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匠波尔卡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铁匠波尔卡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04-28 21:51: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教学目标
1、通过形象生动的图谱帮助学生记忆主题音乐,感受乐曲的不同情绪。简单了解波尔卡是一种两拍子的舞蹈,起源于欧洲的一种音乐体裁。体验波尔卡音乐的风格特点。
2、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随音乐模仿出打铁的动作和情境,并体验乐曲活泼、热烈、欢快的主题。
3、采用不同形式感受、表现乐曲,让学生快乐地聆听,培养对古典音乐的学习兴趣。
2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的共性特征:好动、好想、好表演,具有极强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本年级学生的现实起点: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表现力强,表演能力在同年龄中处于中上水平 ,群体之间合作的意识比较强。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形象生动的图谱帮助学生记忆主题音乐,感受乐曲的不同情绪。
2、采用不同形式(听唱主题、配乐伴奏、舞蹈律动等)感受、表现乐曲,让学生快乐地聆听,培养对古典音乐的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
1、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随音乐模仿出打铁的动作和情境,并体验乐曲活泼、热烈、欢快的主题。
2、能听辨出主题乐曲的出现并用不同的形式感受表现音乐。
4教学过程
4.1 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快乐的小铁匠
一、导入
1、师:同学们,拿出你的小手和老师招招手!让我们随着轻快地音乐,动听的旋律从手的舞蹈开始今天的音乐课。
师:孩子们跳得真不错,现在小朋友告诉我你在跳舞的时候心情怎么样?(学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波尔卡舞蹈律动导入新课,让学生通过律动初步感受波尔卡舞蹈的特点,为进一步学习波尔卡舞蹈打下基础。
二、开心的小铁匠
1、初听第一段A主题,选择音乐主角——铁匠。
教师:图片上的两个勤劳的人,有一位是今天音乐课上主角,是谁呢?(一幅铁匠一幅理发师 )播放主题
学生:铁匠(打铁)
教师:大家的感觉没有错,音乐表现的是图中勤劳能干的小铁匠。(出示板书铁匠)
2、再听听音乐表现的是怎样的小铁匠?(教师播放A段第一主题)
学生:开心的小铁匠、勤劳的小铁匠等。
设计意图:直观通过图片并配合音乐,学生能比较容易地听辨乐曲主题表现的人物。
三、快乐地歌唱
分段聆听,第一部分A 段主题
1、初听主题A,学唱主题旋律
师:小铁匠的工作辛苦,但是当看到自己看到帮助了别人、解决了别人的困难时,他们就不觉得累了,干着活还唱欢乐的歌呢。(出示图谱)
师:小铁匠的歌很特别,看谁最先听懂。(老师演唱主题旋律)。
师:小铁匠的歌是很动听的,和我一起用开心的表情、快乐有弹性的声音再唱一唱。(学生随钢琴伴奏演唱)
师:小铁匠干活这么有劲,的这段音乐速度是怎样的?(快速)我们听一听(放主题旋律轻声跟唱)
设计意图:借助图谱,帮助学生记忆主题音乐,感受乐曲的不同情绪。
四、忙碌地工作
2、师:我考考你们的耳朵,小铁匠的歌的这段旋律在音乐中的第一部分出现了几次?有没有变化?听出的时候轻声唱并用敲铁锤的动作表示出来,如果不是就坐好。(再听乐曲第一部分
学生:两次 第二次更强了。
师:为什么第二次小铁匠的歌声更强了(打铁帮助别人,很开心。)
3、聆听第一部分B主题 (打铁节奏处理)
师:中间的旋律小铁匠在做什么呢?(打铁)
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已经没有打铁的店铺了,你知道以前打铁的程序吗?很久以前都要先把火烧旺,把铁块烧热烧软,才能用锤子敲打呢。有一个趁热打铁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把火烧旺也是要用力拉风箱才能完成了,我们先来试试看(出示课件图谱拉风箱)
个别学生示范拉风箱动作后全体学生听音乐律动。
师:让我们仔细听听这段小铁匠用力打铁的音乐中,铁锤发出的声音有什么规律?学生:回答(出示课件图谱播放第一部分B主题打铁片段音乐)
师:数清楚了小铁匠干活的敲击声,你有没有发现敲击的速度有没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再听主题片段)生:越来越强。
教师:为什么没有在第一拍就开始很快的敲起来
4、师:他在做准备呢,先对准再敲,其实这样重音在弱拍也是波尔卡音乐的特点之一。让我们也做个勤劳的小铁匠,用你的拍手或者其他的方式一起随着音乐敲起来。(当然我们要控制声音的力度)师用三角铁带领,为后面做铺垫
5、完整聆听第一部分,再次感受乐曲中打击乐的节奏变化及旋律。
师:我们再完整地欣赏这首曲子的第一部分,你要记住小铁匠的工作程序啊,先唱起欢乐的歌,让后我们就学小铁匠把火烧热,最后开始他的打铁工作吧。
学生用伴奏和律动表现乐曲第一部分。
设计意图:1.学唱与聆听相结合,加深主题印象,对比聆听,让聆听变得更有效。2.情境设计,配以拉风箱律动,让学生入情入境,更好地听辨和记忆不同的主题音乐。3.通过形象生动的图谱配以律动,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效果较好。4.打击乐器三角铁、碰铃模仿打铁敲击的声音,分组练习直观感受打铁节奏的变化。
五、尽情地舞蹈
1、聆听第二部分音乐
师:经过了热火朝天的劳动,我们再听乐曲的第二部分,现在小铁匠在做什么?
学生;跳舞、休息
2、再听B段音乐,随音乐跳起波尔卡舞蹈
师:劳动了很久,要停下来稍做休息,小铁匠可喜欢跳波尔卡了,他总是在休息的时候跳上一段波尔卡,还记得我们学的波尔卡舞吗?让我们一起随着这段音乐跳起来。(出示课件图谱并配上口诀:左脚、右脚,立一立,右边走呀,右边走呀,右边走呀,拍拍手。)
3、再次感受,并跳起双人舞,(体会合作的乐趣)
师:波尔卡可以一个人、两个人、也可以大家一起围成圈跳,现在请你和你身边的好朋友面对面跳起这欢乐的舞蹈吧!跳前先给你的小舞伴一个赞赏的目光。
设计意图: 波尔卡基本舞步的学习,利用图谱和口诀,简单易学,更好地体会小铁匠尽情舞蹈的愉悦心情。
六、繁忙地工作
聆听第三部分主题音乐
1、聆听乐曲的第三部分,分辨和哪部分相似。师;休息过后,小铁匠又要投入劳动了,我们听一听,下面这段旋律和刚才的哪一段相似?
学生:和第一段相似,铁匠铺里又开始劳动了,一天的工作就要完成了!
师:有什么不同呢? 生:结尾部分
师:这几声清脆的敲击声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东西做好了、完工了
2、听音乐体会结束句(出示课件)
师:小铁匠终于要完工了,听他最后的敲击也特别干脆,我们用拍手把大锤、小锤的声音表现出来。
学生练习最后一个乐句的节奏。
师:小铁匠完成了工作可开心了,你能在结尾做一个表现成功的造型吗?可以在座位上做,也可以站起来做.表现乐曲的结束句,并用动作表现.
这个句子有一个特点,重拍都在弱拍的位置。
设计意图:结束句由于图谱的运用,学生一目了然,能准确的掌握铁锤敲击的节奏。
七、快乐的一天
完整欣赏全曲.
师:和勤劳的小铁匠做朋友你们开心吗?让我们一起完整的表现快乐的小铁匠,把劳动的快乐带给自己带给大家.第一部分我们一起来唱者欢乐歌,表现小铁匠劳动的场景,第二部分我们站起和你的小伙伴跳起快乐的波尔卡,第三部分我们再一起表现小铁匠,最后用一个成功的造型结束。
设计意图:让学生完整的体验、表现音乐,展开想象,创造出各式造型,让听赏更富趣味性,符合低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八、拓展提升
1. 介绍作者和创作背景。
教师:这首好听的乐曲《铁匠波尔卡》创作于1869年,它的作者是奥地利的约瑟夫.施特劳斯,据说这首乐曲的灵感是作者在经过一家铁匠铺的时候听到里面发出的“咚叮”声而得来的。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精彩!《铁匠波尔卡》是作曲家约萨夫 施特劳斯所作100余首波尔卡中流传最广的一首,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这首乐曲还被改变成合唱曲,下面我们一起欣赏管弦乐队和维也纳著名的童声合唱团共同表演的这首世界名曲吧,这次表演音乐家就把打铁用的铁板拿到了舞台上。
2. 教师课件出示几幅图片?
师:音乐家听到打铁的声音就产生灵感,用波尔卡的体裁写了这么好听的音乐,你你看这几幅图,这师:(出示各种波尔卡名字的课件)这些都是从生活中有趣的场景和声音中得到灵感进行创作的波尔卡音乐。波尔卡这种音乐体裁生动,活泼,很多音乐家都喜欢用波尔卡的题材进行创作,有微笑波尔卡、闲聊波尔卡等(课件出示),同学们可以在课外进行欣赏。
师:只要你有聆听音乐的耳朵,在你的周围一定能够听到美妙的音乐,因为音乐来源于生活,音乐就在我们身边!这么多波尔卡音乐,你想听哪一首?
生选择。
设计意图:乐曲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介绍凸显了欣赏课的知识性。童声合唱的视频片段欣赏开拓学生视野,感受音乐的无限魅力。波尔卡题材的创作简介,激发了学生探索音乐的激情,积淀良好的音乐内涵。
九、尾声
师:让我们举起你的小手和老师说再见,再和听课的老师挥挥手说再见,听着波尔卡迈着轻快的的舞步,敲着小锤子,离开音乐教室
设计意图:课后延伸,让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波尔卡音乐结束有始有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