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模板训练
01 理解标题含义
【答题思路与模板】
一、常见考题题干。
1.说说你对标题《喜鹊在枝头》的理解。(2022广西河池)
2.结合内容,说说你对标题《草木旧知》的理解。
3.有同学把标题“桂香温暖岁月”读成“桂花温暖岁月”,语文小组长向他指出错误,该组员认为两者意思差不多。你同意该组员的说法吗?为什么?
二、答题思路梳理。
1.理解标题的表层含义。标题中词语的字面义、概括的内容、点明的写作对象、时间及事件等。
2.结合具体内容,理解标题的深层含义。一看是否使用修辞:主要是比喻,需分清本体和喻体。二看是否双关: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三看是否有象征:是否借某一具体事物表现某些抽象意义。四看内容:是否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五看是否为线索:是否贯穿文章始终,是否设置悬念。
3.分析标题是否体现主旨、情感等。
三、答题模板参考。
1.答题公式: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情感(哲理等)
2.答题模板:标题×××的表层含义是……,深层含义是……,表达了……的情感(揭示了……的道理)。
【针对训练与测试】
一、针对训练。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8分)
喜鹊在枝头
魏丽饶
①寒冬腊月走在北京的山路上,一颗野果,带我进入一个鸟的世界。
②这次来北京出差的目的地,是一个颇为偏僻的地方。下车后还有约两公里的路程,我为了欣赏沿途风光,回绝了接待单位的接车,原地小跳热身后,趁热赶路。
③空气很冷,山间静幽幽的,只有行李箱在路面上滑出闷声闷气的隆隆响。突然不知从哪飞来一只黑白相间的喜鹊,它落在我前面不远处,轻巧地跳跃着往前走,时不时回头看我一下,喳喳叫两声。“花喜鹊,喳喳喳,知道你娘在哪嗒。”这是小时候村子里流行的歌谣,我不知是在心里想着还是已经念出了声儿,喜鹊跳得更欢了。有这样一个可爱的伙伴,我一时忘记了疲惫和寒冷。
④这是一只极有分寸的可爱生灵,它不紧不慢,始终和我隔着一段距离,但又保持互动。我下意识地放慢脚步,让行李箱的动静尽可能轻缓,生怕把它吓走。但喜鹊似乎并不领情,转过身别着小脑袋不解地看我一眼,然后扯开翅膀倏地飞走了。我心头顿时一阵失落。回望来路,不知不觉间,已经将下车的站台落在了另一座山头。
⑤“喳,喳喳,喳,喳喳喳……”一连串喜鹊叫声从不远处的树林里传来,像是在空寂的山林里点燃一挂炮仗。这叫声不依不饶,我停,它也停,我走,它又起。刹那间,一道黑影从我眼前划过,又一只喜鹊落在三五步开外的柏油公路上,也是黑白相间,但我不确定它是不是刚才的那只。这次它动作轻灵且友善,很快我便明白了它的心思,是想带我去一个地方。
⑥在那里,矗立着一棵我所见过的最大的柿子树。枝头几乎不见树叶,沉甸甸的果实将树枝压得很低。深冬时节,柿子已经熟透,在阳光下像一只只点亮的红灯笼,明媚,生动。这里是鸟雀的天堂,有喜鹊,白头鹎,还有一些我叫不上名的鸟儿。它们的歌声此起彼伏,交织一片。
⑦那只花喜鹊不再理我,而是全神贯注于枝头的一颗红柿子上。它的动作不慌不忙,很有章法。先是站在旁边的树枝上观察一阵儿,挑个满意处,一口啄进去,又啄一口。连啄四五下,再把喙埋进果肉深处,美美地吸食一通。然后抽身出来跳到另一根枝上,瞅准柿子的另外一面,如法炮制。渐渐地,它便有些忘我了,脑袋已经顺着柿子转了半个圈儿,仍不肯松口。直到整颗果子吃得只剩下小半个壳儿,它才像打完一场胜仗似的,酣畅地歇口气儿,果断转移了阵地。如是观察几次,我才明白鸟雀们对一颗野果的“良苦用心”。它们之所以分两头入手,又四面夹攻,是为了让果子在被啄食的过程中保持平衡以免掉落。嗬,多么聪明的小家伙!
⑧“姑娘,您这是干什么呢?”
⑨“看鸟。”我回话时,一位臂上戴着袖标的护林老人出现在我身旁。他向我讲述这片山上有很多柿子树,每年结了果子几乎无人采摘,就任由其自然生长、掉落。即便是沿公路边的树,有人来打柿子的时候,也会特地在枝头留下一部分。
⑩“为啥?”
“留给鸟儿们过冬。”
说这话的时候,老人的眼神慈祥而温柔。我的心为之一动,进而联想到一树枇杷。
我以前工作的地方,在上海康平路上的一幢老洋房内。跨进黑色铁栅栏门,院角有一棵不小的枇杷树。每年五六月份,一串串鹅黄的枇杷果攀墙而出,令人垂涎。眼看着果子日渐成熟,院主人却从不急于采摘,而是悠然地坐在二楼的阳台上,静看鸟儿们你来我往争相分食。原来,这才是一颗果子在大自然中,自得其所的方式。
老人伸手摘下一颗柿子递给我:“尝一个。不然你咋知道鸟儿们吃的是什么滋味儿!”
从柿子树上落下来的阳光,斑斑驳驳照在老人的脸上,他笑得那么爽朗。在那张热情地笑
脸里,我恍然感受到了鸟儿的心情。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说说你对标题《喜鹊在枝头》的理解。(3分)
【解题思路】第一步,阅读文章,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本文主要描写了作者步行在山路上时,遇到喜鹊啄食柿子并和老人攀谈等内容,喜鹊是文章的“主角”,因此“喜鹊在枝头”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这是对标题表层含义的理解。第二步,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进行分析。喜鹊是吉祥鸟,“喜鹊在枝头”与我们日常所说的“喜鹊登枝”异曲同工,是温馨、喜庆的象征,奠定了本文喜庆、温馨、愉悦、赞美的情感基调;老人和枇杷树的主人都很爱护鸟类,作者通过记叙他们的事情,含蓄地点明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世界才会更加美好的主旨。
【参考答案】①标题概括了本文写步行山路时遇到喜鹊啄食柿子的主要内容(1分);②标题营造了温馨、喜庆的气氛,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1分);③含蓄地点明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旨(1分)。
【答题模板】从字面上看,这个标题写的是……(表层含义)。深入来看,这个标题实际上表现了……(深层含义),表达了……(情感)。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①段至第⑥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3分)
【解题思路】第一步,根据题干要求,认真阅读指定的段落。第二步,找到其中的关键语句,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概括。【据题精析】根据第②段中的“下车后还有约两公里的路程,我为了欣赏沿途风光,回绝了接待单位的接车,原地小跳热身后,趁热赶路”,第③段中的“突然不知从哪飞来一只黑白相间的喜鹊,它落在我前面不远处,轻巧地跳跃着往前走,时不时回头看我一下,喳喳叫两声”和第⑥段中的“在那里,矗立着一棵我所见过的最大的柿子树”等语句,可概括出“‘我’下车步行,遇喜鹊引领,见到柿子树”。
【参考答案】“我”下车步行(1分),遇喜鹊引领(1分),见到柿子树(1分)。
3.第③段引用“花喜鹊,喳喳喳,知道你娘在哪嗒”的歌谣有什么作用?(3分)
【解题思路】第一步,调动日常积累的引用的一般作用的知识;第二步,结合具体语境,联系作者的情感,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内容上,结合第③段中的“它落在我前面不远处,轻巧地跳跃着往前走,时不时回头看我一下,喳喳叫两声”“我不知是在心里想着还是已经念出了声儿,喜鹊跳得更欢了”等语句可知,“花喜鹊,喳喳喳,知道你娘在哪嗒”的童年歌谣衬托了“我”步行在山路上,遇到喜鹊的高兴心情;结构上,这句歌谣与第⑤段中的“‘喳,喳喳,喳,喳喳喳……’一连串喜鹊叫声从不远处的树林里传来”等内容形成前后呼应,使得文章叙事连续通畅;“花喜鹊,喳喳喳,知道你娘在哪嗒”富有童趣,使文章具
有生动活泼的童真之感。
【参考答案】①衬托了“我”步行在山路上,遇到喜鹊的高兴心情(1分);②与下文描写喜鹊叫声的语句形成呼应,文气贯通(1分);③为文章增添生动活泼之感(1分)。
4.请按要求分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但喜鹊似乎并不领情,转过身别着小脑袋不解地看我一眼,然后扯开翅膀倏地飞走了。(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解题思路】第一步,明确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第二步,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分析运用该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但喜鹊似乎并不领情,转过身别着小脑袋不解地看我一眼”把喜鹊人格化,使喜鹊具有了人的情态与动作,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喜鹊看“我”的样子;“不解地看我一眼”“倏地飞走了”表现了喜鹊可爱的样子;结合第③段中的“有这样一个可爱的伙伴,我一时忘记了疲惫和寒冷”可知,此句流露出作者对喜鹊的喜爱和与喜鹊相伴行走山路的愉悦之情。
【参考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将喜鹊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喜鹊看“我”和飞走时可爱的样子(1分),流露出“我”对喜鹊的喜爱和行走山路的愉悦之情(1分)。
(2)先是站在旁边的树枝上观察一阵儿,挑个满意处,一口啄进去,又啄一口。(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解题思路】第一步,理解词语的词性和含义;第二步,结合语境,联系作者的情感来分析。此句是对喜鹊啄食柿子动作的描写,“观察”“挑”把喜鹊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句子生动、形象、幽默;这三个加点词语都是动词,详细地写出喜鹊啄食柿子的动作,先是“观察”,再是“挑”,最后“啄”,有序的动作写出喜鹊的聪明可爱,蕴含着作者对喜鹊的喜爱之情。
【参考答案】加点词语是描写喜鹊啄食时的动词,“观察”“挑”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喜鹊人格化,(1分)写出喜鹊的聪明可爱(1分);三个动词详细写出喜鹊啄食柿子的动作,生动、具体,蕴含着作者对喜鹊的喜爱之情(1分)。
5.第 段中,看到护林老人慈祥而温柔的眼神,“我”为什么会想到那一树枇杷?(3分)
【解题思路】第一步,带着问题阅读指定文段;第二步,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并抓住关键词语概括答案。根据第⑨段中的“即便是沿公路边的树,有人来打柿子的时候,也会特地在枝头留下一部分”,第 段“留给鸟儿们过冬”和第 段中的“鸟儿们你来我往争相分食”可知,柿子与枇杷成熟后都可以成为鸟类的食物,这是它们的共同之处;结合第 段中的“说这话的时候,老人的眼神慈祥而温柔”和第 段中的“院主人却从不急于采摘,而是悠然地坐在二楼的阳台上,静看鸟儿们你来我往争相分食”可知,老人与枇杷树的主人有相同之处,都爱护鸟类,这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同时,由眼前的柿子联想到枇杷树,可见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都有人对鸟倍加呵护,丰富了文章内容,突出了文章主旨。
【参考答案】①眼前的柿子与记忆中的枇杷都有成熟后供鸟类啄食的相同之处(1分);②老人与枇杷树的主人有相同之处,都具有爱护鸟类的可贵品质(1分);③由柿子联想到枇杷,丰富了文章内容,可见对鸟类的爱护不止一地一人,从而突出了文章主旨(1分)。
二、自我检测。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后面的问题。(23分)
桂香温暖岁月
陈伟雄
①傍晚,心情烦闷,出门散步。刚推开小区楼道的大门,就与夹杂着桂花气息的秋风撞了个满怀,我不由得停住脚步。
②恍然意识到,已近深秋。楼道旁边小径处有一棵桂花树,往年十月,早已桂花飘香,可是今年的桂花像中了秋老虎的热毒,姗姗来迟。秋分到了,它不动声色;寒露到了,它静默不语。好在近日几场秋雨降临,开启“速冻”模式,气温终于跌了下来。秋风惊动了桂花,满城的桂子,仿佛同时收到了“开放”的号令,终于欣欣然张开了眼。【甲】金桂、银桂、丹桂、月桂,早已按捺不住,也不排队,争先恐后地绽放开来,满城秋色,刹那芳华。
③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热烈的桂花!走在马路上,走在公园里,走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空气中总有一缕暗香钻入鼻孔。那暗香如同从天而降的甘霖,如同随季节拂过的微风,不露声色,不慌不忙地播撒着芬芳,香香的、柔柔的、甜甜的、糯糯的。
④桂花的香气是这样浓郁,但它的花却极不起眼。瞧,每一朵花仅有半粒米大小,还要分成四片小花瓣,微小而精致。可无数小花挤挤挨挨地攒在一起,发散出来的香气,却极具冲击力。多数花的香气只能刺激人的嗅觉,而桂花的香气却很奇妙,除了让人获得嗅觉的愉悦之外,那甜蜜的香味,会令人不由自主地产生“通感”,刺激味蕾,分泌唾液,甚至产生渺远的“幻觉”,诱惑着人垂涎起桂花美食来,桂花糖、桂花蜜、桂花糕……想起母亲的桂花汤圆,口水便“飞流直下三千尺”。
⑤母亲是个巧娘,桂花汤圆是她的得意之作。在物资匮乏的二十世纪七80年代,母亲的一双巧手,总能变戏法似的做出各种美食,投喂我这只小馋猫。桂花飘香的时节,为了让我吃上桂花蜜,母亲总会带我去采桂花,她把伞倒挂在树枝上,轻摇树枝,桂花便乖乖地落到了伞窝里。拿回家后,母亲先把枯的花朵和花梗挑出来,用清水洗一遍,放在阳光下晾干。之后,取来干净的密封罐,铺上一层桂花,倒入一层白糖,用勺子压实,反复几次,直到装满密封罐为止。那段时间,我最大的乐趣就是趴在桌子上,静静地看罐子里的花朵慢慢变小,颜色变深,最后滋生出像蜜一样的液体来。终于有一天,清晨醒来,桌上摆上了一碗滚烫的汤圆,此刻浇一勺香甜的桂花蜜,哇,足以温暖一个冬天了!
⑥可惜,多年后我远离故乡,远离母亲,很少再吃到母亲做的桂花糕、桂花蜜、桂花酿。有时深秋时节,赶上桂花香透,嘴巴馋了,便去看望母亲,【乙】可是看着已近耄耋之年的母亲盘根错节般的双手,总是如鲠在喉,欲言又止。大概,美好的记忆要永远留在童年了。
⑦忽而,耳边传来乐声:“不管世间沧桑如何,一城风絮,满腹相思都沉默,只有桂花暗香飘过……”这不是红极一时的电视剧《八月桂花香》的主题曲吗?夜空中,我的思绪随着桂花香,飘向多年前。当初并不理解这歌词表达的意思,今晚再听,才意识到“初闻不知曲中意,再闻已是曲中人”。生活的重担压在我的心头,令我不堪重忧,如今深吸一口气,从幽深处飘来的桂香,却在五脏六腑里散发开来,令我豁然开朗。生命如此热烈的桂花啊,它仿佛在提醒我: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人间有风雨,也有真情,只要心存美好,一切都能跨过去。一如桂花,要么沉默,要么热烈,天越冷,香越浓。
⑧在这浓郁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刊载于2022. 3,有删改)
★6.有同学把标题“桂香温暖岁月”读成“桂花温暖岁月”,语文小组长向他指出错误,该组员认为两者意思差不多。你同意该组员的说法吗?为什么?(4分)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第二步,明确本题考查标题含义的理解。第三步,分析清楚两个标题的区别,“桂香温暖岁月”与“桂花温暖岁月”的区别在于“香”与“花”,而本文全篇都在描写和回忆桂花香,其中包含的香味非常丰富,比如花香、母亲做的食物香等等,因此“桂香温暖岁月”更为具体贴切。据此思路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不同意(1分)。标题中的“桂香”含义丰富:①楼道旁边小径处那棵桂花树上飘来的香气;②马路上、公园里、城市角落里的桂花发出的香气;③用桂花做成的美食发出的香气;④小时候,母亲带我采摘的桂花的香气;⑤电视剧《八月桂花香》主题曲里的桂花香;⑥像桂花香般的美好人生。(2分)这几种香气融合成了题目中的“桂香”,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暗含“我”对桂香的喜爱、赞美之情,而“桂花”指代性不强,意蕴不够丰富(1分)。
7.班级同学针对本文的语言特色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分享,请根据文章内容补全对话。(6分)
小语:这篇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比如文中我标记出来的【甲】【乙】两处。
小文:是的!【甲】句使用了①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② ,表达了③ 。
小语:【乙】句中④“ ”一词用得很好,将母亲双手⑤ 的状态描写得淋漓尽致,我仿佛已经看到了那双手的样子,不由让人对文中母亲心生⑥ 。
【参考答案】①拟人 ②桂花竞相开放的情形 ③“我”对桂花的喜爱、赞美之情 ④盘根错节 ⑤苍老、粗糙 ⑥敬意
8.有人对第⑤段内容的安排不是很理解,请你向他解释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4分)。
【参考答案】内容上:第⑤段为插叙(1分),通过回忆母亲用桂花做美食的过往,解释了想起母亲的桂花汤圆会流口水的原因;将桂花与生活联系起来,丰富了桂花带给人的感受,体现出桂花里的人间真情,为结尾抒发情感做铺垫;表现出“我”对桂花香气的喜爱及对儿时生活的怀念(1分)。
结构上:承上启下,推动情节发展(1分),让文章情节有波澜,结构富有变化,避免平铺直叙(1分)。
9.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4分)
【解题思路】第一步,明确本题考查句子赏析。第二步,可从修辞手法、用词等角度入手。抓住句子中的“如同”可判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再结合“香香的、柔柔的、甜甜的、糯糯的”这些词语,可以看出划线句子写出了桂花香气的芬芳、甜蜜和柔和,表达了“我”对桂花香气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参考答案】画线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同时用“香香的、柔柔的、甜甜的、糯糯的”这几个叠词(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桂花香气的芬芳、甜蜜和柔和(1分),表达了“我”对桂花香气的喜爱和赞美之情(1分)。
10.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写法和主旨,小鹿给出了如下资料卡,请结合该资料卡,谈谈两篇文章的相似之处。(5分)
(
资料卡
【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结尾】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
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
宗璞《紫藤萝瀑布》
)
【解题思路】第一步,明确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和主旨理解。第二步,结合资料卡中内容可得出结构的相似之处;本文通过描写桂香,表达了丰富的情感,且通过“不觉加快了脚步”可知作者从桂香中收获的振奋鼓舞,而《紫藤萝瀑布》也是如此,由此总结写法和主旨上的特点。
【参考答案】①本文与《紫藤萝瀑布》结构相似,前后用脚步的快慢形成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1分);②两篇文章开篇“停住了脚步”的原因都是因物的美好而驻足,结尾“加快了脚步”的原因都是因物生情,两文都使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1分),宗璞托紫藤萝抒发对紫藤萝的赞美之情(1分),本文托桂香抒发对桂花的赞美之情(1分),两位作者都从物中感悟到了生命的美好和永恒,因此精神受到振奋鼓舞(1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模板训练
01 理解标题含义
【答题思路与模板】
一、常见考题题干。
1.说说你对标题《喜鹊在枝头》的理解。(2022广西河池)
2.结合内容,说说你对标题《草木旧知》的理解。
3.有同学把标题“桂香温暖岁月”读成“桂花温暖岁月”,语文小组长向他指出错误,该组员认为两者意思差不多。你同意该组员的说法吗?为什么?
二、答题思路梳理。
1.理解标题的表层含义。标题中词语的字面义、概括的内容、点明的写作对象、时间及事件等。
2.结合具体内容,理解标题的深层含义。一看是否使用修辞:主要是比喻,需分清本体和喻体。二看是否双关: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三看是否有象征:是否借某一具体事物表现某些抽象意义。四看内容:是否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五看是否为线索:是否贯穿文章始终,是否设置悬念。
3.分析标题是否体现主旨、情感等。
三、答题模板参考。
1.答题公式: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情感(哲理等)
2.答题模板:标题×××的表层含义是……,深层含义是……,表达了……的情感(揭示了……的道理)。
【针对训练与测试】
一、针对训练。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8分)
喜鹊在枝头
魏丽饶
①寒冬腊月走在北京的山路上,一颗野果,带我进入一个鸟的世界。
②这次来北京出差的目的地,是一个颇为偏僻的地方。下车后还有约两公里的路程,我为了欣赏沿途风光,回绝了接待单位的接车,原地小跳热身后,趁热赶路。
③空气很冷,山间静幽幽的,只有行李箱在路面上滑出闷声闷气的隆隆响。突然不知从哪飞来一只黑白相间的喜鹊,它落在我前面不远处,轻巧地跳跃着往前走,时不时回头看我一下,喳喳叫两声。“花喜鹊,喳喳喳,知道你娘在哪嗒。”这是小时候村子里流行的歌谣,我不知是在心里想着还是已经念出了声儿,喜鹊跳得更欢了。有这样一个可爱的伙伴,我一时忘记了疲惫和寒冷。
④这是一只极有分寸的可爱生灵,它不紧不慢,始终和我隔着一段距离,但又保持互动。我下意识地放慢脚步,让行李箱的动静尽可能轻缓,生怕把它吓走。但喜鹊似乎并不领情,转过身别着小脑袋不解地看我一眼,然后扯开翅膀倏地飞走了。我心头顿时一阵失落。回望来路,不知不觉间,已经将下车的站台落在了另一座山头。
⑤“喳,喳喳,喳,喳喳喳……”一连串喜鹊叫声从不远处的树林里传来,像是在空寂的山林里点燃一挂炮仗。这叫声不依不饶,我停,它也停,我走,它又起。刹那间,一道黑影从我眼前划过,又一只喜鹊落在三五步开外的柏油公路上,也是黑白相间,但我不确定它是不是刚才的那只。这次它动作轻灵且友善,很快我便明白了它的心思,是想带我去一个地方。
⑥在那里,矗立着一棵我所见过的最大的柿子树。枝头几乎不见树叶,沉甸甸的果实将树枝压得很低。深冬时节,柿子已经熟透,在阳光下像一只只点亮的红灯笼,明媚,生动。这里是鸟雀的天堂,有喜鹊,白头鹎,还有一些我叫不上名的鸟儿。它们的歌声此起彼伏,交织一片。
⑦那只花喜鹊不再理我,而是全神贯注于枝头的一颗红柿子上。它的动作不慌不忙,很有章法。先是站在旁边的树枝上观察一阵儿,挑个满意处,一口啄进去,又啄一口。连啄四五下,再把喙埋进果肉深处,美美地吸食一通。然后抽身出来跳到另一根枝上,瞅准柿子的另外一面,如法炮制。渐渐地,它便有些忘我了,脑袋已经顺着柿子转了半个圈儿,仍不肯松口。直到整颗果子吃得只剩下小半个壳儿,它才像打完一场胜仗似的,酣畅地歇口气儿,果断转移了阵地。如是观察几次,我才明白鸟雀们对一颗野果的“良苦用心”。它们之所以分两头入手,又四面夹攻,是为了让果子在被啄食的过程中保持平衡以免掉落。嗬,多么聪明的小家伙!
⑧“姑娘,您这是干什么呢?”
⑨“看鸟。”我回话时,一位臂上戴着袖标的护林老人出现在我身旁。他向我讲述这片山上有很多柿子树,每年结了果子几乎无人采摘,就任由其自然生长、掉落。即便是沿公路边的树,有人来打柿子的时候,也会特地在枝头留下一部分。
⑩“为啥?”
“留给鸟儿们过冬。”
说这话的时候,老人的眼神慈祥而温柔。我的心为之一动,进而联想到一树枇杷。
我以前工作的地方,在上海康平路上的一幢老洋房内。跨进黑色铁栅栏门,院角有一棵不小的枇杷树。每年五六月份,一串串鹅黄的枇杷果攀墙而出,令人垂涎。眼看着果子日渐成熟,院主人却从不急于采摘,而是悠然地坐在二楼的阳台上,静看鸟儿们你来我往争相分食。原来,这才是一颗果子在大自然中,自得其所的方式。
老人伸手摘下一颗柿子递给我:“尝一个。不然你咋知道鸟儿们吃的是什么滋味儿!”
从柿子树上落下来的阳光,斑斑驳驳照在老人的脸上,他笑得那么爽朗。在那张热情地笑
脸里,我恍然感受到了鸟儿的心情。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说说你对标题《喜鹊在枝头》的理解。(3分)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①段至第⑥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3分)
3.第③段引用“花喜鹊,喳喳喳,知道你娘在哪嗒”的歌谣有什么作用?(3分)
4.请按要求分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但喜鹊似乎并不领情,转过身别着小脑袋不解地看我一眼,然后扯开翅膀倏地飞走了。(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2)先是站在旁边的树枝上观察一阵儿,挑个满意处,一口啄进去,又啄一口。(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5.第 段中,看到护林老人慈祥而温柔的眼神,“我”为什么会想到那一树枇杷?(3分)
二、自我检测。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后面的问题。(23分)
桂香温暖岁月
陈伟雄
①傍晚,心情烦闷,出门散步。刚推开小区楼道的大门,就与夹杂着桂花气息的秋风撞了个满怀,我不由得停住脚步。
②恍然意识到,已近深秋。楼道旁边小径处有一棵桂花树,往年十月,早已桂花飘香,可是今年的桂花像中了秋老虎的热毒,姗姗来迟。秋分到了,它不动声色;寒露到了,它静默不语。好在近日几场秋雨降临,开启“速冻”模式,气温终于跌了下来。秋风惊动了桂花,满城的桂子,仿佛同时收到了“开放”的号令,终于欣欣然张开了眼。【甲】金桂、银桂、丹桂、月桂,早已按捺不住,也不排队,争先恐后地绽放开来,满城秋色,刹那芳华。
③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热烈的桂花!走在马路上,走在公园里,走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空气中总有一缕暗香钻入鼻孔。那暗香如同从天而降的甘霖,如同随季节拂过的微风,不露声色,不慌不忙地播撒着芬芳,香香的、柔柔的、甜甜的、糯糯的。
④桂花的香气是这样浓郁,但它的花却极不起眼。瞧,每一朵花仅有半粒米大小,还要分成四片小花瓣,微小而精致。可无数小花挤挤挨挨地攒在一起,发散出来的香气,却极具冲击力。多数花的香气只能刺激人的嗅觉,而桂花的香气却很奇妙,除了让人获得嗅觉的愉悦之外,那甜蜜的香味,会令人不由自主地产生“通感”,刺激味蕾,分泌唾液,甚至产生渺远的“幻觉”,诱惑着人垂涎起桂花美食来,桂花糖、桂花蜜、桂花糕……想起母亲的桂花汤圆,口水便“飞流直下三千尺”。
⑤母亲是个巧娘,桂花汤圆是她的得意之作。在物资匮乏的二十世纪七80年代,母亲的一双巧手,总能变戏法似的做出各种美食,投喂我这只小馋猫。桂花飘香的时节,为了让我吃上桂花蜜,母亲总会带我去采桂花,她把伞倒挂在树枝上,轻摇树枝,桂花便乖乖地落到了伞窝里。拿回家后,母亲先把枯的花朵和花梗挑出来,用清水洗一遍,放在阳光下晾干。之后,取来干净的密封罐,铺上一层桂花,倒入一层白糖,用勺子压实,反复几次,直到装满密封罐为止。那段时间,我最大的乐趣就是趴在桌子上,静静地看罐子里的花朵慢慢变小,颜色变深,最后滋生出像蜜一样的液体来。终于有一天,清晨醒来,桌上摆上了一碗滚烫的汤圆,此刻浇一勺香甜的桂花蜜,哇,足以温暖一个冬天了!
⑥可惜,多年后我远离故乡,远离母亲,很少再吃到母亲做的桂花糕、桂花蜜、桂花酿。有时深秋时节,赶上桂花香透,嘴巴馋了,便去看望母亲,【乙】可是看着已近耄耋之年的母亲盘根错节般的双手,总是如鲠在喉,欲言又止。大概,美好的记忆要永远留在童年了。
⑦忽而,耳边传来乐声:“不管世间沧桑如何,一城风絮,满腹相思都沉默,只有桂花暗香飘过……”这不是红极一时的电视剧《八月桂花香》的主题曲吗?夜空中,我的思绪随着桂花香,飘向多年前。当初并不理解这歌词表达的意思,今晚再听,才意识到“初闻不知曲中意,再闻已是曲中人”。生活的重担压在我的心头,令我不堪重忧,如今深吸一口气,从幽深处飘来的桂香,却在五脏六腑里散发开来,令我豁然开朗。生命如此热烈的桂花啊,它仿佛在提醒我: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人间有风雨,也有真情,只要心存美好,一切都能跨过去。一如桂花,要么沉默,要么热烈,天越冷,香越浓。
⑧在这浓郁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刊载于2022. 3,有删改)
★6.有同学把标题“桂香温暖岁月”读成“桂花温暖岁月”,语文小组长向他指出错误,该组员认为两者意思差不多。你同意该组员的说法吗?为什么?(4分)
7.班级同学针对本文的语言特色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分享,请根据文章内容补全对话。(6分)
小语:这篇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比如文中我标记出来的【甲】【乙】两处。
小文:是的!【甲】句使用了①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② ,表达了③ 。
小语:【乙】句中④“ ”一词用得很好,将母亲双手⑤ 的状态描写得淋漓尽致,我仿佛已经看到了那双手的样子,不由让人对文中母亲心生⑥ 。
8.有人对第⑤段内容的安排不是很理解,请你向他解释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4分)。
9.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4分)
10.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写法和主旨,小鹿给出了如下资料卡,请结合该资料卡,谈谈两篇文章的相似之处。(5分)
(
资料卡
【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结尾】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
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
宗璞《紫藤萝瀑布》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