漂亮进行对比,将儿子态度敷衍与母亲做事专注进行对比。根据第⑥段中的“刚才还和母亲顶嘴的儿子,此时突然紧张起来,好半天才挤出一句话:‘我需要找份工作。'”和第⑦段中的“母亲一口气说了十点,毫不停歇,好多竟是工作人员从没听过的有价值的新观点”可知,这里将儿子面试时的紧张、不善言谈与母亲替儿子回答问题时的侃侃而谈进行对比。这些鲜明的对比,都是在讽刺儿子的不思进取和母亲的大包大揽,批判父母过度干涉孩子、溺爱孩子的家庭教育所带来的问题。
【参考答案】示例:文中儿子填表格三两下就填完了,字迹潦草,而母亲替儿子填写表格时的专注和漂亮的字迹赢得赞扬;儿子面试紧张得直冒汗,半天才挤出一句话,而母亲替儿子回答问题侃侃而谈,答题完美。这样鲜明的对比,生动讽刺了儿子缺少独立性、没有进取心,母亲大包大揽的家庭教育最终结出了“苦果”。
【答题模板】文章运用了……的表现手法,通过写……,表现了……的主题/情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阅读全文,梳理小说的情节,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4分)
→ → →
↓
← ← ←
【解题思路】第一步,根据表格中已知信息的提示,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情节;第二步,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阅读题干下面的思维导图,根据“儿子三两下就填完了表格,字迹潦草”可以定位到第③段;根据“面试时,儿子回答每个问题都是紧张得半天才能挤出一句话”可以定位到⑥⑦两段;根据“面试结束,在场的人都面露微笑”可以定位到第⑧段。据此可知,(1)处答案应根据第③~⑥段的内容进行概括,(2)处答案应根据第⑥~⑧段的内容进行概括。根据第④段中的“母亲无奈地再次挤到了前台,又要了一张表格”“母亲的字写得很漂亮,她的书法作品曾在中学时得过奖”可概括出“母亲替儿子填写表格,字迹漂亮”。根据第⑥段中的“母亲赶忙帮他圆场说:‘我儿子从小就伶牙俐齿的,这会儿是紧张了点儿。他适合做这个推销工作的……'”和第⑦段中的“于是,母亲赶紧对工作人员说:‘搞推销,一直是我儿子的梦想,所以,
一直以来他都有意识地在培养这方面的能力……'母亲一口气说了十点,毫不停歇”可概括出“母亲流利、条理清楚地替儿子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1)母亲替儿子填写表格,字迹漂亮(2)母亲流利、条理清楚地替儿子回答问题
3.从【甲】【乙】两句中任选一句,结合上下文,从内容、情感或写法角度谈谈对句子的理解。(4分)
【解题思路】第一步,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读懂句子;第二步,确定赏析角度;第三步,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阅读【甲】句可知,【甲】句描写的对象是儿子,根据“突然紧张”和“好半天才挤出一句话:‘我需要找份工作。'”可知,这里运用了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联系上文可知,儿子此时的表现与和母亲顶嘴时的“伶牙俐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儿子不善言谈、能力不足。阅读【乙】句可知,【乙】句是儿子回答工作人员又一个问题时的表现,“大冷的天,额上冷汗直冒”可见其心虚,“半天才张嘴挤出一句话”可见他能力不足,缺少独立性,不会表达。根据儿子的表现以及母亲当时的反应来看,作者写这些的用意是引起人们对家庭教育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参考答案】示例:选择【甲】句。【甲】句通过对儿子的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将儿子与母亲顶嘴时的“伶牙俐齿”和面试时的紧张进行对比,写出了儿子平时因受母亲庇护太多而缺少独立性,不善言谈、能力不足,表达出作者对家庭教育问题的反思。
【答题模板】运用……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的情景/写出了……内容,抒发了……的思想感情/蕴含了……的哲理。
4.小说结尾写:“听过电话,母亲却呆了……”请结合文章内容推测应聘结果,并描写母亲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不少于50字)(5分)
【解题思路】第一步,结合上下文,推测结果,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第二步,根据人物的形象特征,描写其心理活动。阅读文章,根据第⑧段中的“她知道儿子的工作终于有希望了,于是欢天喜地地领着儿子回家等候通知”和第⑨段中的“母亲却呆了”可推测出,面试结果并不像母亲想的那样-儿子被成功录取,所以她表现得吃惊。根据第④段中的“母亲的字写得很漂亮,她的书法作品曾在中学时得过奖。一位工作人员见她正专心地填表”“工作人员看了母亲写的字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嘛。'”和第⑦段中的“母亲一口气说了十点,毫不停歇,好多竟是工作人员从没听过的有价值的新观点”可知,母亲具备做推销员的各种素养能力,由此也可以推测,应聘结果是母亲被录取。
【参考答案】示例:母亲被录取。(母亲的心理活动)啊?儿子竟然没有被录取,这怎么可能呢,儿子这么聪明伶俐,而且面试的时候我不是帮儿子说了他那么多优点了吗?评委也都笑了,应该很满意儿子才对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言之有理即可得满分)
【答题模板】文章中的……这一细节描写/词语,写出了……(人物状态),表现了人物……的心理。
二、自我检测。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13分)
松林之夜
罗伯特·史蒂文森
①如果待在屋里,那么夜是死寂的。但若是在户外,夜晚过去得那样轻快,伴随着星辰、露珠和自然的芬芳,每时每刻都能看见自然的变化。睡在墙壁和窗帘之间就仿佛暂时死亡了一般,而睡在野外则是一次轻松而生动的睡眠经历。身处户外而难以入眠的时刻是一个多么令人振奋的时刻啊,这对那些睡在屋里的人来说是难以理解的。牛群在草原上醒来,羊群在布满露水的山坡上吃它们的早餐,在蕨类植物中找到了新的羊圈。那些无家可归而与鸟儿为伍的人们,睁开惺忪的双眼,便看见了黑夜的美。
②是因为无声的召唤,是因为大自然轻柔的触碰,那些睡着的人才在同一时刻醒来吗?是不是星辰从高空发力,抑或是我们分享着休憩的身体下那大地之母的震颤?即使那些对这神秘现象极为熟稔的牧羊人和上了年纪的乡民,也猜测不出夜的这种苏醒方式的奥秘所在。大约凌晨两点,他们宣布时机已到,却对旁的再无所知,也不加追究了。我们仅仅是被打断了睡眠,像蒙田所说的:我们能更好地、更敏锐地体味它。我们拥有了观星的时刻。同时,我们也分享了这片区域中所有户外生物的脉动,对于有些人来说是莫大的快乐。
③当那个时刻来到,我在松林中醒来,口渴极了。我的水罐就在我的身边,还有一半水,我一口气便喝光了。由于体内的一阵激灵,我毫无睡意了。星星是明亮的、富有色彩的,如同宝石一般,却又不清冷。一团淡淡的银色水雾代替了银河。四周只见一个个枞树纹丝不动的笔直尖顶。借助鞍子的反光,我能看见穆得斯汀①在她被绑住的范围之内兜着圈子。我能听见她嚼动草皮的声音,但除了那溪水流过石缝之间的难以名状的低语声,便没有什么声响了。我慵懒地躺着,研究天色,就是我们所说的虚无缥缈的苍穹。研究它到底是从松林后方的何处,投射过来一抹灰中带红的色彩,又将一缕光润的蓝黑色投在群星间。
④一阵微风,与其说是气流,倒不如说是流动的凉意更为确切,不时地拂过林间空地。因此整晚我那宽敞无比的寝室内空气都在不断更新着。想到夏塞拉德的旅店和成堆的睡帽,想到闷热的剧院和万能钥匙以及紧闭的房间,我就阵阵反感。像这样独自享受被宁静占据的感觉,并且远离那些物质上的维系,在我并不是常有的事情。那令我们退回自己房间的户外世界,如今看来是温和而适宜居住的场所。在野外之室中,我们的睡床夜夜都在原野中等待着我们的莅临。至少,我发现了属于我的新的乐趣。但在我因独处而
欢欣之余,我又有了一种奇妙的失落感。我希望有个伴侣能够与我一同躺在星光下,静静的,一动不动,但又可以触及。因为有一个伙伴比一个人独处更能让人心灵平和,若能正确理解,便能使得独处更加完美了。
⑤当我这样既满足又带着些许渴望地躺着的时候,一阵微弱的声响透过松林向我潜来。起初我以为是禽鸟走动的声音,或是远处农庄中传来的狗吠。但渐渐地,它在我耳畔越来越清晰,我意识到那是一个路人正走过山谷中的小路,他边走边大声唱着歌谣。他那歌声中美好的意愿比他的歌唱技巧要好,他用充沛的肺活量快乐地唱着,整个山腰都回荡着他的声音,茂密的峡谷中的空气也被这歌声震动了。我听过一些在沉睡的城镇中走夜路的人歌唱,记得有个人还吹着洪亮的风笛。我听过手推车或马车的嘎吱声,蓦地碾碎了数个小时的寂静,躺在床上的我能听到它们经过那几分钟的声响。所有那些夤夜②出行的人都有一些浪漫情怀吧,我们也怀着某种激动的心情去猜测他们的营生。不过此时此地,这浪漫便有双重意味了:首先,这快乐的路人心中被烈酒点燃,他的歌声响彻了这个夜晚;同时,就我而言,我躺进睡袋中,在松林间与群星遥遥相对。
(有删改)
【注释】①穆得斯汀:作者骑的毛驴。②夤(yín)夜:深夜。
★5.文章多处运用联想,有什么表达效果?试举一例,加以分析。(3分)
【解题思路】第一步,浏览文章,找出运用联想的内容;第二步,结合联想的作用和文章整体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通读全文,根据第④段中的“因此整晚我那宽敞无比的寝室内空气都在不断更新着。想到夏塞拉德的旅店和成堆的睡帽,想到闷热的剧院和万能钥匙以及紧闭的房间,我就阵阵反感”可知,这里由“整晚我那宽敞无比的寝室内空气都在不断更新着”想到“旅店”“睡帽”“剧院”“万能钥匙”和“紧闭的房间”,这是运用了联想的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表现了文章主题,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充实。
【参考答案】示例:第⑤段中的“我听过一些在沉睡的城镇中走夜路的人歌唱,记得有个人还吹着洪亮的风笛。我听过手推车或马车的嘎吱声,蓦地碾碎了数个小时的寂静,躺在床上的我能听到它们经过那几分钟的声响。所有那些夤夜出行的人都有一些浪漫情怀吧,我们也怀着某种激动的心情去猜测他们的营生”运用了联想的手法。此处由“边走边唱的路人”联想到“在沉睡的城镇中走夜路的人歌唱”“有个人还吹着洪亮的风笛”“手推车或马车的嘎吱声”,生动形象地衬托了夜色中的大自然的浪漫美好,升华了文章主题。
【答题模板】文章运用了……的表现手法,通过写……,表现了……的主题/情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6.阅读游记,将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4分)
这篇游记主要写“我”凌晨两点醒来时的“所见”“所听”“所感”:在黑夜中看到宝石般的星星、
、 ,聆听寂夜中 、 ,感受林风拂过的凉意与遐想。
【解题思路】第一步,根据题干信息,确定答题区间;第二步,从文中找出关键词句,概括作答。根据题干中的“看到”可知,一、二两空填“我”看到的景象,“宝石般的星星”对应的是第③段。根据“一团淡淡的银色水雾代替了银河”可知,第一空应填“淡淡的银色水雾”;根据“借助鞍子的反光,我能看见穆得斯汀在她被绑住的范围之内兜着圈子”可知,第二空应填“兜着圈子的驴”。根据题干中的“聆听”可知,三、四两空应填“我”听到的声音,由此可以定位到第③段和第⑤段。根据第③段中的“我能听见她嚼动草皮的声音,但除了那溪水流过石缝之间的难以名状的低语声,便没有什么声响了”可知,第三空应填“溪水流过石缝的低语”;根据第⑤段中的“我意识到那是一个路人正走过山谷中的小路,他边走边大声唱着歌谣”可知,第四空应填“路人边走边唱的歌谣”。
【参考答案】淡淡的银色水雾 兜着圈子的驴 溪水流过石缝的低语 路人边走边唱的歌谣
7.品味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3分)
在野外之室中,我们的睡床夜夜都在原野中等待着我们的莅临。(这里使用“莅临”一词有什么用意?)
【解题思路】第一步,理解词语的本义;第二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语境义;第三步,分析使用该词语的用意。“莅临”是“来到,来临”的意思,在句子中指的是睡床把“我们”当贵宾,盛情邀请“我们”,让“我”独自享受被宁静占据的感觉,远离那些物质上的维系。结合全文来看,作者描写了松林夜间的各种美丽景象,“莅临”一词从侧面衬托了大自然时而寂静空灵,时而瞬息万变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答案】“莅临”是“来到,来临”的意思,从侧面衬托了大自然时而寂静空灵,时而瞬息万变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8.作者笔下的松林之夜充满着浪漫意味。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文中“浪漫”一词的理解。(3分)
【解题思路】第一步,通读文章,找到文中“浪漫”一词出现的位置;第二步,结合文中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心境,由浅入深地分析文章的“浪漫”之处。通读文章可知,“浪漫”出现在第⑤段中:“所有那些夤夜出行的人都有一些浪漫情怀吧”“这浪漫便有双重意味了”。结合文章中路逢牛羊、露宿松林、夜半
醒来欣赏繁星点点、享受微风拂面、聆听过路人的歌声等描写可知,“浪漫”既指大自然时而寂静空灵,时而瞬息万变的美妙,又指作者像进入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般的真实的情感体验。
【参考答案】路逢牛羊、露宿松林、夜半醒来欣赏繁星点点、享受微风拂面、聆听过路人的歌声……虽然这些是轻描淡写,但作者对每一场景的两三句形容足以让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让我们沉浸在作者勾勒的时而寂静空灵,时而瞬息万变的自然之中。这很容易让我们产生对陶渊明所写的与世隔绝的“桃花源”的向往,感受到大自然的“浪漫”。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