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科学试题
1.(2025六上·官渡期末)在历史的长河中,造纸鼻祖蔡伦、智慧丞相诸葛亮、机械奇才马钧、印刷先锋毕昇等发明家对当时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后世树立了崇高的典范。假期小科来到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中国刀剪剑博物馆,感悟了刀剪剑的独特文化。
(1)小科刷脸进入博物馆的过程中使用的技术是
A.文字识别 B.图像识别 C.语音识别 D.指纹识别
(2)博物馆中有一把汉代铁剪(如图),它存在杠杆结构,支点的位置在
A.1 B.2 C.3 D.4
(3)博物馆中放着各式各样的剪刀,最适合剪窗花的是
A. B. C. D.
(4)剪刀的刀刃运用的原理是
A.杠杆 B.轮轴 C.斜面 D.轮轴和杠杆
【答案】(1)B
(2)C
(3)A
(4)C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斜面;杠杆;剪刀
【解析】【分析】(1)图像识别技术可以对图像中的物体、人脸等进行识别和分析。小科刷脸进入博物馆,就是通过摄像头采集小科脸部的图像,然后与系统中已存储的人脸图像数据进行比对,来确定是否为授权用户,从而实现开门进入等操作,属于图像识别技术的应用,故B选项正确。
(2)通常对于剪刀这种工具,其两片刀刃的连接处就是杠杆的支点。在这把汉代铁剪的图中,位置3 是两片剪柄和刀刃的连接点,在使用铁剪时,整个铁剪围绕这个点转动,符合杠杆支点的定义。
(3)不同的剪刀具有不同的用途,最适合剪窗花的是普通剪刀,选项A符合题意。
(4)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可用于省力。剪刀的刀刃是一个楔形,其侧面可看作斜面。在使用剪刀时,通过将刀刃压入物体,利用斜面原理,使施加的力沿着斜面分解,从而更容易地将物体剪开,达到省力的效果,故C选项正确。
2.(2025六上·官渡期末)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木牛流马(图),它的轮子运用了轮轴的原理。下列物品和交通道路应用的原理和它一样的是
A.筷子 B.撬棍 C.水龙头 D.盘山公路
【答案】C
【知识点】轮轴
【解析】【分析】轮轴由轮和轴组成,能绕共同轴线旋转,轮轴的实质是可以连续旋转的杠杆。水龙头运用的是轮轴原理。
3.(2025六上·官渡期末)关于印刷术,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毕昇发明了新的印刷术——活字印刷
B.目前印刷术已经到达顶峰,后人无法超越
C.活字印刷的步骤是:检字→刷墨→拓印→晾制
D.印刷术的发展历程是:手工抄写→雕版印刷→活字印刷
【答案】B
【知识点】印刷术
【解析】【分析】印刷术一直在不断发展和进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从传统印刷到数字印刷,再到如今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结合,印刷术在不断创新和突破,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不能说已经到达顶峰后人无法超越,B选项说法不合理。
4.(2025六上·官渡期末)小科想制作印章“榜样”,那么字模上应该刻出的字样是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印刷术
【解析】【分析】 印章上的字和我们看到的真实的字是左右颠倒,上下不变的,因此只需要选择左右颠倒的字就可以。
5.(2025六上·官渡期末)下列关于工具和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A.工具和技术之间没有关系
B.工具和技术都可以不断改进
C.工具的发明和使用不需要技术
D.完成一项任务只能使用一种工具和技术
【答案】B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解析】【分析】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需求的不断变化,工具和技术都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例如,从传统的手工工具到现代的智能化工具,从简单的生产技术到复杂的高科技技术,都在持续发展,B选项正确。
6.(2025六上·官渡期末)小科搜集资料发现尼姆鲁德透镜是一块中间厚、四周薄的水晶石镜片,可用于放大成像。下列与尼姆鲁德透镜结构特点相似的是
A.凸透镜 B.玻璃片 C.近视眼镜 D.空烧杯
【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
【解析】【分析】 尼姆鲁德透镜是中间厚、四周薄的水晶石镜片,与它结构特点相似的是凸透镜。
7.(2025六上·官渡期末)小科了解到世界上第一批显微镜被称为“跳蚤镜”,主要用来观察跳蚤和其他的小昆虫。关于“跳蚤镜”说法正确的是
A.“跳蚤镜”的放大倍数大于2000倍
B.“跳蚤镜”是由两个凸透镜组合而成
C.“跳蚤镜”是由两块玻璃片组合而成的
D.“跳蚤镜”是由一个凸透镜和一块玻璃片组合而成的
【答案】B
【知识点】简易显微镜
【解析】【分析】 “跳蚤镜” 其实就是早期的显微镜,通常是由两个凸透镜组合而成,一个凸透镜作为物镜,另一个凸透镜作为目镜,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最终我们通过目镜看到的是经过两次放大后的倒立放大的虚像,B选项正确。
8.(2025六上·官渡期末)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步骤是
A.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B.安放——上片——对光——调焦——观察
C.对光——安放——上片——调焦——观察
D.安放——对光——调焦——上片——观察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 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安放、对光、上片、调、观察。
9.(2025六上·官渡期末)小科在目镜中看到洋葱表皮细胞位于视野右上方(图4),他想把细胞图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
A.向左下方移动 B.向左上方移动
C.向右下方移动 D.向右上方移动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即上下、左右均是相反的。小科在目镜中看到洋葱表皮细胞位于视野右上方,实际上细胞在载玻片的左下方,要把细胞图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向右上方移动。这样,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细胞就会向左下方移动,从而移到视野中央。
10.(2025六上·官渡期末)在显微镜下,蝴蝶的鳞片会随着阳光的照射方向自动变换角度,从而调节体温。受蝴蝶鳞片启发的发明创造是
A.探测系统 B.雷达系统
C.控温系统 D.分析监视系统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 蝴蝶鳞片可以随着阳光照射方向自动变换角度来调节体温,科学家受此启发,利用类似的原理开发出了一些智能控温系统等技术,例如一些智能建筑材料或设备能够根据外界环境温度和光照等条件自动调节,以达到更好的控温效果,从而实现节能等目的。所以受蝴蝶鳞片启发的发明创造主要是控温系统。
11.(2025六上·官渡期末)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植物根尖细胞是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细胞;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 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观察到物体的细胞,不同的细胞,它们的形状不同。D是植物的根尖细胞。
12.(2025六上·官渡期末)周末小科前往滇池取水样培养微小生物,并利用显微镜探索微小生物的奥秘。
(1)小科观察水样时,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的目的是 。
(2)在水样中,小科观察到了几种微小生物,下列是草履虫的是
A. B.
C. D.
【答案】(1)限制微小生物运动
(2)B
【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水中的微小生物
【解析】【分析】 (1)小科观察水样时,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的目的是:限制微小生物的运动:水样中的微小生物通常具有较强的运动能力,它们会在水中快速游动,这使得在显微镜下对其进行观察和研究变得困难。在载玻片上放置少量脱脂棉纤维,可以形成一个物理屏障,将微小生物限制在一定的区域内,减少它们的运动范围,便于观察者更清晰、更稳定地观察微小生物的形态、结构和行为等细节。
(2) 草履虫是一种常见的单细胞原生动物,具有典型的形态特征。 草履虫的身体形状通常呈倒卵形或鞋底形,前端较圆,后端较尖。
13.(2025六上·官渡期末)在日常生活中,安全标志随处可见。下列表示“当心感染”的图标是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 表示 “当心感染” 的安全图标通常以黄色为背景色,有黑色的边框和黑色的图案,图案一般是一个带有生物危害符号(如三角内有个骷髅头或其他代表生物危险的图形)或直接有与感染相关的图形元素。
14.(2025六上·官渡期末)小科通过自制模型、查阅资料,开始研究地球的运动。
(1)小科利用吸管穿过橙子,制作了一个地球模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个模型不需要再完善了
B.这个模型可以表达地球所有的知识
C.这个模型可以研究地球运动
D.这个模型可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
(2)小科对昼夜交替现象提出了 4 种假设,与托勒密的观点最相近的是
A. B.
C. D.
(3)根据下表,下列关于地球公转轨道距离与时间的说法正确的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 地球处于不同公转位置的时间点
平均距离 1.49亿千米
地球与太阳的近距点 1.47亿千米 每年一月初
地球与太阳的远距点 1.52 亿千米 每年七月初
A.地球与太阳距离近时,北半球是冬季
B.地球与太阳距离近时,北半球是夏季
C.地球与太阳距离远时,北半球是春季
D.地球与太阳距离远时,北半球是秋季
(4)如图所示,地球在公转轨道运动到位置①时,昆明市所处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5)地球的公转方向是 。
【答案】(1)C
(2)A
(3)A
(4)B
(5)自西向东
【知识点】地球自转;昼夜交替;地球的公转;四季成因
【解析】【分析】(1)通过吸管代表地轴,可以让橙子绕着吸管进行转动等操作,从而可以用来研究地球的自转等地球运动相关的一些基本内容,C选项正确。
(2) 托勒密提出了 “地心说”,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等天体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正是由于地球的不动以及天体绕地运动,才产生了昼夜交替等现象。
(3) 每年一月初地球处于与太阳的近距点,此时北半球是冬季,A选项说法正确。
(4)观察图形可知,①是夏至,②是秋分,③是冬至,④是春分。
(5)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呈顺时针方向。
15.(2025六上·官渡期末)下列是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A.公鸡打鸣 B.红嘴鸥迁徙
C.睡莲白天开放 D.猫头鹰夜间捕食
【答案】B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 红嘴鸥迁徙是对四季变化的一种适应性行为。随着季节的变化,气温、食物资源等环境因素会发生改变。在冬季,红嘴鸥原本生活的北方地区气温降低,食物减少,而南方地区相对温暖且食物丰富,所以红嘴鸥会迁徙到南方越冬,春季再返回北方,这是典型的受四季变化影响的生物行为。
16.(2025六上·官渡期末)根据图所示不同节气正午时太阳的高度,物体影子最长的是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答案】D
【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对于北半球而言,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此时物体的影子是最长的。
17.(2025六上·官渡期末)小科到北京参观中国科技馆,馆中的“傅科摆”能证明
A.地球在公转 B.地轴是倾斜的
C.地球在自转 D.地球的四季变化
【答案】C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法国物理学家傅科在 1851 年做了一次成功的摆动实验,从而有力地证明了地球在自转,傅科使用的实验装置就是 “傅科摆”。“傅科摆” 的原理是:由于地球的自转,摆动平面会发生缓慢的转动,这种转动现象可以直观地展示地球的自转运动。而地球公转、地轴倾斜、地球的四季变化并不能通过 “傅科摆” 来证明。
18.(2025六上·官渡期末)小科的家乡昆明市和北京市相比,最先迎来黎明的城市是 。
【答案】北京
【知识点】日出时间
【解析】【分析】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也就是先迎来黎明,北京在昆明东边,先迎来日出。
19.(2025六上·官渡期末)在榜样力量的引领下小科先后制作了多种科技模型,包括太阳能电风扇、电动小车和小型电磁起重机等,是学校师生公认的“小科学家”。太阳能电风扇工作时,主要是将太阳能转换为
A.化学能 B.热能 C.声能 D.动能
【答案】D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 太阳能电风扇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然后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电动机带动风扇叶片转动,从而使风扇产生风,风扇叶片的转动具有动能。所以太阳能电风扇工作时主要是将太阳能转换为动能,故D选项正确。
20.(2025六上·官渡期末)小科把电动小车中的电动机拆开,发现具有电磁铁功能的结构是
A.外壳 B.转子 C.后盖 D.电刷
【答案】B
【知识点】电动机
【解析】【分析】 电动机中具有电磁铁功能的结构是转子。电动小车的电动机通常由外壳、转子、后盖、电刷等部分组成,其中转子上绕有线圈,当电流通过线圈时,会产生磁场,使转子具有电磁铁的功能,在定子产生的磁场作用下受力转动,从而带动电动小车运动。
21.(2025六上·官渡期末)能改变电动机转子转动方向的是
A.改变磁铁的远近 B.改变电池的数量
C.改变磁铁的数量 D.改变电流的方向
【答案】D
【知识点】电动机
【解析】【分析】 电动机转子的转动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改变其中一个因素,转子转动方向就会改变,若同时改变两个因素,转动方向则不变。 改变电流的方向,根据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会使转子所受的安培力方向改变,从而改变转子的转动方向,D选项正确。
22.(2025六上·官渡期末)小科用电动小车上的电池重演奥斯特实验,通电后直导线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但现象不太明显。下面做法不能使小磁针偏转更明显的是
A.使电路短路 B.增加一节电池
C.把直导线绕成线圈 D.改变电池连接方向
【答案】D
【知识点】奥斯特实验;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 改变电池连接方向,只是改变了电流的方向,而电流大小和磁场强度并未改变,小磁针依然会发生偏转,但偏转方向会改变,而不是使偏转更明显,D选项符合题意。
23.(2025六上·官渡期末)下图是小科设计的电磁铁电路图,请看图回答问题。
(1)通电时观察到小磁针S极被吸引,则可以判断电磁铁丁的右端磁极是 。
(2)接通电源后,四个电磁铁吸引大头针数量最多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小科要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的匝数的关系,不能选择的实验装置是
A.甲和丁 B.甲和丙 C.乙和丙 D.甲和乙
(4)小科继续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重复三次实验后得到如下表数据。
电池数量 1节 2节 3节
吸起大头针的个数 (平均值) 9个 17个 24个
根据上表,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 ,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N
(2)D
(3)D
(4)电池节数;电池节数增加,电磁铁磁性增大。
【知识点】电能和磁能;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1) 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已知小磁针S极被吸引,说明电磁铁丁的右端磁极是N极。
(2) 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有关。在同一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所以本题中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主要是线圈匝数,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磁性越强,吸引大头针的数量就越多。从图中可以看出,电磁铁丁的线圈匝数最多,所以四个电磁铁中吸引大头针数量最多的是丁,故D选项正确。
(3) 甲和乙的线圈匝数虽然不同,但它们的铁芯形状不同,存在线圈匝数和铁芯形状两个变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不能用来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的匝数的关系。
(4) 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电池数量,进而改变了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1 / 1云南省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科学试题
1.(2025六上·官渡期末)在历史的长河中,造纸鼻祖蔡伦、智慧丞相诸葛亮、机械奇才马钧、印刷先锋毕昇等发明家对当时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后世树立了崇高的典范。假期小科来到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中国刀剪剑博物馆,感悟了刀剪剑的独特文化。
(1)小科刷脸进入博物馆的过程中使用的技术是
A.文字识别 B.图像识别 C.语音识别 D.指纹识别
(2)博物馆中有一把汉代铁剪(如图),它存在杠杆结构,支点的位置在
A.1 B.2 C.3 D.4
(3)博物馆中放着各式各样的剪刀,最适合剪窗花的是
A. B. C. D.
(4)剪刀的刀刃运用的原理是
A.杠杆 B.轮轴 C.斜面 D.轮轴和杠杆
2.(2025六上·官渡期末)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木牛流马(图),它的轮子运用了轮轴的原理。下列物品和交通道路应用的原理和它一样的是
A.筷子 B.撬棍 C.水龙头 D.盘山公路
3.(2025六上·官渡期末)关于印刷术,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毕昇发明了新的印刷术——活字印刷
B.目前印刷术已经到达顶峰,后人无法超越
C.活字印刷的步骤是:检字→刷墨→拓印→晾制
D.印刷术的发展历程是:手工抄写→雕版印刷→活字印刷
4.(2025六上·官渡期末)小科想制作印章“榜样”,那么字模上应该刻出的字样是
A. B. C. D.
5.(2025六上·官渡期末)下列关于工具和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A.工具和技术之间没有关系
B.工具和技术都可以不断改进
C.工具的发明和使用不需要技术
D.完成一项任务只能使用一种工具和技术
6.(2025六上·官渡期末)小科搜集资料发现尼姆鲁德透镜是一块中间厚、四周薄的水晶石镜片,可用于放大成像。下列与尼姆鲁德透镜结构特点相似的是
A.凸透镜 B.玻璃片 C.近视眼镜 D.空烧杯
7.(2025六上·官渡期末)小科了解到世界上第一批显微镜被称为“跳蚤镜”,主要用来观察跳蚤和其他的小昆虫。关于“跳蚤镜”说法正确的是
A.“跳蚤镜”的放大倍数大于2000倍
B.“跳蚤镜”是由两个凸透镜组合而成
C.“跳蚤镜”是由两块玻璃片组合而成的
D.“跳蚤镜”是由一个凸透镜和一块玻璃片组合而成的
8.(2025六上·官渡期末)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步骤是
A.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B.安放——上片——对光——调焦——观察
C.对光——安放——上片——调焦——观察
D.安放——对光——调焦——上片——观察
9.(2025六上·官渡期末)小科在目镜中看到洋葱表皮细胞位于视野右上方(图4),他想把细胞图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
A.向左下方移动 B.向左上方移动
C.向右下方移动 D.向右上方移动
10.(2025六上·官渡期末)在显微镜下,蝴蝶的鳞片会随着阳光的照射方向自动变换角度,从而调节体温。受蝴蝶鳞片启发的发明创造是
A.探测系统 B.雷达系统
C.控温系统 D.分析监视系统
11.(2025六上·官渡期末)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植物根尖细胞是
A. B.
C. D.
12.(2025六上·官渡期末)周末小科前往滇池取水样培养微小生物,并利用显微镜探索微小生物的奥秘。
(1)小科观察水样时,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的目的是 。
(2)在水样中,小科观察到了几种微小生物,下列是草履虫的是
A. B.
C. D.
13.(2025六上·官渡期末)在日常生活中,安全标志随处可见。下列表示“当心感染”的图标是
A. B.
C. D.
14.(2025六上·官渡期末)小科通过自制模型、查阅资料,开始研究地球的运动。
(1)小科利用吸管穿过橙子,制作了一个地球模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个模型不需要再完善了
B.这个模型可以表达地球所有的知识
C.这个模型可以研究地球运动
D.这个模型可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
(2)小科对昼夜交替现象提出了 4 种假设,与托勒密的观点最相近的是
A. B.
C. D.
(3)根据下表,下列关于地球公转轨道距离与时间的说法正确的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 地球处于不同公转位置的时间点
平均距离 1.49亿千米
地球与太阳的近距点 1.47亿千米 每年一月初
地球与太阳的远距点 1.52 亿千米 每年七月初
A.地球与太阳距离近时,北半球是冬季
B.地球与太阳距离近时,北半球是夏季
C.地球与太阳距离远时,北半球是春季
D.地球与太阳距离远时,北半球是秋季
(4)如图所示,地球在公转轨道运动到位置①时,昆明市所处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5)地球的公转方向是 。
15.(2025六上·官渡期末)下列是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A.公鸡打鸣 B.红嘴鸥迁徙
C.睡莲白天开放 D.猫头鹰夜间捕食
16.(2025六上·官渡期末)根据图所示不同节气正午时太阳的高度,物体影子最长的是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17.(2025六上·官渡期末)小科到北京参观中国科技馆,馆中的“傅科摆”能证明
A.地球在公转 B.地轴是倾斜的
C.地球在自转 D.地球的四季变化
18.(2025六上·官渡期末)小科的家乡昆明市和北京市相比,最先迎来黎明的城市是 。
19.(2025六上·官渡期末)在榜样力量的引领下小科先后制作了多种科技模型,包括太阳能电风扇、电动小车和小型电磁起重机等,是学校师生公认的“小科学家”。太阳能电风扇工作时,主要是将太阳能转换为
A.化学能 B.热能 C.声能 D.动能
20.(2025六上·官渡期末)小科把电动小车中的电动机拆开,发现具有电磁铁功能的结构是
A.外壳 B.转子 C.后盖 D.电刷
21.(2025六上·官渡期末)能改变电动机转子转动方向的是
A.改变磁铁的远近 B.改变电池的数量
C.改变磁铁的数量 D.改变电流的方向
22.(2025六上·官渡期末)小科用电动小车上的电池重演奥斯特实验,通电后直导线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但现象不太明显。下面做法不能使小磁针偏转更明显的是
A.使电路短路 B.增加一节电池
C.把直导线绕成线圈 D.改变电池连接方向
23.(2025六上·官渡期末)下图是小科设计的电磁铁电路图,请看图回答问题。
(1)通电时观察到小磁针S极被吸引,则可以判断电磁铁丁的右端磁极是 。
(2)接通电源后,四个电磁铁吸引大头针数量最多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小科要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的匝数的关系,不能选择的实验装置是
A.甲和丁 B.甲和丙 C.乙和丙 D.甲和乙
(4)小科继续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重复三次实验后得到如下表数据。
电池数量 1节 2节 3节
吸起大头针的个数 (平均值) 9个 17个 24个
根据上表,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 ,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B
(2)C
(3)A
(4)C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斜面;杠杆;剪刀
【解析】【分析】(1)图像识别技术可以对图像中的物体、人脸等进行识别和分析。小科刷脸进入博物馆,就是通过摄像头采集小科脸部的图像,然后与系统中已存储的人脸图像数据进行比对,来确定是否为授权用户,从而实现开门进入等操作,属于图像识别技术的应用,故B选项正确。
(2)通常对于剪刀这种工具,其两片刀刃的连接处就是杠杆的支点。在这把汉代铁剪的图中,位置3 是两片剪柄和刀刃的连接点,在使用铁剪时,整个铁剪围绕这个点转动,符合杠杆支点的定义。
(3)不同的剪刀具有不同的用途,最适合剪窗花的是普通剪刀,选项A符合题意。
(4)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可用于省力。剪刀的刀刃是一个楔形,其侧面可看作斜面。在使用剪刀时,通过将刀刃压入物体,利用斜面原理,使施加的力沿着斜面分解,从而更容易地将物体剪开,达到省力的效果,故C选项正确。
2.【答案】C
【知识点】轮轴
【解析】【分析】轮轴由轮和轴组成,能绕共同轴线旋转,轮轴的实质是可以连续旋转的杠杆。水龙头运用的是轮轴原理。
3.【答案】B
【知识点】印刷术
【解析】【分析】印刷术一直在不断发展和进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从传统印刷到数字印刷,再到如今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结合,印刷术在不断创新和突破,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不能说已经到达顶峰后人无法超越,B选项说法不合理。
4.【答案】D
【知识点】印刷术
【解析】【分析】 印章上的字和我们看到的真实的字是左右颠倒,上下不变的,因此只需要选择左右颠倒的字就可以。
5.【答案】B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解析】【分析】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需求的不断变化,工具和技术都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例如,从传统的手工工具到现代的智能化工具,从简单的生产技术到复杂的高科技技术,都在持续发展,B选项正确。
6.【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
【解析】【分析】 尼姆鲁德透镜是中间厚、四周薄的水晶石镜片,与它结构特点相似的是凸透镜。
7.【答案】B
【知识点】简易显微镜
【解析】【分析】 “跳蚤镜” 其实就是早期的显微镜,通常是由两个凸透镜组合而成,一个凸透镜作为物镜,另一个凸透镜作为目镜,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最终我们通过目镜看到的是经过两次放大后的倒立放大的虚像,B选项正确。
8.【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 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安放、对光、上片、调、观察。
9.【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即上下、左右均是相反的。小科在目镜中看到洋葱表皮细胞位于视野右上方,实际上细胞在载玻片的左下方,要把细胞图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向右上方移动。这样,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细胞就会向左下方移动,从而移到视野中央。
10.【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 蝴蝶鳞片可以随着阳光照射方向自动变换角度来调节体温,科学家受此启发,利用类似的原理开发出了一些智能控温系统等技术,例如一些智能建筑材料或设备能够根据外界环境温度和光照等条件自动调节,以达到更好的控温效果,从而实现节能等目的。所以受蝴蝶鳞片启发的发明创造主要是控温系统。
11.【答案】D
【知识点】生物细胞;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 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观察到物体的细胞,不同的细胞,它们的形状不同。D是植物的根尖细胞。
12.【答案】(1)限制微小生物运动
(2)B
【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水中的微小生物
【解析】【分析】 (1)小科观察水样时,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的目的是:限制微小生物的运动:水样中的微小生物通常具有较强的运动能力,它们会在水中快速游动,这使得在显微镜下对其进行观察和研究变得困难。在载玻片上放置少量脱脂棉纤维,可以形成一个物理屏障,将微小生物限制在一定的区域内,减少它们的运动范围,便于观察者更清晰、更稳定地观察微小生物的形态、结构和行为等细节。
(2) 草履虫是一种常见的单细胞原生动物,具有典型的形态特征。 草履虫的身体形状通常呈倒卵形或鞋底形,前端较圆,后端较尖。
13.【答案】A
【知识点】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 表示 “当心感染” 的安全图标通常以黄色为背景色,有黑色的边框和黑色的图案,图案一般是一个带有生物危害符号(如三角内有个骷髅头或其他代表生物危险的图形)或直接有与感染相关的图形元素。
14.【答案】(1)C
(2)A
(3)A
(4)B
(5)自西向东
【知识点】地球自转;昼夜交替;地球的公转;四季成因
【解析】【分析】(1)通过吸管代表地轴,可以让橙子绕着吸管进行转动等操作,从而可以用来研究地球的自转等地球运动相关的一些基本内容,C选项正确。
(2) 托勒密提出了 “地心说”,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等天体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正是由于地球的不动以及天体绕地运动,才产生了昼夜交替等现象。
(3) 每年一月初地球处于与太阳的近距点,此时北半球是冬季,A选项说法正确。
(4)观察图形可知,①是夏至,②是秋分,③是冬至,④是春分。
(5)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呈顺时针方向。
15.【答案】B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 红嘴鸥迁徙是对四季变化的一种适应性行为。随着季节的变化,气温、食物资源等环境因素会发生改变。在冬季,红嘴鸥原本生活的北方地区气温降低,食物减少,而南方地区相对温暖且食物丰富,所以红嘴鸥会迁徙到南方越冬,春季再返回北方,这是典型的受四季变化影响的生物行为。
16.【答案】D
【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对于北半球而言,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此时物体的影子是最长的。
17.【答案】C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法国物理学家傅科在 1851 年做了一次成功的摆动实验,从而有力地证明了地球在自转,傅科使用的实验装置就是 “傅科摆”。“傅科摆” 的原理是:由于地球的自转,摆动平面会发生缓慢的转动,这种转动现象可以直观地展示地球的自转运动。而地球公转、地轴倾斜、地球的四季变化并不能通过 “傅科摆” 来证明。
18.【答案】北京
【知识点】日出时间
【解析】【分析】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也就是先迎来黎明,北京在昆明东边,先迎来日出。
19.【答案】D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 太阳能电风扇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然后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电动机带动风扇叶片转动,从而使风扇产生风,风扇叶片的转动具有动能。所以太阳能电风扇工作时主要是将太阳能转换为动能,故D选项正确。
20.【答案】B
【知识点】电动机
【解析】【分析】 电动机中具有电磁铁功能的结构是转子。电动小车的电动机通常由外壳、转子、后盖、电刷等部分组成,其中转子上绕有线圈,当电流通过线圈时,会产生磁场,使转子具有电磁铁的功能,在定子产生的磁场作用下受力转动,从而带动电动小车运动。
21.【答案】D
【知识点】电动机
【解析】【分析】 电动机转子的转动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改变其中一个因素,转子转动方向就会改变,若同时改变两个因素,转动方向则不变。 改变电流的方向,根据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会使转子所受的安培力方向改变,从而改变转子的转动方向,D选项正确。
22.【答案】D
【知识点】奥斯特实验;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 改变电池连接方向,只是改变了电流的方向,而电流大小和磁场强度并未改变,小磁针依然会发生偏转,但偏转方向会改变,而不是使偏转更明显,D选项符合题意。
23.【答案】(1)N
(2)D
(3)D
(4)电池节数;电池节数增加,电磁铁磁性增大。
【知识点】电能和磁能;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1) 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已知小磁针S极被吸引,说明电磁铁丁的右端磁极是N极。
(2) 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有关。在同一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所以本题中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主要是线圈匝数,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磁性越强,吸引大头针的数量就越多。从图中可以看出,电磁铁丁的线圈匝数最多,所以四个电磁铁中吸引大头针数量最多的是丁,故D选项正确。
(3) 甲和乙的线圈匝数虽然不同,但它们的铁芯形状不同,存在线圈匝数和铁芯形状两个变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不能用来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的匝数的关系。
(4) 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电池数量,进而改变了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