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卓越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开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卓越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开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1 16:0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
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王祯《农书》说:“夫禹别九州,其田壤之法固多不同。”
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各种地形交错分布。随着人口的增加,平原地带的土地已不能满足人们生存的需要,
于是人们开始向山地、沼泽等要地。为了有效地改造和利用这些原本不适宜耕种的土地,改善土壤结构,增加
土壤肥力,减少水分蒸发,防止水土流失,缓解耕作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智慈的中国人民发明了圩田、
垛田和梯田等多种土地利用形式,使原本“下下地”的江南变成了“上上地”的国家粮仓。
依山势而建的云南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是人们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伟大创举。山巅有涵养水分的森林,
山中有采光充分、自流灌溉的梯田,山下有潺潺流动的小溪。森林、村寨、梯田和溪流“四素同构”,构成了
一种完美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空间。为了保证大小不一的梯田得到相对均衡的供水,哈尼族人民还发明
了“木刻分水法”。,在水沟中设置木桩,在木桩上刻出大小不同的槽口,以实现水量合理分配。村民依“款”
行事,以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稻作民族。
西汉《汜胜之书》指出:“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东汉班固《汉书·货殖列传》中说:“顺时宣气,
蕃阜庶物。”
为了更好地利用季节、合理使用土地,实现生物互利作用最大化和生物互害作用最小化,寻求多样生物之
间的最佳生态关系,在有限的耕地上实现最大的产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了轮作复种、间作套种、多熟种
植等多种种植制度。
内蒙古敖汉早地农业系统是以小米为主要农作物,兼顾糜泰、茶麦、高粱、黑瓜籽、杂豆等杂粮早地作物,
实行条播、轮作倒茬、间作套种等传统耕作方式的典型代表。这种耕种模式,在2020年11月入选为“全球减
贫案例征集活动”的最佳例,为世界减资贡献了中国人的农耕智慧。
(摘编自柏芸《农业文化遗产中的农耕智慧》)
材料二
《胤稹耕织图》是雍正帝为劝课农桑而下令绘制的一系列与春耕相关的科普图册,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古代
农业智慈.
“耕”绘制的是犁耕的场景。农田中,一老者一手扶曲辕犁,另一手扬鞭策牛犁田;牛鼻有绳穿过,绳子
两端与犁梢相连;牛脖上有轭套住,牛轭亦用绳与犁盘相连;不远处,雍正帝站在田间小道上,面露笑容,观
摩犁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