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时 人体感知信息及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 达标训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时 人体感知信息及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 达标训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2-11 13:31:26

文档简介

第15课时 人体感知信息及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
A 组·基础达标
1.[2023长沙]在进行乒乓球运动时,眼球中能折射光线,让远近不同的乒乓球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的主要结构是( )
A.角膜 B.瞳孔 C.晶状体 D.玻璃体
2.[2024成都]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应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如果长时间看手机、打游戏等,易导致眼睛近视。患近视眼后可能( )
A.晶状体曲度过大 B.眼球前后径过短
C.物像成像于视网膜后方 D.佩戴凸透镜矫正
3.[2024河南]琴声悠远,笔健墨香,音乐、书法给人带来美的感受。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接受琴声的感受器在耳蜗内 B.产生听觉的中枢在大脑皮层
C.挥笔写字需要神经系统调节 D.形成视觉的部位在视网膜上
4.[2023绥化]下列做法中,有利于预防近视的是( )
A.躺卧看书 B.直射强光下看书
C.走路看书 D.认真做眼保健操
5.[2024凉山州]如图甲,晶体植入手术可以矫正近视,植入的晶体相当于 ;骨传导耳机可以减小声音对鼓膜的损伤,戴上耳机听音乐时,感受声音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部位是 。( )
A.凸透镜;大脑皮层 B.凸透镜;耳蜗
C.凹透镜;大脑皮层 D.凹透镜;耳蜗
6.[2024上海]下列各种做法中,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的是( )
A.草原进行轮换放牧
B.农业生产中大量施用杀虫剂和除草剂
C.长期使用含磷洗衣粉
D.垃圾混合丢弃
7.[2023株洲]关于眼和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视觉是在视网膜上形成的
B.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
C.为保护鼓膜,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迅速张口、堵耳
D.近视形成的原因是晶状体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
8.如图为耳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晕车、晕船与①半规管有关
B.②耳蜗是形成听觉的部位
C.长时间大分贝戴耳机听音乐,会对②和④造成损伤
D.鼻咽部感染时,病菌可通过③进入鼓室,引起中耳炎
9.“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研究人员统计,人从外界获取的信息有来自眼,可见眼睛对人的重要性非同一般。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眼球中感受光线刺激的是视网膜
B.司机看到红灯立即停车属于简单反射
C.眼球中的瞳孔可以调节进入眼球内光线的多少
D.人们常说的“黑眼球”是指虹膜,“白眼球”是指巩膜
10.下列关于人体感觉器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当我们从电影院走出来时,瞳孔由小变大
B.近视眼的成因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晶状体曲度过小
C.听觉感受器位于大脑皮层
D.鼻咽部有炎症时,应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
11.2022年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中国选手谷爱凌用自己都难以置信的完美表现,勇夺金牌。小华同学也在电视机前观看了比赛的现场直播和颁奖仪式。图一和图二分别是耳和眼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内填字母或数字)
(1) 颁奖仪式开始时,嘹亮的《义勇军进行曲》响彻整个冬奥会赛场,歌声会引起人耳内[____]____的振动,刺激人耳内的[____]____产生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__________,从而产生听觉。
(2) 小华能看到如此精彩的直播节目,是因为眼球内[________]________的曲度可以调节。当室内光线变暗时,图2中的结构会____(填“扩大”或“缩小”)。青少年如果用眼不当,会造成近视,可以通过配戴__(填“凹”或“凸”)透镜加以矫正。
(3) 当国歌奏响时,小华激动得热泪盈眶,这种反射必须有人类特有的____中枢参与才可完成。
B 组·能力提升
12.如图表示人眼瞳孔的不同状态。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黑色部分表示瞳孔,是位于虹膜中央的小孔
B.反射光线从瞳孔进入,透过晶状体,刺激视网膜产生视觉
C.刚走进黑暗的电影院时,瞳孔状态如图乙
D.瞳孔状态由图乙变化到图甲,说明光线在增强
13.如图是眼球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①能调节瞳孔大小
B.结构④具有提供营养的作用
C.结构⑥是视觉形成的部位
D.近视眼的成因之一是结构②的曲度过大且不易恢复
14.[2023内江]俗话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眼、耳对于我们感知世界十分重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眼观六路”与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有关
B.“耳听八方”与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有关
C.长时间近距离看手机会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使物像落在视网膜后方而形成近视
D.远离噪声、不用尖锐物体挖耳,以及不长时间使用耳机等是保护听力的有效方法
15.[2023云南]【跨学科·模型制作】为探究眼球的结构和成像原理,某生物学兴趣小组设计并制作了模型。图甲为眼球结构示意图;图乙为该模型装置,光源位置固定不变,注射器注水可使水透镜的曲度(凸度)增大。此时,图乙中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水透镜折射,在光屏上形成了清晰的物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乙中光屏模拟的是图甲中③,③是视觉形成的部位
B.配戴凹透镜可矫正近视是因为改变了图甲中④的曲度(凸度)
C.若光源形状为“”,则光屏上形成的物像应为“”
D.若向水透镜内注水,物像应向靠近水透镜方向移动
16.[2024吉林]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2024年2月28日,日本开始排放第四批福岛核污水,排放量与前三次大致相同,仍为7 800吨左右。日本的核污水中含有60多种放射性物质,若这些物质未经有效处理排入海洋,会对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衍产生巨大影响。放射性物质会干扰海藻的光合作用,降低其光合效率,从而影响海藻的生长和繁殖,甚至导致海藻大规模死亡。此外,以海藻为食的鱼类会因放射性物质的累积而产生变异,人类一旦食用被污染的鱼类,放射性物质就会进入人体,可能会对 产生影响。由此可见,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对海藻的破坏,将直接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甚至整个生物圈的平衡和稳定。因此这一问题绝不仅仅是日本的内部问题,也是涉及全球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国际问题。
(1) 日本核污水的排放直接影响了____生态系统。
(2) 放射性物质会干扰海藻的光合作用,从而使海藻释放的____大大减少。
(3) 根据资料内容写出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核污水排入海洋后,放射性物质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不断积累,从而影响人体健康。
(4) 日本核污水排海后,会给全球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作为地球上的一员,应该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5课时 人体感知信息及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
A 组·基础达标
1.C 2.A 3.D 4.D 5.D 6.A 7.B 8.B 9.B 10.D
11.(1) ②; 鼓膜; ⑤; 耳蜗; 大脑皮层
(2) ; 晶状体; 扩大; 凹
(3) 语言
B 组·能力提升
12.B 13.D 14.C 15.D
16.(1) 海洋
(2) 氧气
(3) 海藻 鱼 人; 食物链(或食物网)
(4) 不随意乱扔垃圾(或进行垃圾分类,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合理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