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主题名称 《凑数游戏》
年级学科 一年级 数学 教材版本 北师版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旨在加深学生对退位减法技巧的掌握。通过设置凑数游戏的情境模拟,学生将学习并熟练运用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技巧。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退位减法知识,本节课程内容进行了精心设计,遵循“理解实践应用”的顺序进行教学。 尽管这些一年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尚需提高,我们可以在教学中运用直尺等教具,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得到锻炼。同时,鼓励学生们相互分享和比较不同的方式,以促进他们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日常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探索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是的计算技巧。
2.掌握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的正确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与此相关的基本实践问题。
3.理解并尊重他人采用的各种计算策略,感受计算手段的丰富多样。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正确计算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 2.难点:能够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并掌握算理。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凑数游戏吗?笑笑和同学们正在玩凑数游戏,看他们多么开心啊。 【经历过程,探究新知】 师:你们看看这幅画,能找出其中的数学秘密吗? 生1:他们需要用两个数凑成14,也就是将14等于两个数相加的和。 生2:因为6+8=14,所以淘气出6,笑笑出8。 师:那来想一下,淘气出5,笑笑应该出几?我们来想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师:其实很简单,我们可以用这些数字来弄明白。要凑成14,已知淘气出了5,求笑笑出几,用减法计算,整体减去部分,我们就从14里减去5,就是14-5。
师:那么怎么算14-5呢? 生1:可以用之前学的“分解法”,把14分成10和4,10减5是5,再加上剩下的4,得到9,所以14-5=9。 生2:我们还可以把5分成4和1,14-4=10,10-1=9,所以14-5=9。 生3:用“想加算减”,想到5+(9)=14,所以14-5=9。 生4:我们还可以借助直尺来计算,找到刻度14,把5分拆成4和1,先数4再数1,结果也是9,所以14-5=9。
师:这些都是计算的方法。你能用小棒自己摆出来试试吗?拿出你的小棒,自己来试试吧。
师:我们用算式和小棒两种方法都得到了14-5=9。这两种方法虽然形式不同,一个是算式,一个是小棒操作,但它们的计算过程是一样的,都是把数字分开来算,帮助我们在正确的方法下快速得到答案。 师:这些你都明白了吗?两人一组来玩一玩吧,把用到的算式写下来。 生1:想加法算减法可以得到,6+(8)=14,7+(7)=14,9+(5)=14,8+(6)=14。14-6=8,14-5=9,14-7=7,14-9=5,14-8=6。 生2:我想按顺序来排一排。 师:同学们整理的很好!观察笑笑排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14减的数一个比一个大,得数一个比一个小。 师:是的,观察的很仔细呢!你还能写出这样的算式吗? 生1:12-3=9,12-4=8,12-5=7,12-6=6,12-7=5,12-8=4,12-9=3。 生2:11-2=9,11-3=8,11-4=7,11-5=6,11-6=5,11-7=4,11-8=3,11-9=2。 …… 师:是的,我们可以写出很多这样的算式。对于今天学习的内容你们都掌握了吗?拿出练习册,我们来做些练习。 【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完成教材第32页“练一练”第1题。 用今天所学习的“分解法”计算下面的算式。 2.完成教材第32页“练一练”第2题。 算一算,说一说,同桌之间互相交流,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课堂小结 师:你这堂课学到了什么?课后别忘了做练习册上的题目!
作业设计 1.完成教材第32页“练一练”第3题。 2.根据今天所学习的内容解答下面这道题目。
板书设计 凑数游戏 14-5=9
教学反思 本课程旨在教授学生如何熟练运用“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数学运算能力。教师遵循课本内容,通过“凑数游戏”的生动场景,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技巧。场景图中呈现了各种数学信息的表达方式,旨在增强学生对多样信息的辨识和处理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深度思考和同伴交流,培养他们从多个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部分学生计算基础薄弱,他们在尝试不同的减法策略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建议学生在独立解决数学问题后,自主进行计算练习,并教导他们使用破十法、平十法或加减结合法等技巧来计算。通过增加练习的次数,指导学生在课后利用小棒和算式结构图进行实际操作,以增进对计算方法的掌握。