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科学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科学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2-10 17:50:24

文档简介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科学试题
1.(2025三上·坪山期末)下列用于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的维恩图是(  )。
A. B. C.
2.(2025三上·坪山期末)乐乐在生活中观察到许多现象,其中不属于蒸发的是(  )。
A.用湿抹布擦黑板,黑板上的水渍不见了
B.用毛巾把手上的水擦干
C.吃火锅时,锅里的水越煮越少
3.(2025三上·坪山期末)下列酒精灯使用方法中错误的是(  )。
A. B. C.
4.(2025三上·坪山期末)在做水沸腾实验时,欢欢和乐乐观察水中的现象,水温从90℃开始,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表如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时 间 / 分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3 95 97 99 99 99 99 99
A.水沸腾时,温度持续升高
B.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C.该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9摄氏度
5.(2025三上·坪山期末)欢欢和乐乐在探索“温度的高低是否影响冰的融化”前,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
A.
B.
C.
6.(2025三上·坪山期末)欢欢的妈妈在清理冰箱残余的冰块时,在冰块中加入一些食盐,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加快冰融化 B.使冰的体积更大 C.使冰的温度更低
7.(2025三上·坪山期末)在标准大气压下,用温度计测量冰块融化时的温度,5分钟后,水池内的冰块还未 完全融化(如图);这时温度计的读数是(  )
A.小于0℃ B.等于0℃ C.大于0℃
8.(2025三上·坪山期末)取一支结冰的试管,在冰面处做上标记(对比融化前后体积变化);把试管浸在热水里,等冰完全融化后,在水面处再次做上标记。 比较冰和水的体积,我们发现冰融化成水后(  )。
A.体积减小了 B.体积增大了 C.体积不变
9.(2025三上·坪山期末) 把两块形状、大小相同的方糖放入水杯中, (  )溶解得最快。
A.碾碎并搅拌 B.不碾碎搅拌 C.碾碎不搅拌
10.(2025三上·坪山期末)如右图,加热时,在烧杯底部放石棉网的主要目的是(  )
A.使烧杯放平稳
B.便于读数
C.使烧杯底部均匀受热
11.(2025三上·坪山期末)欢欢做手工时将纸片撕碎,这个过程与水变成水蒸气的相同点是(  )。
A.重量改变了
B.本质都不变
C.组成成分发生了变化
12.(2025三上·坪山期末)在流感多发的季节,我们要注意佩戴口罩, 因为病流感毒能通过空气快速地传播给周围的同学, 这说明空气(  )。
A.会流动 B.可以被压缩 C.没有固定的形状
13.(2025三上·坪山期末)如图,气球可以被拧成不同的形状,主要原因是空气(  )
A.没有固定的形状 B.有质量 C.可以流动
14.(2025三上·坪山期末)乐乐想更加精确地测量空气的质量,下列工具中可以帮助他的是( (  )。
A.电子秤 B.简易天平 C.刻度 尺
15.(2025三上·坪山期末)在天平的一边放一个充气的皮球,在另一边放砝码和绿豆,直到天平平衡(如图)。然后继续往皮球里充气,再放上天平,这时天平的平衡情况最有可能是(  )。
A.
B.
C.
16.(2025三上·坪山期末)我们制作“热气球”时,将蜡烛点燃,然后将纸筒罩住蜡烛,再将塑料袋罩住纸筒,从而加热塑料袋中的空气。套纸筒是为了防止(  )。
A.空气进入塑料袋 B.塑料袋被点燃 C.蜡烛熔化
17.(2025三上·坪山期末)欢欢做的热气球飞行了很短时间就掉下来了,这是因为(  )。
A.袋子里的空气变冷了
B.袋子里没空气了
C.袋子里的空气比外面重
18.(2025三上·坪山期末)在进行垃圾分类时,为了节省空间,小智想将一个密封的矿泉水空瓶踩扁,但他 发现无法踩扁,原因是(  )。
A.瓶中空气有质量 B.瓶中空气占据空间 C.瓶中不存在空气
19.(2025三上·坪山期末)如图,模拟“风”的实验中,点燃蜡烛后,盒外蚊香的烟会(  )。
A.进入盒子中 B.垂直往上飘 C.向四面八方飘
20.(2025三上·坪山期末)动植物和人类的生存生活都离不开空气,下列不利于保护大气环境的是(  )。
A.出行乘坐公交车 B.焚烧垃圾 C.多植树造林
21.(2025三上·坪山期末)右图为某地区的天气状况,对其解释正确的是(  )。
A.小雨转晴, 最高气温22℃,最低气温19℃
B.晴转小雨, 最高气温22℃,最低气温19℃
C.小雨转晴, 最高气温19℃,最低气温22℃
22.(2025三上·坪山期末)测量体温时,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体温计的测量范围通常是35~42℃
B.读数时,体温计不能离开身体, 否则就不准确了
C.体温计离开人体时,体温计上显示的温度不会发生变化
23.(2025三上·坪山期末)欢欢连续多天测量从清晨到黄昏每隔两小时的气温,发现(  )。
A.每个时刻的气温几乎相同
B.气温最高的时刻常在中午前后
C.从清晨到黄昏, 气温在缓慢上升
24.(2025三上·坪山期末)天气预报报道11月12号这天24小时降雨量可能为300毫米,在这一天我们不能做的事是(  )。
A.避免外出
B.注意防洪
C.及时外出记录天气状况
25.(2025三上·坪山期末)欢欢和乐乐用直筒透明杯制作简易雨量器,在杯子外壁上贴上刻度条,下列制作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26.(2025三上·坪山期末)下列天气图标中,表示阴天的是(  )。
A. B. C.
27.(2025三上·坪山期末)我们在制作天气日历时,应该(  )。
A.使用小组同学的数据记录
B.根据天气预报提供的信息记录
C.关注当地天气情况,根据自己的观察真实记录
28.(2025三上·坪山期末) “大雪飘飘”、 “阴云密布”、 “风和日丽”这些词语都是描述(  )。
A.天 气 B.风 向 C.云 量
29.(2025三上·坪山期末)乐乐在天空中观察到纤维、羽毛状的云出现,这种云预示着(  )。
A.晴天 B.即将下雨 C.会有雷电
30.(2025三上·坪山期末)下列信息不属于天气预报内容的是(  )。
A.风 力 B.温 度 C.地震等级
31.(2025三上·坪山期末)欢欢去海边游玩时,看到许多工人在海边的晒盐场晒制粗盐,并发现海水晒盐得到的海盐中还有许多沙粒,她认为可以用课本中分离食盐和沙的实验得到纯净的海盐。
(1)分离食盐和沙时,欢欢用到的实验材料有:食盐、 沙、 水、    、   、酒精灯、 蒸发皿、 三脚架等。
A:天平 B.温度计 C. 滤纸 D.玻璃棒 E. 磁铁
(2) 欢欢想将海盐中的沙子去除可以先加水进行   ,再用    的方 法 把沙子分离出来,最后用   的方法将溶解在水中的盐分离出来。
A.溶解 B.过滤 C.蒸发
(3)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做实验时,万一有酒精洒出并且燃烧,我们应该采用(  )的方法灭火。
A.浇水 B.用书本扇风 C.把湿抹布盖上去
32.(2025三上·坪山期末)在“压缩空气”课的探究活动中,欢欢和乐乐做了以下实验。
用一个注射器吸入一部分空气后,空气微粒(用o 表示)分布如图1。此时,用手指堵住注射器管口,慢慢用力向下压活塞,至图2的位置; 然后用手指堵住注射器管口,慢慢用力向上拉活塞,至图3的位置。
(1)注射器抽入空气, 堵住注射器管口, 用力压活塞, 活塞会(  )。
A.推到底
B.很难推动
C.能推动,但推到一定程度推不动
(2)装有空气的注射器, 活塞能往下压,说明空气   被压缩,装有水的注射器,活塞很难往下压, 说明水   被压缩。 (都选填“容易”或“不容易”)
(3)当向下压活塞后,松开活塞, 活塞会   (选填“不动”或“弹回”),说明压缩空气会产生   
(4)装有空气的注射器,活塞慢慢往下压,注射器内空气微粒的变化是(  )。
A.微粒变小了 B.微粒间的距离变小了
C.微粒间的距离变大了 D.微粒变多了
(5)当向下压、向上拉活塞后,注射器内空气微粒的状态是怎样的 请在图2、图3中画出来。
33.(2025三上·坪山期末)图甲是测量气温的工具——气温计,欢欢和乐乐用它测量了一天的气温(如图丙)。请结合图示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请在图甲的括号中写出气温计的结构名称。
(2)图乙是10时的测量结果,读数是    ℃,请你在丙图相应位置中画出它的柱状图。
(3)由图丙可以推测20时的温度最有可能是(  )。
A.14℃ B.7℃ C.0℃
34.(2025三上·坪山期末)假期即将到来,乐乐为去北京游玩做准备工作,他用某气象APP 查询了北京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
(1)在未来几天,北京的天气(  )。
A.有连续性降雨 B.气温较低 C.有降雪
(2)12月19日北京最高气温为   ,最低气温为   ◎
(3)乐乐在天气预报中发现 的天气符号,它表示“阴,有浮尘”,在这种天气中, 污染物很难扩散,空气中灰尘较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这样的天气中,乐乐不应该安排的活动是(  )。
A.露营 B.看电影 C.参观博物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维恩图是用封闭曲线(通常是圆形)来表示集合及其关系的一种图。在维恩图中,不同集合之间如果有重叠部分,就表示这些集合之间有共同的元素。A选项符合题意。
2.【答案】B
【知识点】水的蒸发;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用毛巾把手上的水擦干,是利用毛巾的吸水性,将手上的水吸附到毛巾中,水从手上转移到了毛巾上,而不是水变成水蒸气散失到空气中,不属于蒸发现象。
3.【答案】B
【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
【解析】【分析】B选项符合题意。这样做容易使酒精洒出,引发火灾,非常危险。正确的做法是用火柴点燃酒精灯。
4.【答案】A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由表格数据可知,从第4分钟开始,水的温度就保持在99℃不再升高,这是因为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会保持不变,而不是持续升高,所以A说法错误。
5.【答案】A
【知识点】冰的融化;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探究“温度的高低是否影响冰的融化”,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温度,其余条件都不改变,选项A符合题意。
6.【答案】A
【知识点】冰的融化;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盐溶解在水中会形成盐水溶液,盐水的凝固点比纯水低。当在冰块上撒盐后,冰块表面会有少量的冰融化成水,盐溶解在这些水中形成盐水,盐水的凝固点低于0℃,使得冰块周围的温度降低,而冰块为了与周围环境达到热平衡,会吸收热量,从而加速融化。因此,在冰块中加入食盐主要是为了加快冰的融化,而不是使冰的体积更大或温度更低。
7.【答案】B
【知识点】温度计;冰的融化;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是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持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晶体的熔点。冰的熔点是0℃,只要冰还没有完全熔化,处于冰水混合物的状态,其温度就始终是0℃。所以当水池内的冰块还未完全融化时,温度计的读数是等于0℃。
8.【答案】A
【知识点】冰的融化;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水的 三态变化相关知识,水冲液态变为固态的冰,体积会变大,反之,从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体积会减小。
9.【答案】A
【知识点】溶解;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物质的溶解速度与多个因素有关,包括物质的颗粒大小、是否搅拌等。 把两块形状、大小相同的方糖放入水杯中,碾碎并搅拌溶解得最快。
10.【答案】C
【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在加热时,在烧杯底部放石棉网的主要目的是使烧杯底部均匀受热。因为烧杯是玻璃制品,如果直接加热,火焰的热量集中在烧杯底部局部,会导致烧杯底部受热不均匀,从而可能使烧杯破裂。而石棉网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和隔热性能,能够将火焰的热量均匀地分散到烧杯底部,让烧杯底部各个部位都能均匀受热,保证实验的安全和顺利进行。放石棉网主要不是为了使烧杯放平稳,放平稳并不是其主要作用,而且也与便于读数无关。
11.【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
【解析】【分析】撕纸的过程,纸的状态发生了变化,但是组成成分没有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水变成水蒸气,体积、温度、状态发生了变化,但水蒸气的组成成分依然是水分子,没有生成新物质。
12.【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对流
【解析】【分析】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可以流动。佩戴口罩能有效预防流感,是因为病毒能通过空气传播给周围的人,说明空气会流动,故A正确。
13.【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空气的特征: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有质量、占据空间、容易被压缩、气体等。空气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看不见也摸不着,没有同定的形状,所以我们可以把充满气的气球拧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气球可以被拧成不同的形状,主要原因是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所以A符合题意。
14.【答案】A
【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测定一袋空气的质量
【解析】【分析】电子秤能精确测量物体的质量,对于空气这种质量较小的物质,可通过测量装有空气的容器质量与抽走空气后容器质量的差值,来得出空气的质量,其精度通常可以达到克甚至毫克级别,能够满足更加精确地测量空气质量的需求。
15.【答案】C
【知识点】天平
【解析】【分析】在一个平衡状态的天平上,如果左端的充气皮球再充气,其重量会加重,天平会向左端倾斜。
16.【答案】B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
【解析】【分析】制作 “热气球” 时套纸筒的主要作用是将蜡烛与塑料袋隔离开,防止蜡烛的火焰直接接触到塑料袋,从而避免塑料袋被点燃,以保证实验的安全进行和 “热气球” 装置的正常运行。
17.【答案】A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
【解析】【分析】热气球飞行的原理是利用热空气密度比冷空气小,从而产生浮力使气球上升。当欢欢做的热气球飞行了很短时间就掉下来,很可能是因为随着时间推移,袋子里的空气逐渐变冷,热空气冷却后密度增大,浮力减小,当浮力小于热气球整体重力时,热气球就会掉下来。
18.【答案】A
【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测定一袋空气的质量
【解析】【分析】空气具有占据空间的特性,密封的矿泉水瓶中的空气占据了瓶内的空间,且在密封状态下,空气无法排出,当小智踩瓶子时,空气会对瓶壁产生压力,抵抗外力,使瓶子难以被踩扁。而瓶中空气有质量并不是瓶子无法被踩扁的直接原因,质量与能否踩扁瓶子没有直接的逻辑关联。另外,瓶中是存在空气的,若瓶中不存在空气,即处于真空状态,那么瓶子更容易被压瘪,而不是无法踩扁。
19.【答案】B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在模拟 “风” 的实验中,点燃蜡烛后,盒子内的空气会被加热,热空气密度变小会上升,从而使盒子内的气压降低,而盒子外的气压相对较高,形成气压差。在气压差的作用下,盒外蚊香的烟会被压入盒子中,以平衡气压。所以烟会进入盒子中,而不是垂直往上飘或向四面八方飘。
20.【答案】B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垃圾焚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噁英以及可吸入颗粒物等。这些污染物会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对人体健康也有极大危害,例如二噁英是一种毒性极强的物质,具有致癌、致畸等危害。
21.【答案】A
【知识点】天气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的天气符号表示方法,小雨通常用一些稀疏的雨滴符号来表示,晴用太阳符号来表示,如果先出现小雨符号后出现晴的符号,就表示小雨转晴。 天气预报中,通常会用一个数字在前,一个数字在后,中间用波浪线或短横线连接的方式来表示温度范围,前面的数字表示最低气温,后面的数字表示最高气温。所以“19℃~22℃”表示最低气温是 19℃,最高气温是 22℃。
22.【答案】B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B选项:读数时,体温计不能离开身体,否则就不准确了。这种说法是不合理的。体温计与普通温度计不同,体温计有一个缩口,当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水银变冷收缩,在缩口处断开,上面的水银柱不会下降,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且读数不会受到影响。
23.【答案】B
【知识点】认识气温计;测量气温
【解析】【分析】通常情况下,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清晨时,经过一夜的散热,气温相对较低;随着太阳升起,地面逐渐吸收太阳辐射热量,气温开始上升,在中午前后,太阳辐射最强,但地面吸收热量和向大气传递热量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气温最高的时刻常在午后2时左右,而不是严格的中午12时,但总体来说是在中午前后这个时间段;到了黄昏,太阳辐射减弱,地面开始向外散热,气温逐渐下降。所以从清晨到黄昏,气温不是每个时刻几乎相同,也不是缓慢上升,而是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气温最高的时刻常在中午前后。
24.【答案】C
【知识点】测量降水量;降雨量等级
【解析】【分析】根据气象学上的降雨量等级划分标准,24小时降雨量超过250毫米即为特大暴雨。在这种天气条件下是非常危险的,不应该做。除了可能会遇到道路被淹、水流湍急等情况导致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外,强降雨还可能伴有雷电等强对流天气,增加了户外的危险系数。
25.【答案】B
【知识点】雨量器
【解析】【分析】制作雨量器时,我们需要把杯内底部标记为0刻度。选项B符合题意。
26.【答案】B
【知识点】天气现象
【解析】【分析】一般来说,阴天的天气图标是一个整个天空都被灰色或黑色阴影覆盖的图案,没有太阳或月亮的轮廓显示,也没有明显的云朵轮廓线条来表示云的形状,整个图标呈现出一种灰暗、阴沉的视觉效果,以体现天空被云层完全遮蔽,光线较暗的阴天状态。在常见的天气图标库中,还有一些阴天图标可能会有一些淡淡的、模糊的灰色云团图案,但不会像多云图标那样有明显的白色云朵与蓝天相间,也不会像晴天图标那样有完整的太阳图案。
27.【答案】C
【知识点】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表格与柱状图的分析
【解析】【分析】制作天气日历的目的是为了真实、准确地记录当地实际的天气状况,这是制作天气日历最正确的做法。通过自己对当地天气的直接观察,可以真实地了解当天的天气状况,如是否晴天、多云、阴天、下雨等,以及气温、风向等其他相关天气信息,从而准确地记录在天气日历上,使天气日历能真实反映当地的天气变化情况。
28.【答案】A
【知识点】天气现象
【解析】【分析】天气是指某一个地区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大雪飘飘” 描述的是正在下雪的状态,“阴云密布” 体现的是天空被云层覆盖的状况,“风和日丽” 表示有风且阳光明媚的天气状况,它们都属于对短时间内大气具体状态的描述,所以这些词语都是描述天气的。
29.【答案】A
【知识点】云的种类
【解析】【分析】纤维、羽毛状的云通常指的是卷云。卷云是高云的一种,是对流层中最高的云,高度一般在 5000 米以上。卷云的产生一般是由于高空的冷空气与暖湿气流相遇,水汽在高空凝结而成。卷云预示着晴天。
30.【答案】C
【知识点】天气预报的制作
【解析】【分析】天气预报主要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一定时间的天气状况进行预测,地震是地壳运动引起的地质灾害,不属于大气现象,其监测和预报属于地震学研究范畴,有专门的地震监测机构和系统来进行相关工作,并不属于天气预报的内容。
31.【答案】(1)C;D
(2)A;B;C
(3)C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1)分离食盐和沙时,我们用到的实验材料和仪器有:食盐、沙、水、烧杯、搅拌棒、滤纸、酒精灯、蒸发皿、三脚架等。首先将食盐和沙用水混合,用搅拌棒加快食盐溶解;食盐和沙混合后,可以先用水进行分离,利用滤纸过滤含有沙的食盐水时,最终留在滤纸上的是沙,把沙分离出来;要将食盐从盐和水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最合适的方法是蒸发,随着水分的蒸发,食盐慢慢结晶出来。
(2)欢欢想将海盐中的沙子去除可以先加水进行溶解,再用过滤的方 法 把沙子分离出来,最后用3的方法将溶解在水中的盐分离出来。
(3)湿抹布可以隔绝空气,使燃烧的酒精与氧气隔离,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同时,湿抹布中的水分还能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帮助降低温度,辅助灭火,所以把湿抹布盖上去是正确的灭火方法。
32.【答案】(1)C
(2)容易;不容易
(3)弹回;弹性
(4)B
(5)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1)空气具有可压缩性,但并不是可以无限制地被压缩。当用注射器抽入空气并堵住管口后用力压活塞时,开始时活塞能较容易地被推动,因为空气分子间有较大的间隔,在压力作用下,分子间的间隔会减小。然而,随着活塞的推进,空气被压缩到一定程度后,分子间的距离已经很小,此时再继续压缩就会受到很大的阻力,活塞就很难再被推动了,而不会推到底。所以答案是能推动,但推到一定程度推不动。
(2)装有空气的注射器,活塞能往下压,说明空气容易被压缩,装有水的注射器,活塞很难往下压,说明水不容易被压缩。
(3)当向下压活塞时,空气被压缩,空气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分子势能增加,空气具有了弹性势能,相当于被压缩的弹簧一样储存了能量。当松开活塞后,压缩空气要恢复原来的状态,会对活塞产生一个向上的力,使活塞弹回,这体现了压缩空气具有弹性,能够产生弹力,将储存的弹性势能转化为活塞的动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
(4)当装有空气的注射器活塞慢慢往下压时,注射器内的空间变小,但空气的总量并没有改变,即空气微粒的数量不变。而空气具有可压缩性,在压力作用下,空气微粒间的距离会逐渐变小。同时,空气微粒本身的大小是由其分子结构等因素决定的,不会因为受到压力而变小。所以注射器内空气微粒的变化是微粒间的距离变小了。
(5)向下压活塞后:空气微粒间的距离变小,微粒分布变得密集,向上拉活塞后:空气微粒间的距离变大,微粒分布变得稀疏。
33.【答案】(1)液泡
(2)7
(3)B
【知识点】认识气温计;测量气温
【解析】【分析】(1)一般来说,气温计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玻璃泡、玻璃管、刻度、提环。
(2)读图可知,图中温度计表示的温度是7℃。
(3)一天当中,温度是先逐渐升高,再逐渐降低。由图丙可以推测20时的温度最有可能是7℃。
34.【答案】(1)B
(2)9℃;-4℃
(3)A
【知识点】天气现象;天气对生活的影响;天气预报的制作
【解析】【分析】(1)由数据可知,北京未来几天在1月26日有降雪,并非连续性降雨,整体气温较低,最低气温达到 - 12℃。
(2)读图可知,12月19日北京最高气温为9℃,最低气温为-4℃。
(3)在 “阴,有浮尘” 的天气下,污染物难以扩散,空气中灰尘多,对呼吸系统有较大影响,不适合露营。
1 / 1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科学试题
1.(2025三上·坪山期末)下列用于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的维恩图是(  )。
A. B. C.
【答案】A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维恩图是用封闭曲线(通常是圆形)来表示集合及其关系的一种图。在维恩图中,不同集合之间如果有重叠部分,就表示这些集合之间有共同的元素。A选项符合题意。
2.(2025三上·坪山期末)乐乐在生活中观察到许多现象,其中不属于蒸发的是(  )。
A.用湿抹布擦黑板,黑板上的水渍不见了
B.用毛巾把手上的水擦干
C.吃火锅时,锅里的水越煮越少
【答案】B
【知识点】水的蒸发;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用毛巾把手上的水擦干,是利用毛巾的吸水性,将手上的水吸附到毛巾中,水从手上转移到了毛巾上,而不是水变成水蒸气散失到空气中,不属于蒸发现象。
3.(2025三上·坪山期末)下列酒精灯使用方法中错误的是(  )。
A. B. C.
【答案】B
【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
【解析】【分析】B选项符合题意。这样做容易使酒精洒出,引发火灾,非常危险。正确的做法是用火柴点燃酒精灯。
4.(2025三上·坪山期末)在做水沸腾实验时,欢欢和乐乐观察水中的现象,水温从90℃开始,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表如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时 间 / 分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3 95 97 99 99 99 99 99
A.水沸腾时,温度持续升高
B.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C.该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9摄氏度
【答案】A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由表格数据可知,从第4分钟开始,水的温度就保持在99℃不再升高,这是因为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会保持不变,而不是持续升高,所以A说法错误。
5.(2025三上·坪山期末)欢欢和乐乐在探索“温度的高低是否影响冰的融化”前,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
A.
B.
C.
【答案】A
【知识点】冰的融化;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探究“温度的高低是否影响冰的融化”,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温度,其余条件都不改变,选项A符合题意。
6.(2025三上·坪山期末)欢欢的妈妈在清理冰箱残余的冰块时,在冰块中加入一些食盐,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加快冰融化 B.使冰的体积更大 C.使冰的温度更低
【答案】A
【知识点】冰的融化;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盐溶解在水中会形成盐水溶液,盐水的凝固点比纯水低。当在冰块上撒盐后,冰块表面会有少量的冰融化成水,盐溶解在这些水中形成盐水,盐水的凝固点低于0℃,使得冰块周围的温度降低,而冰块为了与周围环境达到热平衡,会吸收热量,从而加速融化。因此,在冰块中加入食盐主要是为了加快冰的融化,而不是使冰的体积更大或温度更低。
7.(2025三上·坪山期末)在标准大气压下,用温度计测量冰块融化时的温度,5分钟后,水池内的冰块还未 完全融化(如图);这时温度计的读数是(  )
A.小于0℃ B.等于0℃ C.大于0℃
【答案】B
【知识点】温度计;冰的融化;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是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持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晶体的熔点。冰的熔点是0℃,只要冰还没有完全熔化,处于冰水混合物的状态,其温度就始终是0℃。所以当水池内的冰块还未完全融化时,温度计的读数是等于0℃。
8.(2025三上·坪山期末)取一支结冰的试管,在冰面处做上标记(对比融化前后体积变化);把试管浸在热水里,等冰完全融化后,在水面处再次做上标记。 比较冰和水的体积,我们发现冰融化成水后(  )。
A.体积减小了 B.体积增大了 C.体积不变
【答案】A
【知识点】冰的融化;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水的 三态变化相关知识,水冲液态变为固态的冰,体积会变大,反之,从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体积会减小。
9.(2025三上·坪山期末) 把两块形状、大小相同的方糖放入水杯中, (  )溶解得最快。
A.碾碎并搅拌 B.不碾碎搅拌 C.碾碎不搅拌
【答案】A
【知识点】溶解;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物质的溶解速度与多个因素有关,包括物质的颗粒大小、是否搅拌等。 把两块形状、大小相同的方糖放入水杯中,碾碎并搅拌溶解得最快。
10.(2025三上·坪山期末)如右图,加热时,在烧杯底部放石棉网的主要目的是(  )
A.使烧杯放平稳
B.便于读数
C.使烧杯底部均匀受热
【答案】C
【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在加热时,在烧杯底部放石棉网的主要目的是使烧杯底部均匀受热。因为烧杯是玻璃制品,如果直接加热,火焰的热量集中在烧杯底部局部,会导致烧杯底部受热不均匀,从而可能使烧杯破裂。而石棉网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和隔热性能,能够将火焰的热量均匀地分散到烧杯底部,让烧杯底部各个部位都能均匀受热,保证实验的安全和顺利进行。放石棉网主要不是为了使烧杯放平稳,放平稳并不是其主要作用,而且也与便于读数无关。
11.(2025三上·坪山期末)欢欢做手工时将纸片撕碎,这个过程与水变成水蒸气的相同点是(  )。
A.重量改变了
B.本质都不变
C.组成成分发生了变化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
【解析】【分析】撕纸的过程,纸的状态发生了变化,但是组成成分没有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水变成水蒸气,体积、温度、状态发生了变化,但水蒸气的组成成分依然是水分子,没有生成新物质。
12.(2025三上·坪山期末)在流感多发的季节,我们要注意佩戴口罩, 因为病流感毒能通过空气快速地传播给周围的同学, 这说明空气(  )。
A.会流动 B.可以被压缩 C.没有固定的形状
【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对流
【解析】【分析】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可以流动。佩戴口罩能有效预防流感,是因为病毒能通过空气传播给周围的人,说明空气会流动,故A正确。
13.(2025三上·坪山期末)如图,气球可以被拧成不同的形状,主要原因是空气(  )
A.没有固定的形状 B.有质量 C.可以流动
【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空气的特征: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有质量、占据空间、容易被压缩、气体等。空气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看不见也摸不着,没有同定的形状,所以我们可以把充满气的气球拧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气球可以被拧成不同的形状,主要原因是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所以A符合题意。
14.(2025三上·坪山期末)乐乐想更加精确地测量空气的质量,下列工具中可以帮助他的是( (  )。
A.电子秤 B.简易天平 C.刻度 尺
【答案】A
【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测定一袋空气的质量
【解析】【分析】电子秤能精确测量物体的质量,对于空气这种质量较小的物质,可通过测量装有空气的容器质量与抽走空气后容器质量的差值,来得出空气的质量,其精度通常可以达到克甚至毫克级别,能够满足更加精确地测量空气质量的需求。
15.(2025三上·坪山期末)在天平的一边放一个充气的皮球,在另一边放砝码和绿豆,直到天平平衡(如图)。然后继续往皮球里充气,再放上天平,这时天平的平衡情况最有可能是(  )。
A.
B.
C.
【答案】C
【知识点】天平
【解析】【分析】在一个平衡状态的天平上,如果左端的充气皮球再充气,其重量会加重,天平会向左端倾斜。
16.(2025三上·坪山期末)我们制作“热气球”时,将蜡烛点燃,然后将纸筒罩住蜡烛,再将塑料袋罩住纸筒,从而加热塑料袋中的空气。套纸筒是为了防止(  )。
A.空气进入塑料袋 B.塑料袋被点燃 C.蜡烛熔化
【答案】B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
【解析】【分析】制作 “热气球” 时套纸筒的主要作用是将蜡烛与塑料袋隔离开,防止蜡烛的火焰直接接触到塑料袋,从而避免塑料袋被点燃,以保证实验的安全进行和 “热气球” 装置的正常运行。
17.(2025三上·坪山期末)欢欢做的热气球飞行了很短时间就掉下来了,这是因为(  )。
A.袋子里的空气变冷了
B.袋子里没空气了
C.袋子里的空气比外面重
【答案】A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
【解析】【分析】热气球飞行的原理是利用热空气密度比冷空气小,从而产生浮力使气球上升。当欢欢做的热气球飞行了很短时间就掉下来,很可能是因为随着时间推移,袋子里的空气逐渐变冷,热空气冷却后密度增大,浮力减小,当浮力小于热气球整体重力时,热气球就会掉下来。
18.(2025三上·坪山期末)在进行垃圾分类时,为了节省空间,小智想将一个密封的矿泉水空瓶踩扁,但他 发现无法踩扁,原因是(  )。
A.瓶中空气有质量 B.瓶中空气占据空间 C.瓶中不存在空气
【答案】A
【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测定一袋空气的质量
【解析】【分析】空气具有占据空间的特性,密封的矿泉水瓶中的空气占据了瓶内的空间,且在密封状态下,空气无法排出,当小智踩瓶子时,空气会对瓶壁产生压力,抵抗外力,使瓶子难以被踩扁。而瓶中空气有质量并不是瓶子无法被踩扁的直接原因,质量与能否踩扁瓶子没有直接的逻辑关联。另外,瓶中是存在空气的,若瓶中不存在空气,即处于真空状态,那么瓶子更容易被压瘪,而不是无法踩扁。
19.(2025三上·坪山期末)如图,模拟“风”的实验中,点燃蜡烛后,盒外蚊香的烟会(  )。
A.进入盒子中 B.垂直往上飘 C.向四面八方飘
【答案】B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在模拟 “风” 的实验中,点燃蜡烛后,盒子内的空气会被加热,热空气密度变小会上升,从而使盒子内的气压降低,而盒子外的气压相对较高,形成气压差。在气压差的作用下,盒外蚊香的烟会被压入盒子中,以平衡气压。所以烟会进入盒子中,而不是垂直往上飘或向四面八方飘。
20.(2025三上·坪山期末)动植物和人类的生存生活都离不开空气,下列不利于保护大气环境的是(  )。
A.出行乘坐公交车 B.焚烧垃圾 C.多植树造林
【答案】B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垃圾焚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噁英以及可吸入颗粒物等。这些污染物会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对人体健康也有极大危害,例如二噁英是一种毒性极强的物质,具有致癌、致畸等危害。
21.(2025三上·坪山期末)右图为某地区的天气状况,对其解释正确的是(  )。
A.小雨转晴, 最高气温22℃,最低气温19℃
B.晴转小雨, 最高气温22℃,最低气温19℃
C.小雨转晴, 最高气温19℃,最低气温22℃
【答案】A
【知识点】天气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的天气符号表示方法,小雨通常用一些稀疏的雨滴符号来表示,晴用太阳符号来表示,如果先出现小雨符号后出现晴的符号,就表示小雨转晴。 天气预报中,通常会用一个数字在前,一个数字在后,中间用波浪线或短横线连接的方式来表示温度范围,前面的数字表示最低气温,后面的数字表示最高气温。所以“19℃~22℃”表示最低气温是 19℃,最高气温是 22℃。
22.(2025三上·坪山期末)测量体温时,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体温计的测量范围通常是35~42℃
B.读数时,体温计不能离开身体, 否则就不准确了
C.体温计离开人体时,体温计上显示的温度不会发生变化
【答案】B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B选项:读数时,体温计不能离开身体,否则就不准确了。这种说法是不合理的。体温计与普通温度计不同,体温计有一个缩口,当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水银变冷收缩,在缩口处断开,上面的水银柱不会下降,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且读数不会受到影响。
23.(2025三上·坪山期末)欢欢连续多天测量从清晨到黄昏每隔两小时的气温,发现(  )。
A.每个时刻的气温几乎相同
B.气温最高的时刻常在中午前后
C.从清晨到黄昏, 气温在缓慢上升
【答案】B
【知识点】认识气温计;测量气温
【解析】【分析】通常情况下,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清晨时,经过一夜的散热,气温相对较低;随着太阳升起,地面逐渐吸收太阳辐射热量,气温开始上升,在中午前后,太阳辐射最强,但地面吸收热量和向大气传递热量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气温最高的时刻常在午后2时左右,而不是严格的中午12时,但总体来说是在中午前后这个时间段;到了黄昏,太阳辐射减弱,地面开始向外散热,气温逐渐下降。所以从清晨到黄昏,气温不是每个时刻几乎相同,也不是缓慢上升,而是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气温最高的时刻常在中午前后。
24.(2025三上·坪山期末)天气预报报道11月12号这天24小时降雨量可能为300毫米,在这一天我们不能做的事是(  )。
A.避免外出
B.注意防洪
C.及时外出记录天气状况
【答案】C
【知识点】测量降水量;降雨量等级
【解析】【分析】根据气象学上的降雨量等级划分标准,24小时降雨量超过250毫米即为特大暴雨。在这种天气条件下是非常危险的,不应该做。除了可能会遇到道路被淹、水流湍急等情况导致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外,强降雨还可能伴有雷电等强对流天气,增加了户外的危险系数。
25.(2025三上·坪山期末)欢欢和乐乐用直筒透明杯制作简易雨量器,在杯子外壁上贴上刻度条,下列制作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答案】B
【知识点】雨量器
【解析】【分析】制作雨量器时,我们需要把杯内底部标记为0刻度。选项B符合题意。
26.(2025三上·坪山期末)下列天气图标中,表示阴天的是(  )。
A. B. C.
【答案】B
【知识点】天气现象
【解析】【分析】一般来说,阴天的天气图标是一个整个天空都被灰色或黑色阴影覆盖的图案,没有太阳或月亮的轮廓显示,也没有明显的云朵轮廓线条来表示云的形状,整个图标呈现出一种灰暗、阴沉的视觉效果,以体现天空被云层完全遮蔽,光线较暗的阴天状态。在常见的天气图标库中,还有一些阴天图标可能会有一些淡淡的、模糊的灰色云团图案,但不会像多云图标那样有明显的白色云朵与蓝天相间,也不会像晴天图标那样有完整的太阳图案。
27.(2025三上·坪山期末)我们在制作天气日历时,应该(  )。
A.使用小组同学的数据记录
B.根据天气预报提供的信息记录
C.关注当地天气情况,根据自己的观察真实记录
【答案】C
【知识点】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表格与柱状图的分析
【解析】【分析】制作天气日历的目的是为了真实、准确地记录当地实际的天气状况,这是制作天气日历最正确的做法。通过自己对当地天气的直接观察,可以真实地了解当天的天气状况,如是否晴天、多云、阴天、下雨等,以及气温、风向等其他相关天气信息,从而准确地记录在天气日历上,使天气日历能真实反映当地的天气变化情况。
28.(2025三上·坪山期末) “大雪飘飘”、 “阴云密布”、 “风和日丽”这些词语都是描述(  )。
A.天 气 B.风 向 C.云 量
【答案】A
【知识点】天气现象
【解析】【分析】天气是指某一个地区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大雪飘飘” 描述的是正在下雪的状态,“阴云密布” 体现的是天空被云层覆盖的状况,“风和日丽” 表示有风且阳光明媚的天气状况,它们都属于对短时间内大气具体状态的描述,所以这些词语都是描述天气的。
29.(2025三上·坪山期末)乐乐在天空中观察到纤维、羽毛状的云出现,这种云预示着(  )。
A.晴天 B.即将下雨 C.会有雷电
【答案】A
【知识点】云的种类
【解析】【分析】纤维、羽毛状的云通常指的是卷云。卷云是高云的一种,是对流层中最高的云,高度一般在 5000 米以上。卷云的产生一般是由于高空的冷空气与暖湿气流相遇,水汽在高空凝结而成。卷云预示着晴天。
30.(2025三上·坪山期末)下列信息不属于天气预报内容的是(  )。
A.风 力 B.温 度 C.地震等级
【答案】C
【知识点】天气预报的制作
【解析】【分析】天气预报主要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一定时间的天气状况进行预测,地震是地壳运动引起的地质灾害,不属于大气现象,其监测和预报属于地震学研究范畴,有专门的地震监测机构和系统来进行相关工作,并不属于天气预报的内容。
31.(2025三上·坪山期末)欢欢去海边游玩时,看到许多工人在海边的晒盐场晒制粗盐,并发现海水晒盐得到的海盐中还有许多沙粒,她认为可以用课本中分离食盐和沙的实验得到纯净的海盐。
(1)分离食盐和沙时,欢欢用到的实验材料有:食盐、 沙、 水、    、   、酒精灯、 蒸发皿、 三脚架等。
A:天平 B.温度计 C. 滤纸 D.玻璃棒 E. 磁铁
(2) 欢欢想将海盐中的沙子去除可以先加水进行   ,再用    的方 法 把沙子分离出来,最后用   的方法将溶解在水中的盐分离出来。
A.溶解 B.过滤 C.蒸发
(3)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做实验时,万一有酒精洒出并且燃烧,我们应该采用(  )的方法灭火。
A.浇水 B.用书本扇风 C.把湿抹布盖上去
【答案】(1)C;D
(2)A;B;C
(3)C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1)分离食盐和沙时,我们用到的实验材料和仪器有:食盐、沙、水、烧杯、搅拌棒、滤纸、酒精灯、蒸发皿、三脚架等。首先将食盐和沙用水混合,用搅拌棒加快食盐溶解;食盐和沙混合后,可以先用水进行分离,利用滤纸过滤含有沙的食盐水时,最终留在滤纸上的是沙,把沙分离出来;要将食盐从盐和水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最合适的方法是蒸发,随着水分的蒸发,食盐慢慢结晶出来。
(2)欢欢想将海盐中的沙子去除可以先加水进行溶解,再用过滤的方 法 把沙子分离出来,最后用3的方法将溶解在水中的盐分离出来。
(3)湿抹布可以隔绝空气,使燃烧的酒精与氧气隔离,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同时,湿抹布中的水分还能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帮助降低温度,辅助灭火,所以把湿抹布盖上去是正确的灭火方法。
32.(2025三上·坪山期末)在“压缩空气”课的探究活动中,欢欢和乐乐做了以下实验。
用一个注射器吸入一部分空气后,空气微粒(用o 表示)分布如图1。此时,用手指堵住注射器管口,慢慢用力向下压活塞,至图2的位置; 然后用手指堵住注射器管口,慢慢用力向上拉活塞,至图3的位置。
(1)注射器抽入空气, 堵住注射器管口, 用力压活塞, 活塞会(  )。
A.推到底
B.很难推动
C.能推动,但推到一定程度推不动
(2)装有空气的注射器, 活塞能往下压,说明空气   被压缩,装有水的注射器,活塞很难往下压, 说明水   被压缩。 (都选填“容易”或“不容易”)
(3)当向下压活塞后,松开活塞, 活塞会   (选填“不动”或“弹回”),说明压缩空气会产生   
(4)装有空气的注射器,活塞慢慢往下压,注射器内空气微粒的变化是(  )。
A.微粒变小了 B.微粒间的距离变小了
C.微粒间的距离变大了 D.微粒变多了
(5)当向下压、向上拉活塞后,注射器内空气微粒的状态是怎样的 请在图2、图3中画出来。
【答案】(1)C
(2)容易;不容易
(3)弹回;弹性
(4)B
(5)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1)空气具有可压缩性,但并不是可以无限制地被压缩。当用注射器抽入空气并堵住管口后用力压活塞时,开始时活塞能较容易地被推动,因为空气分子间有较大的间隔,在压力作用下,分子间的间隔会减小。然而,随着活塞的推进,空气被压缩到一定程度后,分子间的距离已经很小,此时再继续压缩就会受到很大的阻力,活塞就很难再被推动了,而不会推到底。所以答案是能推动,但推到一定程度推不动。
(2)装有空气的注射器,活塞能往下压,说明空气容易被压缩,装有水的注射器,活塞很难往下压,说明水不容易被压缩。
(3)当向下压活塞时,空气被压缩,空气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分子势能增加,空气具有了弹性势能,相当于被压缩的弹簧一样储存了能量。当松开活塞后,压缩空气要恢复原来的状态,会对活塞产生一个向上的力,使活塞弹回,这体现了压缩空气具有弹性,能够产生弹力,将储存的弹性势能转化为活塞的动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
(4)当装有空气的注射器活塞慢慢往下压时,注射器内的空间变小,但空气的总量并没有改变,即空气微粒的数量不变。而空气具有可压缩性,在压力作用下,空气微粒间的距离会逐渐变小。同时,空气微粒本身的大小是由其分子结构等因素决定的,不会因为受到压力而变小。所以注射器内空气微粒的变化是微粒间的距离变小了。
(5)向下压活塞后:空气微粒间的距离变小,微粒分布变得密集,向上拉活塞后:空气微粒间的距离变大,微粒分布变得稀疏。
33.(2025三上·坪山期末)图甲是测量气温的工具——气温计,欢欢和乐乐用它测量了一天的气温(如图丙)。请结合图示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请在图甲的括号中写出气温计的结构名称。
(2)图乙是10时的测量结果,读数是    ℃,请你在丙图相应位置中画出它的柱状图。
(3)由图丙可以推测20时的温度最有可能是(  )。
A.14℃ B.7℃ C.0℃
【答案】(1)液泡
(2)7
(3)B
【知识点】认识气温计;测量气温
【解析】【分析】(1)一般来说,气温计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玻璃泡、玻璃管、刻度、提环。
(2)读图可知,图中温度计表示的温度是7℃。
(3)一天当中,温度是先逐渐升高,再逐渐降低。由图丙可以推测20时的温度最有可能是7℃。
34.(2025三上·坪山期末)假期即将到来,乐乐为去北京游玩做准备工作,他用某气象APP 查询了北京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
(1)在未来几天,北京的天气(  )。
A.有连续性降雨 B.气温较低 C.有降雪
(2)12月19日北京最高气温为   ,最低气温为   ◎
(3)乐乐在天气预报中发现 的天气符号,它表示“阴,有浮尘”,在这种天气中, 污染物很难扩散,空气中灰尘较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这样的天气中,乐乐不应该安排的活动是(  )。
A.露营 B.看电影 C.参观博物馆
【答案】(1)B
(2)9℃;-4℃
(3)A
【知识点】天气现象;天气对生活的影响;天气预报的制作
【解析】【分析】(1)由数据可知,北京未来几天在1月26日有降雪,并非连续性降雨,整体气温较低,最低气温达到 - 12℃。
(2)读图可知,12月19日北京最高气温为9℃,最低气温为-4℃。
(3)在 “阴,有浮尘” 的天气下,污染物难以扩散,空气中灰尘多,对呼吸系统有较大影响,不适合露营。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