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流体的力现象》素养提升训练
1.(2024年山东泰安中考题)如图所示,在两张纸中间向下吹气,纸会相互靠拢。这个现象说明: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 (选填“大”或“小”)。
第1题图 第2题图
2.(2024年广东广州中考题)如图是燃气灶烧水的情境和该燃气灶灶头的示意图。拧动点火装置,天然气和空气在进口处混合流向燃烧头被点燃,天然气不会从进口处外泄,原因是:天然气的喷入导致进口处的天然气流速______(选填“大”或“小”),压强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大气压强。
3.(2022年广西梧州中考题)学校禁止中小学生私自下河游泳。有些看似平静的水面下往往暗藏漩涡,若被卷其中可能会出现危险,因为漩涡中心【 】
A.水流速度大,压强大 B.水流速度小,压强小
C.水流速度大,压强小 D.水流速度小,压强大
4.(2024年江苏苏州中考题)下列现象不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来解释的是【 】
A.吹气时纸条向上 B. 用吸管喝水 C. 将硬币吹进盘中 D.吹气时乒乓球不掉
【考点1答案】1. 小 2. 大 小于 3. C 4. B
1.(2024年广西中考题)国产大飞机C919飞行时,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________下方的空气流速,机翼上方的气压________下方的气压。(两空均选填“大于”或“小于”)
2.(2024年四川乐山中考题)乐山某初中学校开展以“苍穹”为主题的飞机模型制作大赛,要让飞机获得升力,机翼横截面的形状应设计成【 】
A B C D
3.(2024年山东烟台中考题)春节期间,小明和父母乘飞机去上海旅游。在飞机上升的过程中,外界大气压强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在飞机飞行过程中,座位上的小明相对于窗外的机翼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机翼 (选填“上”或“下”)方的空气流速快,压强小,因此获得了向上的升力。
4.(2024年四川泸州中考题)在学校科技社团活动中,小赵同学所在的团队利用3D打印机制作了如图所示的飞机模型。飞机模型的机翼设计成上凸下平。试飞时,手将飞机模型向前推出,是力改变了飞机模型的 ;飞机模型在空中水平飞行过程中,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较快,压强较 ;飞机模型着地后,能够沿水平地面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是由于飞机模型具有 。
【考点2答案】1.大于 小于 2. B 3. 变小 静止 上 4.运动状态 小 惯性
1.(2022年福建中考题)如图,小华利用自制喷雾器浇花。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吸管内水面上升,这是因为吸管上方空气【 】
A.流速大,压强大 B.流速大,压强小
C.流速小,压强大 D.流速小,压强小
2.(2022年广西北部湾中考题)看似“轻”的空气,却有很大作用。以下事例中,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是【 】
A.塑料吸盘“吸”在光滑的墙上 B.我们交谈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
C.茶壶盖上开小孔便于把水倒出 D.飞机机翼设计成上表面弯曲,下表面较平
3.(2023年山东烟台中考题)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不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的是【 】
A.图甲,刮大风时,伞面会被向上“吸”起
B.图乙,向两张纸之间吹气,两张纸会相互“吸”起来
C.图丙,等候列车的乘客应站在安全线以外,否则可能会被“吸”向列车
D.图丁,将吸盘压在光洁的瓷砖表面,吸盘会被“吸”在瓷砖上
4.(2024年广东深圳中考题) 2024年6月 10日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划龙舟是传统的习俗,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佳佳同学发现并行的龙舟不能靠的太近,其中蕴含的原理跟以下哪个一样?【 】
A. 用吸管吸饮料 B. 地铁站里有安全线
C. 高压锅煮饭 D. 佳佳在骑车时需要带头盔
【考点3答案】1. B 2. D 3. D 4. B
1.(2024年山东菏泽中考题)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压强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B C D
A.用吸管喝牛奶利用了大气压强 B.泰山山顶的大气压强比山脚下的小
C.潜水员在水中上升过程受到的压强越来越大
D.飞机机翼是利用气体流速大压强小的原理设计的
2.(2024年四川眉山中考题)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下图所示的现象进行讨论,其中错误的是【 】
A. 甲图,用吸管喝饮料、瓶里的饮料是被吸上来的
B. 乙图,吹气时两纸向中间靠拢,说明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C. 丙图,洗手槽排水管下方设计成U形“反水弯”,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D. 丁图,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水再次沸腾,说明液面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3.(2024年四川成都中考题)物理与日常生活、工程实践密切相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用久的菜刀需要磨一磨,是为了减小压强
B. 人行盲道有凸起,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C. 有风吹过,窗帘飘向窗外,是因为窗外大气压变大
D. 飞机受到升力,是因为机翼上下表面空气的流速不同
4.(2024年内蒙古赤峰中考题)下列选项是对图中物理现象的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A. 甲图用吸管吸饮料利用了大气压
B. 乙图排水管的U形“反水弯”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C. 丙图侧壁开孔的饮料瓶装上水,越靠下端喷出的水流越急,说明了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D. 丁图往B管中吹气,A管中的水面上升是因为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
【考点4答案】1. C 2. A 3. D 4. D
1.(2020年广西百色中考题)下列物体中,不受浮力作用的是【 】
A.在水中下沉的铁块 B.在水中的桥墩
C.浮在水面上的轮船 D.空中上升的气球
2.(2024年上海中考题)小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竖直悬空拉着一个物体,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0N.他将物体浸没在水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2.0牛,则浮力的大小是____牛,方向为________;若将物体继续向下移动,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小_______(选填“变大”或“不变”或“变小”)。
3.(2022年四川成都中考题)“奋斗者”号深潜器坐底10909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记录。喜欢动手的小文制作了一个深潜器模型,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它受到的浮力。先测出它的重力为G,然后将模型浸没于水中静止(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受到的拉力为F,模型所受的浮力为F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拉力F与重力G是一对平衡力
B.模型所受浮力大小F浮=G﹣F
C.模型从图示位置下移,浮力变大
D.将模型逐渐提离水面,拉力不变
4. (2022年株洲中考题)在“测量浮力大小”的实验中,由图甲可知金属块受到的重力是____N.现将金属块完全浸没到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受到水的浮力是_____N.
【考点5答案】1. B 2. 1 竖直向上 不变 3. B 4. 1.4 0.4
1.(2023年青岛期末考试题)如图所示,将两端蒙有紧绷程度和面积均相同的橡皮膜的玻璃圆筒浸没在水中.当玻璃圆筒沿水平方向放置时,水对玻璃圆筒两端橡皮膜的压力 F左和F右的大小关系是 F左 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F右 ;当玻璃圆筒沿竖直方向放置时,水对玻璃圆筒两端的橡皮膜的压力F向上和 F向下的大小关系是F向上 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F向下 .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浮力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2019年四川自贡中考题)如图所示,一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竖直悬浮在某液体中,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F1为5N,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F2为13N(g取10N/k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正方体受到的浮力为8N
B.液体的密度为0.8×103kg/m3
C.正方体上表面到液面的距离h=5cm
D.液体对物体下表面的压强为1.3×103Pa
3.(2020年四川眉山中考题)如图所示,物体悬浮在水中,水对物体向上、向下的压力分别为F2和F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1与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F2与F1的差等于物体的重力
C.由于物体静止不动,F1与F2是一对平衡力
D.因为物体上表面距液面的距离大于物体下表面距容器底的距离,所以F1>F2
4.(2024福建漳平期中考试题)如图所示,a、b是可自由移动的物体,c、d是容器自身凸起的一部分,现往容器里注入一些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b、c、d都受到浮力
B. a、b、c受到浮力,d不受浮力
C. a、b受到浮力,c、d不受浮力
D. a受到浮力,b、c、d不受浮力
【考点6答案】1. 等于 大于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下表面所受液体向上的压力大于上表面所受液体向下的压力 2. C 3. B 4. B
1.(2024年重庆中考题)小渝和同学们利用一长方体物块来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1)将物块竖放后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测出物块重力为2.7N,然后将物块部分浸入水中,发现测力计示数减小的同时水面升高了,说明物块受到了竖直向______的浮力,并且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与放入物块前相比______。当测力计示数如图甲所示时,浮力为______N;
(2)接下来小渝继续按图乙、丙、丁所示进行实验,由甲、乙、丙的数据可知:在同种液体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______,浮力越大;由丙、丁的数据可知:物体浸没在同种液体中时所受浮力大小跟深度______;
(3)然后将物块浸没在盐水中如图戊所示,分析数据可知: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并通过计算得出所用盐水密度为______g/cm3;若在实验前,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在零刻度线以下,并未调零,则算出的盐水密度______;
(4)同组的小王同学还想进一步探究:物体在浸没前,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是否有关?于是他将物块横放后挂在弹簧测力计下,使其露出水面高度与图乙相同,测力计示数为2.3N,与乙图数据对比,小王得出结论:物体在浸没前,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你认为该方案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
2.(2024年四川达州中考题)同学们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提出了以下猜想:
①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②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③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实验步骤和数据如图所示(ρ水=1.0×103kg/cm3,g取10N/kg)
(1)根据实验数据,小聪计算出该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是 N.
(2)为了验证猜想①,分析A与C、D三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浸入液体中的深度 (选填“有”或“无”)关。
(3)为了验证猜想②,分析A与 三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4)小聪为了验证猜想③,分析A与B、E三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你认为这样操作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 。
(5)细心的小红利用实验数据还计算出步骤E中所用盐水的密度是 kg/cm3.
3.(2024年宁夏中考题)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的重力为 N;
(2)将物体逐渐浸入水中,直至浸没,如图乙、丙、丁所示,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并分析数据可知:浮力的大小与 有关;
(3)浸没后,继续缓慢地增大物体在水中的深度,同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物体下表面的深度;下图能正确反映物体所受浮力F浮和物体下表面深度h关系的图像是 ;(填序号)
A B C D
(4)通过分析图中甲、丁、戊可知:当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一定时,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 ;
(5)某同学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请你自选实验器材,简要设计实验步骤来证明他的猜想是否正确。
4.(2022年贵州黔西南州中考题)小明与同学一起利用弹簧测力计、玻璃杯、金属块、水、浓盐水等实验器材,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正确的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实验 次数 液体 种类 金属块的 重力/N 金属块 浸入情况 金属块在液体中时测力计的示数/N 金属块 所受浮力/N
1 —— 2.7 —— —— ——
2 水 2.7 部分 2.0 0.7
3 水 2.7 全部 1.7 1.0
4 浓盐水 2.7 全部 1.5
(1)根据以上实验,把表中数据填写完整:
(2)分析实验②③可得:液体密度相同,金属块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浮力越 ;
(3)分析实验③④可得:金属块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密度越大,浮力越 ;
(4)结论:浮力的大小与 和 有关。
(5)用这种实验方法,还可以测量 的密度。
(6)小明完成上述实验后,找来合适的玻璃杯,倒入足够深的水,将挂在测力计上的金属块逐渐下降,但不接触容器底。绘制出了实验中测力计的示数F随物体下表面至水面深度h变化的F﹣h图像(图⑤)。分析图像可知:当金属块浸没水中后继续下降过程中测力计的示数 ,这表明: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跟浸没的深度 。
【考点7答案】1.(1)上 增大 0.3 (2)越大 无关 (3)1.1 不变 (4)不合理 没有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2.(1) 4 (2)无关 (3)B、C (4)错误 没有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 (5)1.1×103 3.(1)2.1 (2)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D (4)越大 (5)①取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铝块,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它们的重力记为G1、G2;②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挂着它们浸没在水中,金属块不触底,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为F1、F2;③分析比较G1-F1和G2-F2的大小,即可验证猜想。 4.(1)1.2 (2)大 (3)大 (4)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液体密度 (5)金属块(或浓盐水) (6)不变 无关
1.(2024年山东青岛中考题)小明在海边游泳时,发现塑料泡沫板浮在水面上,石块却沉入水底,由此,他进行了有关浮力的实验探究。
(1)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的重力为 N;
(2)将石块缓慢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 ,石块浸没后,在触底之前,弹簧测力计示数 ,说明浮力的大小与 有关;
(3)将 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分别浸没于水中,若发现它们所受的浮力大小 ,说明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密度无关;
(4)将一个两端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分别以图乙和图丙的方式浸没于水中,能反映浮力产生原因的是图 。
2.(2024年山西中考题)小明发现木头在水中是漂浮的,而铁块在水中会下沉,他猜想浮力的大小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的密度有关。为此他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帮助他完成实验。
实验思路:
(1)选取体积相同、 不同的物体A和B分别浸没在水中,测出其所受浮力并进行比较;
实验过程:
(2)按照实验思路依次进行如图所示的操作,从甲图中可知物体A所受的浮力为 N;观察乙图可知物体B在水中受到的拉力为 N,并计算出物体B所受的浮力;
实验结论:
(3)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初步结论: 。
3.(2024年湖北武汉期末考试题)如图,通过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线将物体a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物体a分别浸没在水和酒精中并保持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2 N和2.2 N,ρ水=1.0×103 kg/m3,ρ酒精=0.8×103 kg/m3,g取10 N/kg,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物体a的质量为3kg
B.物体a的体积为10cm3
C.物体a的密度为3.0×103 kg/m3
D.物体a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2N
4.(2020年四川甘孜州中考题)如图甲所示,小聪课余时间用弹簧测力计做浮力实验。他用弹簧测力计挂着实心圆柱体,圆柱体浸没在水中且不与容器壁接触,然后将其缓慢拉出水面,弹簧测力计示数随圆柱体上升距离的变化情况如图乙,g取10N/kg,则圆柱体的重力为 N,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 N.
【考点8答案】 1.(1)1.4 (2)变小 不变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体积 相等 (4)丙 2.(1)密度 (2)1.2 2.8 (3)浮力的大小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的密度无关 3. C 4. 2 0.4
1.(2023年山东烟台中考题)某实验小组为了研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进行了下面的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过程中,利用哪些步骤能够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 。哪些能够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大小? 。(用图中的序号表示)
(2)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发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有什么关系? 。
(3)为了使结论具有普遍性,该小组还应该进行怎样的操作? 。
(4)另外一个小组进行实验后,发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不相等,在排除误差因素的情况下,出现这个结果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写出一条即可) 。
2.(2024年枣庄中考题)小李同学想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实验步骤如图1所示,甲、乙、丙、丁中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F2、F3、F4,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 。
(2)小李利用三个不同物体a、b、c进行实验探究,实验数据如下表:
物体 物重 G/N 物体浸没在水中测力计的示数F/N 浮力 F浮/N 空桶重 G0/N 桶与排开水的总重G1/N 排开水重 G排/N
a 1.2 0.7 0.5 0.6 1.1 0.5
b 2 1.4 0.6 0.6 1.2 0.6
c 2.4 1.7 0.7 0.6 1.2 0.6
分析表中物体a、b的实验数据,小李得出的结论是: 。
(3)小李在探究物体c所受浮力的实验中,排除各种测量误差因素的影响,发现物体c排开水的重力明显小于它所受浮力,请分析实验操作中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 。
(4)小张利用身边的器材对小李的实验进行改进:两个相同的弹簧测力计A和B、重物、溢水杯(由饮料瓶和吸管组成)、薄塑料杯(质量忽略不计)等器材,装置如图2所示。实验时小张逐渐向下移动水平横杆,使重物缓慢浸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观察到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逐渐 ,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逐渐 ,若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变化量为ΔFA,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变化量为ΔFB,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ΔFA (选填“>”、“=”或“<”)ΔFB;
(5)针对两种实验方案,小张实验装置的优点是 (填答案标号)。
A.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就是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B.实验器材生活化,实验中能同步观察弹簧测力计A、B示数的变化
3.(2024年山东德州中考题)小强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阿基米德原理,通过调节升降台让金属块浸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金属块始终未与容器底接触),溢出的水会流入右侧空桶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块浸入水中越深,水对溢水杯底部的压力越大
B.金属块浸没在水中的深度越深,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越小
C.金属块从接触水面至浸入水中某一位置,弹簧测力计A和B的变化量 FA= FB
D.若实验前溢水杯中未装满水,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4.(2024年河南鹤壁期末考试题)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
(1)步骤A中存在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会导致测出的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其中最合理的实验步骤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
(2)实验小组按照合理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同时将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中:
物块的重力/N 4
物块浸没在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N 2.8
浮力/N
烧杯的重力/N 2
烧杯和排开水的总重力/N 3.2
排开水所受的重力/N
由表格数据可得,物块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为_____N,物块排开水所受重力为____N,由此可初步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
(3)另一小组在步骤B的操作中,只将物块的一部分浸在水中,其他步骤操作正确,则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与(2)相同的结论。
(4)为了得到更普遍的结论,实验接下来还需要如何操作 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考点9答案】1.(1)②和③ ①和④ (2)相等 (3)换用不同的液体和物体进行多次实验 (4)烧杯中没有装满水 2.(1)F1﹣F3 (2)物体浸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3)将物体c浸入水中之前,溢水杯中没有加满水(或排开的水没有全部流入小桶) (4)变小 变大 = (5)B 3. C 4. (1)溢水杯没有装满水 偏小 DABC (2)1.2 1.2 等于 (3)能 (4)换用密度不同的液体进行多次实验
1.(2024年河南中考题)宋朝的怀丙利用浮船打捞铁牛,展现了我国古人的智慧。图为打捞过程示意图,先将陷在河底的铁牛和装满泥沙的船用绳索系在一起,再把船上的泥沙铲走,铁牛就被拉起,然后把船划到岸边,解开绳索卸下铁牛,就可将铁牛拖上岸。船在图中甲、乙、丙三个位置船所受浮力为F甲、F乙、F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F甲=F乙=F丙 B.F甲>F乙>F丙 C.F甲=F乙>F丙 D.F甲<F乙<F丙
2.(2024年四川成都中考题)小李同学想估算空气对自己的浮力大小,采集的数据有:自己的体重、自己的密度(与水接近,约为1.0×103kg/m3)、空气的密度(约为1.3kg/m3).则空气对小李的浮力大小约为【 】
A.0.006N B.0.6N C.60N D.600N
3. (2023年湖南郴州中考题)重为5N的实心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_____N,物体的密度是_______kg/m3.(g取10N/kg)
4. (2022年湖北荆州中考题)一个边长为10cm的实心正方体(不吸水)重15N,将其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并完全浸没在水中静止时,烧杯内水的深度为25cm,如图所示。烧杯内的水对杯底的压强为 P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ρ水=1.0×103kg/m3,g=10N/kg)
【考点10答案】 1. B 2. B 3. 2 2.5×103 4. 2.5×103 5
1.(2024年江苏南通中考题)将新鲜度不同的甲、乙两鸡蛋放入水中,静止时的状态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甲、乙体积相等,甲受到的浮力小
B.若甲、乙质量相等,甲受到的浮力小
C.向杯中加盐水后,乙受到的浮力变大
D.向杯中加酒精后,乙受到的浮力变大
2.(2024年四川甘孜州中考题)热爱物理的小茗同学对如图所示的情境进行了观察和思考,以下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漂浮的木头受到的浮力小于它受到的重力
B. 悬浮的鲸鱼受到的浮力小于它受到的重力
C. 沉底的石头受到的浮力小于它受到的重力
D. 木头受到的浮力一定大于鲸鱼受到的浮力
3.(2023年河北中考题)(多选题)柱状容器内加入浓盐水,把一枚土豆轻轻放入其中,静止时土豆漂浮在水面上,如图甲所示;向容器中缓慢注入清水,土豆逐渐下沉;注入适量清水时,土豆悬浮在盐水中,如图乙所示;继续注入清水,土豆沉到容器底部,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漂浮在水面上时,土豆受到的浮力与其重力大小相等
B.悬浮在盐水中时,土豆的密度与此时盐水的密度相等
C.沉到底部后,土豆受到的浮力可能大于漂浮时受到的浮力
D.沉到底部后,继续注入清水,土豆受到的浮力不再变化
4.(2024年山东德州中考题)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A、B两个相同容器,分别装有密度为ρ1、ρ2的两种不同液体,将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小球静止时,两容器液面相平,A、B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1、F2,则ρ1 ρ2,F1 F2(均选填“>”、“ <”或“=”)。
【拓展训练题11答案】 1. B 2. C 3. A B 4. > >
1.(2024广东深圳期中考试题)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运送一定数量的石块放入海底施工。据此,如图所示,小明做了一个橡皮泥“船”,在“船”中放入一定数量的石块后放入水中,待船静止后,逐渐将石块取出并放入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船受到的浮力不变
B.小船浸在水中的体积变小
C.水面将上升
D.小船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不变
2.(2023年陕西中考题)如图,是我国055型万吨级驱逐舰“延安”号。该舰满载时,排水量约12000吨,吃水深度6.6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排水量指的是舰船满载时排开水的重力
B.“延安”号漂浮在海面上,所受重力小于浮力
C.“延安”号漂浮在海面上,所受浮力方向竖直向上
D.“延安”号不能与其他舰船近距离并排航行,是因为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大
3.(2022年浙江宁波中考题)2022年4月28日,“巅峰使命”珠峰科考全面启动。5月15日凌晨1点26分,中国自主研发的“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从海拔4300m的科考营地顺利升空,4点40分达到海拔9032m,超过珠峰8848.86m的高度,创造了浮空艇大气科学观测的世界纪录。
(1)该浮空艇总质量约2625kg,它受到重力的大小约为 N.
(2)已知海拔4300m处的空气密度约为0.8kg/m3.如图所示,该浮空艇在营地升空前体积达9060m3,此时浮空艇受到的浮力大小约为 N.
(3)“极目一号”浮空艇内部有三层:上层装有氦气(相同条件下氦气密度比空气小得多),中间隔开,下层是空气。当悬于空中的浮空艇需要 (选填“上浮”或“下降”)的时候,可以用上层的氦气排出下层的部分空气,以此改变自身重力,同时使整个浮空艇的压差在安全范围内。
4.(2024年四川眉山中考题)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制作了一个简易密度计,分别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两个烧杯中,静止时液面相平如图所示,密度计在液体中受到浮力F甲 (选填“>”、“=”或“<”)F乙,液体对杯底的压强p甲 (选填“>”、“=”或“<”)p乙.
【考点12答案】 1. B 2. C 3. (1)26250 (2)72480 (3)上浮 4. = <
1.(2024年四川雅安中考题)探究小组在课后服务时间制作了一个潜水艇模型,利用注射器向大试管中注气或抽气,可以调整大试管在水中的状态。如图所示,通过调节使大试管刚好在水中悬浮,此时将注射器的活塞往外拉,大试管排开水的重力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大试管将 (选填“上浮”、“下沉”或“不动”).忽略软胶管在水中的体积变化和对大试管的作用力.
2.(2024年陕西中考题)当海水的温度及所含盐分变化时,可能会导致海水密度发生突变,在垂直海面方向上形成一个类似“悬崖”的突变水层,在如图所示的情形中,若有潜艇潜航至此水域时,就会急速下沉,发生“掉深”事故,危及潜艇安全。我军潜艇曾创造过遭遇“掉深”自救成功的奇迹。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潜艇在高密度水层悬浮时,所受浮力大于其重力
B.潜艇从高密度水层潜航进入低密度水层时,所受浮力不变
C.潜艇遭遇“掉深”进行自救时,需快速排出水箱中的水
D.潜艇从刚要露出水面至漂浮在水面的过程中,其所受浮力变大
3.(2021年湖南株洲中考题)如图,我国一艘第三代093B型攻击核潜艇在一次军事演习中,停在水面下200m处,后根据演习指令,下潜至300m处悬停,在此过程中【 】
A.只需向水舱内充水
B.只需水舱向外排水
C.需先水舱向外排水,后向水舱内充水
D.需先向水舱内充水,后水舱向外排水
4.(2021年江苏徐州中考题)如图所示,用塑料瓶制成的潜水艇模型悬浮于水中,此时模型受到的浮力 重力(选填“>”、“<”或“=”)。当通过进排气管向瓶中打气时,瓶内气体的压强将 ,模型将上浮。在上浮过程中,水对模型底部的压强将 (以上两空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考点13答案】1.不变 下沉 2. C 3. D 4. = 变大 变小
1.(2023年湖南郴州中考题)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甲、乙两相同的容器装有体积相等的不同液体。将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物体A、B分别放入甲、乙两容器中,静止时两容器中的液面保持相平,则【 】
A.物体A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B受到的浮力
B.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小于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
C.甲、乙两容器的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
D.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小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2.(2024年黑龙江龙东中考题) 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装有不同液体的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小球静止时两烧杯液面相平,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烧杯中液体的密度小
B. 乙烧杯底部受到液体压强小
C. 甲烧杯中小球受到的浮力大
D. 甲、乙两烧杯对桌面的压力相等
3.(2024年山东枣庄中考题)如图甲所示,使圆柱体缓慢下降,直至其全部没入水中,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像如乙所示。则圆柱体受到的重力是 N,圆柱体刚好全部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 Pa,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 N。(g取10N/kg,忽略圆柱体下降过程中液面高度的变化)
4.(2024年天津中考题)(多选题)水平桌面上有一底面积为S1的柱形平底薄壁容器,容器底部直立一底面积为S2的实心圆柱体(与容器底不密合),圆柱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为p,如图所示。向容器中注入质量为的液体后,圆柱体仍直立于容器底且未完全浸没,则【 】
A.圆柱体所受浮力为 B.圆柱体所受浮力为
C.容器底所受液体压强可能为 D.容器底所受液体压强可能为
【考点14答案】1. A 2. B 3. 2.0 1000 0.5 4. B D
1.(2024年吉林中考题)小明同学在学校复习了“测量盐水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右侧,向_____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
(2)先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53.8g。然后将烧杯中部分盐水倒入空量筒中,如图甲所示,则倒出盐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cm3.再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当天平横梁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__g/cm3;
(3)小明同学回家后经过思考,发现利用家中现有器材也能测出盐水的密度。已知空柱形容器外部底面积为10cm2,水的密度为1g/cm3,g取10N/kg。步骤如下:
①将金属片固定在空柱形容器底部,测出金属片和柱形容器总质量为100g。将它们放入水中,稳定后处于竖直漂浮状态,如图丙所示,则此时金属片和柱形容器排开水的总体积为_______cm3.测出此时柱形容器露出水面的高度为5cm;
②将金属片和柱形容器从水中取出并擦干,再将它们放入在家配制的盐水中,稳定后处于竖直漂浮状态,如图丁所示,测出此时柱形容器露出液面高度为5.8cm;
③根据以上信息,可以求出在家配制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g/cm3.
2.(2024年湖北中考题)小华在喝完口服液后,想通过实验测出空瓶材质的密度,但是他只找到了量筒,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如图甲,在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读出量筒的示数V1=70mL;
如图乙,将空瓶放入水中,空瓶漂浮在水面上,读出量筒的示数V2=80mL;
如图丙,将空瓶压至水下,空瓶被量筒中的水注满后沉底,读出量筒的示数V3.
(1)空瓶漂浮时浮力_____重力,沉底后浮力_____重力。(两空均选填“>”、“<”或“=”)
(2)V3=______mL,空瓶材质所占的体积为_______mL.
(3)空瓶材质的密度为________kg/m3.(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
3.(2023年辽宁锦州中考题)下面是小明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
(1)小明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如图甲所示位置,此时他应将平衡螺母适当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再将装有盐水的烧杯放在天平的左盘,在右盘中放入50g、20g、10g砝码各一个时,天平刚好再次平衡;
(2)将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盐水的体积如图乙所示为 cm3;
(3)用天平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如图丙所示为 g,则所测盐水的密度是 kg/m3.
(4)上述实验结束后,小明利用刚刚测出了密度的盐水和其他一些工具,又想测量一个木块的密度,请帮他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用调好的天平测出木块的质量m1;
②容器内装有适量的盐水,将木块和一个空瓶叠加在一起漂浮,如图丁所示;
③向瓶中倒入适量的水,直到木块 ,用天平测出瓶和水的总质量m2;
④木块密度表达式ρ木= 。(用字母表示,盐水密度用ρ盐表示)
4.(2022年吉林中考题)某小组同学在做科学探究实验,如图所示:
a.将一个长方体物体(物体不吸水)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物体的下表面刚好与水面接触,如图甲所示;
b.移动弹簧测力计使物体向下移动4c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
c.继续移动弹簧测力计使物体再向下移动4cm,物体刚好浸没水中,如图丙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
(1)图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
(2)分析测量结果可知,在图丙中物体受到的浮力比在图乙中受到的浮力大 N,由此说明,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
(3) 图乙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为F乙,图丙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为F丙,则F乙
F丙;
(4)该物体的密度为 kg/m3.
【考点15答案】1.(1)左 (2)20 1.1 (3)①100 ③ 1.09
2.(1)= < (2)74 4 (3)2.5×103
3.(1)右 (2)40 (3)38 1.05×103 (4)③刚好浸没在盐水中
4.(1)4.4 (2)0.4 有关 (3)< (4)6×103
1.【科学探究】(2024年黑龙江牡丹江中考题)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小江展示了自制的“小潜水艇”。如图甲所示,矿泉水瓶中装有适量的水,将一个未装满水的小玻璃瓶倒扣入矿泉水瓶中,给矿泉水瓶口盖上插有吸管的瓶盖,吸管与瓶盖之间密封且不接触瓶内的水面,小玻璃瓶沉在水底。小江通过吸管将矿泉水瓶中的气体吸出一部分,“小潜水艇”上浮了,如图乙所示。
(1)请分析解释“小潜水艇”上浮的原因。
(2)再说出一种能让“小潜水艇”上浮的方法。
2.【传统文化】(2024年山东泰安中考题)古代有一种计时器称为“漏刻”,其计时原理是通过漏壶或箭壶中水量的均匀变化来度量时间。图甲为我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西汉时期的计时工具青铜漏壶。图乙为某同学设计的计时工具箭壶模型,该模型由薄壁圆柱形玻璃容器、长方体木块(不吸水)和标有刻度的箭尺构成,箭尺重力忽略不计,其底部与木块相连,当向容器内均匀注水,可使箭尺和木块随水面匀速竖直上升,从而计时。已知容器高为50cm,底面积为700cm2;木块重1.5N,高为5cm.初始状态下,容器内有部分水,刚好使木块在浮力作用下与容器底部脱离接触,此时水深为3cm;工作状态下,当木块上升至上表面刚好与容器上沿相平时,一个计时周期结束。g取10N/kg,ρ水=1.0×103kg/m3,不计容器底和容器壁的厚度。求:
(1)初始状态下木块受到的浮力为_____;
(2)木块的密度为_____;
(3)计时周期结束时木块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强为_____,,容器内水的质量为_____。
3. 【课内实验拓展】(2024年山东济南中考题)小东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时,发现老师研究的物体都是在1.5N液体里下沉的,于是他想用木块验证“漂浮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F浮是否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G排”。
(1)小东在设计实验时,通过推理得到了一种间接验证的方法。推理过程如下:
因为木块漂浮在水中,所以木块所受浮力的大小F浮等于木块所受重力的大小G木;
若要验证F浮是否等于G排,只需验证 ;
又因为G=mg,所以只需验证m木是否等于m排;
于是,小东找来了电子秤(可直接显示物体质量)、溢水杯和小烧杯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a、用电子秤测量木块的质量m木;
b、用电子秤测量小烧杯的质量m杯;
c、把木块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用小烧杯收集从溢水杯中被木块排开的水;
d、用电子秤测量小烧杯和排开的水的总质量m总;
(2)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研究对象 木块质量m木/g 小烧杯质量 m杯/g 杯、水总质量 m总/g 排开水的质量m排/g
木块 80 38 118
分析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漂浮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F浮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G排 ;
(3)在和同学交流分享时,小华认为以上实验过程可以更加简化,如图乙所示,只需将装满水的溢水杯放在电子秤上,将木块轻轻放入溢水杯的同时用手拿着小烧杯收集排开的水,等溢水杯中不再有水溢出时,拿走小烧杯,若观察到 ,即可得到F浮=G排;
(4)小明梳理小东的推理过程时发现,下沉的物体不能通过“m物是否等于m排”间接验证“F浮是否等于G排”,原因是 。
4.【科学思维】4.(2024年北京中考题)(多选题)图甲为一彩球“温度计”,其密闭玻璃容器内装有一种特殊液体,随着温度升高,这种液体的密度会减小。液体中有5个挂有温度标牌的彩球,彩球体积(包括标牌)相等,其热胀冷缩可以忽略。当有彩球悬浮时,悬浮的彩球标牌上的温度值就是所测得的当前环境温度。图乙为这个温度计的示意图,编号为4的彩球标牌所标温度值为22℃,相邻编号的彩球标牌上的温度值间隔为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彩球4在22℃时所受浮力大于18℃时所受浮力
B. 当环境温度处于该温度计可测得的最低温度时,5个彩球均漂浮
C. 若有2个彩球漂浮,3个彩球沉底,则环境温度t满足24℃ <t <26℃
D. 要增大该温度计能测得的最高温度,可增加一个与彩球1体积相等质量更小的彩球
【素养提升答案】 1.(1)用嘴吸气后,矿泉水瓶内水面上方气体减少,气压变小,导致小玻璃瓶瓶口处所受液体向上的压强和压力减小,小玻璃瓶内的部分水被排出。使得小玻璃瓶和瓶内水的总重减小,此过程中小玻璃瓶排开水的体积和所受水的浮力不变,小玻璃瓶和其内部水受到的浮力大于总重,小玻璃瓶上浮。 (2)将整个装置放到阳光下晒或将装置进行水浴加热。 2.(1)1.5N (2)0.6×103kg/m3 (3)300Pa 33.45kg
3.(1)木块所受的重力等于木块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2)相等 (3)电子秤的示数保持不变 (4)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4.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