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琥珀》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5《琥珀》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0 21:44: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琥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琥”“珀”等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琥珀的形成、被发现的过程、科学价值等。
  3.通过深入阅读文章,体会科学家是如何对琥珀进行想象的。
  4.能够正确读写并理解“琥珀、飒飒地、翻腾怒吼、掸掸、拂拭”等词语,体会琥珀形成的偶然。
教学重难点
  1.能够在学习文章过程中自主梳理问题。
2.理解文章中作者对于琥珀形成的推断依据。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琥珀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2.提问:你们知道这块美丽的石头叫什么名字吗?(琥珀)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琥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字词、句子,读不准的借助工具书或询问同学。同时思考课文讲了有关琥珀的哪些内容 ?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提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读不准或难读的字可以借助工具书或询问同学和老师。
(2)边读边画出含有生字的词语,结合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3)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
2.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字音。(出示多媒体)
怒吼 嗡嗡 松脂 拂拭 划动 美餐 渗出 晌午
挣扎 一番 埋在 澎湃 冲刷 详细 热辣辣 前俯后仰
①指名读,教师纠正字音。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祆、餐、渗”的书写
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帮助总结:课文主要讲了琥珀的形成(1-12)、琥珀的发现(13-17)、琥珀的样子(18)。
三、问题探究
(一)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琥珀是怎样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探究方法
(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借助表格梳理琥珀的形成过程。
(2)小组合作,对表格进行完善和修改。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后,教师相机指导。
3.探究活动
(1)默读课文1—12自然段,边读边想琥珀是怎么形成的?根据表格提示在文中画出关键句。
时间
地点
事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板书:形成)
(2)关于琥珀形成的时间和地点,文中是怎么说的呢?
预设: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莫算来,总有几万年了。
◇一个夏日,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绿叶在树上飒飒地响。
①哪些关键词点明了琥珀形成的时间?
预设:很久很久以前,几万年,一个夏日。
②你从这些词语中知道了什么?
预设1:我从“很久很久以前”“几万年”这个词语知道了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说明琥珀的形成需要很长的时间。
预设2:我从“一个夏日”知道了琥珀形成的时候天气很炎热。
四、品析语句,体会生动
过渡:读一读第1-13自然段,觉得琥珀形成过程中哪里写得生动有趣,说一说。学生自由读文,圈画语句,写感受。
(1)描写苍蝇的句段。
①指导学生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②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一连串写苍蝇动作的词。
出示:“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下快乐地飞舞。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
“那只小苍蝇停在一棵大松树上。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它飞了大半天,身上已经沾满了灰尘。”
点拨:圈画出写苍蝇动作的词语。(展开、飞舞、穿过、飞进、停、伸、掸掸、拂拭)
提问:你感受到的这只小苍蝇的生活是怎样的?(快乐、悠闲、自在、自由等)
教师小结:一系列动作描写生动细致,为我们勾画出一个轻松、悠闲的苍蝇,富有画面感。
(2)描写蜘蛛的句段。
出示:“忽然,有个蜘蛛慢慢爬过来,想把那只苍蝇当作一顿美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引导学生体会“慢慢爬过来”“小心地划动”“向下爬”“越来越近”,感受气氛的紧张。
教师小结:“划”字悄无声息,表现出了蜘蛛为了美食小心谨慎的态度,对猎物志在必得。
(3)描写高温环境的句段。
出示:“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
点拨:圈画出词语“晌午”“热辣辣”“厚厚”“闪闪”“金黄”等,高温环境的描写,为故事进一步发展做好了铺垫,设计得巧妙、生动,给我们极大的画面冲击感。
五、小结延伸
1.课文通过一块小小的琥珀,展开合理想象和推测,给我们讲述了这块琥珀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被发现的,有趣极了。仔细地读课文,课前大家提出的疑问也依依的迎刃而解了。
2.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在思考中质疑,在探究中解惑。科学家们也正是这样去做的。像《琥珀》这篇课文所描述的,结合事实依据,大胆的想象,科学家们还通过合理推测,为我们还原了许多地球上早已灭绝的动物,比如说恐龙。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