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复分解反应 盐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1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1(2023·连云港中考)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用Al(OH)3治疗胃酸过多症:Al(OH)3+3HCl === AlCl3+3H2O。Al(OH)3治疗胃酸过多症时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D)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2024·南京模拟)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下列各组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的是(D)
A.Cu(OH)2固体和稀盐酸
B.Na2CO3溶液和稀硫酸
C.MgSO4溶液和BaCl2溶液
D.BaCl2溶液和NaOH溶液
3(2023·苏州中考)部分盐和酸的溶解性(20 ℃)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项目 Cl- S C
H+ 溶、挥 溶 溶、挥
Ca2+ 溶 微 不
Mg2+ 溶 溶 微
A.盐酸是挥发性酸
B.MgSO4是可溶性盐
C.常温下溶解度CaCO3>CaSO4
D.常温下,MgSO4溶液与稀盐酸不发生反应
知识点2 盐的化学性质
4(2024·安庆一模)硫酸铜是一种常见的盐。下列有关硫酸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溶液呈蓝色
B.可用铜和稀硫酸置换反应制得
C.可用于制铜
D.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沉淀
5(2024·上海杨浦区二模)在氯化钡溶液中滴入某种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A.滴入的可能是硫酸钠溶液
B.反应后溶液总质量可能不变
C.白色沉淀一定不溶于稀硝酸
D.反应后溶液一定呈中性
6 文献典籍 (2024·三明模拟)《本草纲目》中写道:“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原水淋汁……浣衣发面。”先秦《周礼·考工记》中记载:“练帛,以栏为灰,渥淳其帛,实诸泽器,淫之以蜃。”
(1)资料中的“灰”指的是草木灰,它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含钾的盐,取一些草木灰,加入盐酸中,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由此推断草木灰的主要成分可能是 K2CO3(合理即可) 。
(2)《本草纲目》中“以水淋汁”指的是把灰装在一个筐里,从上边慢慢浇水,漏在下面承接的容器中。该过程相当于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 溶解、过滤 。
(3)《周礼·考工记》中用草木灰和“蜃”(贝壳灰,主要成分CaO)起作用,把丝洗得干脆亮丽。其过程是贝壳灰与水反应,然后该物质与草木灰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a(OH)2+K2CO3 === CaCO3↓+2KOH 。
易错点 对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理解不清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B.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C.碳酸盐与酸之间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
8下列试剂中,能把KOH溶液、稀硫酸、CaCl2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B)
A.NaCl溶液 B.K2CO3溶液
C.NaNO3溶液 D.稀盐酸
9(2024·滨州中考)下列各组离子在pH=12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D)
A.H+、S、Ba2+、Cl-
B.Ag+、N、Mg2+、Na+
C.Ca2+、S、N、C
D.Na+、K+、N、Cl-
10向Ba(OH)2溶液中滴入Na2CO3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1)化学方程式是 Ba(OH)2+Na2CO3 ===BaCO3↓+2NaOH 。
(2)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产生白色沉淀 。
(3)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OH- ; Na+ 。
(4)下列物质中能与Ba(OH)2溶液反应产生沉淀的是 C 和 D 。(填字母)
A.NaNO3 B.HCl
C.MgCl2 D.(NH4)2SO4
11及时归纳是学好化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利用如图所示的结构图归纳盐的四个方面的化学性质(图中编号①~④),请归纳有关知识。
(1)若性质①中的盐为硫酸铜,金属为铁,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 === FeSO4+Cu 。
(2)在归纳性质②时,选取了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两种物质,它们在溶液中相互反应时产生的现象是 有蓝色沉淀生成 ,化学方程式为 CuSO4+2NaOH === Cu(OH)2↓+Na2SO4 。
(3)在性质③中,X代表 酸 类物质。
(4)在归纳性质④时,从“某些盐”中选取了硝酸银,写出与硝酸银反应的物质的化学式: KCl(合理即可) (写一个)。
12(2023·岳阳中考)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了碳酸钠的性质后,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做了如下实验:
(1)甲同学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再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后发现溶液变红,说明碳酸钠溶液呈 碱性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2)丙同学向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氯化钙溶液后,发现溶液变浑浊,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CaCl2 === CaCO3↓+2NaCl 。
(3)丁同学将甲、乙、丙三位同学实验后的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烧杯中,发现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气泡产生,完全反应后溶液呈无色。他们决定对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提出问题】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除酚酞外)有哪些
【作出猜想】猜想Ⅰ:NaCl、CaCl2。
猜想Ⅱ: NaCl、CaCl2、HCl (填化学式)。
【实验探究】取烧杯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Na2CO3溶液,发现有气泡产生。
【实验结论】猜想Ⅱ成立。
【反思交流】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检验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除了可以用Na2CO3溶液外,还可用下列选项中的 AB (填字母)代替。
A.pH试纸 B.铁粉
C.铜粉 D.CuSO4溶液第2课时 复分解反应 盐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1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1(2023·连云港中考)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用Al(OH)3治疗胃酸过多症:Al(OH)3+3HCl === AlCl3+3H2O。Al(OH)3治疗胃酸过多症时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2024·南京模拟)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下列各组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
A.Cu(OH)2固体和稀盐酸
B.Na2CO3溶液和稀硫酸
C.MgSO4溶液和BaCl2溶液
D.BaCl2溶液和NaOH溶液
3(2023·苏州中考)部分盐和酸的溶解性(20 ℃)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项目 Cl- S C
H+ 溶、挥 溶 溶、挥
Ca2+ 溶 微 不
Mg2+ 溶 溶 微
A.盐酸是挥发性酸
B.MgSO4是可溶性盐
C.常温下溶解度CaCO3>CaSO4
D.常温下,MgSO4溶液与稀盐酸不发生反应
知识点2 盐的化学性质
4(2024·安庆一模)硫酸铜是一种常见的盐。下列有关硫酸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呈蓝色
B.可用铜和稀硫酸置换反应制得
C.可用于制铜
D.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沉淀
5(2024·上海杨浦区二模)在氯化钡溶液中滴入某种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入的可能是硫酸钠溶液
B.反应后溶液总质量可能不变
C.白色沉淀一定不溶于稀硝酸
D.反应后溶液一定呈中性
6 文献典籍 (2024·三明模拟)《本草纲目》中写道:“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原水淋汁……浣衣发面。”先秦《周礼·考工记》中记载:“练帛,以栏为灰,渥淳其帛,实诸泽器,淫之以蜃。”
(1)资料中的“灰”指的是草木灰,它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含钾的盐,取一些草木灰,加入盐酸中,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由此推断草木灰的主要成分可能是 。
(2)《本草纲目》中“以水淋汁”指的是把灰装在一个筐里,从上边慢慢浇水,漏在下面承接的容器中。该过程相当于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 。
(3)《周礼·考工记》中用草木灰和“蜃”(贝壳灰,主要成分CaO)起作用,把丝洗得干脆亮丽。其过程是贝壳灰与水反应,然后该物质与草木灰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易错点 对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理解不清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B.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C.碳酸盐与酸之间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
8下列试剂中,能把KOH溶液、稀硫酸、CaCl2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 )
A.NaCl溶液 B.K2CO3溶液
C.NaNO3溶液 D.稀盐酸
9(2024·滨州中考)下列各组离子在pH=12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H+、S、Ba2+、Cl-
B.Ag+、N、Mg2+、Na+
C.Ca2+、S、N、C
D.Na+、K+、N、Cl-
10向Ba(OH)2溶液中滴入Na2CO3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1)化学方程式是 。
(2)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3)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 。
(4)下列物质中能与Ba(OH)2溶液反应产生沉淀的是 和 。(填字母)
A.NaNO3 B.HCl
C.MgCl2 D.(NH4)2SO4
11及时归纳是学好化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利用如图所示的结构图归纳盐的四个方面的化学性质(图中编号①~④),请归纳有关知识。
(1)若性质①中的盐为硫酸铜,金属为铁,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在归纳性质②时,选取了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两种物质,它们在溶液中相互反应时产生的现象是 ,化学方程式为 。
(3)在性质③中,X代表 类物质。
(4)在归纳性质④时,从“某些盐”中选取了硝酸银,写出与硝酸银反应的物质的化学式: (写一个)。
12(2023·岳阳中考)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了碳酸钠的性质后,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做了如下实验:
(1)甲同学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再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后发现溶液变红,说明碳酸钠溶液呈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2)丙同学向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氯化钙溶液后,发现溶液变浑浊,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丁同学将甲、乙、丙三位同学实验后的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烧杯中,发现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气泡产生,完全反应后溶液呈无色。他们决定对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提出问题】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除酚酞外)有哪些
【作出猜想】猜想Ⅰ:NaCl、CaCl2。
猜想Ⅱ: (填化学式)。
【实验探究】取烧杯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Na2CO3溶液,发现有气泡产生。
【实验结论】猜想Ⅱ成立。
【反思交流】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检验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除了可以用Na2CO3溶液外,还可用下列选项中的 (填字母)代替。
A.pH试纸 B.铁粉
C.铜粉 D.CuSO4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