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匠波尔卡 教学设计1

文档属性

名称 铁匠波尔卡 教学设计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04-28 21:52: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教学目标
1.了解乐曲的来历,知道波尔卡是起源于欧洲的一种音乐体裁。感受乐曲不同的情绪。
2.采用不同形式感受、表现乐曲活泼、热烈、欢快的主题。
3.听乐曲并与人合作表现乐曲中不同的情绪。
2学情分析
《铁匠波尔卡》由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施特劳斯作于1869年。同年3月在保险箱制造商为制成两万个保险箱举行的焰火庆祝大会上首次演出。是作曲家所作100余首波尔卡中流传最广的一首。做保险箱少不了铁匠,在德语中“铁匠”与“火的节庆”是同一个词,因此,乐曲喻为本次大会的内容形式。据说在焰火大会上首次演出时,乐队曾采用两台打铁用的铁沾作为节奏乐器。
乐曲采用D大调。 拍,复三部曲式,在敲打铁砧为节奏的4小节引子后,乐曲呈现出单三部曲式写成的第一部分主要主题。此主题轻快活泼,表现了人们对生活充满信心的欢乐。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采用不同形式感受、表现乐曲活泼、热烈、欢快的主题。
教学难点:能听辨出乐曲主题出现的次数。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猜谜语:两棵小树是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会写会算会画画,整天干活不说话。(老师请一个小朋友把谜底画在黑板上)
1.学习一首简短的儿歌《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师:老师带来一首《我有一双万能的手》的歌曲,看谁学的象?示范唱并带着学生唱。
生:先听再跟着老师唱
师:我们用手做什么呢?
生:劳动等(老师把大家说的劳动写在两棵“小树”上)
师:用双手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看老师现在用手做什么?配上音乐做一做。
2.简单的律动
活动2【讲授】欣赏
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种劳动,大家认真听音乐,看老师示范的是什么劳动?
听音乐,老师拿出准备好的劳动工具,根据音乐做打铁的动作。
初听。完整聆听一遍,老师模仿劳动情景。
请小朋友说说自己的看法,并且模仿动作。
在听音乐,一起来作打铁的动作。
师:同学们猜的没错,这是一种打铁的劳动,从事打铁工作的人,我们把他叫做“铁匠”
,(板书)以前人们用的劳动工具如菜刀、锄头等都由铁匠制造,现在科学发达了,铁匠们都用上了机器代替手工劳动,这种劳动我们已经很少见到。我们可以通过图片来了解铁匠是怎样劳动的。(看图片)
请同学们说说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
生:一个老师傅和他的徒弟在打铁。
师:大家想象一下,如果你们就是铁匠,怎样做才能把一块铁块打成一件象菜刀一样的工具呢?
生看图思考:要先用火把铁烧热,再用锤子砸出不同的形状。
请同学们再听音乐,自己扮演铁匠或者小徒弟,根据音乐作出相应得动作表演。
师:你听到老师傅是什么时候开始打铁的呢?小徒弟又在干什么呢?
生:音乐中有出现打铁的声音,小徒弟正在努力地拉着风箱烧火。
请两位同学分别模仿老师傅和小徒弟的动作。
分段欣赏 (阶段目标:聆听作品 用不同的动作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
师:打铁是一种很辛苦的劳动,但是大家从音乐感受到铁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生:很轻松、很快乐。
听第一段(A段)音乐,要求边听边轻轻拍手,听听乐曲是几拍的。
生:二拍子。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听音乐的主题,在主题开始之前通常有的开场白,这个开场白叫做引子。
这首乐曲一开始有一个4小节的简短的引子。我们一起来听一下(播放乐曲的引子部分)
生听乐曲的4小节引子。
师:我们从音乐中可以感受到这两位铁匠是那么热爱自己的劳动,那么热爱生活的人,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不管是现在的学习还是将来的工作,做什么事情都要以愉快的心情来做。
再听第一段,要求挺出音乐力度的变化,并从音乐中想象情景
生:音乐力度逐渐加强,好像是小铁匠把风箱拉的越来越用力,火越烧越旺,烧得差不多时老师傅就开始打铁了。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下面大家分成两组,一组做徒弟,一组做师傅,边听音乐,边劳动吧!(师生一起根据音乐的力度变化律动,老师把带来的劳动工具分给师傅,其他的可以拍打凳子)
生: 配合音乐活动。
师:你们觉得刚才那段音乐带出什么劲头?
生:快乐等
欣赏第二段(B段)音乐
师:铁匠们劳动了半天,也该歇歇了,你们听,广场上想起了欢快的音乐(播放音乐)大家觉得这音乐和刚才的音乐相同吗?
生:不一样。
师:这段音乐不像是用来打铁的,那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情景呢?
生说出自己的猜测
师:大部分的同学认为这段音乐很适合跳舞,其实这是一段波尔卡舞曲,(板书)铁匠们劳动之余喜欢用唱歌跳舞来放松,解除疲劳,这是一种“劳逸结合”的好方法,我们也来跳跳波尔卡舞蹈吧!
师生活动,先让学生创编动作,再根据大家的创作编成简单的舞蹈随音乐跳舞。
介绍波尔卡及作品背景 。
波尔卡是从捷克流行起来的,二拍子的一种舞蹈节奏。《铁匠波尔卡》由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施特劳斯作于1869年。同年3月在保险箱制造商为制成两万个保险箱举行的焰火庆祝大会上首次演出。是作曲家所作100余首波尔卡中流传最广的一首。做保险箱少不了铁匠,在德语中“铁匠”与“火的节庆”是同一个词,因此,乐曲喻为本次大会的内容形式。据说在焰火大会上首次演出时,乐队曾采用两台打铁用的铁沾作为节奏乐器。
欣赏第三段音乐(A段)
第一次听,听辨出这段音乐是重复了前面的A段或者B段,尝试描述这段音乐的情景。
生:音乐和第一段相同,是铁匠们休息后再继续工作的音乐。
表扬同学们的理解,介绍乐曲的结构:A ——B——A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
师:你们注意到音乐的结尾了吗?焰火大会进入了狂欢阶段,为了配合人们的情绪,音乐也进入了高潮,音乐在进入高潮时,我们会有怎样的感受?
生:感觉更有力量了,更快了
师:我们再听(播放音乐第三部分)
生:听音乐表现高潮部分。
7、完整欣赏作品
师:我们现在完整欣赏作品,欣赏之前我们分工,全班分成三个组,一组负责表现一个部分。
生:听音乐律动。(合作学习)
师:找六位学生到前面来展示。
生:展现合作学习的效果
8、能力检测——我能行
(1)听音乐,当出现打铁的声音时选择合适的乐器奏一奏
(2)读一读、拍一拍
2/4 X X|X X|X X|XX X|X X X X | X X X |
大 锤 当 当 小 锤 叮叮 当 大锤 小锤 敲得 响
活动3【活动】拓展
师:波尔卡这种体裁带有鲜明的舞蹈性,作曲家还有很多用波尔卡创作的作品,但是大多没有这首作品著名。谁帮助大家分析一下这个作品为什么受到大家喜欢呢?
生:清楚 欢快等。
师:小结,因为它明快的舞蹈节奏、热烈的气氛,以及传达出的人们内心深处对生活充满乐观的态度。你和老师想的一样吗?我们再给大家欣赏一首好听的作品《雷鸣电闪波尔卡》,当然还有《拨弦波尔卡》、《闲聊波尔卡》。
生:观看作品。
活动4【测试】师生问答
师:老师问大家些问题,如果回答上来了,说明你今天听课听的非常专心。
1.我知道乐曲的名字叫做《 》
2.我还知道作者是( )国家( )创作的
3.我知道了波尔卡是( )
4.我听到音乐主题时会( )表现
A.轻松、欢快 B悲伤、沉重
5.我知道音乐有( )段
生:回答问题
师:今天大家表现的非常出色,谢谢同学们。有机会老师还要给大家带来好听的音乐,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