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核心考点】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模板训练04 理解句子含义 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核心考点】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模板训练04 理解句子含义 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1 10:49:3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模板训练
04 理解句子含义
【答题思路与模板】
一、常见考题题干。
1.文中划线句子有什么含义?
2.阅读第③段,说说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第⑦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二、答题思路梳理。
1.将句子放回原文,体会其表层含义。
2.结合语境,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
3.分析句子所蕴含的主旨或情感。
三、答题模板参考。
1.答题公式: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主旨或情感
2.【答题模板】从表层含义来看,这句话是说……;从深层含义来看,这句话是说……。这句话表达了……的主旨/抒发了……的情感。
【针对训练与检测】
一、针对训练。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8分)
九岁的夏天,一次远行
①一大块黑黄的云自天边涌来,轰隆隆一阵雷声,奔马似的从云层中翻滚而过,狂风大作,树叶噼啪作响,雨点大颗大颗拍下来……
②北方科尔沁大地,盛夏时节的雷雨天,脾气急,说来就来。
③“劈精灵呢!”
④一遇雷雨天,母亲就把我们拢进屋子,关紧木格子窗。母亲讲述雷神“劈精灵”的故事,令人畏惧。我赶忙躲进屋,唯恐这雷劈错了人。
⑤我老家的黑土地上生长着成片的玉米。我九岁那年夏天,三天两头下雨,不到七月份,玉米就长到一人高了。
⑥我那时正读小学三年级,要到本乡另一个村子——继斌村参加期末会考。两村相距十三四里,对小孩子来说还是很远的。
⑦那天清早又下了一阵雨,瘦小的我背上书包,穿着雨衣,跟着人群走在满是泥泞的乡间小路上,溅得满身泥水。走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了继斌小学。
⑧考完试已是下午。同学小娟拉着我去她在继斌村的亲戚家,我觉得不妥,可拗不过她,懵懵懂懂跟着去了。结果她一到亲戚家,便改了主意,要留下来过夜,不走了。我傻了眼,虽然他们百般挽留,我坚决不同意留下来。父母不知道我来这里,我若不回家,他们得急成什么样?见我执意要走,那家人派出一个大我两三岁的女孩,送我回继斌小学。
⑨这时老师早已带着同学们走了。望着空空的校园,想想十几里路,要一个人走过那风声四起的玉米地,走过荒凉的林间小路,我心里一阵阵害怕。可面对女孩的再次挽留,我仍倔强地表示必须回家。
⑩农村的路没什么规律,曲曲弯弯的,我忘了回去的路。女孩送我到继斌村村口,指着眼前无边无际的田野告诉我,顺路走下去,就能看到一座小桥,之后会出现三岔路口,记住,往右拐。穿过两片玉米地,走过一段土路,再进入一片林地,然后越过一道大壕,就到你们村了。
我在脑子里尽力记着她的话,一个人上路了。此时,天空中乌云翻滚,不时传来惊心动魄的雷声,头顶上仅有的一块蓝很快被阴云占领。我想起母亲讲的“劈精灵”的事,不由得心惊肉跳,迈开小腿儿一路紧走。我虽笃信自己是个好人,可万一我上辈子是个小精灵呢,比如小兔子什么的,雷神发现我的原形,像追着小狐狸那样一直追着我劈怎么办?……我的心快揪成一个铁蛋儿了,呼吸也变得紧迫,强忍着把眼泪憋了回去。
我不由自主地越走越快,直至跑起来。奇怪,一路上一个人也没遇到。这种乌云压顶的天气,谁会出来呢?天越来越暗,气温越来越低。黄豆粒大的雨滴落下来,在我身后追赶着。玉米地里呼呼的声响越来越大,整个世界都被风雨笼罩。
慌乱中,我不记得跑过了几片玉米地,没了东南西北的概念,我浑然不知身在何处。天快黑了,四野茫茫。我不知疲倦地跑,不知道跑了多久。就在我几近力竭时,阴云渐渐稀薄,雷声隐去,我的眼前出现一道大壕,几个女孩拎着篮子出来采蘑菇。一个高个子女孩看到我从村外的路上摇摇晃晃地跑过来,很是诧异。她告诉我,顺着大壕走就能回到家。我仍处于晕乎乎的转向状态,根本分辨不出路。即便如此,我还是谢绝了她送我回家的好意,七拐八拐地绕回了村小学。在熟悉的地方,我的方向感马上就转回来了,接下来,我一路顺畅地走回了家。
父亲还在外面到处寻我呢,母亲在屋里急得团团转。当我轻轻走进家门,母亲一下子愣住了,扑过来时差点摔倒。她紧紧抓住我的手,眼泪唰地流了出来,肩膀不住地抖动。家教甚严的母亲,这次出奇地没有训斥我,而是去厨房熬了一碗热热的汤。
我躺在暖烘烘的炕上,呆呆地好久没有说话,看着弟弟从我的书包里翻出早上带的大鹅蛋,香香地吃起来,我心里好像终于踏实了。
这一路狂奔,我没流一滴泪,可是此刻,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在这场雷雨天里,九岁的我第一次孤身走了这么远的路。此后人生中风雨次第而来,我再也没那么慌张了。
(有删改)
★1.请联系全文内容,理解第 段画线句的内涵。(5分)
2.本文写了九岁的“我”三次谢绝别人的建议与帮助,独自在风雨中回家的故事。请概括“我”的谢绝。(4分)
(1)谢绝了同学小娟和其亲戚的百般挽留。
(2)
(3)
3.对第 段画线句的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回家后,害怕被骂,眼泪就流下来了。
B. 回家后,温暖踏实,眼泪就流下来了。
C. 回到家,又累又饿,就流下了眼泪。
D. 在路上不好意思哭,回家终于可以哭了。
4.文章第③-④段叙写“劈精灵”的情节有什么作用?(6分)
二、自我检测。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15分)
早安
王良杰
①朝阳小区地处县城较繁华的地段,小区挺小,也就七八栋楼,但它是学区房,常驻的大都是农村来的爷爷奶奶和孩子们。爷爷奶奶们的任务就是接送孩子上下学,等孩子们上学去了,他们没事就到楼下小广场坐着拉呱儿。
②这一天,旭日初升不久,楼下小广场就陆续聚集了一群人,他们大都坐在小马扎上,围坐成一圈像在开会,好不热闹。
③人群中,就听老杜说:“听说老徐住院了。”
④“他儿子天天打电话问安。也幸亏那天他儿子打电话发现了老徐的异常,把老徐及时送到了医院。不然他一个人倒在床上也不知道啊。”一个消息更准确的人解释道。
⑤“还是老徐儿子孝顺啊!像咱们要是病了、老了,臭在家里也没人知道啊!”有人羡慕起来。“唉,俺那儿子忙得一个月都想不起打个电话。俺病了还不知咋样呢?”又有人开始控诉起自己的儿子。“谁家不是这样啊?都说姑娘是小棉袄,可是俺那俩闺女虽然离家近,既要上班,又要接送孩子,忙得都没空来俺家吃饭。咱头疼胸闷的得自己解决。”又有人开始自曝家丑。
⑥说到这里,人群竟一阵沉默,好像网络突然被掐断了一般。
⑦过了好一会儿,大家的话题自然又聊到了生病的老徐。慢慢地大家又聊起了住楼的烦恼,都说很多邻居彼此不认识,更谈不上交往。住楼生病无人照料的话题一旦聊起,就像一颗石子砸在水面上,立刻激起了无数人的兴趣,大家七嘴八舌,说起了许多听来的故事。
⑧突然间,文化人老张提议道:“既然咱都是住楼的留守老人,不可能挨门挨户地去串门,不如几人一组建个微信小群,每天问个早安,互相通报一下,有事也好招呼一下。”“这个法好是好,可是每天问安太麻烦了吧。”胖子老钱有点反对。“咱老年人微信也不太会用啊!”瘦点的老李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大家议论纷纷,各抒己见。
⑨老张见自己的提议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只好提起马扎遛弯儿去了。
⑩日子就如流淌的河水慢慢地流动着,没有多少波澜。就这样又过了数日,那些接送完孩子的爷爷奶奶们又聚在楼下小广场拉呱儿。老张又把他那天建微信群的提议向大家复述了一遍,一时无人回应。
过了好一会儿,精明的老罗凑近了老张,低声说:“老哥,平时我和孙子在这里住,要不我加你好友,每天早上咱们互相问个安,咋样?”老张见老罗这么积极,急忙说:“好啊。我老伴也常住姑娘家,我和你情况差不多,那咱加好友。”两人拿起手机摆弄起来。见他们两个互加好友,旁边的老赵也动了心思,也忙凑过来,要求加好友。很快,三人建了个微信群,群名“夕阳红早安群”。三人商定,每天早上7点前互发信息问个平安,7点后看不到信息就打电话问问。老张风趣地说:“咱们这是互助抱团养老啊!”三人开心地笑了。
每天早晨7点前,三位六旬老汉互发“早安”。老张会拍照,就把自己拍摄的照片添加上问候的话语,老罗则每天打字问好,老赵则转发别人的图片。有时他们还在群里发个小笑话或有趣的小视频等,三个老汉在微信群里玩得不亦乐乎。
时光飞逝,半个月过去了。突然有一天老罗没有按时发“早安”,老张就给老罗打电话,但是没有接通。老张叫上老赵气喘吁吁地爬上5楼,找到老罗家里。门铃按了多遍,老罗家始终没有动静,老张只好报警求助。等把老罗家门撬开,发现老罗在卫生间里昏迷了,头也磕破了。原来老罗有高血压,夜里老罗去卫生间,发病晕倒在里面了。老张和老赵赶忙把老罗送进了医院。
第二天,楼下小广场又聚集了一些刚送完孩子的爷爷奶奶们。他们听说了老罗的事,又都议论了起来。忽然,有人说:“我们也建个微信群吧。”“儿子给了一个智能手机,我还不会玩微信呢,这可咋办?”有人着急地问。“找老张,老张会。”有人提议道。这时大家在人群中赶忙寻找老张。正在这时,老张提着马扎正往小广场走来。等老张走近,大家立刻围了上来,老张瞬间成了网红,大家纷纷跟老张学起了微信,学着发“早安”。也有人还没有智能手机,也抓紧给儿女打去了电话,要能玩微信的智能手机。
顿时,小广场热闹非凡,众人的微信中立刻出现了无数的“早安”。其实那既是独居老人的心声,也是老人们的美好祝愿。
★5.怎样理解画波浪线的句子的内容?(2分)
6.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⑩段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日子就如流淌的河水慢慢地流动着,没有多少波澜。
7.从故事情节的角度分析,第 段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8.通读全文,你认为谁是本文的主人公?为什么?(3分)
9.本文的标题替换成《留守老人》好不好?为什么?(4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模板训练
04 理解句子含义
【答题思路与模板】
一、常见考题题干。
1.文中划线句子有什么含义?
2.阅读第③段,说说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第⑦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二、答题思路梳理。
1.将句子放回原文,体会其表层含义。
2.结合语境,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
3.分析句子所蕴含的主旨或情感。
三、答题模板参考。
1.答题公式: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主旨或情感
2.【答题模板】从表层含义来看,这句话是说……;从深层含义来看,这句话是说……。这句话表达了……的主旨/抒发了……的情感。
【针对训练与检测】
一、针对训练。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8分)
九岁的夏天,一次远行
①一大块黑黄的云自天边涌来,轰隆隆一阵雷声,奔马似的从云层中翻滚而过,狂风大作,树叶噼啪作响,雨点大颗大颗拍下来……
②北方科尔沁大地,盛夏时节的雷雨天,脾气急,说来就来。
③“劈精灵呢!”
④一遇雷雨天,母亲就把我们拢进屋子,关紧木格子窗。母亲讲述雷神“劈精灵”的故事,令人畏惧。我赶忙躲进屋,唯恐这雷劈错了人。
⑤我老家的黑土地上生长着成片的玉米。我九岁那年夏天,三天两头下雨,不到七月份,玉米就长到一人高了。
⑥我那时正读小学三年级,要到本乡另一个村子——继斌村参加期末会考。两村相距十三四里,对小孩子来说还是很远的。
⑦那天清早又下了一阵雨,瘦小的我背上书包,穿着雨衣,跟着人群走在满是泥泞的乡间小路上,溅得满身泥水。走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了继斌小学。
⑧考完试已是下午。同学小娟拉着我去她在继斌村的亲戚家,我觉得不妥,可拗不过她,懵懵懂懂跟着去了。结果她一到亲戚家,便改了主意,要留下来过夜,不走了。我傻了眼,虽然他们百般挽留,我坚决不同意留下来。父母不知道我来这里,我若不回家,他们得急成什么样?见我执意要走,那家人派出一个大我两三岁的女孩,送我回继斌小学。
⑨这时老师早已带着同学们走了。望着空空的校园,想想十几里路,要一个人走过那风声四起的玉米地,走过荒凉的林间小路,我心里一阵阵害怕。可面对女孩的再次挽留,我仍倔强地表示必须回家。
⑩农村的路没什么规律,曲曲弯弯的,我忘了回去的路。女孩送我到继斌村村口,指着眼前无边无际的田野告诉我,顺路走下去,就能看到一座小桥,之后会出现三岔路口,记住,往右拐。穿过两片玉米地,走过一段土路,再进入一片林地,然后越过一道大壕,就到你们村了。
我在脑子里尽力记着她的话,一个人上路了。此时,天空中乌云翻滚,不时传来惊心动魄的雷声,头顶上仅有的一块蓝很快被阴云占领。我想起母亲讲的“劈精灵”的事,不由得心惊肉跳,迈开小腿儿一路紧走。我虽笃信自己是个好人,可万一我上辈子是个小精灵呢,比如小兔子什么的,雷神发现我的原形,像追着小狐狸那样一直追着我劈怎么办?……我的心快揪成一个铁蛋儿了,呼吸也变得紧迫,强忍着把眼泪憋了回去。
我不由自主地越走越快,直至跑起来。奇怪,一路上一个人也没遇到。这种乌云压顶的天气,谁会出来呢?天越来越暗,气温越来越低。黄豆粒大的雨滴落下来,在我身后追赶着。玉米地里呼呼的声响越来越大,整个世界都被风雨笼罩。
慌乱中,我不记得跑过了几片玉米地,没了东南西北的概念,我浑然不知身在何处。天快黑了,四野茫茫。我不知疲倦地跑,不知道跑了多久。就在我几近力竭时,阴云渐渐稀薄,雷声隐去,我的眼前出现一道大壕,几个女孩拎着篮子出来采蘑菇。一个高个子女孩看到我从村外的路上摇摇晃晃地跑过来,很是诧异。她告诉我,顺着大壕走就能回到家。我仍处于晕乎乎的转向状态,根本分辨不出路。即便如此,我还是谢绝了她送我回家的好意,七拐八拐地绕回了村小学。在熟悉的地方,我的方向感马上就转回来了,接下来,我一路顺畅地走回了家。
父亲还在外面到处寻我呢,母亲在屋里急得团团转。当我轻轻走进家门,母亲一下子愣住了,扑过来时差点摔倒。她紧紧抓住我的手,眼泪唰地流了出来,肩膀不住地抖动。家教甚严的母亲,这次出奇地没有训斥我,而是去厨房熬了一碗热热的汤。
我躺在暖烘烘的炕上,呆呆地好久没有说话,看着弟弟从我的书包里翻出早上带的大鹅蛋,香香地吃起来,我心里好像终于踏实了。
这一路狂奔,我没流一滴泪,可是此刻,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在这场雷雨天里,九岁的我第一次孤身走了这么远的路。此后人生中风雨次第而来,我再也没那么慌张了。
(有删改)
★1.请联系全文内容,理解第 段画线句的内涵。(5分)
【解题思路】第一步,联系具体情节,分析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的含义;第二步,结合文章主旨,将词语含义代入句子中,整体分析句子含义。阅读文章可知,句子中的“风雨”一语双关。联系“在这场雷雨天里,九岁的我第一次孤身走了这么远的路”可知,“风雨”指“我”在风雨中独自回家的经历。联系“此后人生中风雨次第而来,我再也没那么慌张了”可知,“风雨”又指人生的风雨。“我再也没那么慌张了”说的是因为这次在“风雨”中独自回家的经历,“我”获得了成长,懂得了要沉着、冷静、坚强、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风雨”。
【参考答案】九岁那年夏天,“我”在雷雨天独自走了十三四里路回家(1分),那次经历使“我”更加独立、勇敢、坚强(2分),让“我”在日后的人生中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都能冷静、沉着应对(2分)。
【答题模板】(理解句子含义)从表层含义来看,这句话……(概括字面意思或语境义);从深层含义来看,这句话……(结合关键词、词语的位置、写作手法、主题等分析),表达了……主旨/抒发了……感情/有……作用。
2.本文写了九岁的“我”三次谢绝别人的建议与帮助,独自在风雨中回家的故事。请概括“我”的谢绝。(4分)
(1)谢绝了同学小娟和其亲戚的百般挽留。
(2)
(3)
【解题思路】第一步,根据题干的提示,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第二步,梳理事件发生的经过;第三步,扣住“谢绝”进行概括。通读文章,根据第⑨段中的“这时老师早已带着同学们走了……我心里一阵阵害怕。可面对女孩的再次挽留,我仍倔强地表示必须回家”,可以概括为“谢绝那个大‘我’两三岁的女孩的再次挽留”。根据第 段中的“一个高个子女孩看到我从村外的路上摇摇晃晃地跑过来,很是诧异。她告诉我,顺着大壕走就能回到家。我仍处于晕乎乎的转向状态,根本分辨不出路。即便如此,我还是谢绝了她送我回家的好意,七拐八拐地绕回了村小学”,可以概括为“谢绝采蘑菇的女孩送‘我’回家的好意”。
【参考答案】(2)谢绝那个大“我”两三岁的女孩的再次挽留(2分)。(3)谢绝采蘑菇(或“高个子”)的女孩送“我”回家的好意(2分)。
3.对第 段画线句的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回家后,害怕被骂,眼泪就流下来了。
B. 回家后,温暖踏实,眼泪就流下来了。
C. 回到家,又累又饿,就流下了眼泪。
D. 在路上不好意思哭,回家终于可以哭了。
【解题思路】第一步,理解文章内容;第二步,根据具体的情境,结合人物的经历和心情进行分析。A.根据第 段中的“家教甚严的母亲,这次出奇地没有训斥我”可知,“我”流泪时,已经到家,母亲并没有训斥“我”。故本项表述错误。C. 本项中的“又累又饿”是“我”在途中的遭遇,回到家之后,“我”虽然还有这种感受,但此时这种感受不再是最重要的了。故本项表述错误。D.根据第 段中的“家教甚严的母亲,这次出奇地没有训斥我,而是去厨房熬了一碗热热的汤”和第①段“我躺在暖烘烘的炕上,呆呆地好久没有说话,看着弟弟从我的书包里翻出早上带的大鹅蛋,香香地吃起来,我心里好像终于踏实了”可知,家庭的温暖让“我”感到踏实与感动。本项表述于文无据。
【参考答案】B
4.文章第③-④段叙写“劈精灵”的情节有什么作用?(6分)
【解题思路】第一步,根据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第二步,结合文章内容,从人物形象塑造、结构安排、主旨表达等方面展开分析。阅读文章第③-④段,从内容上看,这两段文字中关于“劈精灵”的内容,写出了北方夏季天气的变化之快,体现了雷雨的恐怖。从结构上看,这两段内容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首先,为下文写环境恶劣、遭遇暴雨时,“我”一路上的恐惧做铺垫;其次,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母亲为“我”担心也显得合情合理,为下文写“父亲还在外面到处寻我呢,母亲在屋里急得团团转”做铺垫。从人物形象塑造上看,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我”依然谢绝多人的“挽留”回到了家里,体现了“我”的倔强。
【参考答案】③④两段提及“劈精灵”的内容,体现北方盛夏时节雷雨的急和暴烈(2分),为下文“我”回家路上遇到暴雨时感到害怕和父亲、母亲为“我”担心做铺垫(2分),同时衬托出了“我”的倔强(2分)。
【答题模板】(分析情节作用)xx情节主要写了……,表现了……内容,与……相照应,引出了下文对……的描写,表达……情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叙事一波三折,更加生动(或“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极具戏剧性”“回味无穷,意蕴深长,引人深思”)。
二、自我检测。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15分)
早安
王良杰
①朝阳小区地处县城较繁华的地段,小区挺小,也就七八栋楼,但它是学区房,常驻的大都是农村来的爷爷奶奶和孩子们。爷爷奶奶们的任务就是接送孩子上下学,等孩子们上学去了,他们没事就到楼下小广场坐着拉呱儿。
②这一天,旭日初升不久,楼下小广场就陆续聚集了一群人,他们大都坐在小马扎上,围坐成一圈像在开会,好不热闹。
③人群中,就听老杜说:“听说老徐住院了。”
④“他儿子天天打电话问安。也幸亏那天他儿子打电话发现了老徐的异常,把老徐及时送到了医院。不然他一个人倒在床上也不知道啊。”一个消息更准确的人解释道。
⑤“还是老徐儿子孝顺啊!像咱们要是病了、老了,臭在家里也没人知道啊!”有人羡慕起来。“唉,俺那儿子忙得一个月都想不起打个电话。俺病了还不知咋样呢?”又有人开始控诉起自己的儿子。“谁家不是这样啊?都说姑娘是小棉袄,可是俺那俩闺女虽然离家近,既要上班,又要接送孩子,忙得都没空来俺家吃饭。咱头疼胸闷的得自己解决。”又有人开始自曝家丑。
⑥说到这里,人群竟一阵沉默,好像网络突然被掐断了一般。
⑦过了好一会儿,大家的话题自然又聊到了生病的老徐。慢慢地大家又聊起了住楼的烦恼,都说很多邻居彼此不认识,更谈不上交往。住楼生病无人照料的话题一旦聊起,就像一颗石子砸在水面上,立刻激起了无数人的兴趣,大家七嘴八舌,说起了许多听来的故事。
⑧突然间,文化人老张提议道:“既然咱都是住楼的留守老人,不可能挨门挨户地去串门,不如几人一组建个微信小群,每天问个早安,互相通报一下,有事也好招呼一下。”“这个法好是好,可是每天问安太麻烦了吧。”胖子老钱有点反对。“咱老年人微信也不太会用啊!”瘦点的老李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大家议论纷纷,各抒己见。
⑨老张见自己的提议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只好提起马扎遛弯儿去了。
⑩日子就如流淌的河水慢慢地流动着,没有多少波澜。就这样又过了数日,那些接送完孩子的爷爷奶奶们又聚在楼下小广场拉呱儿。老张又把他那天建微信群的提议向大家复述了一遍,一时无人回应。
过了好一会儿,精明的老罗凑近了老张,低声说:“老哥,平时我和孙子在这里住,要不我加你好友,每天早上咱们互相问个安,咋样?”老张见老罗这么积极,急忙说:“好啊。我老伴也常住姑娘家,我和你情况差不多,那咱加好友。”两人拿起手机摆弄起来。见他们两个互加好友,旁边的老赵也动了心思,也忙凑过来,要求加好友。很快,三人建了个微信群,群名“夕阳红早安群”。三人商定,每天早上7点前互发信息问个平安,7点后看不到信息就打电话问问。老张风趣地说:“咱们这是互助抱团养老啊!”三人开心地笑了。
每天早晨7点前,三位六旬老汉互发“早安”。老张会拍照,就把自己拍摄的照片添加上问候的话语,老罗则每天打字问好,老赵则转发别人的图片。有时他们还在群里发个小笑话或有趣的小视频等,三个老汉在微信群里玩得不亦乐乎。
时光飞逝,半个月过去了。突然有一天老罗没有按时发“早安”,老张就给老罗打电话,但是没有接通。老张叫上老赵气喘吁吁地爬上5楼,找到老罗家里。门铃按了多遍,老罗家始终没有动静,老张只好报警求助。等把老罗家门撬开,发现老罗在卫生间里昏迷了,头也磕破了。原来老罗有高血压,夜里老罗去卫生间,发病晕倒在里面了。老张和老赵赶忙把老罗送进了医院。
第二天,楼下小广场又聚集了一些刚送完孩子的爷爷奶奶们。他们听说了老罗的事,又都议论了起来。忽然,有人说:“我们也建个微信群吧。”“儿子给了一个智能手机,我还不会玩微信呢,这可咋办?”有人着急地问。“找老张,老张会。”有人提议道。这时大家在人群中赶忙寻找老张。正在这时,老张提着马扎正往小广场走来。等老张走近,大家立刻围了上来,老张瞬间成了网红,大家纷纷跟老张学起了微信,学着发“早安”。也有人还没有智能手机,也抓紧给儿女打去了电话,要能玩微信的智能手机。
顿时,小广场热闹非凡,众人的微信中立刻出现了无数的“早安”。其实那既是独居老人的心声,也是老人们的美好祝愿。
★5.怎样理解画波浪线的句子的内容?(2分)
【解题思路】第一步,阅读句子,分析其表层含义;第二步,结合上下文,思考句子运用的手法及表达的深层含义。联系第⑤段的内容可知,画波浪线句中的“说到这里”指的是大家“自曝家丑”;“人群竟一阵沉默,好像网络突然被掐断了一般”巧妙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面上指大家都不再说话,实际上指这个话题已戳到大家心中的痛点,都不愿再提及,所以不再发言了。
【参考答案】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面指大家不再说话(1分),实际上形象地表明前面的议论已戳到了大家内心的痛点,导致大家不愿再继续谈下去了(1分)。
【答题模板】(理解句子含义)从表层含义来看,这句话……(概括字面意思或语境义);从深层含义来看,这句话……(结合关键词、词语的位置、写作手法、主题等分析),表达了……主旨/抒发了……感情/有……作用。
6.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⑩段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日子就如流淌的河水慢慢地流动着,没有多少波澜。
【解题思路】第一步,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准确判断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第二步,结合上下文,思考运用该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根据“日子就如流淌的河水慢慢地流动着,没有多少波澜”可知,把“日子”比作“河水”,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区内大家生活平静、没有闹心事发生的生活状态形象地刻画出来,语句优美,生动形象。
【参考答案】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小区内大家生活平静、没有波澜的生活状态,语句优美,表达形象(2分)。
7.从故事情节的角度分析,第 段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解题思路】第一步,阅读段落,概括段落内容;第二步,结合上下文,分析段落与上下文情节的联系;第三步,得出观点并说明理由。阅读第 段可知,这一段主要写老张、老罗和老赵三人建立“夕阳红早安群”后,老罗有一天没有发微信,老张和老赵发觉异常,主动上门救助老罗的故事。从故事情节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个故事不仅照应了上文老张提议建立微信群的内容,而且推动了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为后来小区内老人们纷纷主动建立微信早安群做了铺垫。因此第 段不能删掉。
【参考答案】不能删掉(1分)。第 段不仅照应了上文老张提议建立微信早安群的内容(1分),而且推动了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为后来小区内老人纷纷主动建立微信早安群做了铺垫(1分)。(只答观点不得分)8.通读全文,你认为谁是本文的主人公?为什么?(3分)
【解题思路】第一步,阅读全文,把握文章的主要情节和文章主旨;第二步,判断出文章的主人公并说明理由。阅读文章可知,本文主要讲述了小区内的留守老人,在听说了老徐生病并经历了老罗生病的事情后,决定建立微信群互相帮助的故事,表现了关爱留守老人的主题。文中出现次数较多的人物是老徐、老张、老罗、老赵等人,但从故事情节来看,老徐、老罗、老赵没有贯串全文;从表现主题来看,老徐、老罗、老赵对突出主题不够准确鲜明,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次要人物。综合来看,文化人老张出现的次数最多,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人物,他最先提出建立微信早安群,后来在他的推动下,小区内老人们建起了多个微信群,揭示了本文的主题,因此老张可以作为本文的主人公。
【参考答案】老张是本文的主人公(1分)。从故事情节来看,老张贯串全文,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1分);从表现主题来说,是老张首先提议建立微信群互相问候,小区内的留守老人们也是在老张的帮助下纷纷学起了微信,互助抱团养老,表现了关爱留守老人的主题(1分)。
9.本文的标题替换成《留守老人》好不好?为什么?(4分)
【解题思路】第一步,阅读全文,思考原标题的内涵和作用;第二步,结合全文,思考新标题的表达效果;第三步,得出观点并说明理由。从内容来看,“早安”是小区的留守老人每天必发的信息,更是老人们的心声与美好祝愿,以此为题,内涵丰富,巧妙准确;从结构来看,标题《早安》既照应文章内容,也与结尾相呼应。如换成《留守老人》,从内容来看,标题内涵单一,也太过直白;从结构来看,没有照应文章内容的作用。据此分析,标题不能替换。
【参考答案】不能替换。因为“早安”既指小区老人们每天发送的信息,也是老人们的心声与美好祝愿(2分);在结构上,原标题能与文章内容相照应,也能起到与结尾相呼应的作用(1分)。而换成新标题《留守老人》则没有这些作用,因此原标题更好(1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